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後,不選擇母乳喂養可能引發喪子之痛
(2009-08-30 08:32:09)
下一個
有道是為母則剛,為了保護自己的新生孩子,平時膽怯懦弱的草食母獸會與猛虎惡狼拚命。這就是被古今中外永恒歌頌的母愛的力量。你可曾知道,母乳喂養是培育強烈母子聯結的關鍵步驟。
2009年8月27日,演化心理學家傑西白令在科學美國人 上發表的題為
悲哀的乳房:奶瓶喂養如何在母親腦中模擬嬰兒夭折 -分娩後,不選擇母乳喂養可能引發喪子之痛
一文,解釋的很清楚, 現經本人譯出,以饗讀者。
關於母乳喂養與奶瓶喂養的討論往往集中在喂養嬰兒方麵: 在營養方麵什麽是最好的?或, 對嬰兒未來的精神健康有何影響?
但是,讓我們換一個不同的思路。讓我們討論母親,更具體地說,她在準備迎接喂養一個嗷嗷待哺的新生兒時,自己身體的變化。在她乳房增大,體內激素暴增時,如果沒有新生兒來吮吸乳汁,她的身體和大腦將如何反應?
首先,讓我們先了解一些背景資料。為回應激增的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和生長激素水平,懷孕中的人體發生明顯的生理變化,包括乳房腫脹。
生育後胎盤的排出是一個信號,對母親的身體觸發出以分泌乳汁開始的一係列事件。懷中嬰兒身體的吸乳行為,也就是說,嘴唇在母親的奶頭上吮吸拽拉,刺激首次乳汁噴發,但最終乳汁的流出可以經由母親們簡單地想到自己的嬰兒,聞到他/她的氣味,或聽到他/她哭聲。
伴隨嬰兒慢慢斷奶,越來越遠離母乳,走上正常的食物,女性的乳房出現“內卷化”的生理過程,即恢複到那種給成人男性帶來快樂想象的半球狀物體。
所以,無論出於什麽原因,無法母乳喂養嬰兒時,母親的健康會發生什麽事情呢?
根據一項奧爾巴尼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戈登。蓋洛普和他的同事提出的新的理論,決定采取奶瓶喂養,對於母親大腦和身體的刺激,等同於嬰兒夭折的悲哀。至少,這就是一個女人在一個似乎成功的分娩後,沒有機會以自己的乳房哺乳嬰兒的情況下的身體的自然反應。
在即將在醫療假說雜誌發表的文章中,作者認為,奶瓶喂養代表遠古以來的令人不安的嬰兒死亡的條件: 選擇不進行母乳喂養帶來了涉及哺乳停止所有進程。
譯者同意。人類使用橡膠與玻璃製造的奶瓶才不過幾十年,我們的身體卻進化了幾百萬年。
對於大部分人類進化過程,缺乏或提早停止母乳喂養,伴隨著流產或嬰兒死亡。因此,我們主張,從基本生物學的意義上說,奶瓶喂養就是模擬母親失去孩子。
至少有許多相關性的證據來支持這種進化論的主張。例如,在今年早些時候,東北進化心理學協會年會發表的一份文件中,蓋洛普和他的同事的研究結果報道說,本地兒科診所采用的,在過去4-6個月生育的50位母親的數據表明,那些以奶瓶喂養嬰兒的母親得愛丁堡產後抑鬱症的比例,明顯高於母乳喂養的。這種效果,即使在控製了母親的年齡,學曆,收入,及她與現在夥伴的關係等因素以後。依然明顯,
另一項有力的調查結果表明,進行奶瓶喂養的母親的懷抱嬰兒的意願,明顯高於母乳喂養的。動物學家的觀察結果已經知道,一些非人類靈長物種的母親,在她的嬰兒死亡以後,會長時間的頑強地抱住她們已經死亡的嬰兒。
這是一個有趣的(如病態的)觀念,奶瓶喂養的嬰兒被隱式概念化為自己的嬰兒屍體。但也有很多其他的解釋。例如,這些婦女可能隻是想彌補失去的母乳喂養時培育母子聯結的時間。
在任何情況下,如果蓋洛普關於“不自然”的奶瓶喂養等同於嬰兒夭折的理論在未來的研究中被證明是正確的,它將有明顯和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這也將是一個對人類行為的進化心理學解釋如何可以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很好的例子。
當然,我們選擇奶瓶喂養的原因是多樣而複雜的,並非所有的婦女在這方麵有選擇餘地。
但是,如果不是為了嬰兒,那麽至少為他們的母親,對於那些可以選擇的婦女而言,現在講的道理可能會對”母乳最好”賦予新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