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的博克

記錄自己的生活和感悟,與讀者分享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奇妙的相似——中國麵食和意大利麵食比較

(2009-07-25 13:18:39) 下一個



幾年前去三藩市時,在Mall裏的一家快餐廳點了炸醬麵,不想售貨員衝裏麵高喝一聲“一碗馬可波羅”,後來就把這次的炸醬麵經曆當作笑話講給北京人聽。

再次去三藩市的航程中,聲稱要請客同行的北京朋友吃“馬可波羅”,友人聽後立即推辭,言“我這中國胃消化不了那洋玩意兒,咱們還是找地方吃碗炸醬麵吧”。

前不久和網友聊起了這段炸醬麵和馬可波羅的故事,深究一步,這中國麵食和意大利麵食還真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想到常見的幾種列出來,要進一步究下去,沒準能出篇學術論文。

1、 中國的餡餅和意大利的 Pizza



中國的餡餅



意大利的Pizza


必勝客進入中國後,國人對於Pizza已不陌生,最近看電視,還有老外在北京的夜市上練攤當場製作Pizza。在美國,哪怕是隻有一個加油站的小鎮,必有三個餐館:麥當勞、美式中餐以及Pizza店。


2、中國的千層餅和意大利的 Lasagna



中國的千層餅



意大利的Lasagna

象其他意大利麵食一樣, Lasagna的主要成分是西紅柿醬、奶酪和牛肉餡。對於我來說,這個做起來比較麻煩,所以沒有烹飪的實踐。任何一個意大利餐館基本都有Lasagna,超市上也可以買到冷凍的,按照說明烤箱加熱即可食用。


3、中國的餃子和意大利的 Ravioli



中國的餃子



意大利的Ravioli

Ravioli的餡可以是牛肉、雞肉或是海鮮、奶酪。這張照片是在網上找到的,象是手工藝品;而超市上或是餐館裏賣的 Ravioli,大部分是機器產品,沒有這個好看。中國北方人吃餃子喜歡薄皮大餡,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厚皮小餡的Ravioli,覺的意大利人還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必要。


4、 中國的餛飩和意大利的 Tortellini



中國的餛飩



意大利的Tortellini

這個是網友丹草補充的,Tortellini看上去比較漂亮,吃起來還是覺得餡太小,麵皮比例太多。當然,中國的烹飪是把味道溶在製品裏,而西方的烹飪則在吃的時候,外加Sauce。

以下是Tortellini的製作視頻:



5、中國的麵條和意大利的Spaghetti



中國的炸醬麵



意大利的Spaghetti

正象中國的麵條種類、做法繁多一樣,意大利的 Spaghetti也可以按照形狀和做法分得很細,美國市場上常見的有Angle Hair,也就是比較細的 Spaghetti,象中國的銀絲麵;Linguine則是扁寬形狀;Spaghetti是圓形實心的;而Penne則是短節空心的;此外還有貝殼狀、螺旋形等等。

一般的 Spaghetti 與番茄醬和牛肉丸共食;而扁寬的 Linguine 則多以海鮮作配料;短節空心的 Penne可以搭配番茄醬和香腸,也可以拌以奶酪;貝殼狀、螺旋形的 Pasta 常常用作沙拉,很有些相似於中國的涼麵。



中國的涼麵



意大利的Pasta Salad

吃Spaghetti對於我來說是個難題,在家裏自然就用筷子了,而且是吃中式麵條的方法;而在餐館或是Party上用叉子卷著吃,常常是力不從心的顧此失彼——看到Party上的人們邊卷邊吃邊談笑風聲,甚是羨慕。今天在Youtube上看到了這個視頻,特意講了Spaghetti的吃法,看來像是用筷子一樣,需要多多練習。


不常回國,估計國內早已有了馬可波羅西餐廳。當年那個無曆史可考的美國加州牛肉麵曾火爆京城,試想這些種類繁多的意大利 Pasta 完全可以撐起一家特色麵館,以至發展成為連鎖店。

***以上部分圖片來自網友 凡人小事兒


謝謝諸位來訪 留言和評論,請大家周末看場電影  
查理 卓別林的《城市之光》 
或是聽一首 John Lennon 的經典歌曲 《Imagin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3)
評論
笑看眾生相 回複 悄悄話 笑看:

醜陋的中國人和善良的中國心共存
老幹媽豆瓣醬 回複 悄悄話 沒看見這裏的博主給大家又上電影,又是上歌曲嗎?大家別累這了啊,這大周末的,上網都是來消閑的,別動了幹火,都老大不小的了,這點事還掰不開嗎?
eaglewings 回複 悄悄話 國人從小到大的好多用品如 沙發, 燈, internet, 汽車等等等都是從西方學來的. 沒聽西人說過我們偷學他們的東西.

