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傳奇
(2009-02-21 10:45:21)
下一個
ZT
我國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寫了幅聞名於世的作品,叫《蘭亭序》。
它寫在蠶繭紙上,共28 行,324 個字。凡是相同的字,寫法都不一樣,寫得
筆走龍蛇,出神入化,是精品中的精品。
隋朝未年,這幅書法珍品保存在他的七世孫智永和尚手中,智永去世前,把它
交給了自己的愛徒辨才,要他好好保存,不得遣失。
辨才將它視為拱壁,對它極其愛護。他怕有人將這幅珍品偷了去,便在臥室的
大梁上挖了一個洞,將它珍藏在裏麵。
唐太宗李世民特別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空閑時常常觀摩欣賞,臨摹學習。
他派人到處征求、購買王羲之的作品。時隔不久,所有的珍品幾乎全弄到了,
惟缺珍貴無比的《蘭亭序》。
一天早朝,他向臣下問道:“諸位愛卿,你們可知王羲之的《蘭亭序》落於何
處?”“陛下,”一位老臣說,“《蘭亭序》是王家的傳世珍寶,過去一直藏在他
家。他的七世孫看破了紅塵,出家當了和尚,取了個法名叫智永,《蘭亭序》也就
隨他帶進了紹興的佛寺。據說,智永臨終前把它交給了愛徒辨才,辨才將它珍藏起
來。”既然已經知道了《蘭亭序》的下落,唐太宗便千方百計地要把它弄到手。
他連忙下了道聖旨,將辨才召到長安,安排在宮中講經處,給予他優厚的待遇。
一天,唐太宗召見辨才,先是裝模作樣地問了一下講經的情況,然後轉入了正
題。
唐太宗突然問:“辨才大師,你是否見過王羲之的《蘭亭序》?”辨才聽了心
裏一驚,隨即定下神來,答道:“先師智永大師在世時曾經見過。”唐太宗又問:
“現在它在何處?”辨才說:“師傅歸天之後,曆經戰亂,《蘭亭序》也就從此失
去了下落。”人們都說《蘭亭序》在辨才手中,如今他來個不認帳,唐太宗皺起了
眉頭,對這個和尚無法可施。
過了幾天,唐太宗又向辨才問起這件事,辨才還是這麽回答。幾次下來,弄得
唐太宗也有點兒半信半疑。
既然弄不到這幅珍品,將辨才留在宮中也無用,唐太宗便打發他回紹興去。
唐太宗不肯就此罷手,派人四處調查,認定《蘭亭序》確實在辨才手中。
他又下了道聖旨,將辨才召入宮,追問《蘭亭序》的下落。辨才一口咬定在戰
亂中丟失,如今不知落於何處。就這樣,皇上將辨才從紹興召來三次,都沒有問出
個結果。
唐太宗召來親信,對他們說:“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我特別喜愛。人們傳說,
他的書法作品以《蘭亭序》為最,可惜我無幸看到。為了這件事,弄得我日思夜想,
食不甘味。辨才這個老和尚,年紀已經這麽大了,留著它還有什麽用,可就是偏偏
不肯獻出!你們誰有辦法,能把《蘭亭序》弄到手?”左丞相房玄齡道:“陛下,
監察禦史蕭翼,是梁元帝的重孫,對南方的情況比較熟悉。他很有才幹,足智多謀,
若是派他前往,一定能把《蘭亭序》弄到手。”唐太宗聽從了房玄齡的建議,單獨
召見了蕭翼,跟他商量這件事。
蕭翼說:“要是讓我以朝廷使臣的身份前去,辨才一定矢口否認,徒勞往返。
我想以平民的身份前去,細細地察訪這件事。”唐太宗聽了點了點頭。
蕭翼提出個要求:“我還想拿幾幅王羲之、王獻之的作品帶去,這樣便於我跟
他往來。”唐太宗聽了,立即讓人拿了幾幅給他。
蕭翼穿上便衣,乘上商船,從水路到了浙江紹興。一天傍晚,他換了件又肥又
大的破舊黃長衫,裝扮成個山東的窮書生,到辨才和尚的廟裏去。
他一邊慢慢地欣賞牆上的壁畫,一邊留心廟裏的動靜。到了辨才和尚住的小院
門口,他故意停下腳步,輕輕地吟起詩來。
辨才見到了他,上前打了個問訊:“施主從何處來?”蕭翼連忙施了一禮說道
