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陪莪失眠

香煙幾時有,彈之問青天。不知你我他她,口袋是何煙。我欲乘煙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點不燃。
正文

小時候真好

(2008-12-20 17:28:01) 下一個
小時候真好 

記得小時候的北京是很少能見到南方的水果的,像龍眼荔枝簡直就是奢望中的奢望。和我同齡的孩子們也很少是獨生子女的,所以當時我這個獨生女好像就比別人顯得要幸福不少。那時買東西的地方肯定也就是家附近的副食店,記得晚上經常是爸媽帶著我去,因為當時家家的經濟條件都有限,所以每次都是買一個水果。好像一個蘋果或是一個鴨梨,也就是幾分錢。最貴的大概要算是進口的巴拿馬香蕉了,一根香蕉好像是一毛二分錢。即使是每次隻是買一個水果,售貨員都會很熱情的。

   小時候記憶中的幼兒園每天中午在孩子們睡醒後也會給發“午點”的,要是那個小朋友平時的表現好,就可以有幸成為值日生,可以幫助老師給班上的小朋友來發午點。午點又得時候是個水果,有時是2塊糖;當然在夏季也會有冰棍兒的,那時候是紅果的冰棍兒3分一根,小豆和巧克力的5分一根兒。到了冬天會有應季的“京糕”(就是山楂糕,北京人習慣稱之為京糕)。記得凡是到了夏天有冰棍兒做午點的時候,小朋友們尤其是女孩子們都會進行一種“比賽”----就是看誰的冰棍兒吃的時間最長,誰是最後一個才把自己的冰棍兒吃完的。為了在所有小朋友都吃完了以後自己還能有沒吃完的冰棍兒,好多人都是小心翼翼的,特別不舍得一口一口的咬著吃,都是一點兒一點兒的用小舌頭去舔著吃,因為這樣可以吃的時間長久些.......。而我雖然也是女孩子卻從沒有拿過這個“第一”,因為我到現在也是覺得還是一口一口咬著吃的痛快和解氣,所以我也就總是跟男孩子們一樣,以很快的時間就把屬於自己的午點給報銷了,嗬嗬。不過要是午點是發的可以帶回家的東西,比如糖塊,水果和京糕這類的吧,我都會留下一半兒的,用一塊幹淨的手絹包好,裝進兜裏,給老媽帶回家的。

   小時候記憶中的北京是四季分明的,最起碼是夏季和冬季都熱、冷分明的。不像現在夏天還是熱,而冬天好像不是像以前那麽冷了。一直到現在我都特別懷念那時的夏天和冬天:夏天的中午火熱的太陽在天空中使勁的曬著,樹上的知了更是用勁兒的叫啊叫啊的。街道裏靜靜的,很少有人,偶爾也會在樹蔭下看見有一兩位老者或是坐個藤製的躺椅或是坐個小板凳,手裏搖著個大蒲扇,麵前擺這個小桌,上麵放著沏好的茶,再配上火熱的日頭和知了的叫聲,讓人真是有一種說不出的愜意。這個時候往往各家各戶的水池或是盆裏都會有個用涼水“鎮”著的西瓜,為的是等下班回來吃的時候能涼快些。到了冬天的時候呢,北京是冷得厲害。那時候每個院子基本就有一個公用的水龍頭,全院人用水都用這個。為了怕天冷把水龍頭裏的水凍住,一到冬天,全院會輪流值班的。到了誰家值班,誰家就負責每晚臨睡前把水的總截門給關住,第二天早上再給打開。即使是這樣,有時候還是不行的,所以早上有時候還是要用開水澆的。

   那時候的冬天北京有幾樣季節性很強的食品哦:像京糕、糖葫蘆、凍柿子、涮羊肉、糖炒栗子等等。隻要是在街上一能聞到甜甜的栗子香,看到街上夏天賣冰棍兒的小推車上改賣各樣的糖葫蘆和京糕了,再有就是各家各戶的窗台上一個挨一個的碼上了橙紅色的柿子,那就一定是冬天到了。那時候賣的冰糖葫蘆好像基本就是山楂、山藥和荸薺這幾種,偶爾也會有山藥豆和黑棗的。京糕嘛都是成塊的,是扁的長方形的,用一種好像是一麵帶蠟的白紙包著。各家窗台上碼的柿子是為了用陽光把柿子本身的澀味兒曬掉,因為那時買回來的柿子大多都是沒有“攬過”的,是澀的。還有就是等天冷了,柿子的澀味沒了,也隨著天越來越冷就成了“凍柿子”,吃的時候把表麵清洗幹淨後,用個小碗兒盛著,把柿子外麵薄薄的皮撥開,用小勺一勺一勺的吃。經常是一個柿子吃完了,把人冷得直打哆嗦。每到春節時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老人們總是說:“是啊,要不怎麽舊社會每到這時就會在街上多好“倒臥兒”呢!”

