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聽爸爸媽媽講過去的事情 (更新時間:2017年三月23日星期四美國東部

(2017-03-19 12:34:10) 下一個

聽爸爸媽媽講過去的事情

無數次的翻箱倒櫃,終於找到了這本書:《文史資料選輯》12輯,還有我的字跡:珍藏版,10/06/2005 山東家中,中國政協山東1994年3月編,裏麵第72頁,有我老爸寫的文章:《我從黃埔軍校到軍委炮兵學校任教的經過>, 看著爸爸寫的材料,我百感交集:老人家93歲那一年仙逝了,時間是2013年12月美國東部3日晚上4:50 ,大哥從國內打電話報的喪,而老爸寫文章的時候是73歲,身體還特健康,打乒乓球,寫毛筆字,打太極拳,天天忙個不停。記得有一次我接到一個電話,雲南保山電視台的記者想采訪老爸一些黃埔軍校及遠征軍的情況,由於種種原因沒能聯係上,現在想想特後悔!總想著還有時間還有時間,結果老爸已經在天堂安息了。。。。

我很早的時候就想寫寫老爸,總覺自己肚子的墨水太少,怕對不起老爸的坎坷曆史,也曾聯係名作家,看看有無可能給老爸寫個傳記之類的東西,無奈機緣不配合沒成,這是天意嗎?讓我拙筆寫拙文獻給老爸?

我們家把父親叫爸爸,母親叫娘。一般說來,爸爸媽媽,爹娘,這是慣例;我們哥仨出生在山東沂蒙山區農村,鄉裏鄉親都是叫爹娘,或是爺娘,很少叫爸爸娘的,我從小就有這個疑惑,但不知為什麽從來沒想問問其中的原因。大了才知道,我們家是有點不一樣。

老爸1921年生於山東XX縣,1937年在山東益都 (今青州)第10中學讀書,中學還沒畢業,七七事變爆發,抗議日寇侵略憤而棄學從戎,到西安參加了《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在重慶軍委辦公廳軍統(軍事調查局)工作,管理全國軍統的人事檔案,頂頭上司是毛人鳳,人事處長是劉璠,他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老爸自學了高中課程,還定期去重慶青年會跟日本戰俘學日語,多少年以後,我大哥初中畢業,正趕上所謂的“3年自然災害” 因家裏實在沒什麽錢,被迫到了工廠打工,幫助父母維持這個家。老爸就輔導大哥學日語,考上名牌大學日語係,這是後話。

說到黃埔軍校入學考試,等後來解放初期政治運動一個接著一個,工作組審查老爸的曆史問題,讓他交待誰介紹他參加國民黨,參加軍統,老爸生氣的揚揚頭:沒人介紹啊,我考進了黃埔軍校,軍校學員自動成為國民黨員,不用什麽人介紹!軍統也是考試,你分數不夠肯定不考慮你!

說到軍統,有必要多說兩句,很多人自然聯想到特務,暗殺,殺人魔王戴笠,但老爸說,他認識的軍統都是熱血青年,深入到日寇占領區活動搜集情報,策反有關人員,那是分分秒秒都有生命危險的!為了加深對軍統的認識,從互聯網上插一段關於沈醉、徐遠舉和周養浩三人的故事:

 


沈醉擔任過中華民國國防部保密局雲南站站長(圖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這三人是國民黨軍統局內赫赫有名的幹將,他們職務相近年齡相仿,又都深受戴笠的器重,被稱為軍統“三劍客”,但他們卻走過了各自不同的風雨人生路。

“軍統老人”沈醉擔任了政協委員

沈醉是湖南湘潭人,他18歲就參加了軍統的前身--複興社特務處,28歲便晉升為少將軍銜,深得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的信任,在軍統局素以年紀小、資格老而著稱。沈醉曾先後擔任軍統局本部總務處少將處長、國防部駐雲南區專員兼保密局雲南站站長、國防部雲南專員公署主任、中將遊擊司令等職。1949年12月9日被盧漢扣押,參加雲南起義,後協助盧漢逮捕了在昆明的大多數特務。1960年11月28日被人民政府特赦,後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專員。

