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字畫

(2010-01-18 19:01:52) 下一個
字畫今年回國拜訪了一位老前輩,老先生與我父親從小睡一張床,解放前在湘鄉第一師範讀書,對中國的古文頗有研究,寫手好字,特別是草書。我收了他的作品臨摹王羲之的闌亭敘,字體俊秀,美中不足有幾處改動,破壞了整體美,但不影響我對它的讚賞,因為我對字畫是外行,不知如何來評價, 僅是霧裏看花。聖誕節期間,我特意找來畫框把它好好地鑲起來,雖然我不懂行,但我須好好地保藏,也是對老先生的尊敬。現在,該畫掛在我的客廳,我時常抬頭讀幾句,很慚愧,古文水平很差,隻略知其表,而且缺乏曆史背景知識,不能好好品嚐。這是為什麽一直沒有把收藏當成一項愛好,偶然而為之。蘭亭序真跡在何處,據說據說當時王羲之寫完之後,對自己這件作品非常滿意,曾重寫幾篇,都達不到這種境界,他曾感歎說:"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為傳家之寶,一直傳到他的第7代孫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愛書法,死前他將 《蘭亭集序》傳給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對書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蘭亭集序》的價值,將它視為珍寶,藏在他臥室梁上特意鑿好的一個洞內。 唐太宗李世民喜愛書法,尤愛王羲之的字。他聽說王羲之的書法珍品《蘭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裏,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終推說不知真跡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為智取。他派監察禦史蕭翼裝扮成書生模樣,去與辨才接近,尋機取得 《蘭亭集序》。蕭翼對書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談得很投機。待兩人關係密切之後,蕭翼故意拿出幾件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給辨才和尚欣賞。辨才看後,不以為然地說:"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跡倒不差。"蕭翼追問是什麽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訴他是 《蘭亭集序》真跡。蕭翼故作不信,說此帖已失蹤。辨才從屋梁上取下真跡給蕭翼觀看,蕭翼一看,果真是 《蘭亭集序》真跡,隨即將其納人袖中,同時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關 "詔書"。辨才此時方知上當。最近一些流傳已挖掘出來等,有幾人敢信?由於膺品廣多,我從未奢望撿漏任何一位大作的字畫。我收一些老輩的作品,權當紀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