我們國內麥香雞靈感來自肯德雞,但比肯德雞好吃. 沒聽美國人說我們偷學了他們的 idea.

一些人幼稚, 狹隘, 小家子氣到了極點. 智力不如三年級的孩子.
ult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中部的評論:
中部,你評論的時候先仔細閱讀吧! 我的評論是針對“學”的評論, 而不是針對LZ的帖子!!!
中部 回複 悄悄話 回複ult的評論:
ult的閱讀有問題啊!這個作者說的是相似。沒有說誰學誰。經過你的大腦就變成了誰學誰了。看來你的大腦很有創造性。然後還會發出另外的一堆好像很有水平的結論。
貓小黑 回複 悄悄話 意大利菜比起法過菜差太遠, 缺少口味的細致層次和製作的世故. 番茄醬橄欖和橄欖油的泛爛使用就更不要提了.同樣的地中海菜係, 西班牙菜也是半斤八兩, 傳到南美拉美菜舀就變得更加粗俗.
ult 回複 悄悄話 國內有學者證明耶穌是中國的三皇五帝之一顓頊, 也有人證明Inuit是中國人的後裔, 更有證明鄭和最先發現了美洲。
韓國人證明孔子是韓國人, 韓非子也是韓國人, 雲南廣西也有屬於韓國的地方。
然而, 這些證明有什麽意義呢? 能說明什麽? 事實成立嗎?
一個國家, 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慣不是某一個人可以改變的, 如果說是馬可波羅學去的, 難道意大利人以前不吃飯嗎? 意大利人以前把麥子直接放在嘴裏嚼嗎? 意大利人在馬可波羅學會做麵條之前, 會做麵粉嗎? 再問, 馬可波羅學的時候, 是不是回去忘記了名字? 廣東人學做餛飩的時候, 不知道怎麽寫, 也好歹用了個雲吞(廣東發音Wen ten). 又問, 新疆的拉條子, 蘭州的拉麵, 陝西的扯麵, 又是誰學誰的? 不要把笑話當真理, 那樣真的會出笑話
老幹媽豆瓣醬 回複 悄悄話 寫的真棒!理論聯係實際的,大頂一個!俺收藏了!謝謝博主實實在在的文字!
cnca 回複 悄悄話 歐洲人都知道意大利麵條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偷學回去的,到現在威尼斯還保存有馬可波羅的故居和從中國學回食品製作方法的傳說,上次去威尼斯,劃剛多啦的船工還很自豪的向我們介紹說馬可和成吉思汗是好朋友。
eaglewings 回複 悄悄話 喜歡Pizza(紐約幾家店的Pizza非常好吃,各式各樣), 千層餅, 涼麵, 餃子, Tortellini和炸醬麵.

謝謝樓主.經你這麽一說, 才把它們聯係起來. 以前還真沒想到. 嗬嗬.
sevenfish 回複 悄悄話 回複thesunking的評論:
是不是意大利麵吃多了。腦子打漿。人家整篇都是2種食品對比。哪說過從中國來的。(雖然可能有些是從東方學的)
tianlwww 回複 悄悄話 前麵的回複用詞不當,道歉一下,但這的確是基本常識,有啥驚人的。

