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廢話多多】
從今年一月到六月,美國疾病防止中心(CDC)證實了三例超強抗藥性病菌感染的病例。這些病菌所帶抗藥基因為“新德裏金屬β-內酰胺酶”(NDM-1)。以新德裏命名該抗藥基因是因為首發病例在印度首都新德裏,後來在英國、荷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發現的病例起源均為印度或巴基斯坦。美國三例病例均在印度接受過醫藥治療。
因帶有NDM-1的病菌有抗多種抗菌素的功能,英國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超強菌”(Superbug)。八月十-日,美國醫學雜誌《刺血針·傳染病學》(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發表了印度科學家有關超強菌的醫學報告,指出超強菌全球化的可能性,呼籲各國注意預防。
但印度的議員們在印度國會提出,將超強菌和印度聯係起來是一個陰謀。八月十二日,印度衛生部宣布印度醫院安全無危險,以新德裏命名抗藥基因是“惡意宣傳”,企圖損害印度的醫藥旅遊業。
天下的細菌有好有壞,好細菌如酸奶中的乳酸杆菌,壞細菌如造成猩紅熱的鏈球菌。自然界中其實是好細菌多,壞細菌少,但壞細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太大,所以人們一說起細菌來便談虎色變。壞細菌正式名稱是致病菌,簡稱病菌。病菌在大魚吃小魚的生物鏈上可謂低而又低,卻可返回頭來危害人類。
人類在與病菌的戰爭中一直占下風,直至1796年英國科學家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發明了天花疫苗,開創了預防感染的先例。1928年,蘇格蘭科學家亞曆山大·弗來明(Alexander Fleming)發現了青黴素,提供了對病菌感染的有效治療方法,病菌的危害才得到了控製。
但是,病菌們並非呆呆地坐在那裏徒手待斃,它們反撲的銳利武器即是抗藥性。抗藥性表現在一段小小的基因上,通常由一種叫做“質粒”的家夥來攜帶。質粒可從甲菌到乙菌橫向傳播(圖一),也可從甲代到乙代直向傳播(圖二),直向傳播的後果是抗藥菌的大量繁殖。病菌傳代的平均時間是二十分鍾,而且是幾何級數增長,而動物細胞在培養基中傳代的平均時間是十八小時,也就是說當動物細胞從一個變成兩個時,一個病菌可從一個變成了 18014398509482000 個。
病菌的抗藥性與抗菌素的大量使用有著密切的關係:非抗藥的病菌被殺死了,抗藥的病菌則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環境衛生差,營養差,人的平均健康水平低下,因而病菌感染的機會增多,而抗菌素經常是治療感染最便宜方法,因而抗藥菌的產生機會多。隨著世界全球化的趨勢,各國人員流動增加,同時增加了抗藥菌的擴散。
雖然抗藥菌說起來可怕,但新的抗菌素總在不斷的開發成功。同時,免疫正常人被病菌感染的幾率很小。易感人群除了老人,嬰孩,免疫功能低下者外,還包括重度慢性病患者和術後恢複者。
預防抗藥菌(或非抗藥菌)感染除了增強自體健康外,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也非常重要。經常洗手,小傷口要蓋起來,大傷口要讓醫生處理一下。別和其他人混用毛巾,衣物、盥洗用具等等。同時注意環境衛生。至於醫藥旅遊,能避免最好避免。
圖一,抗藥基因的橫向傳播:(http://en.wikipedia.org/wiki/Plasmid)
圖二,抗藥基因的直向傳播:(http://en.wikipedia.org/wiki/Plasmid)
《我編編,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貼,我謝絕,©廢話多多擁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