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個信念﹐鼓舞﹑引導著我們一家跨越異域生活中的重重障礙與難關﹐邁向一條隱隱顯現的成功之路。十多年來﹐它有時如一陣春風﹐吹散了鬱積心頭的愁雲﹔它有時如一場甘露﹐潤發了希望的花朵﹔它更如一盞暗夜中的明燈﹐在迷矇徬徨之際﹐照亮前方的路程。
那一年﹐當我辭妻別女隻身踏上夢寐多年的這塊南美國土——巴西﹐信心是那麼充足。淩晨四點鐘下飛機﹐五小時後就在餐廳洗盤子了。 我要站住腳跟﹐我要掙回失去的光陰﹐我不能辜負親友的期望﹐我也想證明自己如久困恢械鎳B兒還沒有喪失振翅的本領﹐所以必須加倍努力。
可是不久﹐失望慢慢從心底升起。 中國的鎖關政策﹐形成人們對西方世界的好奇﹐當時國門乍開﹐海外的奇風異俗如一陣和暖的春風﹐吹得國內人暈頭轉向。國外的情形﹐猶如經過一麵篩子的篩選一般﹐一些陰暗麵被刻意地擋在外麵﹐人們樂意看到的隻是自由安定﹐遍地黃金的假象﹐西方世界簡直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樂土。 所以當我進入這個社會﹐看到路上有那麼多乞丐﹐工薪族有那麼多人麵現飢色﹐以及黃﹑毒﹑盜賊那麽猖獗﹐我是多麼驚訝呀﹗我的信心開始動搖了。 肩負著一家人的期待而來﹐捱過了三十幾年的坎坷生涯才盼到的今天﹐再也經不起失敗了﹐所以我當時的心情異常沉重而抑鬱。
終日愁眉深鎖﹐唉聲嘆氣﹐引來新結交的朋友﹑也是同事的規勸﹕“何必煩惱呢﹖那麼大的風浪都經受得起﹐還怕在自由天地裡爭不到立足之地﹖老弟﹐希望在明天﹗”
哎呀﹗真是一語破迷夢﹗失望﹑煩惱﹑消極﹑頹喪﹐有什麼好處呢﹖能改變現狀嗎﹖能增強求生意誌嗎﹖不能﹐絕對不能﹗它正好適得其反﹐隻有消磨我的信心與勇氣﹐把我引向庸俗的泥淖。那麼﹐理想與抱負豈不永遠成鏡花水月了﹖如此一琢磨﹐心緒漸漸開朗起來。往後一些日子我重新鋪排未來的計劃。沒有專長技能可以依恃﹐囊中又空空如洗﹐一切得從零開始﹐說得確切些﹐從負開始 —— 為出國負下了債﹐而且自己身份無著﹐一家團聚遙遙無期。雖然起步的條件那麼惡劣﹐我總不能老搬些不利的因素泄自己的氣吧。 我在苦苦思索﹐看還有沒有‘優勢’之處﹐哪怕隻是單廂的看法也好。
有了﹗我不是在大陸生活了三十幾年嗎﹖那可是個大熔爐呀﹗經歷了那麼多政治運動的洗禮﹐那麼多苦難的磨練﹐一個最弱誌的人也會有幾分堅強的﹐何況那十六年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勞動﹐一步一腳印地走過來﹐結結實實培養出了吃苦耐勞的勇氣與戰勝困難的信心。此外﹐還有久經風雨患難與共的妻子﹐和兩個勤學向上的女兒﹐這些‘本錢’或許正可用來翻轉頹勢﹐起創明日的天地﹗
既然命運展示給我們這麼一條路﹐一家人毫無異議和怨言﹐合力同心用我們的活力與勇氣﹐步上這條充滿艱難而又不得不走的漫長的人生道。