tianlwww 回複 悄悄話 本來就是那個老馬偷學中國的,沒學好。比如餡餅,不會把餡房到裏麵,隻好抹在外麵,這就是pisa了。
這玩意也值得引進到中國?可笑。更新更新你的brain吧, 不是北美的就都是好的,先進的。金融危機北美的,好嗎?
tianlwww 回複 悄悄話 看來出國的傻子不少,沒一點必要的常識。
bornin1968 回複 悄悄話 據考古發現,麵條明確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意大利麵真的很好吃,而且大部分的意大利麵條都比中國麵筋都。。。通常煮個7-10分。但中國的好多包裝麵真的很差,兩三分鍾就稀裏嘩啦了。。。能吃美食是好事,管他是哪裏的發明。。。
tzuuyi 回複 悄悄話 I read somewhere that Italian scholars agreed they are from China and most likely from Marco Polo (or contemporary people) because there is no record of those food before his times. It is an accepted fact in Italy. However, my colleague (Italian American) does not like it when I called those food "Chinese Food". I am only kidding and he is a bit upset.
wienfan 回複 悄悄話 喜歡中國菜,也喜歡意大利美食和葡萄酒。
really??? 回複 悄悄話 Wow! Italians have two eyes, one nose, two legs, and two hands..... Wow, so close to each other. Stupppiid or what?
少年中國 回複 悄悄話 文學城的帖子越來越沒水平了。
文學太陡 回複 悄悄話 拿師傅和徒弟做比較,可笑!作者怎麽一點曆史常識都沒有啊。
林外芭蕉 回複 悄悄話 實在不覺得意餐好吃,個人覺得比起亞洲美食和法式料理差遠了。不過大概是我不喜歡番茄的緣故。
btph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thesunking的評論:
我看你才是一個腦袋發熱的S B。意大利菜雖然口味不同,但是麵食的原始製作方式確實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隻不過經曆近千年的發展當然有了很多變化而已。其實隻要你細心觀察,即使今日很多意大利菜的做法還是保留了很多原始的中國元素。如果你再觀察從中亞到東歐麵食做法的逐漸變化,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由東向西逐漸流傳的軌跡。比如一些中亞國家餃子裏麵還包菜包肉,越往西就越變成以cheese和番茄醬為主。活麵的方法也從中國的注重細膩和彈性逐漸向粗糙疏鬆但注重顏色和口味變化的漸變過程,明顯表現出流傳過程中的得失。當然如果你隻是呆在美國從美式意大利菜的角度來觀察,以為全世界隻有中國和意大利有麵條的話,就比較容易得出兩者純屬巧合的謬見。這就叫腦袋發熱無知者無畏。
btphy 回複 悄悄話 補充一下。意大利麵食也不是全都很疏鬆的。一些機製的pasta也壓的很緊。但凡是手工製作,則都是活三兩下,按中國的說法根本還沒有活透就拉倒。
btphy 回複 悄悄話 回複thesunking的評論:
我看你才是一個腦袋發熱的S B。意大利菜雖然口味不同,但是麵食的原始製作方式確實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隻不過經曆近千年的發展當然有了很多變化而已。其實隻要你細心觀察,即使今日很多意大利菜的做法還是保留了很多原始的中國元素。如果你再觀察從中亞到東歐麵食做法的逐漸變化,就能很清楚的看出由東向西逐漸流傳的軌跡。比如一些中亞國家餃子裏麵還包菜包肉,越往西就越變成以cheese和番茄醬為主。活麵的方法也從中國的注重細膩和彈性逐漸向粗糙疏鬆但注重顏色和口味變化的漸變過程,明顯表現出流傳過程中的得失。當然如果你隻是呆在美國從美式意大利菜的角度來觀察,以為全世界隻有中國和意大利有麵條的話,就比較容易得出兩者純屬巧合的謬見。這就叫腦袋發熱無知者無畏。
benzenefgh 回複 悄悄話 俺一直奇怪,番茄食用的曆史才100年不到,意大利餐裏怎麽這麽多用番茄的。
wayofflying 回複 悄悄話 馬可波羅這哥們看來也是個享受人生的。中國的技術沒學到多少,光惦記著吃香喝辣了。
btphy 回複 悄悄話 驚人個p啊。本來就是從中國學去的。從中亞到東歐很多國家都有餃子。不過包的一般是cheese,但外形更中國一摸一樣,不是從中國流傳過去的才是見鬼了。
vampirenight 回複 悄悄話 看著就覺得中國的好吃
kikoula 回複 悄悄話 意大利的麵食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回去.當他回去後他忘記怎麽把餡放進餅裏.所以意大利餅餡在上麵.意大利的麵食應該屬於中國財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