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和蘇軾有關的成語及典故  

(2009-07-08 03:23:26) 下一個
<>
  ZT
  
 

 

文章作者:佚名

1 、雪泥鴻爪 蘇軾在任鳳翔府判官時,寫下了《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複計東西?……”“雪泥鴻爪”就被概括為眾所周知的成語了。

2 、夜雨對床 唐代韋應物有“寧知風雪夜,複此對床眠”,蘇軾讀後感觸良深,與蘇轍約定“夜雨對床”,但一直未實現。“夜雨對床”便流傳下來,本不單指兄弟之間,經此也成了兄弟之事。

3 、河東獅吼 蘇東坡在一首詩裏,開朋友陳季常的玩笑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為這首詩,在文言裏用“河東獅吼”就表示懼內,而陳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這個名字也就千古流傳了

4 、不合時宜 朝雲乃蘇軾侍妾,一次蘇軾吃完飯,捫著肚皮問家人:“內裝何物?”有的說是文學才華,有的說是滿腹學問,唯朝雲說是一肚皮不合時宜,蘇軾遂引為知己。

5 、胸有成竹 文同,字與可,是北宋畫墨竹的名家,也是大詩人蘇軾的至友,二人交情頗深。蘇軾也喜歡畫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點蘇軾畫竹時說:“畫竹必先得成竹在胸,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蘇軾對此說深以為然。宋人晁補之也有詩雲:“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這就是“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這一成語的出處。此後,人們常用這個成語比喻在做事之前已有通盤的成熟考慮。

6 、出人頭地 北宋嘉佑二年(公元 1057 年),蘇軾在全國選拔進士的會考中,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獲得了歐陽修等主考官的高度讚賞。歐陽修見卷子獨占鼇頭,便想評為第一,點為狀元,又怕卷子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所作,評為第一,點為狀元,有瓜田李下之嫌,就判為第二名。等開了卷,才知是蘇軾的試卷,很是後悔。在禮部舉行的口試複試中,蘇軾以《春秋對義》獲得第一名。後來歐陽修在讀蘇東坡的感謝信時對老友梅堯臣說:“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回避,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說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士子進退之權全操在歐陽修一人之手,歐陽修這一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一成語就是從這裏來的。後以“出人頭地”比喻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籌。

7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有“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後來,有人把“無禁”改為“不盡”。

8 、水落石出 蘇軾《後赤壁賦》“於是攜酒與魚,複遊於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便由此演化而出。

9 、明日黃花 “明日黃花”出自蘇軾在重陽節所寫的一首詩和一首詞。他在《九日 ( 按即重陽 ) 次韻王鞏》詩中寫道:“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又在《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中寫道:“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後人從這個名句引申一步,以“明日黃花”比喻種種過時的人或事物。

10 、堅忍不拔 蘇軾在《晁錯論》中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堅忍不拔”這個成語由此得出。

11 、海屋籌添 蘇軾《東坡誌林 &#8226; 三老語》:“嚐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 ( 邇 ) 來吾籌已滿十間屋。’”原謂長壽,後以“海屋籌添”為祝壽之詞。

12 、芳留玉帶 蘇軾曾在金山留玉帶鎮山,佛印回贈裙衲,成為千古佳話。

13 、琴操參宗 蘇軾在杭州時,攜琴操遊西湖。一日戲曰:“我作長老,爾試參禪。”琴操問:“何謂湖中景?”蘇軾答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琴操曰:“何謂景中人?”答曰:“裙拖六幅瀟湘水,髻挽巫山一段雲。”“何謂人中意?”“隨他楊學士,鱉殺鮑參軍。”“如此究竟如何?”“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琴操大悟,即日削發為尼。

14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東坡謫居黃州時,寫下《臨江仙—夜歸臨皋》一詞。其中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句,據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相傳這首詞寫成後,當晚就在人們中間流傳開了。由於結尾表達了作者隱逸的想法,以致人們第二天紛紛傳說,蘇軾已將冠服掛於江邊,坐上小舟,長嘯而去。地方官得知,大吃一驚,怕因犯人走失而失職,急忙前去查看。到了住所,卻發現他鼻息如雷,還沒有起床。

15 、天涯何處無芳草 據《林下詞談》說,蘇軾在惠州時,曾命朝雲唱《蝶戀花》一詞。朝雲還沒有開始唱,就已“淚滿衣襟”。蘇軾問何故,朝雲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16 、山抹微雲秦學士 秦觀《滿庭芳》中有“山抹微雲,天粘衰草”一句,由於這首詞的風格近似柳永,所以蘇軾當麵說秦觀是“學柳永作詞”,還戲稱“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陣樂》的首句。)

