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f的博客

氣候峰會:美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國家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就“大躍進餓死3600萬”與《炎黃春秋》“商榷”

(2014-02-17 14:01:23) 下一個
就“大躍進餓死3600萬”與《炎黃春秋》“商榷” 
2014-02-17
字號:
 

  每到毛澤東誕辰,海內外某些媒體就會掀起一輪攻擊毛澤東的高潮,其中大躍進和文革是他們常攻擊的切入點。其中《炎黃春秋》副總編楊繼繩《墓碑》的“大躍進餓死3600萬”更是被西方傳媒不斷熱炒。2013.12.31筆者寫了一篇《大躍進餓死幾千萬值得商榷》的文章投給了《炎黃春秋》編輯部,不想卻引發了一場和《炎黃春秋》編輯部的“商榷”。

  筆者文章的要點是:經曆過大躍進年代的許多人都還活著,如果大躍進時期真是餓死了3600萬,互聯網時代,必會有無數的人為死去的親友鳴不平。道理很簡單,一個人包括父母子女、親戚朋友、同事同學等至少有20個緊密的社會關係,農村更是誰家婚喪大事至少全村,甚至鄰村人都知道。那麽餓死3600萬乘以20減去交叉因素,全國至少應該有數億人有生離死別的痛苦記憶。這數億人中至少數千萬人還活著吧,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誰能堵住這數千萬人的口嗎?就算有幾百萬人以個人家庭的親曆為“餓死了3600萬”背書,那就有統計意義了。然而無論筆者遍訪民間,還是觀察網絡有關大躍進餓死數千萬人的討論和回帖,筆者沒有發現一人稱自己家人或認識的人在大躍進年代餓死了,雖然筆者的接觸範圍有限,但這也足以否定數億人有過生離死別悲慘記憶的假定。不用統計學角度證明,僅老百姓都知道的常識也不難判斷“餓死3600萬”是別有用心的文人通過文字遊戲搞出的“曆史”,《炎黃春秋》不經核實就刊登並幫助辯護這種誹謗文章如果在一個法製健全的國家是要吃官司的。

  然而《炎黃春秋》編輯部不這麽認為,它的一貫做法是拿大躍進年代餓死過人的不實史料來證明“餓死3600萬”。不過最令《炎黃春秋》編輯部難堪的是,它所舉證餓死3600萬的互聯網證據中所有回帖裏竟也沒有一人稱他家那個年代餓死過人或見過餓死人,可見即使信謠者也都是以訛傳訛。

  《炎黃春秋》編輯部不厭其煩地用大躍進餓死過人的“曆史”證據為“餓死3600萬”背書,指責筆者不懂史學,缺乏學術素養,從而引發筆者和《炎黃春秋》編輯部的數回合的“商榷”。自認為學術素養甚高的《炎黃春秋》編輯部終於在科學和事實麵前、在每個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麵前不得不表麵上與“餓死3600萬”劃清界限。下邊是筆者和《炎黃春秋》編輯部就“餓死3600萬”商榷的實錄。

  一回

  2013.12.31筆者投稿《大躍進餓死幾千萬值得商榷》通過電子郵件寄給《炎黃春秋》編輯部(下邊簡稱“炎編”)。

  2014.1.5炎編回函:“了解曆史,不是靠猜測,而是靠證據。建議您去研究研究那個年代的社會控製。至於餓死多少人,那幾年發生了怎樣的悲劇,附件是一份國內的公開出版物(見正文68-69頁),是經過官方審查的,1960年死亡率高達383.2‰,平均10個人死4個人,一個五口之家死2個人,您可以將這和納粹時期或抗日時期比比,也可以和中外曆史上任何您認為最殘酷的事件相比,看看曆史上有無此種情形。”,並附上一份縣誌的影印件為證。炎編顯示出一副證據在手、真理在手大無畏氣派。特別是炎編關於納粹時期或抗日時期對比大躍進時期(就像人間天堂的意味)令我十分震驚。

  二回

  2014.1.6筆者再去函:“既如此,你們何不讓見證者說話?活人說話難道不比數據更有說服力嗎?是的,那個年代控製很嚴,現在還嚴嗎?如果嚴的話,你們的刊物早就沒了,是事實吧。

  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沒有死絕吧,為什麽不讓他們站出來說話呢?起碼讓你們縣誌提到的死了383.2‰的未亡人出來作證吧。如果有統計意義的人證,在事實麵前我有什麽理由不相信呢?我的文章就是號召“人證”們都站出來,還原曆史本來麵目。你們是一個崇尚民主自由的刊物,不至於和你們觀點不同的文章就不敢登吧。希望看到百家爭鳴的局麵。”

  2014.1.7炎編:“您要求讓幸存者作證,問題是所有的幸存者隻能說自己的事,那隻能證實其當時所在地發生了饑荒,而大饑荒在各地發生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那要調查多少人,才能證實您想否定的沒有餓死三千萬人的結論?如果官方主持修纂的縣誌提供的材料都不承認是事實,那幸存者所說的不是更可以不承認是事實嗎?至於說到讓見證者說話,已經有不少見證者想說出真相,但國內都不能出版,這是事實。另外,調查餓死人的事中國民間並非沒有人在作,已經有人準備建立網站,發動全國各地知情者提供死亡者真實姓名,像南京大屠殺受害者或德國、美國把戰死或曆史事件受害者的名單收集起來,以紀念那些不幸者。而我刊也刊發過對一個生產隊的死亡情況調查(見附件,作者是當地地方誌的副主編),有名有姓,如果還不承認是事實,可以去當地調查。至於說到讓見證者說話,已經有不少知情者、見證者想說出真相,但國內都不能出版,這是事實(原文如此)。

  我刊以求實存真為宗旨,提倡學術爭鳴,但版麵有限,爭鳴也要有一定的學術層次,要掌握準確的事實,或在學理上探討,不刊登在事實和學理上占不住腳的文章,不存在“觀點不同的文章就不敢登”的問題。”

  三回

  2014.1.9筆者:“1."那要調查多少人,才能證實您想否定的沒有餓死三千萬人的結論?" 你這話應該問的是楊繼繩副社長和《炎黃春秋》,你們應該調查多少人才能斷言餓死三千萬人的結論。不加核實,你們就敢刊登餓死3600萬的文章,你們膽子也忒大了,如果此事發生在美國,你們早被一紙訴狀告上法庭。《炎黃春秋》真的該慶幸中國的法治不健全。你知道嗎?你在指證別人餓死3600萬,那麽你就需要提供證據,法庭會向你們要證據,而不是向中國政府或其他第三方要證據。奉勸《炎黃春秋》好好準備證據吧,楊繼繩副社長和《炎黃春秋》有舉證的義務,法庭和任何一個讀者有質證的權力,而不是相反。如果《炎黃春秋》不願單獨為楊繼繩背書,就應該發表對餓死3600萬質疑的文章。

  2."而我刊也刊發過對一個生產隊的死亡情況調查(見附件,作者是當地地方誌的副主編),有名有姓,如果還不承認是事實,可以去當地調查。" 同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刊物,應該是你們刊物核實以後再發表。不知道你學過統計學沒有。拿出幾十人的證據就敢說死了3600萬,你不覺得你們的學問做得太不認真了嗎?。大躍進年代有人餓死沒有異議,即使今天,美國也有人餓死。但是說餓死了3600萬,你自己瓣著指頭數,看多少年你能數過來。請捫心自問,那不是簡單的數字,而是3600萬鮮活的生命,就被你們數字遊戲一下就沒有了?

  3."如果官方主持修纂的縣誌提供的材料都不承認是事實,那幸存者所說的不是更可以不承認是事實嗎?"。好吧,如果你認為"官方主持修纂的縣誌提供的材料"是事實,那麽你就該采納所有"官方主持修纂的縣誌提供的材料"作為你的統計依據,而不是隻選擇對你有用的縣誌,這才具有統計價值。恐怕你也知道,哪個年代什麽都能放衛星,縣誌放衛星的恐怕也不在少數,如果把他們合在一起平均一下,結果可想而知。你真的相信大躍進時期的統計數據嗎?你真的相信畝產萬斤糧嗎?如果你相信了那時的統計數據,就不應該有人餓死,如果有人餓死了就不該相信那時的統計數據。而你們拿那時的人口統計數據片麵解讀當鐵證來說事不是明顯的自相矛盾嗎?

  4. "我刊以求實存真為宗旨,提倡學術爭鳴,但版麵有限,爭鳴也要有一定的學術層次,要掌握準確的事實,或在學理上探討,不刊登在事實和學理上占不住腳的文章,不存在“觀點不同的文章就不敢登”的問題。" "有一定的學術層次"就是基本的統計常識都不懂,用個別樣板就敢放大到全國?"要掌握準確的事實"就是根據有疑問的統計數據和縣誌,不加核實,推論出餓死3600萬嗎?

