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2)
2011 (81)
2012 (45)
由【廢話多多】
剛開始上文學城時,看到“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的說法,頗有共鳴。當時年少氣盛,自以為後浪,雖然不至於有把前浪拍死的想法,但還是牟足了勁要與前浪一爭高下。後來看到有同學感歎“鐵打的論壇,流水的ID”,很不以為然:ID不過是一個筆名,流失就流失了唄。過幾天,換個ID,又是一條好漢,連阿Q都望塵莫及。
當時社交媒體還沒普及。臉書剛從哈佛學生自用過渡到上市的階段,手機的功能也不過是便攜式公用電話而已。記得類似文學城的網站還有好幾個,但或是管的太寬,或是政見偏向性太強。或者,幹脆,文學城是朋友給我介紹的第一個中文網站,先入為主,怎麽看怎麽順眼。而在文學城出沒的同學們個個學富五車,才高八鬥。談天說地,論古諷今,五十多個論壇各路英豪大顯身手,熱鬧非凡。
當時在城裏轉了兩圈,潛了幾日水,冒了幾個泡,最後在《海外原創》安營紮寨。原創的宗旨是在熙熙攘攘的塵世中為寫手們提供一張安靜的書桌。作者用心,讀者也用心,原創不僅出了不少小有名氣的作家,也出了幾位有相當水平的文學評論者。有時觀點不同,吵起來破壞了平和的氣氛,認真的寫手們便悄聲匿跡。幾日後,論壇又回複了往日的繁榮,仿佛一切爭執都是為了重聚。真正應了老子 “以無事取天下”的無為而治。
論壇小世界,世界大論壇。日子久了,發現壇子裏有大牛,有粉絲。有的大牛在一定的主題下,對著與自己意見不合,甚至意見相合但說法不同的同學猛擊鍵盤,吸引了一批與自己誌同道合的崇拜者。有的大牛則是哭訴母親霸淩,丈夫無能,兒女不孝。從而建立了願撒一掬同情之淚的粉絲團,大牛們一發帖,馬上會有眾多粉絲大義凜然地跟帖。一開始經驗不足,我還想用邏輯分析來證明自己的不同觀點,但劈頭蓋臉的磚頭,把頂在頭上的鍋蓋砸的坑坑窪窪。後來不得不承認,天底下最愚蠢的行為,就是講道理。與其花時間費精力地做無用功,不如找幾個心有靈犀的同學,風花雪月,對酒當歌。
記得當時附庸風雅讀王維,雖說平時喜歡王維的詩,但成文不易。總不能老說“詩的好處,有口裏說不出來的意思”。此時真是書到用處方恨少,好在可以上網搜。好容易費力八勁地寫成了一貼,跟帖卻與我本意差之千裏。隻有三兩同學,意氣相投。言詞往來之間,取長補短,頗有收益。頓時引為知己,相約共同讀詩。結果詩未讀成,知己卻如黃河之水,奔流到海不複回。
安琦吳也是知己之一。我初上原創時,安琦已發了數篇小說,儼然已成大牛。說來慚愧,開始讀安琦的小說,是因為安琦的小說多是中篇。我讀書,先讀開頭,如果喜歡作者的寫作風格,再讀結尾。然後才能靜下心來按部就班地讀。有人不以為然,建議改。當時沒定力,說了就改。雖然強迫自已從頭到尾地讀,實際上不過是飛快地翻篇兒到結尾,中間讀了什麽一點都沒記住。連載小說,就是專門發明出來治我這種人的。跟讀長篇小說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隻有中篇還勉強跟得上。
一部引人入勝的小說,故事情節僅僅是一部分,不同的讀者,對一部小說的人物塑造,情感表達和寫作風格接受程度不同。每位作者的寫作風格都是由個人經曆、價值觀念和寫作能力的綜合體現,讀者亦如此。安琦的文風,可以用娓娓道來四個字來形容。她的小說平鋪直敘,沒有誰是誰非的評論,卻通過故事將人之本性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來,對細節的描寫更增添了故事的可信度。讀安琦的小說,有如泛舟順流緩緩而下,由撐船人將岸上人生的喜怒哀樂一一呈現在眼前。每個故事都帶著一種淡淡的無奈和憂傷,引發讀者無限的遐想和感概。
正讀的開心時,知音安琦成了高山上的流水,悄聲匿跡了。十年來,每每在原創遇到文風相似的小說,總會心裏一動,希望是驀然回首,安琦在那燈火闌珊處,但總是失望地看到安琦仍在雲深不知處。然而,今年大年初一,一上文學城,竟然收到了一封來自安琦的悄悄話,大意是她把從前沒寫完的小說《再回首》寫完了,會分節發到原創。原來,風水輪流轉,隻要文學城這個營盤還是鐵打的,流水的ID也會重返論壇。
安琦的《再回首》已連載到十,有興趣者,可到她的博客跟讀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overview/49785/
《我編編,你看看,法律責任我不擔。你轉帖,我謝絕,廢話多多擁版權©。》
可可節日快樂。
多謝。
多謝若藍來訪,蓬蓽生輝。
多多,我回來了,我向你報到歸隊了。感謝你給予我的作品這麽好的評價,但安琦自知自己的寫作水平,還需要多和壇上的寫手一起學習和進步,寫出好作品。也希望這次的小說一樣能讓你喜歡,也等待你的評價和批評。
感歎,原創壇有你多多大班長在,真好。
放心安琦不再會是那再雲深不知處了,你在我就在。再謝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