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美國大學為什麽不評“三好學生”?zt

(2018-03-01 10:25:42) 下一個
美國大學為什麽不評“三好學生”?
2018-02-26

224640x68f1godooa5jopx.jpg

  留洋派(Creader.com)專欄作者 劉雲楓:中文版《物種起源》封麵之內頁上,寫著對偉大的科學家達爾文的介紹,其中,達爾文的父親對達爾文之評語,很是糟糕:除了打獵、養狗、抓老鼠以外,無所事事。

  達爾文的父親都瞧不上達爾文的作風,要在學校,榮獲“三好學生”,可能性不大。

  評“三好”,是中國的傳統。自我上小學,就有了。不過,我坦白地說,我從來不是“三好學生”,最多是“一好”,也就是成績優異,一騎絕塵。上了大學,成績也遙遙落後,墮落為名副其實的“劣質畢業生”。

  即便如此,我也不敢對評“三好生”的製度表示懷疑,同時,對“三好學生”有崇高的敬意,否則,就有“酸葡萄”心態之重大嫌疑。

 
  2007年開始,我跟隨趙曉霞教授,連續三年參與了日本在華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調查,走訪了北 京、上海、天津和廣州的多家日本企業,如豐田汽車、鬆下電器、雅瑪多快遞、雅馬哈、朝日啤酒、華堂商社、小係照明等,發現日本企業和中國企業有一個顯著的 不同,就是日本企業從來不評先進。

  不評先進,如何激勵員工呢?反過 來,評先進,能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嗎?企業評先進,和學校評“三好”,是不是異曲同工呢?大而言之,中國社會有各種“先進”,如勞模、三八紅旗手、五一勞 動獎章、五四青年獎章等;在教育領域,有重點大學、211、985、重點學科、長江學者、傑出青年學者、學科帶頭人等等,名目繁多,難以盡數。

e5e32ca8a08d48ee9522ba67004b8f00.jpeg

  回到“三好學生”的話題,還有如下問題值得進一步追問:

   “三好學生”的標準是什麽?“三好生”的評選,人盡皆知;但是,其標準的科學性,大可質疑。首先,“德”之量化,如何進行?不量化,就不能和另外兩個指 標加總,形成一個總分。若量化,某人道德水準換算成一個精確的數值,其實際意義是什麽?張三60,李四70,王五79,是不是很滑稽可笑。換言之,將德行 數量化,本身就荒謬可笑。

  看一個例子

  住在賓州費城的女士凱特,感恩節之前的一天晚上,在95號高速路上往家趕,卻在快到費城的地方車沒油了。她隻好下車,步行去一個最近的加油站。在那裏,她碰到了流浪漢約翰尼,一個每天都坐在那裏舉著牌子乞討的人。

  凱特說:他走過來告訴我坐在車裏,把鎖鎖上。幾分鍾之後,他帶回來一個紅色的汽油罐。

  原來,約翰尼用他僅有的20美元,給凱特買了罐汽油,讓她安全回到了家。

   凱特說:約翰尼沒有向我要一美元,我當時兜裏也沒有現金給他。她決心要做點什麽感謝約翰尼。當她得知約翰尼原來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名退伍老兵,後來, 曾當過消防員以及護理人員的時候,就在GoFundMe籌款網站上建立了一個賬戶,講了她的經曆並為約翰尼募捐。到目前為止,捐款已經達到38萬美元。

download.jpg

  約翰尼的善舉,得到了最好的回報——他實現了自己的兩大願望,買一輛1999年出產的福特牌皮卡汽車,貸款買一套房子,這樣,他就再也不用發愁沒地方住了,也再也不需要流浪了。人們還為他建立了一個專門的賬戶,解決他目前的日常花銷,直到他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為止。

  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但,我們的關注的是,流浪漢約翰尼的20美元,和凱特的善舉,該如何量化呢?換一個場景,約翰尼的20美元,和比爾•蓋茨捐出數億美元支持醫學研究,又該如何量化呢?

   “智”之量化,好像沒問題,但也經不起追問。林語堂先生說:一門課,得了90分或者60分,能說明什麽呢?什麽也說明不了。隻能說明這份卷子,你得了 90分,別人得了60分;換一份卷子,就可能是另一個結果了!任何一個學科的深度和廣度,幾乎是無限的;以有限測無限,謬矣。據調研,1977年以來,中 國的高考狀元數以千計,可是,走上社會之後,其取得的成就遠遠低於社會預期。這一例子,足以證明,即便是高考狀元這樣久經考驗的成績,也是不足為憑的,更 不要說大學成績了。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美國大學,隻給學生一個定性的A、B、C,而不是精確的數值。

  何也?量化本身是不科學的

   再有,學科和學科,專業和專業,課程和課程之間的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甚至是頗為懸殊的。如果唯成績而論,勢必使學生在簡單、易得高分的課程上,刷分, 而回避那些艱深、枯燥課程的學習。近年來,在素質學習的大旗下,音樂欣賞、電影欣賞、書法、茶道、美食課程,進入大學課堂,並極富人氣,果真是大學生素質 提高了嗎?學生的興趣、愛好更多元和廣泛了嗎?非也。原因是,這些課程好刷分。前幾日,教育部公布調查結果,各個大學的思想政治課,很受歡迎。對此我深信 不疑,為什麽?因為,思想政治課多是超級能講故事的老師,開的。聽課,比郭德綱的相聲還有意思,還給學分,成績還不低。你說學生歡喜不歡喜!

  可見,“三好學生”的標準,並不科學

   如著名經濟學家哈耶克所言:恰好可以計量的,被當作最重要的。德智體當中,“智”最容易量化,也就被當作最重要的。於是,就出現了一好代三好,唯成績而 論的現象,或言之,多數“三好學生”是“一好學生”,是“紙上談兵”的高手,若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人際溝通和領導能力,未必最佳。

  之上,僅針對“三好學生”評選中的客觀因素,加以分析。要是加上主觀因素,考慮到中國人暗箱操作、視規則如無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習慣,評選的公正性殊可置疑。公正性得不到保障的評價,意義幾何,就可想而知了。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時,當我們選出了“三好生”,並給予他們先進的榮譽時,是不是也把“落後”的帽子,扣在了非“三好生”的頭上。這就是說,當我們激 勵了一部分人的熱情時,是否也打擊了另一部分人呢?激勵的,是一小部分人;打擊的,是更大一部分人,這樣的激勵,有意義嗎?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一個也不 能少”?發現並發揮每一個人的長處?還是人為地製造“先進”和“落後”?

iSWEiCLVVz.jpg

   人的能力,天然有別。各自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曆,也大有差異。“那些在競爭中,獲得優勝的選手,固然值得我們鼓掌;那些落在隊列最後、卻依然堅持、依然 洋溢著快樂的選手,不是更值得我們尊敬和歡呼嗎?”勝利者超越的是他人,天賦使然;落後者超越的是自己,精神可嘉。在這個意義上,沒有誰是先進者,也沒有 誰是落後方!

  如果學校不需要“三好學生”,那麽,社會也不需要雷鋒。一個基本的事實是,日本和美國,沒有雷鋒,但其社會的文明程度之高,位居世界前列。反倒在年年學雷鋒的國家,民眾的道德水準,卻日益堪憂。

2978187-799854fda77e1f17.jpg

  何也?如果,每一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要雷鋒做什麽?要是每一個人都做不好自己的本分,那有多少雷鋒夠用呢?所以,一個正常的社會,是不需要先進的,更不需要評先進,比先進更重要的是,尊重和重視每一個人的價值和勞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