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為何不放棄保證報複的核戰略

(2019-12-24 02:54:35) 下一個

中國為何不放棄保證報複的核戰略

菲奧娜·坎寧安和泰勒·弗雷維爾

美中核武項目政策研究摘要

MIT艾略特國際事務學校安全和衝突研究所

2016年2月

https://www.mitpressjournals.org/doi/abs/10.1162/ISEC_a_00215?journalCode=isec

摘要

-中國的核威懾能力再次受到美國的核威脅。

中國分析人士擔心,美國戰略能力的提高可能會破壞中國對美國核攻擊進行報複的能力,這是其“確保報複”核戰略的主要目標,該戰略要求中國僅保持“第二次打擊能力”。

-繼續確保中國的報複戰略。

中國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其相對較小的核力量或放棄其第二次打擊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將適度擴大其武庫,增加其核力量的先進性,並對其保證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場保持有限的模糊性。

-模糊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立場可能引起誤解。

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上有限的模糊性使中國避免了軍備競賽,但它可能會增加中美發生危機時核升級的風險。如果華盛頓將“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視為的一項廣泛的例外,(不能正確理解其邊界的話)那麽這一有限的模糊性也可能會激勵美國去追求戰略優勢。

中國的核威懾能力再次受到美國的核威脅

中國的戰略家認為在中國周邊部署導彈防禦係統是未來對中國核武庫的最嚴重的威脅。他們擔心,美國目前有限的導彈防禦係統的開發和部署可能其範圍和效力會進一步擴大,從而使其成為美國對抗中國核反擊的有效盾牌。

即使美國的導彈防禦係統在中國彈道導彈發射後無法可靠地攔截,中國分析家仍擔心,如果其他國家認為美國對該係統的承諾可以證明其有效性,則導彈防禦係統的部署可能會引發周邊區域的軍備競賽。

中國的戰略家們對美國常規遠程打擊能力的威脅的評估也很混雜。一些中國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對中國核武庫的常規襲擊是不可能發生的或是不會有效的。他們認為,中國為保護其武庫免受核攻擊(包括硬化,擴散和機動性)所做的努力,也足以保護中國免受美國的常規遠程攻擊。

同時,也有分析人士擔心,美國可能會針對中國核武庫,使用常規武器而不是核武器進行打擊。此外,一些分析師擔心,美國常規的遠程打擊能力,如果與美國情報,監視和偵察(ISR)係統的改進相結合,在中國即將受到來襲攻擊時,可能會更難被提前發現。因此,會破壞中國核武庫的威懾力。

中國繼續實行有保證的核報複戰略

為了應對美國日益明顯的保持戰略優先地位的意圖,中國不會放棄其有保證的核報複戰略。相反,為了避免冷戰式的核競爭和軍備競賽的風險,中國正在改變其實現”有保證的核報複“的方式。

首先,中國在“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解讀上,允許有限的模糊性。

中國一直承諾,除非被另一個國家用核武器襲擊,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戰略家內部關於“首次使用”定義的辯論,為中國如何應對“敵對勢力”襲擊,或敵方使用常規武器攻擊中國核設施,造成了不確定性。這種有限的模糊性的主要目的,是阻止美國進行常規攻擊。中國戰略家們還在辯論,一種“接警即發射”的姿態是否可取,與中國的“不首先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是否一致。(一旦收到敵人導彈來襲的警告,在其到達中國之前,就發射自己的核武器)

其次,中國力圖保持最小的核武庫,以確保對敵人進行核報複。為了應對美國核能力的發展,北京正在對其核力量進行質和量方麵的改進。中國正在適度增加其洲際彈道導彈(ICBM)部隊的規模和生存能力,以及其穿透敵方導彈防禦係統的能力。它正在為一部分洲際彈道導彈裝備多彈頭分導再入飛行器(MIRV),開發水漂彈道滑行技術,並改善其戰略預警,指揮和控製係統。為了應對美國戰略打擊能力的未來發展,中國正在研究和開發導彈防禦和高超音速武器技術,並繼續提高其潛射彈道導彈力量.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定義的模糊性導致的潛在陷阱

與嚴格定義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相比,在什麽是“核攻擊”的解釋上,保持一個有限的模糊性,讓北京可以維持一支較小的核武器庫。然而,有限的模糊性也增加了在發生危機時核升級的風險,因為這更可能讓美國將中國的核信號誤認為是準備使用核武器。中國的決定意味著,它認為進行軍備競賽的經濟,外交和戰略成本,比中美發生危機時核升級的風險, 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更大。

中國對未來任何中美危機中核升級的風險也比較樂觀。美國的盟友與中國之間的爭端,最有可能引發美中軍事危機。幾乎沒有中國戰略家相信,在未來的中美危機中,所涉及的利害關係足以引起核升級的風險。中國分析家還認為,北京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有助於在核衝突與常規衝突之間形成一道防火牆。他們認為,由於中國的不首先使用政策的有限的模糊性,美國不會試圖越過以常規武力攻擊中國的核武庫這道門檻。大多數中國戰略家不承認在美中危機中有戰爭意外升級的風險。

美國方麵對未來美中危機中的核升級風險,則沒有這樣樂觀。西方專家擔心,如果美國實施空海作戰式的戰役(涉及海軍和空中聯合行動),摧毀了中國的常規作戰能力,同時也削弱了中國的核反擊能力及其配套基礎設施,核戰爭升級就可能會發生。 造成這種分歧的一個原因,可能是西方分析家認為,中國的”核常兼備“的導彈部隊共享設施,無法分辨,於是在美國對中國常規陸基導彈進行攻擊時,也可能順便削弱了中國的核打擊能力。 但是,許多中國分析家認為其實沒有這種風險,因為中國的常規陸基導彈能力和核打擊能力並不共享設施。

有關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的開源信息表明,事實上,中國的核導彈旅並未部署到與常規導彈旅相同的地點。在第二炮兵內部,導彈發射旅是分別按常規導彈發射旅或核導彈發射旅組織的。常規導彈發射旅和核導彈發射旅確實共享一些基礎設施,但是中國軍事文件描述了為確保中國指揮和控製結構的冗餘而采取的步驟。因此,美國對中國常規導彈旅的任何常規攻擊,都不可能會削弱中國的核反擊能力。但是,由於這種攻擊可能傳達出這樣一個信號,即美國有意願有能力,對中國核基地進行類似的打擊,因此,危機可能仍會嚴重升級。如果中國在常規導彈基地被攻擊時作出回應,表明如果其核武器遭到襲擊就決心報複,美國可能會誤以為中國準備使用核武器。

中國決定將”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有限模糊性與原本受到限製的核態勢結合在一起,可能適得其反。中國可能低估了美國在危機中承擔核升級風險的意願。此外,如果美國將中國有限的模糊性視為虛張聲勢,它可能會忽視,從常規打擊升級為核打擊的風險,從而導致常規衝突中的威懾失敗。

另外,如果美國把中國的模棱性,理解為中國可能在其核力量和基礎設施或無核戰略目標受到常規武器攻擊時,會放棄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美國可能會更加有力地追求戰略優先地位,從而迫使中國陷入它極力想要避免的中美軍備競賽。

中國承諾的繼續致力於確保核報複能力的戰略表明,它將優先考慮避免與美國進行核軍備競賽,而不是降低危機中核升級的風險。但是,即使美國和中國之間能夠避免軍備競賽,兩國的領導人和軍方也需要格外小心,以免在未來的危機中升級到核大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