  尊敬的主編先生。如果你們是公平公正的傳媒,代表炎黃子孫的利益,你們就應該發表不同觀點的文章,而不是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炎黃春秋》就應該有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氣度,否則,不止辱沒炎黃也辱沒春秋。更和民主自由的精神背道而馳。”

  2014.1.9炎編:“前兩次的回複,我出於尊重作者,沒有說從你的文章看出你不懂史學,而隻是說“了解曆史,不是靠猜測,而是靠證據”,你的文章都是在猜測,而沒有依據證據,而史學的基本要求就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為此,我給你提供了《淮濱縣誌》,縣誌是官方主持修纂的,且經過了官方審查,死亡數據隻可能縮小,而不可能誇大,而縣誌提供的數據已經完全否定了你的猜測,那場大饑荒的慘烈,是超出人的想象的,在古今中外都是沒有過的。我想你如果是有史學素養的學者,應該會修正自己的看法了。沒想到,你還是堅持要發表自己的文章,不發你的文章,就是不崇尚民主自由、不敢登觀點不同的文章。你還堅持要活人證據,我已經告訴你這樣的理由不成立,並為你提供了四川涪陵一個生產隊的死亡檔案,這就是你所想要的見證者提供的調查,而你又反過來說“基本的統計常識都不懂,用個別樣板就敢放大到全國?”我是真不明白,你連基本的學術邏輯都不講嗎?你甚至還講縣誌的人口死亡統計數據是放衛星,我想知道,你對50年代的曆史有沒有過基本的研究和了解?隻要有基本的研究和了解,就不會說出這樣完全沒有依據、甚至缺乏常識的話,縣誌怎麽編,人口死亡統計數據會不會放衛星,你應該先去了解情況再說,我就不給你列舉材料了,作為一個有素養的學者,對學問要有基本的敬畏,對自己不懂的東西、對自己沒有深入研究的東西,不能信口胡說。看你的文章和來信,也可以看出你對大饑荒沒有研究,你要在這個問題上發言,就得先有研究,尤其是要在公共媒體上發言,得先有深入的研究,沒有研究就敢隨便質疑別人,隻能證明自己缺乏學術素養。

  楊繼繩所說的“餓死3600萬”,那是他個人的學術見解,個人學術活動是中國憲法保護的個人權利,個人學術見解有沒有問題,要由學術界用學術方法來解決。你是不是中國公民?如果你是中國公民,可以依照中國法律去告他;如果你不是中國公民,而是美國公民,美國學者中認為餓死人比楊繼繩的數據還高的也大有人大,你可以去告他們。總之,歡迎你用法律來解決學術問題。至於其他問題,恕無時間一一答複。”

  四回

  2014.1.10筆者:“你並沒有或不敢正麵回答問題。

  第一。 從一個縣的縣誌,即使那個縣誌記載的人都死了就可以推斷全國死了3600萬嗎?你懂不懂什麽叫統計意義。誰也沒有否認大躍進餓死人,這個世界每天都有人餓死,但是說3年餓死3600萬,這在這個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不管是饑荒、戰爭、還是屠殺。“了解曆史,不是靠猜測,而是靠證據”,似乎隻有相信“餓死3600萬”才是“了解曆史”,才是“靠證據”。冒昧地估計你是學文科的,你知不知道3600萬是個什麽概念。

  第二。 “你連基本的學術邏輯都不講嗎?”我真不懂你們的所謂學術邏輯,請看懂我的原文:“那麽你就該采納所有"官方主持修纂的縣誌提供的材料"作為你的統計依據,而不是隻選擇對你有用的縣誌,這才具有統計價值”。看懂了嗎?給你補充一點統計學常識:如果你要采樣縣誌作為統計依據,你就應該采集所有或隨機抽樣的縣誌數據作為你的統計依據而不是以精心挑選的一個或者幾個縣誌作為依據,然後放大到全國。請問你的“學術邏輯”是什麽呢?難道就是幾個所謂學者編造出來的曆史“事實”,然後用那個“曆史”做起點來邏輯推理一番嗎?

  第三。 不知道你是60後、70後、還是80後。請你回家問一下你家的老人,或者你所認識的老人,看他們有沒有身邊的親人大躍進時期餓死了。希望你能夠回答我這個不過分的問題。在此我先謝謝!謝謝!謝謝了!

  第四。 “隻能證明自己缺乏學術素養”這句話說的太準確了。作為一個刊物,(順便問一下,你到底能不能代表《炎黃春秋》,)你們認為“ 楊繼繩所說的“餓死3600萬”,那是他個人的學術見解”“美國學者中認為餓死人比楊繼繩的數據還高的也大有人大”,你們的意思是隻要誰怎麽“認為”一下,或者說“也大有人大”並且符合你們的胃口,不需要核實真偽,就符合你們的學術素養 ,這就是你們《炎黃春秋》的選稿標準嗎?就是你們的“學術邏輯”嗎?

  第五。 請正式告訴我,你的上述言論是否代表《炎黃春秋》編輯部。”

  2014.1.10炎編:“你的郵件中說:“哪個年代什麽都能放衛星,縣誌放衛星的恐怕也不在少數”。我希望你給我提供哪怕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證明你說的“縣誌放衛星”是有依據的。如果你舉不出來,那就說明我說的“隻能證明自己缺乏學術素養”沒錯。請你務必舉出一個例子給我,以便讓我明白我所說的是錯誤的。

  你還要問“請你回家問一下你家的老人,或者你所認識的老人,看他們有沒有身邊的親人大躍進時期餓死了”。這恰恰證明你對大饑荒根本缺乏了解:你自己身邊沒有人餓死就能說明其他地方的人沒有餓死嗎?我告訴你吧:據我的了解,大饑荒最嚴重的是安徽、四川、河南、貴州、甘肅、青海、廣西等省,而北京、上海餓死的人很少,如果你是北京人或上海人,你的周圍沒有餓死人,“你所認識的老人”中也沒有人能告訴你“身邊的親人大躍進時期餓死了”,你就能證明安徽、四川、河南、貴州、甘肅、青海、廣西等省沒有大量餓死人了嗎?你連大饑荒在地域上的非均衡性都不知道,還想以個人經驗去推測,這難道不證明你缺乏研究和了解嗎?

  我出於善意,給你提供《淮濱縣誌》做參考,而你卻反過來說我“以精心挑選的一個或者幾個縣誌作為依據,然後放大到全國”,甚至認為“難道就是幾個所謂學者編造出來的曆史‘事實’,然後用那個‘曆史’做起點來邏輯推理一番”,還不止一次質問我“懂不懂什麽叫統計意義”,要向我“補充一點統計學常識”。我看你還是自己先學學統計學吧。我可以告訴你,我最近一段時間為了弄清曆史真相,在國家圖書館查閱了很多地方誌材料,《淮濱縣誌》不過是其中一本而已。你要寫文章質疑別人,就應該先做研究,掌握比別人多的事實,這樣才有可能比別人更了解曆史真相,文章才有質量。你不去下工夫研究,寫文章以個人經驗猜測,然後就武斷地認為“難道就是幾個所謂學者編造出來的曆史‘事實’,然後用那個‘曆史’做起點來邏輯推理一番”,你自認為這是一個有素養的學者對待學問的方式嗎?我沒有必要再向你提供材料,我隻能告訴你,我自己寫關於曆史問題的文章,都是先看大量史料,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認定事實到底是什麽,再下結論,嚴格遵循“論從史出”的史學規範。關於大饑荒問題,我已經掌握了大量可靠的材料,而且這些材料誰都可以在圖書館借閱,而避免楊繼繩書中使用檔案,但其他人因為沒法看到檔案,從而導致無法證實的缺陷。如果你真對曆史真相感興趣,那你就應該先去做研究,然後再來發言。地方誌是史學研究中的重要材料,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應該藏有許多中國的地方誌,你如果是一個嚴謹求實的學者,就先去查閱材料。如果你不願意花時間,我也可以指點你,在百度上搜索“廣西地情網”,進入http://www.gxdqw.com/後可以查閱廣西的地方誌,看看廣西大饑荒的情況,統計統計廣西在大饑荒中有多少人非正常死亡,同時也看看大饑荒在廣西的縣份差異。如果你連這點工夫都不下,卻仍然武斷地以為別人都和你一樣,用“幾個所謂學者編造出來的曆史‘事實’”“做起點來邏輯推理一番”,那就隻能證明你不是真正想追究曆史真相,也缺乏作為學者的基本學術素養!”

  五回

  2014.1.11筆者:“你沒有正麵回答我的問題。

  一。 你能不能代表《炎黃春秋》?

  二。 你們家到底有沒有人餓死?

  三。 你是如何從一個縣誌或幾個縣誌就推斷出全國餓死3600萬的?

  大躍進不是古代史,不是近代史,是現代史。它的最大特點是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都還活著,都可以開口說話,因此曆史的驗證工作就容易多了。我文中講過老百姓都知道的大道理,如果一個人死於非命,與他/她相關的至少20人會刻骨銘心,永世難忘,3600萬慘遭餓死就意味著有數億死亡見證者。讓他們開口說話是最好的鐵證,比任何所謂“曆史”都有說服力。連這麽點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你繞來繞去就是不敢麵對,還奢談什麽學術,是不是有點太可笑了。曆史都是人寫的,但是你所強調的都是你所感興趣的“曆史”,而這些曆史是不是“信史”還有待查證。查證的過程就包括人證物證,而不是你所說的“學術邏輯”。

  希望《炎黃春秋》和你們這樣的學者不要掉在故紙堆裏把自己繞糊塗了,請你們到“安徽、四川、河南、貴州、甘肅、青海、廣西等省”你所謂死亡最多的地方去親自查證,把你們的“曆史”落實成信史,再來渲染,否則就是不負責任的媒體。讓那些有過生離死別痛苦記憶的人開口說話比什麽縣誌都有說服力。3600萬餓死的冤魂,別說數億,總可以找到3600萬、360萬知情者吧。如果有幾百萬人以個人家庭的親曆為你們背書,那就有統計意義了。

  希望你們這些學者有一點科學素養,不要老是從文字到文字,從數據到數據,拿你們認為有用的“曆史記載”做一番文字遊戲,然後就大言不慚地說那才是曆史,別的都不是曆史。從學術角度講,《炎黃春秋》真的認為那些對你們有用的、你們查到的“曆史”文字就是信史嗎?如果是一個嚴謹的學者,嚴謹的刊物,如果懷疑正史不可信,你就應該拿出可以驗證的曆史。

  請你仔細閱讀我的文章,我是在激勵你們去驗證你們所說的“曆史”。如果你真能把它落實成信史,我有什麽理由不相信你們呢?