沈醉等人被特赦後,周恩來曾設宴相請。席間周恩來對沈醉說:“共產黨從不計較個人恩仇,特赦你們是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希望你們以後一定要做些對人民有益的事情。”可以說,沈醉的後半生沒有辜負周恩來的期望,他格外珍惜新的生活,發奮讀書創作,以冷峻、犀利的筆鋒剖析自己,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教育後人。此間,沈醉先後撰寫出版了《解放前夕軍統在雲南的活動》、《抗戰前軍統特務在上海的罪惡活動》、《我所知道的戴笠》、《中美合作所內幕》、《愛國將領盧漢》、《我這三十年》等著作,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

1980年,有關方麵經過調查證實,沈醉在盧漢起義通電上簽了字,發表了起義廣播,並親筆頒布命令,要下屬特務組織上交特務器材並到指定地點報到。根據黨的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戰犯改為起義將領,享受副部級待遇,並連續被選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0年底,沈醉偕同他在大陸惟一的女兒沈美娟到香港探親,成為海峽兩岸關注的一件大事。沈醉在美國、加拿大及港台等地有許多親朋故舊和學生,他們都勸他留下來享享清福。沈醉對他們說:“大陸的物質生活是差一點,但我不是為錢而來的。我母親生前對我說過:一個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在大陸,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道理。”他勸親友們回大陸看看大陸的變化,說:“國家的分裂是在我們這一代身上造成的,應該在我們這一代身上結束。這樣,生對得起後代,死對得起祖宗。盡管我們過去走的路各不一樣,但從今天起,一個人是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就看他為統一祖國是出了力,還是相反。”

沈醉晚年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由於國民黨宣傳沈醉早已“殺身成仁”,他在台灣的前妻粟燕萍女士迫於生計改嫁他人。1965年初春,經人介紹,沈醉與小他10歲的杜雪潔正式結婚,婚後二人相敬如賓、幸福美滿。杜雪潔對沈醉體貼入微,每天早晨和傍晚,她陪沈醉去月壇公園和大橋下麵散步,還幫助丈夫整理報刊與信件。沈醉患有冠心病,杜雪潔精心製作了一個牌子,寫上醫生叮囑:“冠心病患者應多休息、少談話,每次見客以不超過15分鍾為宜,更不能連續會客。敬請親友原諒。”沈醉對賢惠的老伴更是情深意厚,他外出開會或參觀,總是細心地給妻子帶回心愛的衣料或禮物,一次也沒忘記過。

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西南紅人”徐遠舉病死獄中

徐遠舉1914年出生於湖北省大冶縣,黃埔軍校第7期畢業,1932年參加特務組織,1935年出任“護送班禪專使行署”少校參謀,隨後在西藏開展情報活動。1945年6月被戴笠提拔為軍統局第三處副處長,1946年1月到華北任軍統局北方區區長,7月調任重慶綏靖公署二處處長,瘋狂鎮壓學生運動,策劃破壞中共重慶地下市委機關報《挺進報》。在徐遠舉親自主持下,前後逮捕的地下黨員多達130多人,其中絕大多數被殺害,徐遠舉也由此得到了一枚四等雲麾勳章,並被任命為保密局西南特區區長,川、康、滇、黔四省所有保密局掌握的公開和秘密單位以及各地警察局、稽查處、公路和運輸部門的警務處、組,兵工廠的警稽組等40多個機構也由該區統一指揮。後來重慶綏靖公署升格為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徐遠舉成為長官公署二處處長。當時西南軍政長官是張群,張早就認識徐遠舉,對他特別賞識,所以徐遠舉更是紅得發紫,故當時國民黨軍政界都稱徐遠舉是“半壁江山,西南紅人”。

1949年9月至11月,徐遠舉在重慶主持策劃一係列大屠殺、大破壞計劃。12月在昆明被雲南盧漢起義部隊捕獲,後作為戰犯被押回重慶白公館關押,1956年轉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經過改造,徐遠舉認識到自己罪行的嚴重,他向公安部門表示,對自己的問題“決不保留,決不擴大縮小,老老實實交代”。後來監獄組織關押人員撰寫國民黨的曆史資料,徐遠舉最賣力,也毫無顧慮,知道什麽便寫什麽,從不回避寫自己的問題。在慶祝建國10周年時,杜聿明、宋希濂等33名戰犯被特赦,徐遠舉也盼望著有朝一日能被釋放,但一直沒有輪到他。

