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86)
2010 (209)
2011 (252)
2012 (126)
2013 (146)
2014 (159)
2015 (119)
2016 (181)
2017 (128)
2018 (283)
2019 (295)
2020 (360)
2021 (299)
2022 (250)
2023 (208)
2024 (208)
這疫情剛剛見點亮,各地開始蠢蠢欲動,餐館開了堂吃,人們的警惕性開始下降了。是啊,時間太久了,人們都開始放鬆了警惕性。
這不,我們這裏從連續幾周確診病例下降,直到上周開始病例又開始上升了。餐館開堂吃了,但員工們得到消息說,原本說的3月5號開始給他們打的疫苗得往後推遲了,因為疫苗不夠了。
我還以為餐館員工們都打上了呢。
是的,長久不開門誰都受不了,經濟這樣拖下去會拖垮的。但這一開門就病例上升,也是個問題,估計就得這樣開開關關的生活下去了。
剛剛看網友說,孩子的同學全家染病,現在姥姥已經住院了。隻因為這孩子課間跟同學分著吃了一塊零食。
一家人感染,其實難說是因為誰,看那個分零食的孩子是不是也病了吧。不然也許家裏其他人帶來的,或者是買東西不小心,回來整理包裝後沒有好好洗手。
前段時間國內的冷凍鏈感染挺嚇人的,嚇得我朋友都不敢買冷凍的海鮮吃了,我跟她說,注意防護,戴手套,摸完肉菜要洗手,應當沒什麽問題的。
張文宏醫生也說過,到現在沒有一例病人因為食品傳染上的,後來微信上也在說,美國專家也說,不會通過食品和外包裝傳染上新冠的。
我理解張文宏醫生和美國專家的話的意思是,不要怕吃東西傳染新冠,不要怕你拿了帶包裝的東西就被傳染上了新冠。
新冠病毒是通過飛沫傳染的,吃進去反而會被胃酸殺死。
其實對咱們習慣於吃熟食的人來說,吃進去的風險比較小,做熟了肯定是比生的上帶病毒少。
但西餐很多東西都是生的,生菜、飲料什麽的。
但是,我覺得他們說的這些不要緊,是指單純的你吃到了,帶病毒的菜,你拿過了帶病毒的包裝,不要害怕。而不是說這些東西上有病毒也不怕。
我們從小就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但國外很少有人這樣做,一來是大環境好一些,再就是沒有這樣的好習慣。
剛開始在美國去餐館吃飯,就發現他們很少有人飯前去洗手的,在辦公大樓裏上班的人,天氣暖和的時候會在樓外邊吃午飯,都是打開飯盒就吃,而且用手拿,也不洗手也不擦手,想想剛剛從樓裏出來,坐著電梯,按了按鈕,然後坐外邊花池子上就吃午飯。還有人坐地下用手吃完比薩餅,把屁股底下坐著的紙拿起來擦擦手就走了。
早我就說過,這美國人的衛生習慣太差了,如果趕上個疫情啥的,肯定夠嗆。這不就來了嗎?
看到過新聞報道,有個美國人因為免疫力差,疫情來了就不出門了,在家靠叫外賣生活,但一天,她就被確診了,據她說是因為拿了一個快遞。
這就是專家們說的帶外包裝的東西,我想,不管是叫外賣還是拿快遞,都有帶病毒的風險,如果按有人理解的專家說的那就是不要緊的,而我感覺肯定有關係,為啥呢?因為她可能沒有好好洗手,手不幹淨再摸了臉,碰到了鼻子,感染的機會就大了。
國內早些時候不就有好幾個人,因為清理外來的空集裝箱群體感染的嗎?還有發現了進口的冷凍食品帶有病毒,國內就開始對外來冷凍食品做檢查,先消毒幾道再做檢測,有些幹脆銷毀,召回,買了這些冷凍食品的人還都得被隔離。
這也是朋友跟我說她不敢買冷凍海鮮吃的原因,自己注意了不行,如果買了被確定是帶病毒的,就要隔離。
在居家令的時候,我也是網購吃喝的,也有快遞要接,但我都要外包裝噴了酒精擦了,再打開,裏麵的東西也都要消毒在拿回家的,吃的東西也是在外邊換了我自己的食品袋再拿回家放冰箱,水果都洗過再收起來。
後來大家都戴口罩了,我就出去買菜購物了,所有東西的外包裝包括裝菜的塑料袋,都不進我的車。而且我是帶著酒精噴壺和廚房紙的,這樣回家能省很多事兒,而且不需要在家裏消毒。
雖然很辛苦,不過自己心裏感覺好一些。
是的,全世界70多億人口,現在染病的隻有一億多人,但最好我們都不要成為其中的一員吧,否則就是一個人兩個人,倒黴的也是咱們自己。
有些事情防不勝防,也有很多東西是要靠機會和運氣的,好事兒是這樣,壞事兒也是。
很多人覺得不出門就沒事兒,忽略了你不可能跟外邊完全隔離的道理。有人以為隻有跟病人麵對麵說話了,他們的飛沫被你呼吸到了,你才會得病,其實很多其它渠道的風險也是存在的。
食品上的病毒,東西外包裝上的病毒是不會輕易飛起來而讓你感染的,所以,你即便吃了,摸到了,理論上講也難傳染給你。
