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齊白石拜門弟子李苦禪 曾邊拉洋車邊學畫

(2009-05-06 04:44:10) 下一個

ZT 
 
 
 

 

來源:廣州日報  文章作者:趙琳琳

《雙鷹遠瞻圖》1982年李苦禪作

    《茨菇雙蟹圖》

    齊白石第一個拜門弟子、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誕辰110周年紀念展北京開展半數作品首次與觀眾見麵

    83歲為人民大會堂畫墨竹圖,用三張丈二匹宣紙拚接

    84歲完成《盛夏圖》,由四張丈二匹宣紙聯結而成,麵積約21平方米

    《超縱至誠——紀念李苦禪先生誕辰110周年作品展》日前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展。李苦禪是中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宗師,本次展覽共展出了李苦禪先生各個時期的80餘幅作品,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作品是首次展出與觀眾見麵。此前紀念展曾在沈陽和杭州等地巡展,產生了較大影響,展覽的下一站則是李苦禪先生的老家山東。本報記者日前采訪了李苦禪大師之子李燕。

    沙袋做的“繈褓”中長大

    廟裏塑像壁畫成繪畫啟蒙

    1899年1月11日,在山東省高唐縣李奇莊的一戶貧困農家裏,一個男孩誕生了。這戶人家姓李,父母給孩子取名為英傑,這就是在多年後蜚聲海內外的花鳥畫大師李苦禪。

    李苦禪先生之子李燕說,他一出世,母親馮氏由於身體虛弱,沒有一點奶汁喂養他,隻能用米湯代替。農村孩子的繈褓也是特別的,按照祖傳的窮辦法,把孩子放進一個裝有熱乎沙土的口袋裏,隻露出孩子的腦袋和胳膊,這樣既省衣服又不怕拉屎拉尿,髒了換換沙子就行,李英傑也是在這樣的“繈褓”中長大的。

    在李奇莊,最讓英傑著迷的是村裏的一座古廟,有一天,一群鄉村人到了古廟中,他們搭起席棚,打算重修廟宇裏的泥塑和壁畫。而好奇的英傑天天跑到廟裏玩,而那一副副木架子被捆上了草把子,糊上泥巴,就神奇地變成了一尊尊形貌各異的神像,白色的廟牆上也一天天多了許多釋道人物。小英傑覺得奇妙之極,而老藝人李賓也喜歡上了這個孩子。他是英傑的遠方親戚,也成了英傑繪畫上的啟蒙老師。他給少年苦禪講述了壁畫中的故事、泥塑的工藝和壁畫的製作等等。

 

 

    邊拉洋車邊學畫

    得贈藝名“苦禪”

    1918年暑假,李英傑來到北京,進入了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師從徐悲鴻學習炭畫。1922年,李英傑考取了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西畫係。為了能夠繼續在北京求學,李英傑想到了一條謀生之道,那就是拉洋車。

    在朋友的幫助下,英傑在洋車行租了一輛車,白天上課,晚上拉車。無論嚴寒酷暑,他都腳踏一雙母親親手給他做的“踢死牛”農家鞋,在北京西城和海澱的馬路上奔波。拉車所得的微薄收入繳完學費後已經所剩無幾了,有時候連肚子都填不飽。他就學宋朝的範仲淹,每天熬一鍋粥,涼了就分成三份,一頓隻吃一份。

    沒有錢買學習用具,他就經常撿別人扔掉的鉛筆頭、炭條頭。冬天沒有錢買煤生爐子,身上還穿著夾褲、夾鞋、單襪,實在冷得受不了時,就在雪地裏打上一套拳活動活動筋骨。

    然而,生活的困苦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對藝術的追求,因為不好意思長期打擾借住的慈音寺,他和同學住到了景山附近三眼井的啟文學舍。從他住宿的地方走到西單附近西京畿道的藝專上學,無論什麽時候,他的腋下都夾著一本速寫的小冊子,見什麽就畫什麽,每天隻睡五六個小時,其餘時間都在玩命地學習。同學林一廬看到李英傑如此清苦而又執著地求學,贈給他一個藝名“苦禪”,古代稱大寫意為“禪宗畫”,即取一個禪字,與苦合起來的意思為“苦畫畫的”。李英傑聽到這個藝名連連點頭,從此,他便以藝名苦禪行世。

    追隨齊白石三四十載

    避開老師常畫的題材和構圖

    李苦禪一直希望能夠拜一位國畫老師學習國畫,卻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1923年秋天,李苦禪聽說有一位老畫家齊白石極富創新精神,喜出望外,貿然前往齊白石家中拜訪。一進齊家的門,李苦禪就對齊白石老人說:“我愛您的畫,想拜您為師,不知您能不能收我。現在我是個窮學生,也沒有什麽見麵禮給您,將來等我做了事再好好孝敬您老人家吧!”齊白石見這位學生率直質樸,當即就答應了。李苦禪急忙倒頭就拜,哪知道案邊狹窄,隻能擠著跪下,還差點摔倒,把老人給逗樂了。