  就像你不承認官方曆史一樣,你如何讓別人相信你們搜集到的“曆史”就是信史?就你們幾個人僅靠文字遊戲就可以改變那一段曆史嗎?站在讀者的立場,我們需要的是活生生的事實而不是文字遊戲,甭管刊物的來頭有多大,這才是真正做學問的態度。

  請不要再找什麽政府控製的借口。網絡時代有人能封住別人的口嗎?如果能,為什麽就封不住《炎黃春秋》的口呢?

  是的,也許你生長在京上廣,不食人間煙火,但是試想一下無數餓死過親人的家屬都得了健忘症嗎?數億人生離死別的慘痛記憶,如果真實存在的話,會掀起多大的滔天巨浪是任何政府能夠封鎖得了的嗎?反過來講,幾億人不可能都得了健忘症,那就是《炎黃春秋》、《紐約時報》這些幫助製造和傳播謠言的傳媒病了。得了什麽病呢?”

  2014.1.17筆者:“等了一個星期也沒有等到你的答複。不想回答沒有關係,隻要我寫的東西引起你思考就足夠了。

  這兩天我在想,其實你還年輕,不應該和那些行將就木的人攪和在一起羞辱自己的國家,羞辱自己的民族。如果你覺得有西方媒體支持就代表正義?那你就把自己帶到死胡同裏了。我們在海外看的很清楚,西方支持王丹、方勵之、魏京生、趙紫陽的秘書鮑彤等,風光過一時,現在在海外也就靠施舍過日子,為了口飯吃,他們和台獨、疆獨、藏獨攪和在一起,在華人圈裏已經臭不可聞,名聲掃地。

  詛咒自己的祖國,羞辱中國政府前幾年很風光,許多人夢想著有朝一日中國顏色革命了,當一個美國扶持的“民選”總統。但是你隻要認真想一下,在新一屆政府的領導下,這種希望有多大。建議你,趁著年輕,趁著有人能幫你得到西方的好感,出國留學,改變一下生命的軌跡,學一門踏踏實實的本事,睜開眼睛看看世界,反思一下自己的過去是必要的。

  還是那句話:大躍進餓死過人是肯定的,毛澤東共產黨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硬要不顧事實、違背常理說餓死幾千萬,那就不是簡單的學術問題,算術問題,其用心可株。謝謝你和我討論問題。”

  2014.1.17炎編:“我看你上次的郵件已經完全否定史學,我覺得沒什麽可以再說了。史學是一門嚴肅的學問,而你對史學並不了解,卻可以完全否定史學研究方法,那還有什麽可說的呢?另外,你的問題也不需要回答,原因都在於你了解太少,你的疑問早就有人回答了,你不去看材料,還覺得自己很有理,我沒有義務指點、回答。我盡最後一次義務:把在國家圖書館複印到的材料拍照給你。另外,你還說科學,我建議你先去看看波普爾的理論,再來評述一個家庭有沒有死人與餓死三千萬之間的邏輯關係。

  至於如何為人和為學,本人隻追求公平正義,做學問腳踏實地。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對於那些麵對以千萬計的同胞(基本上都是最底層的農民)被餓死、被打死,而沒有基本的同情和悲憫,對他們與我們每個人應該具有的同樣的生命權利沒有基本的尊重,而到現在還為了維護某種僵化的觀念而否認曆史事實的做法,我不想再做評論,因為其人品之低下,已不值得去評論。一個讀書人,如果麵對同胞的苦難沒有感同身受的痛楚,沒有想著去為他們爭取基本的權利,而自己逃避到國土之外,享受文明社會的好處,卻還為專製辯解和辯護,對這類人我實在無話可說。言盡於此。”附曹樹基:《大饑荒》 (1)-(3)。JPG

  六回

  2014.1.17筆者:“請不要故弄玄虛,你真的知道什麽叫史學嗎?找來一兩個人編的記敘文就叫史學嗎,如果他們的數字經過考證屬實,那也僅是那個地方的“信史”,你有什麽依據就由此推而廣之,斷言全中國死了3600萬?史學也是科學的一部分,你連基本的科學常識都沒有,妄談史學,真是笑話。

  我問你的三個問題你始終不敢正麵回答,是心虛了還是理虧了呢?

  國家圖書館裏的東西那是文獻,不是曆史,即使漢代國家史官司馬遷的《史記》裏記載的東西也需要有考古文物、天象、碳十四、或其它文獻佐證才可認定為信史,否則就是曆史記載,不足為真憑實據。你在圖書館裏找到一兩篇片麵的記載就認定是鐵定的曆史,有你這樣做學問的嗎?請問你是哪所學校培養出來的?受過起碼的高等教育嗎?你說你“本人隻追求公平正義,做學問腳踏實地”,你連怎麽做學問都不知道,如何腳踏實地?3600萬人的生死你都能輕率武斷地編造出來,你說你追求公平正義,你自己不覺得可笑嗎?

  今天電視裏談論日本在亞洲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人共屠殺了3000多萬亞洲人,其中屠殺2000多萬中國人,這就包括我母親的爺爺,至今仍有烈士紀念碑在村口矗立為證。是那個年代過來的中國人,誰沒有見過日本人殺中國人呢?那是活生生的曆史。但是你們筆下所描述的比日本人的滔天罪行還要“滔天”的大躍進餓死3600萬,死的比日本人屠殺的中國人還要多得多,怎麽你家沒有,我家沒有,麵向全球網上的回帖我沒有見過一個人說他家有人餓死,你真的就不覺得奇怪嗎?難道你們編造出餓死3600多萬就是為日本人的罪孽脫罪嗎?“因為其人品之低下,已不值得去評論。”這話用在你身上恰是量身定製。你有對中華民族的生命權利最基本的尊重嗎?

  “而自己逃避到國土之外,享受文明社會的好處,卻還為專製辯解和辯護,”這句話恰恰暴露了你們編造餓死3600萬最原始的動因。為了反對“專製”,難道就可以隨便編造曆史,無所不用其極嗎?這就是你們做學問的準則嗎?

  至於我在哪裏生活是我個人的選擇,你是羨慕了還是嫉妒了?告訴你,地球上有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中國人曆來就有出洋謀生的傳統,但我們中國人從來都是移民,和當地人民一起共同創造財富,而不是像西方國家那樣把當地的土族人殺光,霸占別人土地的殖民主義。中國是個人口稠密的國度,如果能有一半人能到海外謀生,本身就是為國分憂。更何況當祖國遭受日本人侵略的時候,有無數華僑出錢出力或回國抗戰,但也有無數汪精衛的追隨者,一天也沒有出過國,照樣當漢奸。

  你願意在反對“專製”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沒人能攔住你。不過請你記住我在上封郵件中給你的告誡。最遲20年後,你會對你自己的人生選擇歎息的。”

  2014.1.18炎編:“在國內象樣一點的大學受過本科教育的人,都知道寫論文前先要了解研究情況,掌握各方麵的材料,這是最基本的學術素養。你在哪裏受的教育?連這樣的基本學術素養都不具備,在完全沒有了解情況之前,就可以隨便胡言亂語:我之前讓你給我舉一個“縣誌放衛星”的例子,你怎麽這麽長時間還沒舉出來?這次,你又胡扯“麵向全球網上的回帖我沒有見過一個人說他家有人餓死”,你在網上看過多少材料? 然後告訴我是不是“沒有見過一個人說他家有人餓死”? 再去看看華人的驕傲——諾貝爾獎得主崔琦是怎麽說的:“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 還需要我再舉例子嗎?自己不了解情況,就不要妄言!我想問你:你有追求曆史真相,捍衛正義的良知嗎?你要有這種良知,就先去看材料,這樣基本的學術素養,你都不具備嗎?還要我說多少遍? 再告訴你一個網頁去看看,特別是其中關於安徽鳳陽的情況,我再做一次善舉,把該網頁提到的《鄉村三十年——鳳陽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實錄(1949-1983)》這本書的電子版發給你,去看看正文第193-203頁,看看鳳陽到底發生了什麽?你喜歡拿抗日作對比,那你就去比一比鳳陽在抗日時期和1959-1960年的老百姓的情況,再來說話。不要妄談“對中華民族的生命權利最基本的尊重”,像你這樣的人,對普通中國人被大量餓死、打死而仍然無動於衷,甚至還要為之辯護的人,什麽時候對普通中國人的生命權利有過最基本的尊重?

