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世因緣修心

從吳明子到明子是一個旋轉,以後的明子心路從這裏開始。
個人資料
明紫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恬不知恥”到“寵辱不驚”

(2014-11-04 09:46:33) 下一個

        以前一直把“寵辱不驚”當作一個高境界,以為在寵辱中能淡然就能不驚了;現在有點明白不是那麽回事,寵辱就好像一把尺子,當感到此時此事此情此景要做到寵辱不驚,應該寵辱不驚,其實就已經驚了。 

       寵辱不驚不是 做到 的,就如低調也不是 做到 的一樣,除非某情景某事件在自己的心中很稀鬆平常的,那麽其表現就是釋然、淡然、恬然的,不存在恥辱榮耀,不存在驚與不驚,不存在高調低調。 這種狀態下的任何自然而然的舉止在其他於此點上還在計較寵辱的人眼裏似乎是達到了寵辱不驚。

      黃磊在近期的《非誠勿擾》裏說了這麽一句話:“
我覺得清華博士和CEO都不算是成就,其實更快樂健康的心態比那個成就還要珍貴。”我約莫著學曆與工作職位在黃磊眼裏已經不是榮辱點了,而那位男嘉賓“謙虛”說“我好意思說說我的學位嗎?”,當大家看到他在 做 低調時,也可以看到隻有當他覺得高學位還是值得榮耀時,他才會去 做 低調。


      前幾天跟朋友說起這個感受, 他跟我對應了另一個詞:恬不知恥。他說,他突然對這個詞感到驚奇,恬的本意是安靜、安然、恬靜,恬不知恥似乎應該是一個恬淡寡欲、恬淡無為的人很容易恬然自足、心曠神恬,不知何為恥何為辱何為榮何為寵。


      可不是嗎?當某事某景發生,我們很把它當回事時,必受此事牽扯,什麽榮什麽辱紛紛接踵而來,還能做到恬不知恥嗎?生活中這樣的事太多了,職位的升遷,子女的讀書,親人的離合,甚至一件衣服,一輛汽車都可以把我們帶進自己設定的榮辱中,一旦陷入,不易恬然,不易不驚。


     不知羞恥似乎不能與恬不知恥混為一談。確實會看到一些很明顯的現象,如:把人家的東西裝進自家的口袋,美其名曰追求幸福沒有錯。這樣的現象裏根本就沒有恬靜,沒有淡然,更不可能平息榮辱。這裏就不展開了。


      當然,咱俗人碰到孩子上了藤校,工作得到認可自然高興;遇到親人離去,家庭被分等諸多不順自然傷心悲痛;這樣的寵辱驚一下,或大驚一下,也未嚐不可。隻是,能不能隨著時間的過去讓這些波瀾也過去,並且趨於平靜。


      寵辱而驚一下也挺不錯的,隻要能覺察自己被驚了,而不是被外麵的景象圈進寵辱之中不能自拔。這一驚能提醒咱自設的榮辱點在哪裏,不夠恬靜的點在哪裏,而這個點正是自我的突破點。有句話很有意思,大意是 “若沒有另一個維度的支點和坐標,就無法揪著自己的頭發離地”,自我的突破,自我的超越就需要另一個維度的支點,而這個支點的發現也可以借鑒我們被驚的榮辱點,凡是讓我們揪住不放的讓我們特別在意並依此衡量成敗的,凡是讓我們不敢麵對的不願意觸碰的,凡是讓我們認為此點需要保持低調需要表現平常心的,都可以用來借鑒。


      一旦覺察到這個點,那就已經在突破這個被咱自己認定的寵辱帶來的狹隘,帶來的束縛了。放鬆放寬了自定的寵辱的尺度,恬然在這個點上自然產生,或者說,在這個維度上榮耀恥辱都平息了,我們不需任何努力就已經恬然自足,恬淡無為,恬淡寡欲,恬不為意,也就可以至少在這個點,這個維度上能由恬不知恥而得寵辱不驚了。

 

 

*****************************

咱的中華文化真是了不起,好多的文字到了咱這個年紀才有一點點感悟時,舉例吧:

自知之明  ————  自己真的知道自己,認識自己,才能不“無明”

心得體會  ————  心得了智慧(頓悟),要有體行去會意(實踐)才叫真的學習了

不可思議  ————  不要用腦筋去想啊,想出來的可能是自己的知見哦,不可思議,智慧自得!

眼高手低  ————  總是眼睛先看到,手才跟上去做;心先想到,身體才力行,即聞思修

根深葉茂  ————  想要往上長,好好往下紮

心領神會  ————  由心,不在知識層麵地深思熟慮而是更深層放下自我地更無形地領教,神自                     會我(大我,心靈)

不由自主 ———— 不由我自己做主,無我,交給天地,交給生命

一無所有 ————  一無 === 所有

聖人不積  ————  積累(第三聲 lěi )讓人越積越累(第四聲lèi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明紫 回複 悄悄話 人不知而不慍 ———— 釋然、淡然、恬然的,不存在恥辱榮耀,不存在驚與不驚,不存在高調低調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