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Uber早有耳聞,伴隨智能手機的興起越來越充實出租車行業的Business,也給大眾帶來了便利。
但是在日本一直沒用過,而且好像在日本的普及率也不高,也許是日本公共交通高度發達的緣故吧。另外因為公務需要打車也不會用Uber,公司出張係統的精算還沒有這個選項。
這次到美國度假深深的體會到它的便利。使用非常簡單,手機下載Uber的應用程序,登錄一下用戶信息包括信用卡等,然後就可以使用了。隻需要在App上敲入出發點及目的地,就會出現很多可以提供服務的Uber車信息,比如現在在哪裏,幾分鍾後可以過來,車型,車號,車費等,如果你同意的話隻要按一下Soft鍵就一切搞定。
由於付費走信用卡,所以跟Uber司機之間不存在現金交易。使用完畢後Uber係統會通過郵件送一個領受書,順便有一個司機評價以及支付小費的Link,小費有幾個選擇,你要是滿意可以多給點,少給點也沒關係。
比如從LA機場到我朋友家裏,如果打正軌的Taxi一般要100刀,LA附近小費至少要15%-20%,大概就是120刀左右,用Uber的話算上小費隻要40幾刀,還是很劃算的。
在朋友的一再推薦下嚐試了幾次,覺得很方便。特別是有一次在格裏菲斯天文台看夜間展示,散場時間遊客眾多都積壓在大巴站,大巴又特少,突然想起Uber,打開手機幾分鍾就迎來了救星,直接載我們返回賓館,覺得好方便。
Uber司機跟Uber係統的管理方式我還不是很清楚,好像是一種比較鬆散的契約關係,司機用自己的車,在Uber登錄後接受Uber強大的係統調度,借助IT/GPS等技術降低了成本,性價比要高於Taxi公司。
我用過的幾次接觸了各式各樣的Uber司機,有中年白人家庭主婦,有飽經風霜的韓裔大爺,還有長相上是阿拉伯係的青年。有的全程無語,有的是話癆,很有意思。
Uber正在全世界拓展業務,以後旅行中會不斷嚐試。LA還有一種類似的業務叫Lft,大同小異,但是沒有Uber規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