  我沒有義務回答你的所謂問題。此前已經說了:餓死3600萬是楊繼繩的個人學術觀點。學術觀點可以討論,你有權利質疑。但要質疑別人,自己得有研究,要掌握比別人更多的材料,這樣才有可能更接近曆史真相,質疑才有力量。這是不是做學問的基本邏輯?是不是做學問應該有的基本素養?你看過楊繼繩的書沒有?你看過楊繼繩書中引用的檔案材料沒有?你對大饑荒做過係統研究沒有?如果沒有,你有什麽能力質疑別人?楊繼繩雖然是雜誌社的副社長,但他的學術觀點隻代表他個人,在編輯部內討論問題他也隻有一票,而不代表雜誌社,你連個人和單位的關係都分不清楚嗎?你在哪裏看到我說餓死3600萬了?按照學術研究的基本規律,我對誰的觀點都隻當他是一家之言,隻有材料可靠、邏輯嚴謹的學術觀點,我才會讚同和支持。如果你拿得出有分量的質疑文章,我完全可以支持你,把你的文章提交編輯部討論,即使楊繼繩反對(不要說他不會反對,而且要避嫌),他也隻有一票,反對也無效。但以你目前的學術思維和對問題的了解,不客氣地說,你完全沒有能力討論這個話題。所以,我有絕對的理由否決你的文章。我出於善意,一再給你提供材料和信息,這已經浪費我很多時間。此事到此為止。”

  七回

  2014.1.18筆者:“你總算開始和3600萬劃清界限了,說明我這些天沒有白白教育你。但是你還是沒有直接回答我的三個問題。“縣誌放衛星”的例子太多了,放衛星本身就是大躍進的標誌性用語,你如果不懂,可先問問你身邊的老同事,他們都知道。你莫不是真的以為每個縣都發射衛星了吧?

  “麵向全球網上的回帖我沒有見過一個人說他家有人餓死”這句話仍然成立,請看看你舉的這個例子後邊的跟貼,有一個聲稱他們家餓死人的嗎?

  告訴你我家就在河南,這篇文章上提到的事情我們7-80年代就知道了,和平年代由於人為失誤餓死人讓誰聽說,都會十分痛心和難以接受的,不管餓死多少都應該受到天下人的譴責,這一點我和你之間應該沒有異議,但是有餓死人就意味著餓死3600萬嗎?就意味著可以造謠嗎?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毛澤東、中國政府大躍進犯了嚴重的錯誤,應該批判,應該反省。但是犯了多大的錯誤就應該承擔多大的責任,硬要把餓死3600萬栽到人家頭上是哪國的史學研究方法呢?我還真需要向你們編輯部討教了。請你看清楚我的文章再和我辯論,不要再跟我爭論有沒有死人的問題,而是要拿出餓死3600萬證據的問題。舉一個村死了幾十人,崔博士家都餓死了對於全國餓死3600萬這個結論沒有統計意義上的說服力,懂嗎?跟你討論問題怎麽這麽費勁,轉了半天又轉回來了。再次建議你惡補一下統計學概論。

  你覺得浪費時間了,我到不這麽認為,因為我終於看清了你嘴裏的罪惡滔天的“專製”政府竟能容忍你們隨便造“專製”政府的謠。我早說過,這個專製政府真是太“專製”了,竟然容忍你們這樣的刊物隨便刊登撒出彌天大謊的文章而且不準質疑?這種造謠如果在美國,即便你有一千條學術理由,如果你拿不出證據,那就請你到法庭上說話。

  另外加問一句:楊繼繩副社長餓死3600萬的文章麵世時間不短了,貴刊可曾刊登過與之觀點不同的商榷文章?”

  同樣的問題筆者也去函問過標榜民主、人權、言論自由的《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曾於2012年12月11日和2013年10月17日刊登了資深記者JONATHAN MIRSKY的《3600萬中國人的墓碑》("Unnatural Disaster")和《紐約時報》記者Chris Buckley的《大躍進究竟餓死多少人?》("Milder Accounts of Hardships Under Mao Arise as His Birthday Nears") 充滿導向性文章,但是從未見《紐約時報》刊登過質疑大躍進餓死幾千萬的文章。任何與《紐約時報》導向相左的文章,永遠別想在《紐約時報》的版麵上有言論自由的機會。《紐約時報》和《炎黃春秋》所踐行的“政治正確”就是隻要符合他們的意識形態主張就有造謠的言論自由,否則便沒有商榷的權利。

  附:《就大躍進餓死3600萬與楊繼繩商榷》

  侯峰

  炎黃春秋雜誌2013年第12期刊登了《駁“餓死三千萬是謠言”——再答孫經先對《墓碑》的指責》。在此之前,紐約時報分別於2012年12月11日和2013年10月17日刊登過美國資深記者梅兆讚(JONATHAN MIRSKY)的《3600萬中國人的墓碑》和《紐約時報》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的《大躍進究竟餓死多少人?》。《紐約時報》記者的結論是“大多數中外研究學者都估計,大躍進泡沫破裂後因饑餓和患病而死亡的人在2000萬到3000萬之間”,“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個數字高達4500萬”。其中最具權威性的當算《3600萬中國人的墓碑》引述“一名經驗豐富的著名記者,也是一名共產黨員” 《炎黃春秋》雜誌副社長楊繼繩的觀點,“楊繼繩在書中得出的結論是,從1958年到1962年,共有3600萬中國人死於饑荒,還有4000萬人應出生而沒有出生,這意味著大饑荒使中國人口損失大約7600萬”。一時間大躍進到底餓死幾千萬在海內外媒體的爭相報道下,再度成為人們爭論的話題。

  筆者注意到楊繼繩《墓碑》中例舉了不少統計數據和縣誌之類的文獻,似乎成了“餓死三千萬”誰也無法否認的鐵證。且不提孫經先《“餓死3600萬”的重大謬誤是怎樣產生的?》已經逐條把楊繼繩的證據批駁的體無完膚,僅憑常識也不難說明楊繼繩“考證”出來的數字也太離譜了。

  事實上數字是死的,人是活的,糾纏那個年代的文字遊戲還不如趁著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還活著,建立活檔案。大躍進是一段並不久遠的曆史,如果真是餓死了幾千萬,在這個互聯網年代,幾千萬冤魂顯然是隱瞞不住的。道理很簡單,一個人一生中緊密接觸者應該不下20人,正常人的生活圈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再加上祖父母輩,同事,同學,親戚朋友少說也有20人,農村更是每家的婚喪大事至少全村、甚至鄰村的人都知道。如果20人中有一人餓死,與其相關活著的人不會不知道,以此推算,餓死3600多萬應該至少有數億人對死亡事件刻骨銘心。既如此,楊繼繩完全沒有必要去挖那個年代摻過許多水份的統計數字,隻需登高一呼,一定會響應無數。楊繼繩走訪過許多地方,應該能夠羅列出有統計價值,眾多的死亡見證者吧。

  知情的幾億人中至今應該還有幾千萬活著,其中不乏,包括他們自己或他們的後人移居海外,《炎黃春秋》和《紐約時報》等有相當影響力的媒體早已經籍此興風作浪,按邏輯推理,在這個互聯網年代“餓死3600萬人”搞個幾百萬,幾千萬的見證應該不是難事。然而至今響應者寥寥,從統計的角度講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

  1958年中國人口大約6億,短短3年餓死了3600萬。那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每十幾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這三年中餓死了。這麽短時間如此大規模的死亡即使戰爭年代都難以想象。日本人從1931年入侵中國到1945年投降,在中國的土地上實行的三光政策,燒殺搶劫無惡不作,加上無數場戰爭,中國共有3500萬人以上死傷,14年有2千多萬中國人遭日本人屠殺,年均死亡200萬左右。然而這比起楊繼繩“大躍進餓死3600萬”年平均死亡1200多萬就顯得不足道了。楊繼繩創造出的3年餓死3600萬的驚人數字就是要把大躍進誣陷成遠比殺人如麻的日本人還凶殘5-6倍“殺人機器”。如果事實如此,那些年中華大地上必是屍橫遍野,白骨累累,到處都有死亡見證報道才對。想想3600多萬人不可能瞬間人間蒸發,就算每年埋葬1200萬人,至少有上億人經曆或目睹過那生離死別的悲慘過程,億萬中國人怎麽就如此健忘呢?世界沒有忘記,從1939年9月德國吞並波蘭建立猶太集中營到1945年第三帝國覆沒,臭名昭著的納粹大屠殺包括饑餓、疾病、疲勞過度,極端的暴虐行為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和有目的的集體槍殺掩埋,毒氣處死然後再焚屍等共有500多萬歐裔猶太人被納粹德國殺死,年均死亡100萬。

  納粹暴行在全世界人們心中至今仍然曆曆在目。而3600萬生存能力極強的中國人,沒有被關在集中營折磨,沒有被人活埋、砍殺、槍殺、毒殺,難道都自己把自己關在家裏等死?自己把自己埋了沒人知道,短短3年餓死了納粹大屠殺7倍的人卻沒有留下痕跡和不可磨滅的傷痛?幾億的目擊者集體失憶,甚至身在海外還三緘其口,隻有楊繼繩等少數學者發現這驚天的秘密?是中國人的記憶出了問題,還是這些學者們良心和標榜民主、人權、言論自由的《炎黃春秋》、《紐約時報》等這些媒體出了問題不是顯而易見嗎?就“大躍進餓死3600萬”與《炎黃春秋》“商榷” 

