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章評論 | | |
| 作者:牛北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18:38:05 | |
| 寫得實在。在國內生活工作,不論貧富,一個字,累! 小時候讀過一本書,說舊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對已在海外真正安居樂業的人們,“冒險家”式的生活大概過不起了。 | |
|
| 作者:山哥 | | 留言時間:2011-03-22 19:23:35 | |
|
| 作者:百草園 | | 留言時間:2011-03-22 19:32:12 | |
| 寫的非常實在。我們恐怕都無法回去了。像你說的,不習慣了,好像是已經丟掉了能在國內生存的能力。當年也不全是為了趕出國熱,也是覺得國內也就是教教書,實在搞不來那些人事關係,出來後發現國外簡單的多了。 每次回去都是為了看父母,每次回去呆不上一周就開始鬧肚子,搞得弟弟說,“姐姐,你們已經不適應國內了,我們天天吃細菌毒藥,已經習慣了,你們的腸胃係統太幹淨了。” 就是現在回去,盡管我的父母還在,由於他們換了房子,我已經沒有回家的感覺了,如果有一天他們不在了,恐怕連探親也沒有激情了。 | |
|
| 作者:春陽 | | 留言時間:2011-03-22 19:49:15 | |
|
| 作者:夏子 | | 留言時間:2011-03-22 19:53:16 | |
| “他姐姐居然不給他家裏鑰匙,……多心寒啊。”真的感到很寒心呢。 樸質的文字,真實的寫照,讓我感慨多多。海歸海歸,談來容易,真歸難亦。 | |
|
| 作者:北雁高飛 | | 留言時間:2011-03-22 19:54:10 | |
| 馬黑:讀了你這篇,感慨真多啊。。。我在美國也住了二十四年了,假如有一天,我說假如,美國和中國打起來,我們幫誰啊?我還真不知道。 剛到美國時,我認識了一位朋友,他是北京人,父親去世後,他經常回去看望母親。他母親去世那年,每一次他見到我,都念叨著:“我在北京的家沒了,我在北京沒有家了。”那時我年輕,並沒有太大的感觸,因為他老是念叨這句話,所以記住了。現在回想起來,感受完全不同了。 | |
|
| 作者:楓苑夢客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06:40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11:59 | |
| 北村: 剛出國時,都講美國是資本主義社會,競爭激烈。我們在從國內來,吃慣了大鍋飯,會不適應。現在看來是反過來了。感覺國內在各個方麵都比美國競爭激烈。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15:45 | |
| 山哥: 反正就是突然來情緒了,就寫,一寫起來就想起了好多親身的經曆,真實的故事。謝謝鼓勵!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18:49 | |
| 百草: 國內的人事關係確實難搞。美國也有所謂的office politics,但總的說來,要簡單得多。 我們對家的感覺是一樣的。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20:25 | |
| 春陽: 好,,我們都在一起不海歸,都一起在萬維寫博客。 | |
|
| 作者:五彩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22:47 | |
| 馬黑: 寫的很實在,很真實。 好在俺父母都還健康,倆個妹妹也都挺好,再加上俺這十幾年來每年都回國1-2次,對國內挺適應的,也很喜歡回去,回去也很少生病。可是要真的海歸,恐怕也是很難。在美國住了二十年,成家立業,日子過得充實忙碌,還有三個孩子在美國長大,回去確實很難。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28:24 | |
| 夏子: 那是個真實的故事。我認識他也認識他姐姐。我在北京常到他家玩。他姐姐不讓他住的那個家我很熟悉。他父母和我父母是從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的交情和友誼。他前年夏天來我這裏給我講了這個故事後,我非常難受。國內現在有錢了有房產了,兄弟姐妹之間的遺產爭鬥故事也很多了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34:08 | |
