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哥的文化廣場

山哥的見聞和人生感悟,與華語世界的朋友們分享
個人資料
山哥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洛克菲勒

(2017-03-21 03:00:04) 下一個

洛克菲勒是(zt)

山哥感言:許多中國人一說到資本主義,就是“唯利是圖”,“無商不奸”,甚至還有流傳甚遠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等等。國人心目中的資本家,無非是巴爾紮克筆下的吝嗇鬼“葛朗台”,或者是莎翁筆下的貪婪狠毒的”夏洛克“。當然還有我們自己的土產,《金瓶梅》裏欺男霸女,無惡不作的西門慶。其實這些人,都與新教倫理熏陶下的有堅定的基督信仰的許多西歐北美資本家毫無關係。

大衛 洛克菲勒去世了。他被冠以“大慈善家”的頭銜。其實他與他的爺爺老洛克菲勒比起來,信仰和奉獻都相差甚多。我們今天不妨看看這位洛克菲勒帝國的開拓者的人生。他不但商業有巨大成功,而且捐獻建立了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洛克菲勒基金會,還有我們祖國最著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而這些閃閃發光的業績的背後,是“人生的首要目的是榮耀上帝並以祂為樂;上帝是世界與金錢的真正主宰”這樣樸素的新教倫理。

當然老洛克菲勒也並非完人。他作為蒙恩罪人的軟弱也值得注意。

哈裏路亞。一切榮耀都歸於天父上帝和耶穌基督。

 

對比他給世界的貢獻,這位世界首富從信仰上獲得的營養要重要得

在迄今的人類曆史上,他被稱為最有錢的商人。他也被認為是捐錢最多的商人。同時,他也可能是最富爭議的商人之一。
他的財產曾經達到他所在國家一年國內生產總值的六十五分之一,換算成如今的價值,至少有1900億美元。他捐出了超過一半的財產。不僅在自己的國家建立了芝加哥大學這樣的世界名校,而且著名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也是他出資創辦的。
與世界很多其他的有錢人不同,他不是變得富有之後才慷慨解囊。因為母親的影響,他從小就開始給教會捐款。從16歲領取第一份工資,他開始將收入的十分之一奉獻給教會,還有百分之六捐贈慈善。
他名叫約翰·大衛遜·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1839年7月8日出生在美國東北紐約州的一個小鎮。跟當時大部分美國人一樣,他的祖先是從歐洲遷徙到北美的移民。父親是個商人,做過比較成功的木材生意,後來從事過各種買賣,一生都常常遊蕩在外。母親是家庭主婦,撫養洛克菲勒和他的姐妹和弟弟。除了跟妻子生下6個兒女,就在洛克菲勒出生前後兩年,他的父親又跟另外一位女人生下兩個女兒。
從一開始,洛克菲勒和他的姐妹弟弟們就是在這樣差不多破裂的家庭中長大。作為長子,洛克菲勒很早就承擔協助母親的責任。他養火雞、賣土豆。當然,他的父母並沒有離婚,他在生存方麵仍然受到作為商人的父親的影響。他甚至學會將得來錢的一部分貸款給鄰居。
大約在1855年5月,還不到16歲的洛克菲勒從中學退學。其中的原因不得而知。有一件事情很可能與此相關。幾乎就在同時,洛克菲勒的父親在紐約州的另一個城鎮跟一名年輕女子秘密結婚。這個行為很可能進一步減少了洛克菲勒父親對家庭的投入。