“文革”爆發後,停止了對在押戰犯的特赦,已特赦的有的也被重新關進監獄,徐遠舉感到絕望了。“四人幫”為整倒一批老幹部,到處逼人寫黑材料,但徐遠舉寧肯挨罵甚至挨打,也不亂咬人。據沈醉回憶說:“‘四人幫’為了把秦城監獄的那一幢樓騰出來,囚禁忠於黨和人民的革命老幹部,把黃維和許多軍長一級的戰犯,都送到撫順原日本戰俘管理所,讓軍統和中統等10多名搞特務工作的留下來,逼他們提供材料,誣蔑好人。徐對此氣憤異常,認為這不是共產黨的傳統和光明磊落的作風。”

1973年冬,徐遠舉在勞動期間因工作不合格而受到批評,脾氣暴躁的徐遠舉情緒激動大吵大鬧,當晚又用冷水衝澡,本來他就患有高血壓,結果剛走出衛生間就暈倒,後經醫院搶救,終因腦血管破裂不治而亡。

“書生殺手”周養浩客死異國

周養浩是浙江江山縣人,與戴笠和毛人鳳都是同鄉。1933年,由戴笠介紹、唐縱監督,上海法學院法律係畢業的周養浩宣誓加入了複興社特務處,從那時直到被俘,周養浩為國民黨做了16年的特工工作,先後擔任過息烽監獄主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部保防處處長、保密局西南特區副區長等職。周舉止斯文儒雅卻心狠手辣,是軍統內部有名的“書生殺手”,他曾親自策劃部屬殺害愛國將領楊虎城的行動。1949年冬國民黨在西南大撤退時,周養浩秉承特務頭子毛人鳳的命令,在重慶、成都、昆明等地參與布置大破壞與大屠殺,後在昆明被逮捕。

解放後周養浩在白公館關押期間,與沈醉、徐遠舉等人同處一室,因沈醉交代問題時曾涉及到周養浩,周養浩懷疑是沈醉有意出賣自己,於是他怒火衝天頓起殺意,拿起身邊的小板凳就往沈醉頭上砸去,多虧旁邊的宋希濂伸臂一擋才沒砸著沈醉。周養浩正要打第二次時,凳子已被宋希濂奪走。此後周養浩和沈醉一直是橫眉冷對,老死不相往來,兩人不管是誰,涉及到對方時總是有意回避,就像沒有這個人似的。

197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統戰部和公安部聯合下達了《關於安置特赦釋放人員的意見》,其中第六條規定:“凡願意回台灣的,報中央統戰部、公安部辦理。”時任公安部部長的華國鋒也向世人公開宣布:“願意回台灣的,可以回台灣,給足路費,提供方便,去了以後願意回來的,我們歡迎。”根據這個精神,周養浩與其他幾個特赦人員一道申請去台,但由於台灣方麵拒絕他們入境,周養浩等人滯留香港,幾個月後周養浩輾轉赴美定居,1990年在美國病逝。

 

 

上麵摘錄的這些話僅供讀者參考,裏麵好多話我都不認同。我們接著“聽老爸老媽講過去的故事”:

老爸1942年3月考入黃埔軍校本校炮科,當時在成都,校長蔣介石。3年之後畢業,因成績出色,老爸被留任班長。後來軍統讓老爸回軍統工作,當時抗日戰爭熱火朝天,老爸反複申請去前線作戰,最後終於分配到了炮兵12團, 該團直屬國民黨軍委,最好的美式裝備,蔣介石最器重。下分三個營,郝伯村任二營營長,他曾任國民黨行政院長,他的兒子郝龍斌曾當過台北市市長,老爸曾任郝柏村營長的副連長。