:“在下是北方人,帶了些蠶種到南方來賣。沿途遏上佛寺,我都去隨喜。今日有
緣,得見老禪師。”辨才跟他說了幾句話,覺得他談吐不俗,於是請他到屋裏去坐。
兩人下了一盤圍棋,又去彈琴,彈了琴又去投壺,玩雙陸,興致勃勃地玩得很
高興。
玩累了,兩人又坐下來談經說史。他倆都是一肚子學問,說得頭頭是道,有根
有據。
辨才高興地說:“有的人交往了一輩子,仍然像是新相識的一般,有話說不到
一起。有的人剛剛相識,就像老朋友一樣,談得非常投機。我們如此有緣,望施主
不要客氣。”當晚,辨才便將蕭翼留下。他讓徒弟端來釀好的藥酒和各色果品,兩
人便高高興興地喝起酒來。
辨才說:“施主,有酒無詩,便覺無趣,我們何不胡亂吟上兩首助興。”蕭翼
拍手笑道:“好主意!好主意!”辨才提議道:“我們抽簽如何?抽到什麽字,就
以什麽字為韻腳。”蕭翼連聲附和道,“此法甚妙!此法甚妙!”辨才拿來簽筒,
遞到蕭翼麵前,說道:“施主請。”蕭翼連忙輕輕推開,道:“大師先請。”“那
就有僭(jiān )了。”說完,辨才抽出一支簽,是個“來”字。
辨才略一思索,揮毫寫下一首:
新酒一壇方啟開,新朋遠自萬裏來。身披雲霧同寂寞,月下漫步共徘徊。
夜深彈琴寄情思,風起雁鳴聲悲哀。若非先生有妙法,何能照亮死心懷。
蕭翼看了,連聲叫好。
“胡亂塗鴉,先生取笑了。施主清。”說完,把簽筒遞了過來。
蕭翼抽出一支簽,是個“招”字。他文不加點,一揮而就:
初次相逢度良宵,承蒙大師盛情招。如今一見如舊友,天南地北不為遙。
酒渣傾去又上浮,心如琴弦已調好。誰人憐惜失群雁,經受狂風受煎熬。
兩人相互唱和,樂在其中,大有相見恨晚之意。他們暢飲了一夜,第二天早晨
蕭翼才依依不舍地向辨才告辭。
“施主方便時,還請到此一敘。”辨才說。
“幾日之後,弟子再來打擾上人。”過了幾天,蕭翼帶著酒來到寺中,與辨才
飲酒作詩,高談闊論,兩人都覺得歡快無比。幾次下來,兩人便成了莫逆之交。
一個月之後,蕭翼帶著梁元帝親手書寫的職貢圖,與辨才一同鑒賞。他們一邊
觀賞,一邊議論,蕭翼有意無意地把話題往書法方麵引。
“若是論起書法,天下沒有人比得上二王。”辨才道。
“大師說的是。在下自幼學習二王書法,至今仍然未能得其精髓。弟子心有不
甘,現在還在認真練習。為練習方便,有幾幅字帖常常帶在身邊。”“是真跡還是
複製品?”“當然是真跡。”蕭翼道。
“哦?”“大師若是不信,明天我把它們帶來,請大師鑒別。”蕭翼道。
“施主帶來給我鑒賞,真是三生有幸!”第二天,蕭翼如約前往。辨才將他帶
來的一一展開細看,果然都是王羲之、王獻之的真跡。
“這八幅字帖果然是二王所書,實為書法作品中的珍品。它們雖為佳作,但與
《蘭亭序》相比,卻又差些。”辨才說。
“同是一個人寫的,不會有多少差別。”蕭翼故意與他抬杠。
“施主此言差矣,同一個人寫的文章,由於當時的情勢不同,文章的內容、文
采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書法作品亦是如此,雖然是同一個人寫的,高低上下也有差
異。”“大師所言固然有理,隻是在下見到的二王作品,都是差不多的。”“貧僧
有幅王羲之的《蘭亭序》,那才是二王書法中的精蕭翼見他中了圈套,心中一喜,
嘴上卻故意說:“屢經戰亂,《蘭亭序》早已不知下落。
上人手中的一幅,隻怕是膺(y àn )品。”辨才笑了笑說:“我師智永大師,
是王羲之的七世孫。他去世前將它交給我,怎會是假的?明日施主前來,一見便知。”
第二天一早,蕭翼便來了,辨才讓徒弟搬來梯子,親自爬上大梁,從孔穴中把《蘭
亭序》取了出來。
“假如不是用這個辦法騙老和尚,隻怕是一輩子也搜不出來。”蕭翼心中暗想。
辨才爬下梯子,將《蘭亭序》展開,得意洋洋地說:“施主請看。”蕭翼一看,
便知是真跡。此帖寫得有章有法,無一字不妙,難怪世人稱它為書法作品中的第一
佳作。
他有心胡纏,故意找岔子:“依我看,這幅字隻怕是假的。”“何以見得?”