致富的奇跡

那年夏天,洛克菲勒讀了一個商業學校短訓班。他學習了記賬、結算這些做生意需要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接下來6個星期,除了周日去教會敬拜,洛克菲勒跑遍了當地幾乎所有的店鋪。
終於在那年的9月26日,一家經營農產品的貿易公司收留了他。這家公司需要一名記賬的助理。那一天,是洛克菲勒商業生涯的正式開始。他要等3個月後才能第一次領到工資。但這樣的延遲並沒有讓他失望。對別人可能是枯燥乏味的記賬工作,他卻非常喜歡。
就在這樣的日常行為中,洛克菲勒後來回憶說,他享受著數字和商品互相核對的快樂。對於洛克菲勒,賬本的好壞,反映了商人素質的高低,包括是否注意收支平衡、思維是否清晰、是否富於效率、是否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然而,記賬的天賦盡管少見,卻並非洛克菲勒獨有。實際上,這是他所在商業社會重視的品質。洛克菲勒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不是偶然,正是這方麵需要的體現。
僅僅4年後,20歲的洛克菲勒跟別人合夥,開了自己的公司,繼續經營農產品貿易。如果按照這樣的基礎發展下去,這位年輕人不僅會遠遠超越他的父親,他的職業素質以及對教會和慈善的捐款很可能讓他成為當地受人尊敬的企業家。
正如人們後來看到的,洛克菲勒的前途仍然大大超出了這個預期。這一切跟一個新興的產業有關。就在洛克菲勒開始經營自己的農產品貿易公司的時候,在距離他工作不遠的地方,有人發現了一種新能源,並且有人開始進行開采和提煉。
這個能源就是石油。在接下來一百多年的世界,石油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石油並非到那個時候才被人發現,隻是到了那時,人們才開始具備開發使用石油的能力。
洛克菲勒本人並非化工專家,他是通過跟他合夥開公司的朋友認識了一位正在進行石油提煉的工程師。差不多是受了這個人的影響,洛克菲勒開始嚐試投資石油。
跟當初做記賬的工作一樣,洛克菲勒一旦進入到石油的生意,他的身心就沉浸其中,日夜想著如何做好。
他時常叫醒跟他同住一屋的弟弟,討論具體的想法。早飯時,他的合夥人和那位石油專家就會到他家中見麵說話。對此,他的弟弟和妹妹很困惑甚至反感,不明白洛克菲勒為何如此投入這樣一件在他們看起來毫無吸引力的事。
與大部分的同行相比,洛克菲勒不僅在工作上異常認真,在業餘生活上,他也與眾不同。那時通過開發石油獲得財富的商人,常常在賭場、酒館、妓院尋求享受。洛克菲勒卻都避而遠之。
這很自然讓人懷疑,洛克菲勒如何在複雜動蕩的商業世界生存下去。奇怪的是,就是這樣一個人不僅活下來了,而且在他漫長的97年人生中,從20歲開始經營自己的公司,他的生意從來沒有任何一年虧損過。
通過一係列融資和並購,到洛克菲勒40歲的時候,他的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提煉的石油占據了全美國的90%以上,生產的跟石油相關的產品超過300種,包括原油、瀝青、油漆、凡士林和口香糖。

錢的代

經過這20年,美國和全世界的經濟生活開始進入“石油時代”。這也是美國經曆痛苦的內戰之後複蘇的20年。無論是通過提供價格低廉的產品,還是造就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洛克菲勒和他同事們的努力使得公眾體會到大公司的存在帶來的好處。
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同行和媒體指責洛克菲勒通過低價以及與石油運輸商的私下協議導致行業壟斷。經過法律的途徑,在1892年,法院判定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的公司觸犯反壟斷法,使得這個分公司從標準石油分離出來。
1904年,女記者愛達·塔貝爾(Ida Tarbell)的《標準石油公司史》出版。這部現代公司傳記的先驅之作加速了洛克菲勒商業集團的分離。
到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命令標準石油分解成34個彼此獨立的公司。今日的埃克森美孚石油以及雪佛龍石油這些世界最大的商業組織原來都是標準石油的一部分。
洛克菲勒的一生顯示,對工作的喜愛和投入、遠離賭博酗酒和色情,都沒有成為他生存下去的障礙,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洛克菲勒成為不同一般的商人。而恰恰在取得所謂的成功之後,洛克菲勒身陷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不僅是因為他過於龐大的商業帝國阻礙了正常的市場競爭,使得新的公司很難興起。而且他的成功事業也阻礙了他自己的視野。
晚年時,在跟他有同樣信仰背景的妻子去世之後,除了繼續在周日去教會敬拜,他癡迷於打高爾夫球。那時,正是高爾夫球在歐美社會的富人群體中開始流行的年代。
就是在這個看起來健康的體育活動中,洛克菲勒遠離了他年輕時的生活習慣。他常常跟陪他打球的年輕女性打情罵俏,包括他兒子在內的親人朋友都看不下去。
人們在談論洛克菲勒這樣世界名人的成功經驗時,可能容易強調他們的與眾不同之處。但是洛克菲勒前後的變化,卻讓我們看到一些看來是根深蒂固的好習慣甚至高素質都可能因為處境的變化而改變。

