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鋪與中國銀行:小議外匯儲備
(2009-02-09 15:31:12)
下一個
看過“大宅門”的人大概對當鋪都有點印象。一件上好的皮袍被說成“蟲吃鼠咬,光板無毛,破皮爛襖”,隻能換幾兩銀子。而一攤包裝過的糞便卻能換幾百上千兩銀子。這就是當鋪做的生意。雖然不等價交換是當鋪的通則,這裏要討論的卻是當鋪的運作原理和方式。
去當鋪典當物品通常有兩種形式:活當和死當。所謂“活當”就是把物品交給當鋪換取金錢,日後再用金錢贖回物品。對於這種形式,當鋪必須對物品善加保管,物主在贖回物品時則必須償還本金並按議好的利率交付利息。當然,一定的期限後沒有贖回,當鋪可自行處置。所以,這相當於抵押貸款。所謂“死當”就是在典當時物主就申明不再贖回,當鋪對可作任意處理。這就相當於變賣了。活當和死當的區別在於對物品的處置權。活當的物品在期限內必須善加保管,不得隨意處置。否則物主來贖而物品不在或已損壞,當鋪就有倒閉的風險。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從理論上講,就是存在於該國貨幣係統中的外國貨幣。外匯儲備的來源很多,包括海外親友的私人匯款,海外企業團體和個人對該國的直接投資,海外流入該國股市房市炒作的熱錢,該國企業對外貿易的營業額,外籍人員在該國的外幣工資所得,等等。因為外幣在該國不能流通,所以隻能被當作有價值的物品,必須到相應的“當鋪”去換成能流通的該國當地貨幣。在中國,中國銀行就是這樣的一個“當鋪”。
當外幣拿到中國銀行去“典當”時,也有“活當”和“死當”兩種情況。一般的海外親友的私人匯款是捐助性質的,這筆錢被用於日常生活,一般不會再贖回,應該是屬於“死當”,“當鋪”(中國銀行)可以隨意處理這些外匯。進入股市房市炒作的外匯熱錢,在獲利後一般都會換回外幣轉往國外,是屬於“活當”,“當鋪”要隨時準備物主贖回這部分可能超過原價的外幣。至於外資企業,外貿企業因為外幣出入境頻繁,他們去“當鋪”典當和贖回外幣的頻率也高,應該是屬於“活當”,但比較有規律性,“當鋪”可以利用這個規律做些額外投資。由此可見,在中國銀行這個“當鋪”裏,“活當”的比例相當的高。“當鋪”必須保有大量的“物品”(外幣)以備物主來贖回。畢竟,“當鋪”裏的物品不是屬於“當鋪”所有。萬一遇到經濟危機,進入股市房市炒作的外匯熱錢大規模撤離,外資企業撤資,大家都到中國銀行這個“當鋪”裏來贖回他們的“物品”(外幣)而“當鋪”說你們的“物品”不在了,中國銀行這家“當鋪”大概也該關門了。
現在有“大經濟學家”張維迎說要把中國的外匯儲備的一半拿出來分給全國人民。聽起來好象是為勞苦大眾謀利益,但實質上是為誰謀利益應該不難分辯了。一旦中國銀行這家“當鋪”把一半的“物品”分給勞苦大眾了,在目前這場金融危機中,中國銀行破產關門大概就為期不遠了。從另一方麵來看,勞苦大眾所分得“物品”(美國國債)卻不能流通,還是要到中國銀行這家“當鋪”裏來典當以換取人民幣來使用,這部分的典當就成了“死當”。最終這些外幣“物品”還是回到中國銀行的“當鋪”裏來,卻是給“當鋪”平添了巨大風險, 而中國銀行要多花相應的人民幣去交換這些外幣。直接給勞苦大眾發放人民幣豈不更省事?
下次聽到“大經濟學家”們說些啥最好悠著點兒,別給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