| 北雁: 要打起來了,我們這些人最慘,夾在中間。 肯定的,沒有了父母,國內就沒有家了。住父母家是最自在的,和兄弟姐妹再好,他們的家永遠也不會是你的家。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38:18 | |
| 楓苑: 謝謝你的評論,喜歡你的評論,我認為這是對我很高的評論。 | |
|
| 作者:在水一方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46:10 | |
| 深有同感.父母不在了,家就像沒有了一樣.我兩次回國旅遊,都沒回以前的家,盡管父母的房子還在(我在也生活過很多年),但覺得家已經不在了.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0:51:48 | |
| 五彩: 知道你和妹妹們都很好,我讀過你那篇是妹妹三八節發言稿,印象很深啊。你父親看來身體很好,我看過他在你的《老爸的一天》那篇博文裏的照片。 你不錯,可能常回去,就會好些。我們也就是一年一次,怎麽發現好像越來越不適應了。馬嫂說被邊緣化被淘汰了的感覺。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1:03:18 | |
| 在水: 父母在時,雖然可能很老了,身體可能也不好,並不一定真的會照顧你什麽,反而是你要照顧他們。但他們的存在,你會一種家的美好的感覺,那是任何其它感覺都不可以取代的。 | |
|
| 作者:琴韻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1:03:33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2 21:49:35 | |
|
| 作者:多慮了 | | 留言時間:2011-03-23 04:34:03 | |
| 每次去中國,我們都被問到“還回不回來了?”我們真實的感覺是,已經回不去了,太多的不適應,好多的看不慣。無論我們被別人看成什麽,我們都做不了海歸。 | |
|
| 作者:昭君 | | 留言時間:2011-03-23 05:18:09 | |
| 本來對這場關於海歸海不歸的熱烈討論俺是一點興趣沒有,因為這個問題對我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但看了這篇,忍不住要讚一句,寫得真好!!!最喜歡那個回家後打開每個抽屜“檢查”的細節,非常生動! 你妹夫的海歸經曆真讓人難以相信,也隻有經曆了這種過程,才會痛感國內一些方麵製度的欠缺。對於習慣了一切按照規矩辦事的國外生活的人來說,接受這點大概是最難的吧。 謝謝分享! | |
|
| 作者:多思 | | 留言時間:2011-03-23 05:45:55 | |
| 此文運用了大量的真材實料。感歎!寫出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感慨!符合讀者的真心實意!感謝! | |
|
| 作者:珍曼 | | 留言時間:2011-03-23 06:21:02 | |
| 太多相同感受...很高興你回不去了,我們一起享受美國罷... | |
|
| 作者:鶯歌燕語 | | 留言時間:2011-03-23 06:28:52 | |
|
| 作者:扔板磚 | | 留言時間:2011-03-23 07:33:44 | |
| 馬黑老兄,一聲長歎! 國內盡是蛀蟲啊.正直的人回去還不夠生氣的. 關於親情, 分別久了,真有種相見不如懷念之感.對重感情的人是個折磨.一直跟讀你母親的回憶錄, 感動於她老人家的信仰,激情和堅守. 相比之下,現在的人是那麽現實和自私.慚愧啊. | |
|
| 作者:雨露滋潤 | | 留言時間:2011-03-23 08:12:30 | |
| 馬黑, 這篇寫得真好!有內容,有真情實意,有令人共鳴的感概。謝謝分享。 祖國畢竟是我們出生和生長的地方。那裏有我們兒時的記憶和朋友。所以,誰都希望常回去看看。但是,祖國又有那麽多毛病和弊端,讓我們搬遷回去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大家就在這感概,感歎。若對它真的一點感情也沒有了,人就沒這麽多煩惱了。 我是隻要有機會,就回去看看的。。。一年做一次海鷗。 主要是因為工作。父母弟弟都在北美,不用探親了。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3 09:50:09 | |