明確了方向﹐重新訂列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內心坦然多了。首先必須堅持遵行的一點﹐也是出國前為自己定的基調﹕脫離依賴﹐自強奮鬥。二十幾年同胞的援助﹐必定已產生負麵因素。我將異國生活看作是新生的起點。要說那以前接受同胞援助是形勢所逼﹐那麼在自由天地﹐再不可以存依賴心﹐而是完全應該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所以我沒將抵達巴西的時間告訴我的同胞﹐陪伴老母自個闖來﹐算是初試鋒芒之舉。正由於這樣的心理所驅﹐我總想多出力多掙些錢﹐為此我放棄了一切的休假。 飯店本來無假期﹐所以天天有事幹。早上七點我必須起床﹐那是自己定下的規矩﹐自學一個多小時的葡語。九點就要進入工作狀態﹐一直到午夜或更晚。當送走最後一個酒客﹐才真正是我的時間了。先沖個涼吧﹐把一天的疲勞暫時趕跑﹐然後伏在小臺子上寫我綿綿無盡的家書﹐那成了我最快樂的時光﹐任起伏如潮的情感從筆尖流瀉到紙上去。寫巴西的見聞﹐寫自己的感觸﹐寫對妻女的思念﹐寫無錢養家的徬徨與歉疚﹐也寫結褵十多年來﹐苦難中洋溢的真情的甜美……。我們也憧憬美好的未來﹐儘管尚未顯現曙光﹐但我們確信﹐明天會更好﹗
那時﹐自己還是個非法居留者﹐整天提心吊膽怕發生什麼意外而被遞解出境。 縱然巴西並非理想的國家﹐但遭遣送肯定更加倒黴。有一次﹐一位中國經理得罪了一個酒客﹐這個酒客叫來了當警官的父親查經理的身份證﹐豈知經理是個山東硬漢﹐根本不吃這一套﹐還拿言語譏諷揶揄這對耍威風的父子﹐使得他們下不了台階﹐我在旁邊看得冷汗直冒﹐趕緊偷偷從後門溜走﹐兩天不敢露麵。 類似的驚嚇在四年半的‘黑人’生涯中不知經歷了多少回﹗
身在異域﹐生存的危機並沒消失﹐從小養成的憂患意識使我懂得積穀防飢的重要性。收入有限﹐唯有節流再節流﹐好在飯店供食宿﹐頭髮長了請工人剪幾刀﹐郵資與洗漱用品是我的唯一開銷。如此積三年之功﹐才在妻女出國時勉強湊出機票的首期款和買了必須的臥室用品。
從兩地相思到一家團聚﹐不是跨了一大步嗎﹖不就意味著明天會更好嗎﹖它給了我們新的鼓舞﹑新的活力。
一家團聚後麵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孩子的教育。在那以前﹐我打聽到巴西的公立學校教育質量差﹐校風也差﹐小小年紀就交異性朋友談戀愛不說﹐更可怕的﹐校內還流行吸毒。所以我們必須盡一切可能避免孩子進這樣的學校。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我們找了間中等的私立學校﹐為了清償機票與簽證費﹐妻努力為家族的一家商店工作﹐不久即能獨當一麵﹐獲得一份較優的待遇而達到收支平衡。
除了我們做父母的在拚盡全力地工作﹐孩子們何嘗不是卯足勁在用功讀書﹗小女兒從初小四年級轉來﹐年紀小﹐語言適應力還強﹐但相對說來﹐中文根基也差。我們明白母國文化對她們的重要﹐所以在她苦讀葡語的同時﹐督導她繼續學習中文。大女兒在國內已讀高一﹐就葡語而言﹐困難大多了。當她捧回一大疊課本﹐我真為她擔心﹐三年時間﹐要爭取上大學﹐行嗎﹖自那以後﹐女兒們放學回家﹐多數時間在那鬥室裡度過。尤其大女兒﹐她幾乎沒有假期﹐也極少出去玩。她們必須比一般學生更用功﹐才能克服語言的障礙。