2014-02-17
字號:
 

  每到毛澤東誕辰,海內外某些媒體就會掀起一輪攻擊毛澤東的高潮,其中大躍進和文革是他們常攻擊的切入點。其中《炎黃春秋》副總編楊繼繩《墓碑》的“大躍進餓死3600萬”更是被西方傳媒不斷熱炒。2013.12.31筆者寫了一篇《大躍進餓死幾千萬值得商榷》的文章投給了《炎黃春秋》編輯部,不想卻引發了一場和《炎黃春秋》編輯部的“商榷”。

  筆者文章的要點是:經曆過大躍進年代的許多人都還活著,如果大躍進時期真是餓死了3600萬,互聯網時代,必會有無數的人為死去的親友鳴不平。道理很簡單,一個人包括父母子女、親戚朋友、同事同學等至少有20個緊密的社會關係,農村更是誰家婚喪大事至少全村,甚至鄰村人都知道。那麽餓死3600萬乘以20減去交叉因素,全國至少應該有數億人有生離死別的痛苦記憶。這數億人中至少數千萬人還活著吧,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誰能堵住這數千萬人的口嗎?就算有幾百萬人以個人家庭的親曆為“餓死了3600萬”背書,那就有統計意義了。然而無論筆者遍訪民間,還是觀察網絡有關大躍進餓死數千萬人的討論和回帖,筆者沒有發現一人稱自己家人或認識的人在大躍進年代餓死了,雖然筆者的接觸範圍有限,但這也足以否定數億人有過生離死別悲慘記憶的假定。不用統計學角度證明,僅老百姓都知道的常識也不難判斷“餓死3600萬”是別有用心的文人通過文字遊戲搞出的“曆史”,《炎黃春秋》不經核實就刊登並幫助辯護這種誹謗文章如果在一個法製健全的國家是要吃官司的。

  然而《炎黃春秋》編輯部不這麽認為,它的一貫做法是拿大躍進年代餓死過人的不實史料來證明“餓死3600萬”。不過最令《炎黃春秋》編輯部難堪的是,它所舉證餓死3600萬的互聯網證據中所有回帖裏竟也沒有一人稱他家那個年代餓死過人或見過餓死人,可見即使信謠者也都是以訛傳訛。

  《炎黃春秋》編輯部不厭其煩地用大躍進餓死過人的“曆史”證據為“餓死3600萬”背書,指責筆者不懂史學,缺乏學術素養,從而引發筆者和《炎黃春秋》編輯部的數回合的“商榷”。自認為學術素養甚高的《炎黃春秋》編輯部終於在科學和事實麵前、在每個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麵前不得不表麵上與“餓死3600萬”劃清界限。下邊是筆者和《炎黃春秋》編輯部就“餓死3600萬”商榷的實錄。

  一回

  2013.12.31筆者投稿《大躍進餓死幾千萬值得商榷》通過電子郵件寄給《炎黃春秋》編輯部(下邊簡稱“炎編”)。

  2014.1.5炎編回函:“了解曆史,不是靠猜測,而是靠證據。建議您去研究研究那個年代的社會控製。至於餓死多少人,那幾年發生了怎樣的悲劇,附件是一份國內的公開出版物(見正文68-69頁),是經過官方審查的,1960年死亡率高達383.2‰,平均10個人死4個人,一個五口之家死2個人,您可以將這和納粹時期或抗日時期比比,也可以和中外曆史上任何您認為最殘酷的事件相比,看看曆史上有無此種情形。”,並附上一份縣誌的影印件為證。炎編顯示出一副證據在手、真理在手大無畏氣派。特別是炎編關於納粹時期或抗日時期對比大躍進時期(就像人間天堂的意味)令我十分震驚。

  二回

  2014.1.6筆者再去函:“既如此,你們何不讓見證者說話?活人說話難道不比數據更有說服力嗎?是的,那個年代控製很嚴,現在還嚴嗎?如果嚴的話,你們的刊物早就沒了,是事實吧。

  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沒有死絕吧,為什麽不讓他們站出來說話呢?起碼讓你們縣誌提到的死了383.2‰的未亡人出來作證吧。如果有統計意義的人證,在事實麵前我有什麽理由不相信呢?我的文章就是號召“人證”們都站出來,還原曆史本來麵目。你們是一個崇尚民主自由的刊物,不至於和你們觀點不同的文章就不敢登吧。希望看到百家爭鳴的局麵。”

  2014.1.7炎編:“您要求讓幸存者作證,問題是所有的幸存者隻能說自己的事,那隻能證實其當時所在地發生了饑荒,而大饑荒在各地發生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那要調查多少人,才能證實您想否定的沒有餓死三千萬人的結論?如果官方主持修纂的縣誌提供的材料都不承認是事實,那幸存者所說的不是更可以不承認是事實嗎?至於說到讓見證者說話,已經有不少見證者想說出真相,但國內都不能出版,這是事實。另外,調查餓死人的事中國民間並非沒有人在作,已經有人準備建立網站,發動全國各地知情者提供死亡者真實姓名,像南京大屠殺受害者或德國、美國把戰死或曆史事件受害者的名單收集起來,以紀念那些不幸者。而我刊也刊發過對一個生產隊的死亡情況調查(見附件,作者是當地地方誌的副主編),有名有姓,如果還不承認是事實,可以去當地調查。至於說到讓見證者說話,已經有不少知情者、見證者想說出真相,但國內都不能出版,這是事實(原文如此)。

  我刊以求實存真為宗旨,提倡學術爭鳴,但版麵有限,爭鳴也要有一定的學術層次,要掌握準確的事實,或在學理上探討,不刊登在事實和學理上占不住腳的文章,不存在“觀點不同的文章就不敢登”的問題。”

  三回

  2014.1.9筆者:“1."那要調查多少人,才能證實您想否定的沒有餓死三千萬人的結論?" 你這話應該問的是楊繼繩副社長和《炎黃春秋》,你們應該調查多少人才能斷言餓死三千萬人的結論。不加核實,你們就敢刊登餓死3600萬的文章,你們膽子也忒大了,如果此事發生在美國,你們早被一紙訴狀告上法庭。《炎黃春秋》真的該慶幸中國的法治不健全。你知道嗎?你在指證別人餓死3600萬,那麽你就需要提供證據,法庭會向你們要證據,而不是向中國政府或其他第三方要證據。奉勸《炎黃春秋》好好準備證據吧,楊繼繩副社長和《炎黃春秋》有舉證的義務,法庭和任何一個讀者有質證的權力,而不是相反。如果《炎黃春秋》不願單獨為楊繼繩背書,就應該發表對餓死3600萬質疑的文章。

  2."而我刊也刊發過對一個生產隊的死亡情況調查(見附件,作者是當地地方誌的副主編),有名有姓,如果還不承認是事實,可以去當地調查。" 同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刊物,應該是你們刊物核實以後再發表。不知道你學過統計學沒有。拿出幾十人的證據就敢說死了3600萬,你不覺得你們的學問做得太不認真了嗎?。大躍進年代有人餓死沒有異議,即使今天,美國也有人餓死。但是說餓死了3600萬,你自己瓣著指頭數,看多少年你能數過來。請捫心自問,那不是簡單的數字,而是3600萬鮮活的生命,就被你們數字遊戲一下就沒有了?

  3."如果官方主持修纂的縣誌提供的材料都不承認是事實,那幸存者所說的不是更可以不承認是事實嗎?"。好吧,如果你認為"官方主持修纂的縣誌提供的材料"是事實,那麽你就該采納所有"官方主持修纂的縣誌提供的材料"作為你的統計依據,而不是隻選擇對你有用的縣誌,這才具有統計價值。恐怕你也知道,哪個年代什麽都能放衛星,縣誌放衛星的恐怕也不在少數,如果把他們合在一起平均一下,結果可想而知。你真的相信大躍進時期的統計數據嗎?你真的相信畝產萬斤糧嗎?如果你相信了那時的統計數據,就不應該有人餓死,如果有人餓死了就不該相信那時的統計數據。而你們拿那時的人口統計數據片麵解讀當鐵證來說事不是明顯的自相矛盾嗎?

  4. "我刊以求實存真為宗旨,提倡學術爭鳴,但版麵有限,爭鳴也要有一定的學術層次,要掌握準確的事實,或在學理上探討,不刊登在事實和學理上占不住腳的文章,不存在“觀點不同的文章就不敢登”的問題。" "有一定的學術層次"就是基本的統計常識都不懂,用個別樣板就敢放大到全國?"要掌握準確的事實"就是根據有疑問的統計數據和縣誌,不加核實,推論出餓死3600萬嗎?