辨才不悅地問。“你看這個‘之’字跟那個‘之’字大不相同,筆勢有異。隻怕是
摹仿的人功力不夠,露出了馬腳。”“施主如何這般說法,它的妙處就在這裏!你
看帖中所有相同的字,寫法沒有相同的。要是都一樣,還有什麽妙處可言!”一個
說是假的,一個說是真跡,結果兩個爭得麵紅耳赤。
辨才將《蘭亭序》從大梁一取出之後,沒有再放上去,與蕭翼帶來的二王作品
一起放在桌子上,一有空閑便來習字。
蕭翼經常與辨才往來,小徒們知道他是師傅的好友,對他沒有絲毫戒心。
一天,蕭翼得知辨才應嚴遷之邀,到記南橋南嚴遷家去吃飯,便急忙趕到佛寺,
對小和尚說:“我的手絹忘在你師傅的房裏,我進去拿一拿。”小徒打開辨才的房
門,讓他進去。他見四下無人,便將《蘭亭序》和從宮中帶來的二王作品,全部席
卷而去。
他一陣緊趕,來到了永安驛。他對驛站的頭頭說:“我是朝中禦史,奉旨來到
這裏。你快去通知都督大人,要他馬上到這裏來聽旨。”都督齊善行得到消息,立
即騎馬跑來了。兩人互相施禮後,蕭翼宣讀了聖旨。隨後,他又把事情的前後經過
告訴了齊善行。
齊善行立即派人去傳喚辨才,那時候,辨才還在嚴遷家中,尚未返回寺院。
“辨才大師,都督大人有請,禦史大人也想見見您。”來人說。辨才不知道都
督為什麽突然傳喚他,於是向來人問道:“大人找貧僧何事?”“小人不知。”辨
才無奈,隻得隨來人前去。
到了都督那裏,看到蕭翼穿著官服,坐在都督身旁,辨才不覺大吃一驚。
“辨才大師,下官奉聖上之命,前來索取《蘭亭序》。現在,《蘭亭序》已經
被我拿到了,特地向大師告辭。”辨才已有80 多歲了,哪裏經得起這樣沉重的打
擊?聽了這話,馬上昏了過去,過了許久才蘇醒。他搖搖晃晃地站起來,默默無語
地悲傷離去。
辨才回去以後就生了病,飯也不能吃,隻能喝點兒米湯,在無限痛苦中打發殘
年。
蕭翼生怕路上有閃失,急急趕回京城。唐太宗見了朝恩暮想了好多年的《蘭亭
序》,心裏欣喜之極。
房玄齡因薦人有功,唐太宗賜予他錦鍛千匹。蕭翼的功勞最大,既升了官,又
得到了許多賞賜。
唐太宗本想懲治辨才和尚,轉念一想,《蘭亭序》已經到手,治他的罪也沒多
大意思,再說他已80 多了,又生了病,已經活不了多久,不如免了他的罪,以顯
示自己的仁慈。
幾個月以後,唐太宗賜予辨才布匹3000 匹,糧食3000 石,由紹興府庫撥給。
辨才不願享用官府的錢財,用它造了一座寶塔。一年之後辨才在悲痛、懊喪中淒苦
地死去。
唐太宗下令要拓碑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四人,每人複製幾本《蘭
亭序》,用來賜予太子、王爺以及親信大臣。
貞觀23 年,唐太宗生了重病,住在玉華宮含風殿。
彌留之際,他把兒子李治喚到跟前,對他說道:“現在,我想跟你要件東西。
你要是真的孝敬我,就不要違背我的心原。”李治連忙嗚咽著說:“父皇在上,孩
兒一定從命。”“我想要的,就是《蘭亭序》,你……就給我帶走吧。”說完,他
便斷了氣。
唐高宗李治在辦唐太宗李世民的喪事時,將《蘭亭序》的真跡殉葬。後世流傳
的《蘭亭序》,是當時的複製本。
(徐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