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縈徽州

徽州文化全麵崛起於北宋後期,明清時期達到鼎盛。作為一種極富特色的區域文化,它與
正文

安徽土特產—池州篇

(2006-06-14 00:15:11) 下一個
黃石溪名茶

        產於佛教勝地九華山山腰的青陽縣陵陽鎮黃石村,這裏土壤深厚而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210--240天),且春夏多霧,秋季多雨,為茶葉生長提供了很好的自然條件。這裏出產的茶葉因色、香、味、形俱佳,1915年容或巴拿馬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國家外交部從1958年起,每年定購500公斤作為“禮品茶”招待外賓,從此黃石名茶遠銷德國、日本、香港、澳門等國際市場。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合肥等大中城市,均設點定量銷售。從1990年起,國務院行政司每年訂購25公斤,供重要會議使用。近幾年,又開發出“道僧天雲”、“天台雲蕊”、“天台翠尖”、“黃石旗槍”、係列精品,1993年在常德全國星火計劃成果展銷洽談會上又獲金獎。

徽道茶

        由乾隆皇帝賜名的“徽道茶”產於東至縣葛公鎮最高峰----雞頭嶺。嶺峰海拔1187.2米,與仙寓山、紫石塔等產茶名山同屬一脈,具有原始自然風貌,是池州地區“國家生態經濟示範 區” 亟 待開發的處女地。 “徽道茶”源於僧侶之野植,生長在雲霧繚繞的幽壑峭嶺,孕蕊與百花之中, 飽含原始自然靈氣,葉厚芽壯汁水濃,湯色碧綠味甘醇,細啜慢飲,幽香撲鼻。製茶名師黃榮銓先生為隻驚歎:“此山茶葉內質之優不可多得”,新一代“徽道茶”定會亮麗於市場,贏得八方客商青昧。

高坦翠微茶

        又名貴池翠微,早在明代就出過貢茶,1987年又被評為省優質茶。高坦翠微茶產於貴池市高坦鄉雙豐村“天平山”韭菜尖等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峰穀地,此山屬九華山支脈,那裏土質深厚肥沃,常年晨霧繞。清明過後,茶農邊將茶樹上冒出的一芽一葉或一芽兩葉選采下來,精心特製白毫顯露,葉底明亮,味濃醇厚,鬱香久存,回味無窮的高坦翠微。

九華毛峰

        產於九華山上的九華村,這裏地勢呈燕窩形盆地,土壤多為棕黑色的森林土和黃沙土,雨量 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年溫差小,日溫差大,日照時間短,無霜期長,森林花草覆蓋麵積大,晨霧,早晚沐浴露霖,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優越的生態環境。九華毛峰開采於清明穀雨之間,采摘初展的一芽兩葉為名茶,現采現製,均勻烘製,剔除劣葉,做到鮮、嫩、勻、淨。九華毛峰的品質特點是:外形細嫩,旗槍緊裹,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條索緊結勻整,香氣清醇高爽,湯色黃綠明澈,滋味鮮醇回甜,葉底鮮嫩厚實。衝泡杯中,宛若蘭花伸腰,別有一番情趣。此外,九華毛峰還有殺菌、防病、助消化、沁心、明目、利尿等功效。

肖坑綠茶

        貴池市梅村鄉遠在宋代即盛產綠茶。該村位於貴池市南部山區,與石台縣緊鄰,山高林密, 全村共6個村民小組,分散居住在一條長達5公裏的峽穀裏,從穀口入村,地勢漸升,居在最遠端的五、六兩組,海拔高,終年雲霧繚繞,空氣濕潤,日照短,土層厚,適宜茶葉生長,故所產綠茶優於其它地方,以色澤鮮豔,香氣濃鬱而著稱。

西山焦棗

        產於貴池市棠溪鄉西山村,始於五代十國,至今已有千餘年的曆史。據《貴池縣誌》記載, 從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起,西山焦棗就是貢品。西山的棗林大部分坐落在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上。這裏土壤疏鬆,雲騰霧湧,生產的青棗皮薄、肉厚、糖多、核小、個大,形似冬瓜,故又稱冬瓜棗,是製作焦棗的上等原料。西山焦棗采用傳統的製作工藝,先蒸後烘,反複多次,有利於維生素的保存。製成以後,色如紫金,形如瑪瑙,柔軟鮮嫩,甘甜溢香,可謂色、形、質、味樣樣俱全,營養價值高於金絲琥珀棗和蜜棗。

東至獼猴桃

        獼猴桃,亦稱“羊桃”或“楊桃”,因獼猴喜食而得名,加工成罐頭出口,名“中華獼猴 桃”,產於東至縣昭潭、官港、堯渡、葛公等地,年產量約450噸。獼猴桃為野生落葉藤本果樹,其果呈原形或橢圓形,皮黃褐色,且多棕色小點,果肉黃綠色或淡綠色,肉內籽黑,繁細如青葙子。獼猴桃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磷、鉀、鈣、鎂等多種礦物質,尤其是維生素的含量很高,其營養價值遠遠超過柑桔、蘋果、梨子等,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能理中調氣,生津潤燥,解熱除煩等,對肝炎、高血壓、心血管、尿道結石等疾病有一定的療用功能。其味甘甜略酸,清香多汁,除鮮食、菜食外,還可製成糖水罐頭、果汁、果醬、飲料、果酒等;種子可製油,花可作香精,根可入藥,藤葉是印染膠的原料之一,藤蔓浸出的粘液可做造紙和建築的粘合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