    就這樣,李苦禪成了齊白石第一位拜門弟子,追隨老人三四十載。齊白石知道他生活困難,從不收他的學費,有時候還留他在家裏吃飯,還給他畫畫的顏料。在齊白石的精心教導下,李苦禪畫藝大進,但他卻並不滿足於模仿,而是希望形成自己的畫風。於是他有意避開常人畫過的題材,更避開齊白石老人常畫的題材和構圖。

    齊白石老人每天清晨6點起床,開始畫畫,一直畫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睡覺,中間隻有很少的時間吃飯和休息。而老人一生靠辛勤作畫自食其力,從不巴結權勢,他可貴的品質深深地影響著李苦禪。

  齊白石眼中的李苦禪:

    不為賣高價“亂真”

    是“真吾徒”

    上世紀30年代,齊白石的藝術漸為日本人所知,在東京,畫價大增。因此有人假造他的畫,僅摹得皮毛便獲大利。而李苦禪很厭憎這等不義行為:他隻學老師的藝術精髓,而不師皮毛之跡,寧可自己的畫賣不出高價也絕不去“亂真”。白石老人對此頗有感慨,在李苦禪畫作上題道:“一日能買三擔假,長安竟有擔竿者。苦禪學吾不似吾,一錢不值胡為乎……”又以小字注道:“餘有門人字畫皆稍有皮毛之似,賣於東京能得百金。”斥之為“品卑如病衰人扶”,而讚“苦禪不為真吾徒!”齊白石筆下的“不似吾”、“真吾徒”六個字,乃是對李苦禪之人品畫品最概括的評價。

    傾囊助革命

    橫眉對日寇

    “雪個先生無此超縱,白石老人無此肝膽”,這是齊白石為李苦禪所做的品畫跋語。“超縱”是說,苦禪先生的藝術進一步脫略形似,不為俗累,得道三昧,“萬物與我心冥合”,揮寫造像已經進入了“純任意運”的境界。創造出了一種質樸剛健、清新古雅的大美,其中也不乏禪趣。

    而“肝膽”則是說李苦禪的人品。他一生篤守“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的儒聖古訓,又頗具俠骨義氣,抗戰時期曾經傾囊資助革命同誌,淪陷時期又橫眉冷對入侵日寇,動亂年代保持錚錚鐵骨,執教一生桃李滿天下。作為大寫意花鳥畫家,李苦禪愛畫鷹、鷲、魚鷹、鷺鷥等猛禽大鳥,追求“意象造型”,“不似之似”。以水墨為主,略施花青和赭石,同時,他又別創一種“金碧大寫意”的畫法。

    對話李苦禪之子李燕——

    父親要學生培養傻氣

    廣州日報:聽說李苦禪大師非常喜歡戲曲?

    李燕:中國的寫意畫和中國戲曲所體現的美學思想是相通的。他甚至從戲迷變成了票友。畫畫之餘,他每天練功,經常粉墨登場。70多歲的時候,他仍然堅持練習“走邊”和“起霸”。他認為“戲畫一理”。

    廣州日報:苦禪先生桃李滿天下,那麽,他在教學中如何教導學生?

    李燕:他視人格為畫格的基礎。他教導學生要摒除俗氣、傲氣、銅臭氣、小氣等壞習氣,要培養俠氣、豪氣、逸氣甚至是傻氣。

    廣州日報:聽說您曾經協助苦禪大師完成過一些巨幅作品,能否談一些創作細節。

    李燕: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他就成功地創作了許多鴻篇巨製。上世紀80年代,他曾經為人民大會堂畫了一幅墨竹圖,用的宣紙是三張丈二匹拚接的。要駕馭這麽大的畫幅,其難度可想而知,當時老人已經是83歲高齡了。

    創作這幅墨竹圖時,就是我從旁協助。那次,他用特製的巨筆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花鳥畫創作。隻見他脫鞋穿著襪子,用步子在畫的周圍丈量一番。頃刻,他手握一米多長的特製長鋒大抓筆,在臉盆裏飽蘸濃墨,然後雙臂運管,勁挺粗壯的竹子隨著筆鋒所至節節而生,觀看的人如同身置竹林一樣。第二年,他還以84歲的高齡完成了巨幅國畫《盛夏圖》,這幅畫由四張丈二匹宣紙聯結而成,麵積約有21平方米。

    鏈接

    李苦禪作品

    10年漲價24倍

    隨著中國書畫在海內外市場上走出了一輪上升行情,李苦禪作品頗受各路藏家的青睞和追捧。2003年李苦禪的精心之作《雙鷹圖》在嘉德拍賣會上獲價187萬元;2005年中貿聖佳又推出了李苦禪的大幅《英姿颯爽》,該作曾在1995年北京翰海亮相過,當時成交價為13.2萬元,而這一次上拍,各路藏家你爭我奪,最後被一買家以319萬元收入囊中,10年增幅24倍之多,創下李苦禪作品的市場最高價。(趙琳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