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文學大師 書畫奇人  

(2009-10-05 03:32:42) 下一個
ZT  --------------------------------------------------------------------------------        文章作者:佚名 鄙視八股 清順治四年,已經42歲的傅山在晉祠小住時,遇到一位好友拿著一篇文章讓他觀賞,原來這文章竟是20年前,傅山寫下的《秋海棠賦》。這位好友請傅山重新書寫這篇文章,傅山在書寫完之後,又提筆寫道:“回視少年時信筆遊戲,不無輕佻。”那麽,《秋海棠賦》這篇文章究竟寫了些什麽呢?原來,這篇文章以華麗的詞語和擬人的筆法,寫了“同稱而異誌”的兩株秋海棠。一株是姐姐,一心與桃李競芳爭豔,一株是妹妹,隻求自由而不求別人的賞識。顯然,年輕的傅山在描寫這兩株秋海棠時,以物喻人,以事喻誌,筆下已經有了一種自由的靈魂和真實的情感。 傅山一向鄙視隻為皇權服務,從而扼殺了文人自由思想的八股文。他曾以憤怒的口氣如此痛批八股文:“仔細想來,便此技到絕頂,要他何用?文事武備,暗暗地吃了他沒影子虧。要將此事算接孔孟之脈,真惡心殺,真惡心殺!”從他年輕時寫下的《秋海棠賦》中,我們可以看到傅山那種追尚自由,不甘凡俗的思想。20年後傅山對自己的這篇舊文章作出“不無輕佻”的評價,不是自謙,也不是客套話,而是他在文學觀上的一種根本轉變。這種轉變就是自由的靈魂依然,而真實的情感則從山林之氣和花草魚蟲中跳出,更加貼近了現實,貼近了生活,貼近了社會底層的民眾。 傅山生活在明清交替的社會大動蕩時代,其詩其文自然也就打上了那個時代深深的烙印。他為明末腐敗的政治痛心疾首,對清初朝廷施行的暴政奮起反抗,當康熙親政,時局漸趨穩定,國家開始走上新的大一統之後,他沒有出世為官,而是繼續深入民間,將自己的命運和人生交給了養育他的土地和百姓。這種人生必然讓傅山與屈原、杜甫、元好問一樣,成了具有愛國主義傳統精神,反映民間疾苦,在詩詞中蘊含著悲昂慷慨之氣,字字句句都體味出時代悲劇,一詞一賦都閃現著高尚人格的偉大詩人。傅山主張作詩為文要有兩條原則,一是“經世濟用”,二是“別出機杼”。在這兩條原則下,他讚賞司馬遷奮筆寫下的《史記》、重視孔子及後代儒家們編撰的《尚書》,以及諸葛亮的《武侯書》,認為這些著作才是於世有益的文章。傅山講究文章和氣節的統一,從年輕時代寫出《秋海棠賦》開始,一直到77歲生命即將走入盡頭時寫下的七言古詩《迎春花》,那種自由的靈魂和真實的情感,始終貫穿在他的所有文章中。在《迎春花》中傅山吟道:“堅貞有恒正在此,命寒情熱也耐死。”一位77歲的老人歌讚迎春花那種堅強貞潔的性格,那種不求聞達,命運苦寒而情感熱烈,永恒不變的生命力,與他22歲時歌讚那株崇尚自由的秋海棠崇尚自由的心態,其靈魂和情感一脈相承。 不避時忌 《因人私記》是傅山傳世的一篇重要文章。在這篇記事文中,傅山生動地記敘了為恩師袁繼鹹蒙冤一案,他率領山西百餘名學子赴京伏闕,使袁繼鹹冤案終獲昭雪的過程。傅山真實地揭露了明末政治的腐敗和官場的種種黑幕和醜態,刻畫出封建官員中貪官汙吏的猙獰麵貌,也無情地鞭撻了一些隨行學子貪圖利欲,沒有骨氣的行狀。傅山用他的傳神妙筆將頭緒繁多的事件寫得條理清晰,如細細勾勒出的一幅長長畫卷,畫出了在中國17世紀的一場政治鬥爭中,種種人物的表現和他們所處的政治生態環境。在揭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以熱情的筆墨,歌頌了這場鬥爭中正直高尚、見義勇為的許多仁人誌士。 在為袁繼鹹辯冤的整個過程中,傅山都是一個組織領導者和核心人物。但傅山卻不為事後獲得的義震天下的名聲所累,而是在這篇文章中以“不敢粉飾一字,欺人要名一時”的態度,寫出了這一事件最終獲勝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在真實地揭露時弊的同時,也不去誇大和自吹自己的功勞和作用。這種做人的謙遜和誠實的美德,讓我們在讀這篇文章時感受極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