| 多慮: 我一直在看海歸的博文,也沒有想寫的欲望。我是看了你寫的海歸博文談到沒有請來美訪問的所長吃飯那個情節後,突然一下子刺激起來的,一下子想起了好多事,才寫了這篇博文。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0:04:21 | |
| 昭君: 妹夫那個事是很難忘的一個經曆。我還記得妹妹是半夜打電話把我叫起來商量。第二天早上和妹妹見麵,她完全變了一個人,一樣沒有睡,非常憔悴。因為妹夫當時是放棄了在美國很好很穩定的工作海歸創業去的。國內創業失敗,美國也沒有了工作。好在對方破譯不了妹夫電腦裏的保密防護,隻好出價買了,要不然結局會非常慘。不過那是90年代中期的事了,現國內在保護知識產權,尊重合同,法製方麵應該會有些進步了吧。 | |
|
| 作者:伊萍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0:08:34 | |
| 很好的一篇真情分享,很多海外中國人都會有相似共鳴,謝謝。 不過請不要把中國潛規則說成是東方潛規則,日本,台灣,也是東方,規則就不一樣。中國現在很多規則已經不是來自傳統文化,而是來自共黨製度。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0:08:43 | |
| 多思: 謝謝鼓勵!海歸的問題,空空地議論沒有意思。講真實故事吧,用講真實故事講自己實際感悟的方式比較好寫。所以就這樣寫了。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0:17:57 | |
| 珍曼: 是,一起享受美國的生活。不過回去看看走走還是可以的。我一直有個走遍中國的夢想。不是走遍大城市,而是小地方。比如一些小鎮。全國每個省找幾個小鎮都去住天。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0:24:11 | |
| 鶯歌燕語: 寫博文的最大幸福快樂之處就是讀者和自己有共鳴。就如同在空空的山穀裏喊一聲,可以聽見很多很大的回聲,那種感覺真是好!謝謝鶯歌燕語!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0:33:57 | |
| 扔板磚: 謝謝來訪。謝謝你跟讀母親的回憶。有你們這些讀者在讀,我就有了發表的動力。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0:40:41 | |
| 雨露: 你真好,父母兄弟全家都在這裏了,沒有牽掛了。回去看看同學朋友,旅遊一下,都是很好的。但如果回去定居工作,那轉變就大了,就有很多問題。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1:21:25 | |
| 伊萍: 謝謝鼓勵! 我也很注意看你的博客,我對你的很多觀點也有共鳴。 我覺得潛規則文化在東方文化中是有的,不單是中國。 我同意,香港新加坡可能比較少,因為殖民了很長時間,西方化了。 其它地方如日本台灣,比國內肯定會少一點,比西方好像還是有的。當然我沒有在這些地方生活過,主要是聽了一些故事看了一些報道,感覺怎麽很像國內的潛規則啊。當然隻是自己的感覺。這樣吧,我以後寫篇博文談談我聽到的故事和感覺。我們再討論 | |
|
| 作者:伊萍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3:12:17 | |
| 其實哪個文化都有潛規則,西方社會也有的,隻不過中國人在這裏大多給人幹活,也很少與西方人交朋友,用不到。如果你要在西方做到位置高些,或進娛樂圈,等等吧,那就有很多潛規則了。當然西方潛規則與東方潛規則是非常不同的。 任何國家都有潛規則,關鍵是這些潛規則有沒有到了極度不公平,甚至邪惡的地步,我覺得中國就是到了邪惡的地步,連中國人自己都受不了,台灣,日本都沒到那個地步。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4:29:00 | |