   小時候要是想在“東來順”吃上頓涮羊肉可不是簡單的事,要天沒亮就去排隊拿號,中午才能吃得上。那時候的東來順都是一水的紫銅火鍋,開的滾滾滾的給端上來,鍋子的下麵會墊好一個盛著些水的鐵盤子。各種佐料分別用一個一個的小碗盛著,放在一個白色的搪瓷大盤裏,有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蝦油、麻油等等,足有十幾種,再加上碎香菜和碎蔥末,依個人的口味自己來調。配的有粉絲、白菜、白豆腐和凍豆腐。等吃得差不多時把芝麻燒餅放在火鍋的上麵用炭火一需,嘿,那叫一個香!最後再來點涮肉後的湯,得,齊活兒了。

   現在可是不同了,幼兒園的孩子們想來再也不會在乎午點了,不論什麽對現在的孩子來說也不新奇了!夏天的中午也再很少能看見樹蔭下搖著著蒲扇荷著茶的景兒了,大家都願意躲在空調房裏不出來了。不用等到冬天就能吃到糖葫蘆和糖炒栗子和涮肉了,也很少很少能看見誰家的窗台上還有柿子了,大概也沒什麽人還能想起凍柿子和京糕兒了。各家也都有了自家的水龍頭,不用再輪流值班去關水截門了;

   過去街上總是能見到推著輛自行車,後架左右兩邊各掛著一個壇子,一邊是醬豆腐--3分錢一塊;一邊是臭豆腐---2分錢一塊。聽見吆喝聲,就有孩子們端著碗拿著幾分錢來買。現如今估計得在老電影裏去找了。那時候的早點鋪兒賣的油餅和豆漿真的是香,白豆漿2分一碗,糖漿3分,交了錢,售貨員用一個鋁的大水舀子一舀,倒進一種碗口帶個藍邊的白碗裏......;記得小時候去東風市場(就是老年間和現在的東安市場,東風市場據說是文革後改的名字),一進北門,就能聞見小吃部裏傳出的奶油炸糕的香味哦,還有就是北門東邊五芳齋的大包子也是當時有名的。進了商場我最愛拉著老爸去守著北門西邊的櫃台,因為那裏有好多好吃的賣:8分錢一袋的“耗子屎”(其實學名叫“金橘丸”,嗬嗬)、1毛2一袋的杏話梅、1毛8一盒的八珍梅,以及論斤賣的“奢侈品”----化皮橄欖.........。這些東西現在的孩子估計都是不屑一顧了,而那時對我們來說卻有著說不出的誘惑。記得東安市場重新開業後,我陪老爸和老媽又去過一次東來順,可是當年的紫銅火鍋改成了一人一個的小酒精爐,大搪瓷盤裏十幾種的小料也換成了調好的整碗上了,可涮的種類也多了,也有了各種時蔬和海鮮等等。不能說是味道不好,但真的是再也沒有小時候吃的東來順的涮羊肉香了!

   小時候的吉祥戲院、長安戲院都是聽戲的好地方。記得每次爸媽帶我去聽戲都是前5排,入場後1毛錢買份節目單。每月都能去幾次,一有新戲更是場場不落。那時候的戲票也便宜,不像現在,要是想聽出有“角兒”的戲,動輒上百,要是想前5排的就得千八百的,貴得讓人“望戲興歎”啊!

   過去每到晚上,在胡同裏不算很亮的路燈下,你可以經常看到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孩子們在嬉戲。女孩子們都是跳皮筋、玩拐兒和跳房子。男孩子們會熱衷於玩打仗和拍煙畫兒。當然了,那時的孩子們在學習上也沒這麽大的壓力,家長們也沒有現在這麽高的期望值。孩子們隻要是完成了當日的作業和第二天的預習就可以了,可以盡情的去“瘋玩兒”,不用為什麽特長班啊、英語班、心算班而埋頭苦學!

   真的好懷念那個時候,雖然大家的生活質量跟現在比不了;雖然用現在的眼光看那時候的生活太簡單甚至有些心酸和狼狽,但是不知為什麽真的是喜歡那時候的生活。因為好像小時候的一切都是那麽好,即使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凍柿子”,都是那麽香甜,遠遠勝過現在31種冰淇淋的誘惑。真的懷念小時候和胡同裏小夥伴一起跳皮筋的時候,一起邊跳邊唱:“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很好,就是字體有點兒小。
京城的燕子 回複 悄悄話 問候老鄉好!

你的文章透著那麽股子鄉情,真親切!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