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 當今中國社會的利益集團

(2011-06-28 18:26:05) 下一個
 

當今中國社會的利益集團


 


鄭永年《從改革到革命:中國政治變革的一般規律》(新加坡《聯合早報》2011628)一文,對中國當前的政治形勢和進一步改革的必要性作了分析,有其可取之處。但鄭永年認為,當今中國社會的利益集團主要是國企和官僚集團,這一分析顯然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距甚遠,因而建基於這一分析基礎上的有關改革策略和建議,也多係無的放矢之論。


當今中國社會的利益集團,大體包括三個部分。一是以跨國公司及其在華利益代表構成的跨國公司利益集團(國際壟斷資本)。這一集團挾其雄厚的經濟、技術實力和老辣的政治、輿論操縱手段,在中國的實力處於不斷膨脹過程中,再輔以收買中國社會內部精英(政府高官、國企高管、大學高知)的方式,正在立體化、全方位擴張自己的利益,其左右中國經濟、輿論甚至政策的能力之強,手段之隱蔽和老辣,都是不容低估的。


二是以國有企業、國有銀行為主體的經濟部門。1949年之後,中國大力發展公有經濟,到改革開放之初,已建立起以國有經濟為主體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係。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的民營化、股份化(實質上即私有化)進程中,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在不斷下降,在社會和大眾中的形象日益負麵、影響力在持續削弱,正處於走下坡路的階段。需要強調的是,與其說這一集團是通過自覺努力結成利益共同體,不如更準確地說,是因為它的對手即跨國公司和民營企業將其定位成一個集團。


三是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經濟集團。這一新興民族私人資本集團在最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獲得了巨大發展,成為中國社會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其形成方式,一是體製外企業的自我發展、自我壯大,大多數是通過勞動而致富的企業。所謂勤勞致富,大體可以概括這一部分企業的曆史。二是通過劫掠原國有企業的資產和市場、或者劫掠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借助於資產證券化而在短時間內積累起巨額財富。“逆取”之後,是“順守”還是“逆守”,這些企業還在選擇中。對這一私人資本集團來說,外有強敵,即跨國公司正在不斷擠壓中國企業的市場和利潤空間;內有對手,尚未被徹底瓦解的國有企業,還存在卷土重來的可能性;廣大民眾對這些企業的不滿(如“原罪”問題)也自始未息。其發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與前兩大集團的相互博弈。


除以上三大集團外,原本在中國社會中政治地位較高、經濟地位則有限的工農集團,在最近若幹年裏被逐步邊緣化了,正在日益被迫向社會底層集結,形成一個無奈、憤怒並不斷開展各式各樣抗議的集團。正像中國曆史一再證明的那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看似至軟至弱的社會底層,在逼上梁山之際,往往能夠對舊體製給予致命打擊。


至於中國的執政黨和政府,從名義上說,它應當成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依法治國的集團;但現實中,早有貪腐之徒耐不住“水至清則無魚”的境況,而不斷把水攪渾以圖“混水摸魚”;因而很難說它具有統一的信念和利益追求。其中不少人周旋於不同的利益集團,交替使用妥協和壓製的手段,以求表麵的太平和個人的私利。實際上,它的分化、重組和再選擇還正在進行之中。是努力獲得社會大眾一如繼往的信任和支持,牢牢掌握中國社會的經濟發展力和精神領導力,實現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在跨國資本、民營資本的收買(主要形式是誘使貪腐)和攻擊(主要是施加政治、經濟和文化壓力)下精神崩潰,重蹈蘇共和蘇聯政府的覆轍,有待曆史給出最終答案。


可見,中國基本成型的利益集團有三,即跨國公司(國際壟斷資本)、民營企業(新興民族私人資本)、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尚在演化之中的則是底層大眾和上層官僚,二者均未成為自覺的、具有共同意誌的利益集團。中國社會的未來,既取決於後二者內部的演化和自覺,也取決於前三者之間的鬥爭和合作。從目前的形勢看,跨國公司取得最後勝利的可能性極大。這也就意味著,以資本主義征服為實質內容的全球化,將把中國作為大市場納入其體係。


當然,這種征服,必然遭遇各種各樣的反抗。首先是底層社會由於日益惡化的生存條件,會產生自發的反抗。一旦這一底層社會能夠從中國漫長的反帝革命、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吸取精神力量和鬥爭經驗,這種反抗有可能成為決定事態發展的關鍵因素。其次是中國執政黨和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將被收買(表現為貪腐的發展)、多大程度上被擊潰(表現為對人民利益的背叛),將成為決定其命運和未來的關鍵因素。說到底,執政黨的合法性基礎,源自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旦背叛這一承諾,執政黨的合法性將土崩瓦解。


民營資本以往的發展曆史提示人們,這一集團未來的發展不外乎幾種可能性:第一,依靠自身力量繼續發展壯大,但須與跨國公司正麵競爭、一決雌雄,要麽戰而勝之、要麽俯首稱臣;分庭抗禮的形勢即使出現,也很可能是過渡狀態;第二,繼續蠶食國有經濟(包括國有土地、國有銀行、國有企業),用種種方式化公為私,通過劫掠國有經濟而進一步積累財富。顯然,無論是對跨國公司還是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都有兩麵性。真是所謂既苦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又苦於資本主義的不發展。


當前為數不多的國有企業表麵風光無限,但實際上正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外患在於,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民營企業,都渴望取國有企業而瓜分之,由此進一步取得尚由國有企業所有的資源、生產能力、市場和利潤。內憂在於,國有企業對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危機缺乏清醒認識,少數高管在糖衣炮彈(往往也由跨國公司和民營企業提供)的進攻下無心向上、日益貪腐,最後使企業競爭能力、管理能力和企業內外部的團結被摧毀。


這一悲慘局麵若想得以避免,除非中國執政黨和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能夠迅速采取實事求是的政策,統籌發展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反腐敗、反劫掠,並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對工農大眾利益無節製的侵害。從經濟上說,要幫助中國企業依托中國巨大的經濟縱深,走自主創新之路,發展出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形成足夠與跨國公司長期競爭的局麵。從政治上說,通過控製貧富差距過大、保護社會的團結和諧,穩定社會秩序,以真正實現所謂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


否則,今日中國來之不易的繁榮局麵,轉瞬之間可能化為烏有。君不見,大繁榮緊隨大崩潰的故事,曆史上還少嗎?“開元盛世”接踵而至的不正是“國破山河在”的悲慘景象嗎?“同光中興”言猶在耳,武昌城頭飄揚的不是辛亥革命的旗幟嗎?蘇聯全球擴張的霸權餘威尚在世人心頭未散,蘇聯崩潰不已近在呎尺嗎?正確認識中國當今的利益集團,並對其發展走勢作出實事求是的判斷、采取合理的對策,是中國實現長治久安、國強民富的重要條件。在這一重要問題上判斷失誤,付出的代價將極為高昂——高昂到共和國不可承受之重!


 

  

大民工,2011年6月26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