大年三十那一天的上午,經常是老爸帶著我,拿著老娘早已準備好的“上供” 的祭品,饅頭,魚肉,冥錢,大家知道冥錢是什麽嗎? 到商店裏買專門的上供用的黃紙,然後老娘找一張嶄新的百元大鈔,在這張黃紙上用兩手使勁把鈔票按一下,這張黃紙就成了一張張冥錢,就是陰間裏用的錢。當然還包括香,白酒,打火機,把全部東西放到一個木筐裏,我挎著,爺倆就上路給老爸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爺爺奶奶上墳,在哪兒上?當時因為搬遷蓋樓,爺爺奶奶的墳也受到殃及,其周圍一大片一大片的土地成了樓房,無奈每年的大年三十,我們都到我家附近的農田裏,找一個平坦開闊的地方,老爸用樹枝在地上劃個大圓圈,邊劃邊說:你爺爺奶奶來吃飯吧。。。。。點上香,我和爸爸就坐在地上,天南海北的聊天,其中講到遼沈戰役,當時國民黨軍隊衛立煌是蔣介石的五虎將之一,這五虎將中隻衛立煌最具指揮才能。

記得老爸說當時遼沈戰役打的很嚴酷,林彪的四野把衛立煌的大軍圍了個水泄不通,在這樣的緊急關頭,二營營長郝伯村是怎麽逃出來的?

衛立煌.1897年生於合肥.曾為孫中山衛士。北伐中.衛立煌驍勇善戰.屢立戰功.成為最年輕的“小營長”。1932年,蔣介石調集63萬大軍,對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時任國民黨軍十四軍軍長的衛立煌與劉峙、顧祝同、蔣鼎文、陳誠,並稱為蔣介石的“五虎上將”。

郝伯村

 

 

1919年生於江蘇鹽城,1935年考取陸軍軍官學校十二期,參與皖南、粵北作戰,1942年調任遠征軍連長,1946年為中校參謀,同年調顧祝同侍從軍官。

1949年九月南京解放,郝柏村在廣州防衛作戰,再由廣州經重慶轉成都、昆明、西昌至台北,時年31歲。1954年調金門為炮兵指揮官,1957年調回台灣。

1961年為第三軍副軍長、軍長,1964年因擔任雙十節“國慶”閱兵指揮官,曾給蔣介石深刻印象,不久升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參謀長到國防部長。

80年代末被李登輝削去兵權,明升暗降,為行政院長。李登輝重用不得人心的蔣仲苓,打擊郝柏村,遭到郝反對,李郝水火不融,浮上台麵,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在黃埔中他是唯一畢業生從排、連、營、團、師、軍長、侍衛長、軍團司令、陸軍總司令、總參謀長、國防部長、行政院長,位極人臣的軍人。不幸遇到李登輝,忌才罷官。

- 遼沈戰役前夕,郝柏村奉命離開部隊,到南京國防部待命,後被分配去陸軍196師任上校參謀長,駐防湖南衡陽。(又躲過了大戰,不然可能當俘虜。)

1948年於國共內戰遼西會戰(遼沈戰役)期間,他從錦州前線被召回,成為蔣中正總統的侍從官。台灣當局前“國防部長”郭寄嶠上將為其嶽父。[4] 
對日抗戰勝利後,1946年5月,從陸軍大學畢業,分發至陸軍總部三署二組任中校參謀。1946年8月29任顧祝同隨員。後任炮十二團二營中校營長。1947年9月隨炮十二團開赴東北。

台灣前“行政院長”郝柏村保定軍校“尋親”

2009-08-18 00:42:45 來源: 中國新聞網(北京) 跟貼 0 條 手機看新聞

  中新社保定八月十七日電(記者 呂子豪)十七日,九旬高齡的台灣當局前“行政院長”郝柏村攜親屬十餘人專程到此間保定軍校紀念館參觀,在軍校同學錄上找到其舅舅袁世寶的名字,意外驚喜。

  在保定軍校紀念館,郝柏村重點參觀了原為“校長室”的尚武堂。在館長馬永祥的講解下,郝柏村一一觀看了軍校畢業生遺物、遺照以及其嶽父郭寄嶠的一副對聯,並對顧祝同、商震、張治中、白崇禧、熊式輝等國民黨高級將領的生平事跡、軍事才能頷首稱讚。