但是,你摸到了病毒沒有好好洗手,你的手摸了臉、摳了鼻子,這就成了得病的條件了。雖然機會沒有跟病人麵對麵說話那麽大,我們想一想是不是還是有機會的。
這就是為什麽國內對冷凍食品的檢測那麽重視,對買了陽性冷凍食品的人要隔離的原因。不是說,你吃了不會得就沒有風險了,接觸了都會有風險,關鍵是你的手。
為什麽專家曾經建議過戴手套?就是讓你的手不方便去摸臉、摳鼻子。所以,我出去買東西都戴手套的。
這樣一來不僅保證我手比較幹淨,我的車,我的方向盤都能減少變成傳染源的機會。
我看到有的人從超市出來把東西裝車裏之後,用酒精擦手液擦手然後再開車離開。但更多的人從超市出來,口罩一摘就大搖大擺地像平常一樣了。你想,他們的手在超市裏拿菜,交錢的時候也要拿別人拿過的袋子,然後開車回家,再把東西摸一遍。最後洗洗手。
咱們吃飯都用筷子勺子,很多美國人都用手,拿麵包,拿生菜,拿罐頭,拎牛奶桶,豆漿盒子。
我的所有瓶子包裝,牛奶桶,豆漿盒子都是要用酒精噴過,擦幹淨,回家用洗碗水再洗幹淨,擦幹晾幹在收入冰箱或放地下室的。
不是窮講究,而是防止自己回頭大意摸完了這些帶包裝的瓶瓶罐罐,再摸臉。萬一出了汗摸一把呢?總之,之前的過度小心,都是為了之後的馬虎減少風險的。
我知道,什麽事兒都得有個度,但防疫沒有度,越小心越好,因為太小心的事兒,咱們也做不到,即便像我這也消毒,未必麵麵俱到,肯定還有死角。
我非常重視的還有麵包的外包裝,我回來都是換成自己的食品袋的,瓜子點心都是,因為這些東西你需要每天反複拿出來,打開掏出來再放回去,尤其零食點心,摸完就吃吧。吃進肚裏沒事兒,就怕手上的東西摸到臉上。
這手不要摸臉摳鼻子是不是專家要求的?我記得是。
最近吃了不少魚和蝦,今天做了一鍋排骨燉幹豆腐,非常好吃。高碑店的幹豆腐香,還說是沒有轉基因的大豆做的。
好好吃喝,好好睡覺,好好鍛煉身體,增強自己的抵抗力,好迎接自由的到來!
看有人說過的,打疫苗跟戴口罩效果一樣的,隻是大家不能做到出門就戴口罩,否則大家一起這樣做堅持幾個月疫情就會消退了,現在隻能邊防護邊等。
疫苗短缺到一線人員都不夠用的,老人也還沒有打過來。所以,防護顯得尤為重要。那天網友跟我說,剛剛疫情有點下降趨勢,她那兒的兩個華裔醫護就染病死了,不知道他們打了疫苗沒有?她又緊張了起來。
所以,病毒是看不見的敵人,我們就得自己萬分小心才行!可不敢大意。
疫情走向咱們控製不了,我們這裏幾十萬的餐飲和售貨人員,現在都打不上疫苗,他們非常焦急,緊張。州長也著急,沒有辦法。
各州估計都一樣,看報道不僅僅我們這裏,還有很多州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
我什麽樣的豆腐都喜歡。但是在排骨麵前,肯定是要多吃排骨的。~~~
嗯嗯, 搶到你的沙發了:)
今天禮拜三, 曉青你進貨沒?
我坐等沙發:)
兩為醫生去世,我的一個朋友圈全都安靜了,圈裏的人都很幸運,周圍的親朋沒有染新冠的,就聽信美國報道的新冠數據是誇大不實在了。我從不相信美國頂級名校霍普斯金大學的公共衛生統計會受政客操縱,作假的。曉青多保重!
聯邦政府在費城設置接種中心,由FEMA人員負責,每天最多能接種6000人,依舊遵循接種優先順序但不占本地疫苗配額。
==
新冠疫苗在實驗室試驗中對新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似乎仍有保護作用,但作為預防措施,輝瑞和BioNTech正在研究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能否對抗新毒株,也就是試驗接種加強針是否能提升免疫反應,包括針對南非首次發現的變異毒株的一種新疫苗。
鍛煉的好處是可以不忌口, 夜宵是必須的:)
新冠疫苗在實驗室試驗中對新出現的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似乎仍有保護作用,但作為預防措施,輝瑞和BioNTech正在研究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能否對抗新毒株,也就是試驗接種加強針是否能提升免疫反應,包括針對南非首次發現的變異毒株的一種新疫苗。
哈哈,可惜了,豬蹄熬化了。
防護很重要,尤其像我這樣的老年人。
排骨燉幹豆腐端走一些做我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