17 、東坡肉 馳名全國的“東坡肉”,這一楚鄉湖北特有的傳統名菜,素為人們所熟知,它是由蘇軾親手製作始創於黃州。蘇軾的煮食豬肉,確屬烹製得法,按他自己總結的烹飪要領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製出的東坡肉,味極鮮美。他還寫了一首《豬肉頌》:“洗淨鐺,少著水,柴頭罨煙餡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18 、東坡湯 蘇軾發明了一種青菜湯,叫做東坡湯。這根本是窮人吃的,他推薦給和尚吃。方法就是用兩層鍋,米飯在菜湯上蒸,同時飯菜全熟。下麵的湯裏有白菜、蘿卜、油菜根、芥菜,下鍋之前要仔細洗好,放點兒薑。在中國古時,湯裏照例要放進些生米。在青菜已經煮得沒有生味道之後,蒸的米飯就放入另一個漏鍋裏,但要留心莫使湯碰到米飯,這樣蒸汽才能進得均勻。

19 、滄海一粟 蘇軾《前赤壁賦》:“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滄海一粟”由此而得。

20 、安步當車 《蘇、沈良方》中記載:蘇軾在杭州時,用自己的俸祿建了病坊,三年裏治療了近千人。由於他是個大書法家,有些人假裝生病,求他開藥方來獲取他的字。蘇軾也不拒絕。一次開了一個藥方:“主要有四味藥:一日無事以當貴;二日早寢以當富;三日安步以當車;四日晚食以當肉。”

21 、夜雨對床 公元1061年,蘇軾平生第一次和蘇轍分手到鳳翔赴任時(據記載分手的地點就在鄭州西門),提到夜雨相對之事:“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之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公元1079年,蘇轍在徐州寫了一首《逍遙堂會宿》,提醒他哥哥退休的約定:“逍遙堂後千尋木,長送中宵風雨聲。誤喜對床尋舊約,不知漂泊在彭城。”蘇軾在《滿江紅·寄子由》中也寫了這樣的詩句:“辜負當年林下意,對床夜雨聽蕭瑟。”蘇軾貶官黃州時,在《初秋寄子由》中又寫下了描寫兄弟重聚的詞句:“雪堂風雨夜,已作對床聲”……

22 、三白飯與毳飯 次蘇東坡對劉貢夫說:“從前我曾與人共享‘三白’,覺得十分香美,使人簡直難以相信世間還有八珍之味。”劉貢夫急忙問:“‘三白’是什麽美味?”東坡答曰:“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原來是生蘿卜就鹽佐飯,逗得劉貢夫大笑不止。過了一些日子,貢夫忽然下了一道請貼,邀東坡前往吃“三白”。東坡以為必出於什麽典故,如期赴宴,結果隻見桌子上擺有蘿卜、鹽和飯,才明白劉貢夫是以“三白”相戲,於是操起碗筷,一掃而光。東坡回府時,對劉貢夫說:“明日請到我家來,我有毳飯招待。”貢夫明知是戲言,隻是不解“毳飯”究竟為何物,次日還是如約到了蘇府。二人見麵,談笑已久。直到過了午時。還不見設食。劉貢夫已覺饑餓難耐,便請備飯。東坡說:“再等一會。”如此再三,回答如故。劉貢夫再也忍受不住,隻見蘇東坡不緊不慢地答道:“鹽也毛,蘿卜也毛,飯也毛,非毳而何?”毛即“無”也。意為:鹽無,蘿卜無,飯也無,這不就是毳飯嗎?貢夫聽罷捧腹大笑,說:“我想先生必定會找機會報複我那三白飯的,沒料到竟有如此絕招。”當天,東坡終究還是擺了實實在在的筵席,劉貢夫飲到很晚才離去。

23 、拚死吃河豚 據宋人孫奕的《示兒篇》記載:東坡居常州時,有一士人家烹河豚極妙,準備讓東坡嚐嚐他們的手藝。蘇東坡入席後,這士人的家眷都藏在屏風後麵,想聽聽蘇學士如何品題。可是東坡隻顧埋頭大嚼,並無一句話出口,使這家人感到失望。失望之中,忽聽東坡大聲讚道:“也值得一死!”

24 、氣如蔬筍 何謂“氣如蔬筍”,蘇軾自注雲:“謂無酸餡氣也。”是憎惡那些化雅為俗的庸人。據葉夢得《石林詩話》記載:“近世僧人學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趣。往往拾取摹仿士大夫所殘棄,又自做一種體,格律尤俗,子瞻謂之酸餡氣。子瞻詩雲:‘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嚐與人雲:‘頗解蔬筍語否?為無酸餡氣也。’聞者無不失笑。”

