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鍍鋅板的誕生
(2015-04-04 17:24:44)
下一個
60年代末,人們發現冬季的時候,往冰雪覆蓋的道路上撒鹽,可以減少刹車滑行距離,有利於行車安全,就開始到處推廣。這個辦法好是好,但當時全世界的汽車設計師,沒有一個人考慮過道路上撒鹽對車身會造成腐蝕。當嚴重的車身腐蝕問題出現以後,各家汽車廠一時間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手忙腳亂之間,有的汽車廠試圖改用富鋅油漆來保護車身,結果發現效果不好。試來試去,才發現用鍍鋅鋼板衝壓車身件,是最佳選擇。起初,冷軋薄鋼板隻有熱浸鍍鋅這麽一個方法可用。但當時的熱浸鍍鋅板表麵質量低劣,用來保護內部零件不受腐蝕還可以,做外覆蓋件不行。
隨著電鍍鋅(EZ)方法的引入,有些精明的管理人員就算計著,隻要把車身覆蓋件暴露在外邊那一麵用鋅鍍層保護起來就好了,反正裏麵那一麵人家也看不見,好像用不著電鍍鋅了,這樣電鍍鋅的成本就能省下一半來。很快,單麵鍍鋅板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第一是沒有鋅那麵因為太幹淨,產生出嚴重的模具表麵的擦傷磨損問題;第二是沒有鋅那麵的鋼板上的紅色的腐蝕產物,會通過表麵劃傷,流淌到外表麵。
後來隨著電鍍鋅生產技術的進步,以電鍍鋅板做外覆蓋件成為首選,整個車身因而受到了防腐保護。雙麵電鍍鋅板在衝壓生產中最大的問題是摩擦行為太差。因為純鋅太軟,摩擦係數很大,電鍍純鋅板在模具表麵上的滑動很困難,幾乎不可能進行深拉延成型。1990年左右,這個問題是IDDRG會議的主要議題。那時候各種理論眾說紛紜,什麽鋅晶體取向理論,什麽鋅晶粒尺寸影響,什麽表麵粗糙度的增加,等等。其實,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鍍鋅板的表麵化學條件惡化到了極點。後來的解決方案是發展出一種新的潤滑劑,和一種叫"prelub"(預潤滑)的鍍後處理方法。
為了讓潤滑劑能夠去需要它的地方,必須解決鋼板表麵的帶油能力問題。帶油能力差得話,當板料經過模具圓弧的時候,無論原來加了多少潤滑劑,就會被擠掉。需要的時候,需要的地方,反而沒有了潤滑劑,所以模具磨損就大。鍍鋅板的預磷化處理就是為了創造出許多微觀縫隙。這些磷酸鋅晶體上的微觀縫隙,極大地增加了實際表麵積,這一點可以在掃描電鏡下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