  尊敬的主編先生。如果你們是公平公正的傳媒,代表炎黃子孫的利益,你們就應該發表不同觀點的文章,而不是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炎黃春秋》就應該有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氣度,否則,不止辱沒炎黃也辱沒春秋。更和民主自由的精神背道而馳。”

  2014.1.9炎編:“前兩次的回複,我出於尊重作者,沒有說從你的文章看出你不懂史學,而隻是說“了解曆史,不是靠猜測,而是靠證據”,你的文章都是在猜測,而沒有依據證據,而史學的基本要求就是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為此,我給你提供了《淮濱縣誌》,縣誌是官方主持修纂的,且經過了官方審查,死亡數據隻可能縮小,而不可能誇大,而縣誌提供的數據已經完全否定了你的猜測,那場大饑荒的慘烈,是超出人的想象的,在古今中外都是沒有過的。我想你如果是有史學素養的學者,應該會修正自己的看法了。沒想到,你還是堅持要發表自己的文章,不發你的文章,就是不崇尚民主自由、不敢登觀點不同的文章。你還堅持要活人證據,我已經告訴你這樣的理由不成立,並為你提供了四川涪陵一個生產隊的死亡檔案,這就是你所想要的見證者提供的調查,而你又反過來說“基本的統計常識都不懂,用個別樣板就敢放大到全國?”我是真不明白,你連基本的學術邏輯都不講嗎?你甚至還講縣誌的人口死亡統計數據是放衛星,我想知道,你對50年代的曆史有沒有過基本的研究和了解?隻要有基本的研究和了解,就不會說出這樣完全沒有依據、甚至缺乏常識的話,縣誌怎麽編,人口死亡統計數據會不會放衛星,你應該先去了解情況再說,我就不給你列舉材料了,作為一個有素養的學者,對學問要有基本的敬畏,對自己不懂的東西、對自己沒有深入研究的東西,不能信口胡說。看你的文章和來信,也可以看出你對大饑荒沒有研究,你要在這個問題上發言,就得先有研究,尤其是要在公共媒體上發言,得先有深入的研究,沒有研究就敢隨便質疑別人,隻能證明自己缺乏學術素養。

  楊繼繩所說的“餓死3600萬”,那是他個人的學術見解,個人學術活動是中國憲法保護的個人權利,個人學術見解有沒有問題,要由學術界用學術方法來解決。你是不是中國公民?如果你是中國公民,可以依照中國法律去告他;如果你不是中國公民,而是美國公民,美國學者中認為餓死人比楊繼繩的數據還高的也大有人大,你可以去告他們。總之,歡迎你用法律來解決學術問題。至於其他問題,恕無時間一一答複。”

  四回

  2014.1.10筆者:“你並沒有或不敢正麵回答問題。

  第一。 從一個縣的縣誌,即使那個縣誌記載的人都死了就可以推斷全國死了3600萬嗎?你懂不懂什麽叫統計意義。誰也沒有否認大躍進餓死人,這個世界每天都有人餓死,但是說3年餓死3600萬,這在這個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不管是饑荒、戰爭、還是屠殺。“了解曆史,不是靠猜測,而是靠證據”,似乎隻有相信“餓死3600萬”才是“了解曆史”,才是“靠證據”。冒昧地估計你是學文科的,你知不知道3600萬是個什麽概念。

  第二。 “你連基本的學術邏輯都不講嗎?”我真不懂你們的所謂學術邏輯,請看懂我的原文:“那麽你就該采納所有"官方主持修纂的縣誌提供的材料"作為你的統計依據,而不是隻選擇對你有用的縣誌,這才具有統計價值”。看懂了嗎?給你補充一點統計學常識:如果你要采樣縣誌作為統計依據,你就應該采集所有或隨機抽樣的縣誌數據作為你的統計依據而不是以精心挑選的一個或者幾個縣誌作為依據,然後放大到全國。請問你的“學術邏輯”是什麽呢?難道就是幾個所謂學者編造出來的曆史“事實”,然後用那個“曆史”做起點來邏輯推理一番嗎?

  第三。 不知道你是60後、70後、還是80後。請你回家問一下你家的老人,或者你所認識的老人,看他們有沒有身邊的親人大躍進時期餓死了。希望你能夠回答我這個不過分的問題。在此我先謝謝!謝謝!謝謝了!

  第四。 “隻能證明自己缺乏學術素養”這句話說的太準確了。作為一個刊物,(順便問一下,你到底能不能代表《炎黃春秋》,)你們認為“ 楊繼繩所說的“餓死3600萬”,那是他個人的學術見解”“美國學者中認為餓死人比楊繼繩的數據還高的也大有人大”,你們的意思是隻要誰怎麽“認為”一下,或者說“也大有人大”並且符合你們的胃口,不需要核實真偽,就符合你們的學術素養 ,這就是你們《炎黃春秋》的選稿標準嗎?就是你們的“學術邏輯”嗎?

  第五。 請正式告訴我,你的上述言論是否代表《炎黃春秋》編輯部。”

  2014.1.10炎編:“你的郵件中說:“哪個年代什麽都能放衛星,縣誌放衛星的恐怕也不在少數”。我希望你給我提供哪怕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證明你說的“縣誌放衛星”是有依據的。如果你舉不出來,那就說明我說的“隻能證明自己缺乏學術素養”沒錯。請你務必舉出一個例子給我,以便讓我明白我所說的是錯誤的。

  你還要問“請你回家問一下你家的老人,或者你所認識的老人,看他們有沒有身邊的親人大躍進時期餓死了”。這恰恰證明你對大饑荒根本缺乏了解:你自己身邊沒有人餓死就能說明其他地方的人沒有餓死嗎?我告訴你吧:據我的了解,大饑荒最嚴重的是安徽、四川、河南、貴州、甘肅、青海、廣西等省,而北京、上海餓死的人很少,如果你是北京人或上海人,你的周圍沒有餓死人,“你所認識的老人”中也沒有人能告訴你“身邊的親人大躍進時期餓死了”,你就能證明安徽、四川、河南、貴州、甘肅、青海、廣西等省沒有大量餓死人了嗎?你連大饑荒在地域上的非均衡性都不知道,還想以個人經驗去推測,這難道不證明你缺乏研究和了解嗎?

  我出於善意,給你提供《淮濱縣誌》做參考,而你卻反過來說我“以精心挑選的一個或者幾個縣誌作為依據,然後放大到全國”,甚至認為“難道就是幾個所謂學者編造出來的曆史‘事實’,然後用那個‘曆史’做起點來邏輯推理一番”,還不止一次質問我“懂不懂什麽叫統計意義”,要向我“補充一點統計學常識”。我看你還是自己先學學統計學吧。我可以告訴你,我最近一段時間為了弄清曆史真相,在國家圖書館查閱了很多地方誌材料,《淮濱縣誌》不過是其中一本而已。你要寫文章質疑別人,就應該先做研究,掌握比別人多的事實,這樣才有可能比別人更了解曆史真相,文章才有質量。你不去下工夫研究,寫文章以個人經驗猜測,然後就武斷地認為“難道就是幾個所謂學者編造出來的曆史‘事實’,然後用那個‘曆史’做起點來邏輯推理一番”,你自認為這是一個有素養的學者對待學問的方式嗎?我沒有必要再向你提供材料,我隻能告訴你,我自己寫關於曆史問題的文章,都是先看大量史料,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認定事實到底是什麽,再下結論,嚴格遵循“論從史出”的史學規範。關於大饑荒問題,我已經掌握了大量可靠的材料,而且這些材料誰都可以在圖書館借閱,而避免楊繼繩書中使用檔案,但其他人因為沒法看到檔案,從而導致無法證實的缺陷。如果你真對曆史真相感興趣,那你就應該先去做研究,然後再來發言。地方誌是史學研究中的重要材料,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應該藏有許多中國的地方誌,你如果是一個嚴謹求實的學者,就先去查閱材料。如果你不願意花時間,我也可以指點你,在百度上搜索“廣西地情網”,進入http://www.gxdqw.com/後可以查閱廣西的地方誌,看看廣西大饑荒的情況,統計統計廣西在大饑荒中有多少人非正常死亡,同時也看看大饑荒在廣西的縣份差異。如果你連這點工夫都不下,卻仍然武斷地以為別人都和你一樣,用“幾個所謂學者編造出來的曆史‘事實’”“做起點來邏輯推理一番”,那就隻能證明你不是真正想追究曆史真相,也缺乏作為學者的基本學術素養!”

  五回

  2014.1.11筆者:“你沒有正麵回答我的問題。

  一。 你能不能代表《炎黃春秋》?

  二。 你們家到底有沒有人餓死?

  三。 你是如何從一個縣誌或幾個縣誌就推斷出全國餓死3600萬的?

  大躍進不是古代史,不是近代史,是現代史。它的最大特點是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都還活著,都可以開口說話,因此曆史的驗證工作就容易多了。我文中講過老百姓都知道的大道理,如果一個人死於非命,與他/她相關的至少20人會刻骨銘心,永世難忘,3600萬慘遭餓死就意味著有數億死亡見證者。讓他們開口說話是最好的鐵證,比任何所謂“曆史”都有說服力。連這麽點老百姓都知道的道理,你繞來繞去就是不敢麵對,還奢談什麽學術,是不是有點太可笑了。曆史都是人寫的,但是你所強調的都是你所感興趣的“曆史”,而這些曆史是不是“信史”還有待查證。查證的過程就包括人證物證,而不是你所說的“學術邏輯”。

  希望《炎黃春秋》和你們這樣的學者不要掉在故紙堆裏把自己繞糊塗了,請你們到“安徽、四川、河南、貴州、甘肅、青海、廣西等省”你所謂死亡最多的地方去親自查證,把你們的“曆史”落實成信史,再來渲染,否則就是不負責任的媒體。讓那些有過生離死別痛苦記憶的人開口說話比什麽縣誌都有說服力。3600萬餓死的冤魂,別說數億,總可以找到3600萬、360萬知情者吧。如果有幾百萬人以個人家庭的親曆為你們背書,那就有統計意義了。

  希望你們這些學者有一點科學素養,不要老是從文字到文字,從數據到數據,拿你們認為有用的“曆史記載”做一番文字遊戲,然後就大言不慚地說那才是曆史,別的都不是曆史。從學術角度講,《炎黃春秋》真的認為那些對你們有用的、你們查到的“曆史”文字就是信史嗎?如果是一個嚴謹的學者,嚴謹的刊物,如果懷疑正史不可信,你就應該拿出可以驗證的曆史。

  請你仔細閱讀我的文章,我是在激勵你們去驗證你們所說的“曆史”。如果你真能把它落實成信史,我有什麽理由不相信你們呢?