  參觀中,郝柏村在軍校目前僅存的一冊同學錄上,找到了袁世寶的名字,大為欣喜,向親屬一一介紹。

  據馬永祥介紹,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作為中國史上第一所正規化高等軍事學府,曾培養出包括兩千餘名將軍在內的一萬一千餘名軍事人才,被譽為中國的“將軍搖籃”。袁世寶係該校第五期步兵科畢業生,與抗日名將傅作義為同班同學。

  郝柏村生於一九一九年,江蘇鹽城人,台灣當局一級上將,曾任“行政院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等職。其嶽父郭寄嶠上將,為保定軍校第九期炮兵科畢業生.

誌願軍12萬人,九萬人死亡,其中一半是凍死的。剩下五百人還搞衝鋒。美國人都敬佩不得了。戰俘,兩萬多人其中一萬六去了台灣。六千人回答大陸,被批鬥了一輩子。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milha 回複 悄悄話 抗日戰爭全麵爆發後,軍校由南’京遷到廬山,不久又遷到武昌,因形勢逼人,軍校加快了教學步伐,黃埔軍校第12期學生於1938年元月提前舉行畢業典禮,畢業後放假兩周,郝柏村回到家鄉,休息兩周,返校後被分到湖南寧陵炮兵學校繼續深造,主要學習如何操控由蘇聯援助的火炮。

  1940年,郝柏村的炮校學生生涯終於結束了,被分到了胡宗南的炮兵14團5連任代理連長。先後駐防在湖南邵陽、廣西興安一帶。

  1944年,郝柏村又在內部考核中獲得甲等好評,被派到重慶陸軍大學第20期學習,學習結束後,升任炮兵14團參謀主任,隨部隊先後駐防鄭州、徐州。

  1948年初,郝柏村的部隊調防沈陽。就在遼沈戰役的前夕,郝柏村幸運地接到命令,離開部隊到南京國防部待命,躲過了一劫。後來,他被分配去陸軍196師任上校參謀長,駐防湖南衡陽一帶。

  渡江戰役前夕,當時的國民黨軍政兩界都哀鴻一片,郝柏村也有些灰心,離開部隊去了上海,後來又去了重慶,在重慶附近的一個縣城的永川中學當教員。但郝柏村實在無法忍受這種平淡的生活。1950年春,他就轉道香港去了台灣,憑著當年的資曆,在炮校謀了個教員職位。重新幹起了老本行,郝柏村如魚得水,兩年後就升任炮兵學校總教官。

  郝柏村後來之所以飛黃騰達,與他的嶽父郭寄嶠有著直接關係。

  郭寄嶠是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是國民黨去台後第一任“國防部長”。在當時國民黨軍隊中,“國防部長”並沒有多少實權,但郭寄嶠與“陸軍總司令”孫立人關係不錯。

  1953年的春節,郭寄嶠到孫立人家拜年,談到了郝柏村,說這孩子學識、能力都不錯,希望老朋友能夠給予關照。

  當時,孫立人並沒有表態。沒過多久,陸軍內部要舉辦一次校級軍官短訓班,孫立人想起了郭寄嶠的拜托,點名把郝柏村調來受訓,他想考察一番郝柏村。

  受訓期間,郝柏村表現優異。他訓練刻苦,對教授的新知識領悟很快。在演習時,動作都很規範到位,最終考核的成績名列前茅。孫立人得知後,大為讚賞,訓練剛剛結束,就提拔他擔任炮兵某部的上校指揮官。就這樣,郝柏村在軍隊中開始嶄露頭角了。

  1956年初,郝柏村被調到金門防衛司令部任炮兵指揮官。踏上金門島後,郝柏村發現島上的炮兵陣地竟然大都隻是用沙包堆成的臨時性野戰掩體。沙包經不得日曬雨淋,時間一長就破了,不利於長期固守。於是他馬上向上峰建議,提出用鋼筋水泥澆鑄掩體,在金門島上建造永久性炮兵掩體。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