25 、逢場作戲 大通禪師是一個持法甚嚴,道行甚高的老僧,據說誰要到他的修道處所去見他,必須先依法齋戒。女人當然不能進他的禪堂。有一天,蘇東坡和一群人去逛廟,其中有一個妓女。因為知道那位高僧的習慣,大家就停在外麵。蘇東坡與此老僧相交甚厚,在心中一種淘氣的衝動之下,他想把那個妓女帶進去破壞老和尚的清規。等他帶著那個妓女進去向老方丈敬拜之時,老方丈一見此年輕人如此荒唐,顯然是心中不悅。蘇東坡說,倘若老方丈肯把誦經時用來打木魚的木縋借給妓女一用,他就立刻寫一首詩向老方丈謝罪。結果蘇東坡作了下麵的小調給那個妓女唱: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借君拍板與門縋,我也逢場作戲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皺眉,卻愁彌勒下生退,不見阿婆三五少年時。”

這正是戲台上小醜的獨白,甚至持法甚嚴的大通禪師也大笑起來。蘇東坡和那個妓女走出禪房向別人誇口,說他倆學了“密宗佛課”。

26 、以詞代判 蘇東坡做杭州通判時,有一次,他曾判決一件與和尚有關的案子。靈隱寺有一個和尚,名叫了然。他常到勾欄院尋花問柳,迷上了一個妓女,名叫秀奴。最後錢財花盡,弄得衣衫襤樓,秀奴便不再見他。一夜,他喝得醉醒醒之下,又去找秀奴。吃了閉門羹,他闖了進去,把秀奴打了一頓之後,竟把她殺死。這個和尚乃因謀殺罪而受審。在檢查他時,官員見他的一支胳膊上刺有一副對聯:“但願同生極樂國,免如今世苦相思。”全案調查完竣,證據呈給蘇東坡。蘇東坡不禁把判決辭寫成下麵這個小調兒: 

“ 這個禿奴,修行忒煞,雲山頂空持戒。隻因迷戀玉樓人,鎢衣百結渾無奈。毒手傷心,花容粉碎,色空空色今安在,臂間刺道苦相思,這回還了相思債。”

和尚押赴刑場斬首示眾。像以上的這兩首小調兒,因為是用當日的口頭話寫的,大家自然口口相傳,對這位天才怪詩人的閑談趣語又加多了。

27 、冰肌玉骨 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冰肌玉骨用來形容肌骨像冰一樣純淨,像玉一樣潤澤。

28 、春夢婆 據《儋縣誌》記載,蘇軾一次在路上碰見了“居儋城以東,年七十餘,常負大瓢行田野間口歌捎遍方嗑食的春夢婆”。問曰:“世事何如?”婆曰:“世事隻如春夢耳。”公曰:“何如?”曰:“翰林昔日富貴,一場春夢耳。”公曰:“然。”因號為“春夢婆”。蘇軾有詩雲:“投梳喜有東鄰女,換扇還逢春夢婆。”

29 、不識廬山真麵目 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30 、蘇公堤 蘇軾在杭州擔任太守時,到西湖勘察地形,發現湖中蔓草橫生,下塘遭旱,乃設計開河浚湖,興建水利。民眾得以灌田千頃,賴以殷富。同時他又築造堰閘,以為湖水蓄瀉之用;取湖內葑草淤泥於湖中,築起南北徑三十裏的一條長堤;並在堤上造橋六座,製九亭,使內湖與外湖連接起來;堤的兩旁,遍植楊柳芙蓉,湖中種滿荷花菱角,不僅美化了風景,更方便了行旅和耕作。為感謝他的政績,杭人稱之為“蘇公堤”。

31 、黃樓 蘇軾在徐州任時,恰遇黃河決口曹村,洪水圍城,城池將敗,蘇軾親自率領軍民持鐵鍬和畚箕以出,冒著大雨,搶築東南長堤。他甚至住在城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終於保全城,維護了全城人民的生命財產。事後,人們建黃樓以紀念。

32 、喚魚池 據說蘇軾與王弗結成婚姻,還有一段小小因緣:王弗的父親王方是一位鄉貢進士,頗有聲望。他要為自己家鄉的奇景(山壁下有一自然魚池,遊人拍手,魚即相繼跳躍而出)命名,同時又想借此暗中擇婿,便請來了當地有名的青年才子為奇景命名。許多人都落選了,隻有蘇軾所題的“喚魚池”耐人尋味,恰與躲在簾內的王弗題名一樣,王方因此選中了蘇軾為乘龍快婿。

注:此景在四川省青神縣中岩寺下寺,至今尤存,隻不知是否是學士當年所書。

33 、東坡畫扇 蘇軾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時,有一次一位綾絹商人告一個製扇匠人欠他兩萬綾絹錢不還。匠人說:“前不久父親死了,花了一筆錢。今年杭州連日陰雨,天氣寒冷,沒有人買扇子,我一時拿不出錢來還帳。”蘇軾想了半天,讓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來,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筆,在扇麵上題字、作畫,然後命匠人快拿到外麵去賣。匠人剛出衙門,扇子就被搶購一空,每把一千錢,正好夠還帳的。 ( 林語堂的東坡傳中有記載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