物質貧乏﹐正也是讓孩子體驗生活的機會﹐在社會這本大課本中﹐去體味艱難的含義﹐那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一天﹐小女兒放晚學回家﹐妻也結束一天的店務﹐兩人結伴而行。途經水果攤﹐十歲的孩子﹐還經不起水果四溢的香氣的誘惑﹐輕輕說﹕“媽媽﹐我想吃蘋果。”妻下意識地伸手往口袋裡掏錢﹐卻突然停了下來﹐稍一猶豫﹐心一橫說﹕“熬一熬吧﹐快到家吃晚飯了﹐啊﹖”孩子懂事地點點頭。當我初聽到這一節故事時﹐心有點兒酸﹐為何妻一反常態心腸變得那麼硬﹖後來我悟出了道理﹐省錢為的是償債﹐這種認真的態度在孩子心目中起了身教的效果。另一方麵﹐讓孩子懂得生活的艱難﹐學會自我克製﹐顧全大局﹐很有必要﹐後來她們在生活上相當樸素。我們教導孩子﹐儉樸是美德﹐但要是對人吝嗇﹐儉樸就失去意義。從一件小事上﹐我覺得她們已領會了儉樸的真義﹕她們在大學讀書階段﹐從家裡帶去午餐﹐不怕被同學譏笑窮酸﹐但是對親戚朋友﹐卻非常慷慨。
生活是清苦的﹐前景是光明的。前者已明擺著﹐且嘗夠了滋味。而後者呢﹐那純粹是我們構築的理想樓閣。每當周末晚上﹐縱然已是深夜﹐我們擠在鬥室裡﹐談興濃著呢。回憶一段﹐對比一段﹐總把我們眼前的路﹐描繪成康莊大道。其實呢﹐我們已成過河卒子﹐隻能朝前走了﹐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挖掘陰暗麵自尋煩惱呢﹖我常對孩子們說﹕現在我們真的是家徒四壁——其實連家也沒有﹐隻是臨時的安身之所﹐但不打緊﹐我們有的是勇氣和活力﹐隻要我們堅定不移地奮鬥﹐一定有成功的一天﹐明天會更好﹗
不久我在親友的幫助下﹐自己獨立開了間小飯店。為了多一份收入﹐妻沒辭去那份工作﹐飯店由我一個人經營。七點就得去菜市場採買﹐大包小包的上下公車﹐晚上打烊已是深夜。大女兒看我太勞累 , 每每趁下午無課﹐來替我一陣﹐讓我小憩一會。孩子能體諒父母的勞苦﹐這份欣慰﹐豈是小憩可比擬的﹗
從那時候起﹐我們才算有一個家。由於市區在周日與假日不營業﹐有了較多的休息天。儘管如此﹐我們還是一秉初衷﹐極少去消費場所消遣﹐最奢侈的享受是偶爾一家人看場電影。
移民生活是清苦的﹐但我們也懂得如何去調劑精神。我們曾去公園溜達﹐享受城市中片刻的寧靜﹔我們曾坐公車漫無目的地遊覽﹐觀賞異國的風土人情﹔我們曾去海灘戲水﹐領略陽光與沙灘的美妙﹔我們也曾與親友去鄉村別墅﹐重溫大自然的幽雅與恬靜﹐這一切無疑為枯燥的移民生活點綴了些許光彩。
移民生活的第一步﹐是要立住腳﹐然後找機會圖發展。九零年的開放﹐我決定放棄吃不飽餓不死的小飯店營生﹐改行為百貨業。隔行如隔山﹐幸虧妻有三年的工作經驗﹐才不致碰到太多困難。記得我們是以老掉牙的提包開的頭﹐聽說第一代華人多以此起步﹐且成果豐碩。但時易勢轉﹐到了我這代﹐已沒落到沒人願意幹這一行了。 肩挎手提沉重的包包﹐在大太陽下走街穿巷地討生活﹐辛苦自不必說﹐還冒著被‘老飛’ ( 華人對稅務稽查員的簡稱 ) 盤查的風險﹐所以必須有幾分機靈﹐要學會察顏觀色聽動靜。 每當疲倦襲來﹐想起那十六年的農村勞動﹐背馱肩挑地幹重活﹐僅能餬一張嘴的艱苦日子﹐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鞭策呢﹗