| 伊萍: 可以講一個西方比如美國的潛規則例子嗎?主流社會中的?上層社會的?或是娛樂圈的?我很想知道。我不知道我們說的是不是同一個東西。 我的潛規則定義是: 一種很普遍的社會接受度很高的規則。 美國老百姓在找政府部門辦事按規則辦不通時,會去托人找關係甚至送錢行賄嗎?不會。有沒有這種事發生?有。但很少。所以說美國在這個領域裏沒有潛規則,不管白人還是中國人都一樣的。 我說的日本的潛規則是這麽一件事: 馬嫂的表妹,就是東京地震來信的那個表妹,2000年來洛杉磯玩過。她給我們說她所在的日本公司每個員工和公司簽的雇傭合同和公司的明文規章都會注明每個員工每年可以休假多長時間比如兩個星期. 但沒有人或者很少有人會去真的休假。因為大家都不休假,你去休假了,就會覺得不是個好員工,大家都拚命工作。每年都放棄休假。據她說這種情況很普遍。我不知道是否是很普遍,但在她所在公司一定是真的。這點從美國文化的眼裏來看是很奇怪的,寫下來的規則,居然隻是個表麵的東西。實際的又是另一回事。中國國內好像也有很多這種寫下來是一回事,實際執行的又是另一回事的事例。在美國,公司規章說可以休假那一定是可以休的,想都不用多想。 同意你的說法:當潛規則導致邪惡的時候,就很是很嚴重的了。國內的很多潛規則正是和邪惡連在一起的。比如政府官員的貪汙受賄 | |
|
| 作者:伊萍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5:27:05 | |
| 去日本政府辦事,行賄是常事嗎?台灣也許比不過日本,但比大陸又不是一個等級的問題了。這不是東方西方的問題,是製度的問題。 說到休假,在美國公司休假當然要比日本公司自由度大得多,但你如果經常休長假,尤其是在關鍵時刻去休假,即使沒有違反公司規定,也會引起老板不滿。像公司layoff,有時候就可能是你過去做的什麽事,埋下老板不滿的種子,layoff就輪到你頭上了。再比如提拔做頭頭,感性因素就更大了,不完全靠硬本事。美國人也是有血有肉人,不是機器人,在美國人脈也很重要的,不是一切都可以在紙上規定出來的。 說到娛樂圈,他們捧誰讚助誰,都有很多感性因素在裏麵的,不是完全憑才華。 我也碰到過美國人跟我炫耀因為認識人,買車就便宜了很多。西方也有潛規則,但如果你不知道不在乎,過基本生活是沒什麽問題的。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3 15:43:06 | |
| 伊萍: 我明白你講的美國也有潛規則的意思了。謝謝分享! | |
|
| 作者:大小提琴 | | 留言時間:2011-03-23 20:23:35 | |
| 年少離鄉終無悔 風雨滄桑論海歸 東西差異千百味 幾多叛逆幾多隨 暗藏規則有麵對 把握自己不自卑 走慣加州陽關道 怕見皇城小巷黑 | |
|
| 作者:阿妞不牛 | | 留言時間:2011-03-23 23:19:24 | |
| “馬黑不喜歡玩潛規則。玩潛規則要花很多心思去揣摩,多累啊。馬黑海歸很難了。” 頂! 潛規則是藥罐,當歸是藥。不是進那藥罐熬那藥湯的,就不是當歸,就不當歸。是那藥,就是“當歸”,“黨參”。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4 14:16:03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4 14:23:23 | |
| 阿妞: 哈哈,阿妞真會講。是啊,我們不是當歸我們進不了那藥罐。我們進了那藥罐,就會被燒糊燒壞燒掉,成不了藥。 | |
|
| 作者:漁舟舟 | | 留言時間:2011-03-24 15:14:17 | |
| 馬黑, 第一時間就讀了你這篇文章, 深刻, 實在。知道你會忙於回複,因為對精品大家都是有眼力的。 文中打開每個抽屜“檢查”的細節,非常貼切生動。這一節讓我停下來回憶了好一陣, 可我能想起來的多是“謹慎窺探不敢亂動”的抽屜。 特轉來問聲好。 | |
|
| 作者:馬黑 | | 留言時間:2011-03-24 23:19:21 | |
| 漁舟舟: 謝謝你的鼓勵和稱讚。 翻看櫃子抽屜的感覺變化,以前隻是覺得感覺變了不隨意了。現在寫下來後,仔細想想,懂了這裏麵的原因。這就是:可不可以以隨意翻看屋子裏的櫃子和抽屜是判斷這個家是不是自己家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征。是自己家,那一定是可以隨意翻看櫃子抽屜的,否則就不是自己家。這也就難怪我會對翻看櫃子抽屜那麽敏感。 | |
|
| 作者:若慧 | | 留言時間:2012-07-12 13:27:24 | |
| 我和你有太相同的經曆,同齡人,同年大學畢業,同是留校任教, 同年來的美國。讀了此文太有同感和共鳴。寫得真實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