揚善抑惡

揚善抑惡,把中華民族好的一麵發揚光大,揭露批判不利於中華民族發展富強的因素,這才是真正的炎黃子孫情。
個人資料
正文

以刑事案件定罪薄熙來, 胡習的妙著

(2012-04-12 11:03:22) 下一個

以刑事案件定罪薄熙來, 胡習的妙著


路線問題不好爭論,常委難以做到一致,就以刑事案件作了結,而且薄無法翻案,這是胡習的妙著。


貪官惟恐被查,神經高度緊張,已經不是平常人了。薄說穀是家庭主婦,沒有資產,實際上夫婦是巨貪。穀早就偷偷違紀取得海外永久居住權(甚至是外籍),又轉移大量資產,提心吊膽怕被查。而且夫婦經常不見麵,薄又有大批女友,穀又在更年期,傳說她患抑鬱症,還與間諜有私情,總歸不能以正常人看她。


一句話,等著繼續向下看,還會有高潮出現的。從王出走,很多難以置信的傳言都被證實了。
==========================================================


【多維新聞】溫家寶記者會後不足1月時間之際,中國官方即迅速公布薄熙來因涉及嚴重違紀甚至卷入命案被“雙停”。外界有分析認為,中共最終能迅速以謀殺案作為對薄的終極指控,是因較易達成共識。


過往中共政治局委員以上層級的官員落馬,不是“文革”中如劉少奇、林彪等與毛澤東路線分歧的政治罪名,就是六四事件後如陳希同、陳良宇被指貪腐的“經濟問題”。但官方新華社4月10日夜卻宣布薄熙來因卷入刑事命案被停止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以及中央委員職務。薄事件之初,眾多國際觀察人士認為對他的指控不離上述兩種方式,豈料該事件竟然還是一起涉及經濟糾紛、私人恩怨情仇的國際謀殺案。


綜合外界關於薄熙來的種種分析來看,薄令中共最高層不滿的舉動或表現有很多,其中不但包括“唱紅打黑”被溫家寶在記者會上不點名批為“文革”餘毒,在兩會見記者時放言胡總“一定會來”重慶變相“逼宮”,甚至還包括一些傳聞,比如他被指收買中央警衛局人員來刺探高層領導人行蹤、又被指插手軍務等等。


不過,上述這些政治議題放在當前的中國都太敏感,所牽涉到的利益方太廣,高層操作起來難度也相當大。香港《明報》4月12日刊文分析稱,“文革”餘毒等議題都很容易掀起輿論風潮,而“逼宮”、“政變”等傳聞如果不是影響高層形象,就是株連甚廣,因此這些“罪名”都未被采納;而中共最終以伍德謀殺案作為對薄的終極指控,是因為刑事案件相對單純,屬孤立個別事件,又符合國際輿論期待,後續發酵空間不大。這大概是高層較易達成共識的原因。


另外,從高層達成以刑案定罪薄熙來共識的時間點的角度也能得出類似結論。中國有關部門4月10日通過新華社表示,王立軍事件後,公安機關對王立軍反映的2011年11月15日英國公民尼爾•伍德在重慶被發現死亡一案進行了複查。從上述短訊可以看出,中共高層應該在王立軍2月8日被帶到北京後不久即知悉了伍德死亡案。但兩會閉幕記者會時,相關調查已有1個多月,從記者發問到溫家寶回答,都隻字未提伍德一案,這顯示至少相關專題
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  20年前,鄧小平指出“要堅持改革開放”,20年後,中國改革又麵臨艱巨挑戰。 相關新聞
薄穀事件引爆“集體大討論” 中共借力博民意 海軍政治委員在黨報表態:一切都聽黨的 解放軍報:堅決擁護黨中央的正確決定 中共整肅言論需破“收死放亂”魔咒 在兩會結束時,高層還未對薄熙來“罪名”達成一致結論。


而記者會之後,特別是3月下旬,中國境外媒體開始熱炒伍德事件。《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3月29日刊發社論所稱的“西方多家大媒體紛紛將伍德之死與重慶近來發生的事情做聯想”並警告“不讓外媒成為有能力調控中國的‘無形的手’”即為明證。而4月10日薄熙來即被宣布“雙停”。相較於過去調查陳希同和陳良宇兩人案件耗時以年計,今次中央在不到一個月內(3月15日至4月10日)就迅速達成共識至少顯示關於以刑事案件入罪薄熙來比較容易。


【多維新聞】本文網址:http://18.dwnews.com/news/2012-04-12/58699643.html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