如果沒有信仰

假如不是從小到大一直有信仰上的影響和約束,洛克菲勒很可能會引起別人更多的批評和指責。當然,沒有從信仰給他帶來的工作上的原則和智慧,沒有社會環境中還存在的健康生活的因素,洛克菲勒也可能是完全另外一個人了。
洛克菲勒出生的時候,正值北美曆史上“第二次大覺醒”時期。開始於18世紀30年代的“第一次大覺醒”被認為對美國的建立起到了精神上的鋪墊作用。那時,距離最早的一群歐洲人因追求純淨的信仰而移民北美已過去了一百多年。
跟第一次類似,很多美國人在大約18世紀90年代到19世紀40年代期間認罪受洗,成為基督徒。各地建立的教會在社會的方方麵麵提供了精神上的淨化和支持。
小時候,洛克菲勒每周日都去教會上“主日學”的課程。在他的記憶中,那裏的老師原來是一個褻瀆神的人,後來懺悔,成了一名很認真的基督徒。
父親盡管行為不端,卻也受過教會的影響,會唱很多聖詩,而且鼓勵自己的孩子去教會。他曾經拿出5美元,作為洛克菲勒把聖經從頭到尾讀一遍的獎賞。當然,這樣的教育產生的問題也很明顯,使得洛克菲勒的一生過分把信仰跟金錢聯係起來,雖然他也意識到這些財富其實是上帝的恩賜,自己不過是一個管家而已。
1854年秋天,15歲的洛克菲勒在當地一家教會受洗。這個教會就是在“第二次大覺醒”時建立的。洛克菲勒不僅周日去教會敬拜,還兼任“主日學”的老師,而且幫助管理財務和做文書的工作。
人們也時常看到這位年輕人來打掃教堂。他的節約習慣也有目共睹,當看到人們在敬拜結束後離開教堂時,他會熄滅其他的蠟燭,隻留下一隻還點燃的。 有一段時期,他每天花幾個小時學習彈鋼琴。他在教會接受唱詩的培訓,他的男中音深沉渾厚,他喜歡唱的其中一首歌叫做《耶穌我良友》(I’ve Found a Friend)。
在教會的生活中,對洛克菲勒後來的商業生涯影響最直接的事情是關於教會在資金上自立的問題。由於他所在的教會是其他教會差傳建立的,資金上還沒有實現獨立。
在洛克菲勒大約二十歲的時候,他所在的教會遇上了財政上的困難。如果教會不能很快籌集到2000美元的抵押款,教會就會失去使用的會堂。
洛克菲勒後來回憶,正是這件事真正讓他對金錢上的獨立產生緊迫感。參加這個教會的人多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和小業主。那時,2000美元對於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然而,經過教會牧師和洛克菲勒的呼籲,很多人紛紛捐款。幾個月之後,這筆錢如期籌到。
教會對洛克菲勒在商業上的影響還不僅於此。引導他進入石油工業的那位化工專家雖然是通過他的公司合夥人介紹認識的,但最初見麵卻是在教會。而從中年開始,洛克菲勒得以建立起專門的慈善基金會也是教會人士提供的幫助。
如同在掙錢上關心每一筆收入如何進賬,洛克菲勒對於花錢也是非常認真。因為在40多歲時就差不多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洛克菲勒每天都會收到社會各界的大量來信,要求他予以金錢上的幫助。出於信仰和捐款的習慣,他很難對這些請求視而不見。但他顯然越來越難以在這些事情上做出即便讓他自己滿意的工作來。
這方麵,弗雷德裏克·蓋茨(Frederick Gates)對洛克菲勒的幫助最大。蓋茨原先是牧師,後來的注意力轉移到教育和社會工作上。他在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洛克菲勒基金會以及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建立上都起到過重要作用。
通過商業和教會的雙重途徑,洛克菲勒和他的同事們奠定了現代慈善事業的基礎。從他開始,大型的基金會成為幫助社會健康運轉的重要力量。大量的私人財富得以集中起來,由專門的人員和組織管理。
除了在芝加哥大學這樣的機構培養各類人才,洛克菲勒基金最顯著的貢獻可能在於幫助建立了現代公共衛生體係。在世界很多地方,成千上萬的人因為這方麵的進展不再像以往那樣容易受到傳染病的困擾。
盡管如此,洛克菲勒的慈善事業對世界產生的消極影響可能跟他在商業世界上起到的不良作用同樣巨大。洛克菲勒以及包括弗雷德裏克·蓋茨在內的同事們,都過分推崇金錢的作用。
他們也明顯受到20世紀初興起的社會福音派的影響,誇大科學、醫療對改變生命的作用,傾向於將拯救生命簡化為救助身體。盡管洛克菲勒也幫助教會在全球的差傳,但更多集中於通過金錢投入在對身體的救助上。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洛克菲勒家族巨額的金錢投入並沒有幫助帶來洛克菲勒在小時候經曆的信仰複興,他給公眾留下的最大印象仍然是他的富有而非他的信仰。
洛克菲勒的確是一位對社會有傑出貢獻的商人。但這不是因為他有能力賺到比前人都多的金錢,而是複興的信仰幫助他走在樂於工作和奉獻的道路上。洛克菲勒從信仰上獲得的營養要比他給世界的貢獻重要得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toby嘛嘛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