  就像你不承認官方曆史一樣,你如何讓別人相信你們搜集到的“曆史”就是信史?就你們幾個人僅靠文字遊戲就可以改變那一段曆史嗎?站在讀者的立場,我們需要的是活生生的事實而不是文字遊戲,甭管刊物的來頭有多大,這才是真正做學問的態度。

  請不要再找什麽政府控製的借口。網絡時代有人能封住別人的口嗎?如果能,為什麽就封不住《炎黃春秋》的口呢?

  是的,也許你生長在京上廣,不食人間煙火,但是試想一下無數餓死過親人的家屬都得了健忘症嗎?數億人生離死別的慘痛記憶,如果真實存在的話,會掀起多大的滔天巨浪是任何政府能夠封鎖得了的嗎?反過來講,幾億人不可能都得了健忘症,那就是《炎黃春秋》、《紐約時報》這些幫助製造和傳播謠言的傳媒病了。得了什麽病呢?”

  2014.1.17筆者:“等了一個星期也沒有等到你的答複。不想回答沒有關係,隻要我寫的東西引起你思考就足夠了。

  這兩天我在想,其實你還年輕,不應該和那些行將就木的人攪和在一起羞辱自己的國家,羞辱自己的民族。如果你覺得有西方媒體支持就代表正義?那你就把自己帶到死胡同裏了。我們在海外看的很清楚,西方支持王丹、方勵之、魏京生、趙紫陽的秘書鮑彤等,風光過一時,現在在海外也就靠施舍過日子,為了口飯吃,他們和台獨、疆獨、藏獨攪和在一起,在華人圈裏已經臭不可聞,名聲掃地。

  詛咒自己的祖國,羞辱中國政府前幾年很風光,許多人夢想著有朝一日中國顏色革命了,當一個美國扶持的“民選”總統。但是你隻要認真想一下,在新一屆政府的領導下,這種希望有多大。建議你,趁著年輕,趁著有人能幫你得到西方的好感,出國留學,改變一下生命的軌跡,學一門踏踏實實的本事,睜開眼睛看看世界,反思一下自己的過去是必要的。

  還是那句話:大躍進餓死過人是肯定的,毛澤東共產黨犯了嚴重的錯誤,但是硬要不顧事實、違背常理說餓死幾千萬,那就不是簡單的學術問題,算術問題,其用心可株。謝謝你和我討論問題。”

  2014.1.17炎編:“我看你上次的郵件已經完全否定史學,我覺得沒什麽可以再說了。史學是一門嚴肅的學問,而你對史學並不了解,卻可以完全否定史學研究方法,那還有什麽可說的呢?另外,你的問題也不需要回答,原因都在於你了解太少,你的疑問早就有人回答了,你不去看材料,還覺得自己很有理,我沒有義務指點、回答。我盡最後一次義務:把在國家圖書館複印到的材料拍照給你。另外,你還說科學,我建議你先去看看波普爾的理論,再來評述一個家庭有沒有死人與餓死三千萬之間的邏輯關係。

  至於如何為人和為學,本人隻追求公平正義,做學問腳踏實地。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對於那些麵對以千萬計的同胞(基本上都是最底層的農民)被餓死、被打死,而沒有基本的同情和悲憫,對他們與我們每個人應該具有的同樣的生命權利沒有基本的尊重,而到現在還為了維護某種僵化的觀念而否認曆史事實的做法,我不想再做評論,因為其人品之低下,已不值得去評論。一個讀書人,如果麵對同胞的苦難沒有感同身受的痛楚,沒有想著去為他們爭取基本的權利,而自己逃避到國土之外,享受文明社會的好處,卻還為專製辯解和辯護,對這類人我實在無話可說。言盡於此。”附曹樹基:《大饑荒》 (1)-(3)。JPG

  六回

  2014.1.17筆者:“請不要故弄玄虛,你真的知道什麽叫史學嗎?找來一兩個人編的記敘文就叫史學嗎,如果他們的數字經過考證屬實,那也僅是那個地方的“信史”,你有什麽依據就由此推而廣之,斷言全中國死了3600萬?史學也是科學的一部分,你連基本的科學常識都沒有,妄談史學,真是笑話。

  我問你的三個問題你始終不敢正麵回答,是心虛了還是理虧了呢?

  國家圖書館裏的東西那是文獻,不是曆史,即使漢代國家史官司馬遷的《史記》裏記載的東西也需要有考古文物、天象、碳十四、或其它文獻佐證才可認定為信史,否則就是曆史記載,不足為真憑實據。你在圖書館裏找到一兩篇片麵的記載就認定是鐵定的曆史,有你這樣做學問的嗎?請問你是哪所學校培養出來的?受過起碼的高等教育嗎?你說你“本人隻追求公平正義,做學問腳踏實地”,你連怎麽做學問都不知道,如何腳踏實地?3600萬人的生死你都能輕率武斷地編造出來,你說你追求公平正義,你自己不覺得可笑嗎?

  今天電視裏談論日本在亞洲犯下的滔天罪行,日本人共屠殺了3000多萬亞洲人,其中屠殺2000多萬中國人,這就包括我母親的爺爺,至今仍有烈士紀念碑在村口矗立為證。是那個年代過來的中國人,誰沒有見過日本人殺中國人呢?那是活生生的曆史。但是你們筆下所描述的比日本人的滔天罪行還要“滔天”的大躍進餓死3600萬,死的比日本人屠殺的中國人還要多得多,怎麽你家沒有,我家沒有,麵向全球網上的回帖我沒有見過一個人說他家有人餓死,你真的就不覺得奇怪嗎?難道你們編造出餓死3600多萬就是為日本人的罪孽脫罪嗎?“因為其人品之低下,已不值得去評論。”這話用在你身上恰是量身定製。你有對中華民族的生命權利最基本的尊重嗎?

  “而自己逃避到國土之外,享受文明社會的好處,卻還為專製辯解和辯護,”這句話恰恰暴露了你們編造餓死3600萬最原始的動因。為了反對“專製”,難道就可以隨便編造曆史,無所不用其極嗎?這就是你們做學問的準則嗎?

  至於我在哪裏生活是我個人的選擇,你是羨慕了還是嫉妒了?告訴你,地球上有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中國人曆來就有出洋謀生的傳統,但我們中國人從來都是移民,和當地人民一起共同創造財富,而不是像西方國家那樣把當地的土族人殺光,霸占別人土地的殖民主義。中國是個人口稠密的國度,如果能有一半人能到海外謀生,本身就是為國分憂。更何況當祖國遭受日本人侵略的時候,有無數華僑出錢出力或回國抗戰,但也有無數汪精衛的追隨者,一天也沒有出過國,照樣當漢奸。

  你願意在反對“專製”的路上一條道走到黑,沒人能攔住你。不過請你記住我在上封郵件中給你的告誡。最遲20年後,你會對你自己的人生選擇歎息的。”

  2014.1.18炎編:“在國內象樣一點的大學受過本科教育的人,都知道寫論文前先要了解研究情況,掌握各方麵的材料,這是最基本的學術素養。你在哪裏受的教育?連這樣的基本學術素養都不具備,在完全沒有了解情況之前,就可以隨便胡言亂語:我之前讓你給我舉一個“縣誌放衛星”的例子,你怎麽這麽長時間還沒舉出來?這次,你又胡扯“麵向全球網上的回帖我沒有見過一個人說他家有人餓死”,你在網上看過多少材料? 然後告訴我是不是“沒有見過一個人說他家有人餓死”? 再去看看華人的驕傲——諾貝爾獎得主崔琦是怎麽說的:“如果我不出來,三年困難時期我的父母就不會死。” 還需要我再舉例子嗎?自己不了解情況,就不要妄言!我想問你:你有追求曆史真相,捍衛正義的良知嗎?你要有這種良知,就先去看材料,這樣基本的學術素養,你都不具備嗎?還要我說多少遍? 再告訴你一個網頁去看看,特別是其中關於安徽鳳陽的情況,我再做一次善舉,把該網頁提到的《鄉村三十年——鳳陽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實錄(1949-1983)》這本書的電子版發給你,去看看正文第193-203頁,看看鳳陽到底發生了什麽?你喜歡拿抗日作對比,那你就去比一比鳳陽在抗日時期和1959-1960年的老百姓的情況,再來說話。不要妄談“對中華民族的生命權利最基本的尊重”,像你這樣的人,對普通中國人被大量餓死、打死而仍然無動於衷,甚至還要為之辯護的人,什麽時候對普通中國人的生命權利有過最基本的尊重?