也是在九零年﹐大女兒已進了高三﹐這是關鍵的一年﹐這三年的力拚﹐鑒定就在眼前了。以前在國內﹐常看到父母們在這個緊要關頭是如何嗬護子女的。不要孩子動手做任何家務事自不必說﹐連飯﹑筷也端到手上﹐還要買大堆的營養補品﹐巴不得將孩子的腦筋澆灌成一流的。 在國外﹐這些條件已不太容易辦到﹐我們為父母的正為此犯愁﹐大女兒卻提出趁下午沒課﹐也要去做提包。 這怎行呢﹖我們明白女兒的心意﹐也領教過她的擇善固執的個性﹐知道要阻止也難。她不是不知道讀書正處在關鍵時刻﹐而是體察父母胼手胝足地勞苦﹐欲分擔我們的重負才這樣做。我對妻說﹕“讓她去吧﹐不是為了錢﹐去見見世麵﹐與讀書一般重要。”我們懂得﹐光讀書不體驗生活﹐容易變書呆子﹐課本知識結合社會錘煉﹐才是個人的寶貴財富。那年她十八歲﹐家庭教育使她未有少女極易沾上的矯揉造作愛慕虛榮等習氣。後來她還坐長程公車去鄰州首府挨家串戶推銷禮品﹐晚上九﹑十點才輾轉幾路車回到家裡﹐對姑娘家真太危險了﹐我們堅決地製止﹐才停了下來。那年底﹐她沒有辜負我們的期望﹐考取了競爭最激烈的聯邦大學﹐讀物理。
在一個人求學期間﹐大致可看出未來的趨向﹐把握這個時期作合理的抉擇十分重要﹐否則會走許多彎路﹐甚至一事無成。俗話說﹐行行出狀元。隻要專心致誌﹐一撐竿到底﹐都會有成就的。我們發現女兒們並非經商人材﹐而自己也缺少商人細胞。 我們之所以做個小商人﹐無非因不學無術卻又不欲落拓一生而已。 我們不希望下一代成為我們的延伸﹐隻為了生存而工作﹐無法選擇興趣與愛好。科技發展﹐社會前進﹐需要人們學習與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識﹐何況我們這一代沒得讀書的苦楚已深植女兒們的心中成了鞭策她們的動力﹐立誌要贏回父輩的損失。那些年﹐美洲華報常刊登巴西利亞大學楊正民教授的文章﹐女兒們每篇必細細閱讀﹐其中為人之道和求學向上的教誨﹐對她們激勵甚大。尤其楊家四子女得九個博士學位﹐成了她們學習的楷模。看到女兒們的特點﹐我們鼓勵她們往前走﹐而且盡量為她們安排一個較好的學習環境。在異國奮鬥﹐真需要一家人同心協力﹑患難與共的精神﹐也需要各盡所能﹑各展所長的氣概。 所幸我家兩代﹐配合默契﹐孩子們可稱後浪推前浪﹐大女兒提前一年﹐用三年時間讀畢物理﹐再讀電腦﹐一年後讀電腦碩士﹐畢業後以尖子生獲得政府全額獎學金考取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電腦博士生﹔小女兒亦緊隨其後﹐提前一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聯邦大學電腦係﹐進了碩士班。
我常常對孩子們說﹐做人要常思過﹐古賢崇尚“君子一日三省吾過”﹐所以那時的人比較清高。物質雖然是我們要追求的﹐但到了某個程度﹐不再有實際意義﹐而精神與品格卻值得無休止地修習提昇。現在我們僑居他鄉﹐要學著融入當地社會﹐卻不可一切照搬。 中國的道德文化根深源長﹐有其頗優秀的一麵﹐決不能丟棄﹐唯有吸收他人之長補自家之不足﹐才是進取之道。 所幸她們能遵循父輩訓誡﹐從善如流﹐嫉惡如仇﹐在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長。
回眸這十多年的僑居生活﹐可說甜酸雜陳﹐雖無驚人之舉﹐且無驕人成就﹐但堪稱豐富多采。它給了我許多啟示﹕當一個人處於困境時﹐仍然有許多機會﹐不可因一時失意﹐就自暴自棄﹔人生﹐如一幅彩畫﹐不是三筆兩筆就能勾畫成﹔人生﹐也如一座望不到頭的雲梯﹐等著我們去攀登﹐我們唯有踏踏實實地拾級而上﹐不要為曲折而灰心﹐不要為困難而氣餒﹐那麼﹐等待您的一定是——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