  我沒有義務回答你的所謂問題。此前已經說了:餓死3600萬是楊繼繩的個人學術觀點。學術觀點可以討論,你有權利質疑。但要質疑別人,自己得有研究,要掌握比別人更多的材料,這樣才有可能更接近曆史真相,質疑才有力量。這是不是做學問的基本邏輯?是不是做學問應該有的基本素養?你看過楊繼繩的書沒有?你看過楊繼繩書中引用的檔案材料沒有?你對大饑荒做過係統研究沒有?如果沒有,你有什麽能力質疑別人?楊繼繩雖然是雜誌社的副社長,但他的學術觀點隻代表他個人,在編輯部內討論問題他也隻有一票,而不代表雜誌社,你連個人和單位的關係都分不清楚嗎?你在哪裏看到我說餓死3600萬了?按照學術研究的基本規律,我對誰的觀點都隻當他是一家之言,隻有材料可靠、邏輯嚴謹的學術觀點,我才會讚同和支持。如果你拿得出有分量的質疑文章,我完全可以支持你,把你的文章提交編輯部討論,即使楊繼繩反對(不要說他不會反對,而且要避嫌),他也隻有一票,反對也無效。但以你目前的學術思維和對問題的了解,不客氣地說,你完全沒有能力討論這個話題。所以,我有絕對的理由否決你的文章。我出於善意,一再給你提供材料和信息,這已經浪費我很多時間。此事到此為止。”

  七回

  2014.1.18筆者:“你總算開始和3600萬劃清界限了,說明我這些天沒有白白教育你。但是你還是沒有直接回答我的三個問題。“縣誌放衛星”的例子太多了,放衛星本身就是大躍進的標誌性用語,你如果不懂,可先問問你身邊的老同事,他們都知道。你莫不是真的以為每個縣都發射衛星了吧?

  “麵向全球網上的回帖我沒有見過一個人說他家有人餓死”這句話仍然成立,請看看你舉的這個例子後邊的跟貼,有一個聲稱他們家餓死人的嗎?

  告訴你我家就在河南,這篇文章上提到的事情我們7-80年代就知道了,和平年代由於人為失誤餓死人讓誰聽說,都會十分痛心和難以接受的,不管餓死多少都應該受到天下人的譴責,這一點我和你之間應該沒有異議,但是有餓死人就意味著餓死3600萬嗎?就意味著可以造謠嗎?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毛澤東、中國政府大躍進犯了嚴重的錯誤,應該批判,應該反省。但是犯了多大的錯誤就應該承擔多大的責任,硬要把餓死3600萬栽到人家頭上是哪國的史學研究方法呢?我還真需要向你們編輯部討教了。請你看清楚我的文章再和我辯論,不要再跟我爭論有沒有死人的問題,而是要拿出餓死3600萬證據的問題。舉一個村死了幾十人,崔博士家都餓死了對於全國餓死3600萬這個結論沒有統計意義上的說服力,懂嗎?跟你討論問題怎麽這麽費勁,轉了半天又轉回來了。再次建議你惡補一下統計學概論。

  你覺得浪費時間了,我到不這麽認為,因為我終於看清了你嘴裏的罪惡滔天的“專製”政府竟能容忍你們隨便造“專製”政府的謠。我早說過,這個專製政府真是太“專製”了,竟然容忍你們這樣的刊物隨便刊登撒出彌天大謊的文章而且不準質疑?這種造謠如果在美國,即便你有一千條學術理由,如果你拿不出證據,那就請你到法庭上說話。

  另外加問一句:楊繼繩副社長餓死3600萬的文章麵世時間不短了,貴刊可曾刊登過與之觀點不同的商榷文章?”

  同樣的問題筆者也去函問過標榜民主、人權、言論自由的《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曾於2012年12月11日和2013年10月17日刊登了資深記者JONATHAN MIRSKY的《3600萬中國人的墓碑》("Unnatural Disaster")和《紐約時報》記者Chris Buckley的《大躍進究竟餓死多少人?》("Milder Accounts of Hardships Under Mao Arise as His Birthday Nears") 充滿導向性文章,但是從未見《紐約時報》刊登過質疑大躍進餓死幾千萬的文章。任何與《紐約時報》導向相左的文章,永遠別想在《紐約時報》的版麵上有言論自由的機會。《紐約時報》和《炎黃春秋》所踐行的“政治正確”就是隻要符合他們的意識形態主張就有造謠的言論自由,否則便沒有商榷的權利。

  附:《就大躍進餓死3600萬與楊繼繩商榷》

  侯峰

  炎黃春秋雜誌2013年第12期刊登了《駁“餓死三千萬是謠言”——再答孫經先對《墓碑》的指責》。在此之前,紐約時報分別於2012年12月11日和2013年10月17日刊登過美國資深記者梅兆讚(JONATHAN MIRSKY)的《3600萬中國人的墓碑》和《紐約時報》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的《大躍進究竟餓死多少人?》。《紐約時報》記者的結論是“大多數中外研究學者都估計,大躍進泡沫破裂後因饑餓和患病而死亡的人在2000萬到3000萬之間”,“而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個數字高達4500萬”。其中最具權威性的當算《3600萬中國人的墓碑》引述“一名經驗豐富的著名記者,也是一名共產黨員” 《炎黃春秋》雜誌副社長楊繼繩的觀點,“楊繼繩在書中得出的結論是,從1958年到1962年,共有3600萬中國人死於饑荒,還有4000萬人應出生而沒有出生,這意味著大饑荒使中國人口損失大約7600萬”。一時間大躍進到底餓死幾千萬在海內外媒體的爭相報道下,再度成為人們爭論的話題。

  筆者注意到楊繼繩《墓碑》中例舉了不少統計數據和縣誌之類的文獻,似乎成了“餓死三千萬”誰也無法否認的鐵證。且不提孫經先《“餓死3600萬”的重大謬誤是怎樣產生的?》已經逐條把楊繼繩的證據批駁的體無完膚,僅憑常識也不難說明楊繼繩“考證”出來的數字也太離譜了。

  事實上數字是死的,人是活的,糾纏那個年代的文字遊戲還不如趁著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還活著,建立活檔案。大躍進是一段並不久遠的曆史,如果真是餓死了幾千萬,在這個互聯網年代,幾千萬冤魂顯然是隱瞞不住的。道理很簡單,一個人一生中緊密接觸者應該不下20人,正常人的生活圈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再加上祖父母輩,同事,同學,親戚朋友少說也有20人,農村更是每家的婚喪大事至少全村、甚至鄰村的人都知道。如果20人中有一人餓死,與其相關活著的人不會不知道,以此推算,餓死3600多萬應該至少有數億人對死亡事件刻骨銘心。既如此,楊繼繩完全沒有必要去挖那個年代摻過許多水份的統計數字,隻需登高一呼,一定會響應無數。楊繼繩走訪過許多地方,應該能夠羅列出有統計價值,眾多的死亡見證者吧。

  知情的幾億人中至今應該還有幾千萬活著,其中不乏,包括他們自己或他們的後人移居海外,《炎黃春秋》和《紐約時報》等有相當影響力的媒體早已經籍此興風作浪,按邏輯推理,在這個互聯網年代“餓死3600萬人”搞個幾百萬,幾千萬的見證應該不是難事。然而至今響應者寥寥,從統計的角度講已經足以說明問題了。

  1958年中國人口大約6億,短短3年餓死了3600萬。那意味著什麽?意味著每十幾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這三年中餓死了。這麽短時間如此大規模的死亡即使戰爭年代都難以想象。日本人從1931年入侵中國到1945年投降,在中國的土地上實行的三光政策,燒殺搶劫無惡不作,加上無數場戰爭,中國共有3500萬人以上死傷,14年有2千多萬中國人遭日本人屠殺,年均死亡200萬左右。然而這比起楊繼繩“大躍進餓死3600萬”年平均死亡1200多萬就顯得不足道了。楊繼繩創造出的3年餓死3600萬的驚人數字就是要把大躍進誣陷成遠比殺人如麻的日本人還凶殘5-6倍“殺人機器”。如果事實如此,那些年中華大地上必是屍橫遍野,白骨累累,到處都有死亡見證報道才對。想想3600多萬人不可能瞬間人間蒸發,就算每年埋葬1200萬人,至少有上億人經曆或目睹過那生離死別的悲慘過程,億萬中國人怎麽就如此健忘呢?世界沒有忘記,從1939年9月德國吞並波蘭建立猶太集中營到1945年第三帝國覆沒,臭名昭著的納粹大屠殺包括饑餓、疾病、疲勞過度,極端的暴虐行為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和有目的的集體槍殺掩埋,毒氣處死然後再焚屍等共有500多萬歐裔猶太人被納粹德國殺死,年均死亡100萬。

  納粹暴行在全世界人們心中至今仍然曆曆在目。而3600萬生存能力極強的中國人,沒有被關在集中營折磨,沒有被人活埋、砍殺、槍殺、毒殺,難道都自己把自己關在家裏等死?自己把自己埋了沒人知道,短短3年餓死了納粹大屠殺7倍的人卻沒有留下痕跡和不可磨滅的傷痛?幾億的目擊者集體失憶,甚至身在海外還三緘其口,隻有楊繼繩等少數學者發現這驚天的秘密?是中國人的記憶出了問題,還是這些學者們良心和標榜民主、人權、言論自由的《炎黃春秋》、《紐約時報》等這些媒體出了問題不是顯而易見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