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辭世的錢偉長教授,又一次激起公眾對大師的尊崇,以及對“三錢”這樣近乎傳奇的已逝學統的緬懷。然而,錢偉長人格之偉大和餘緒之悠長,並不是著名科學家和優秀校長這樣的描述所能概括的。人們或許會好奇,作為1931年畢業的“老清華”、曾在清華大學工作多年的錢偉長,為什麽在80年代義無反顧地去了上海?他與清華大學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恩怨榮辱,是一段怎樣的曆史?
清華大學的辦學特色和傳統,通才教育、學術自由和教授治校這“三大支柱”,是由老校長梅貽琦校長奠定的。上個世紀50年代初,在移植蘇聯模式的院係調整中,“舊清華”作為“半殖民地的教育傳統”的典型,成為被批判改造的重點。曾擁有理、工、文、法、醫五個學院的研究型大學,最終被改造為包括機械製造、動力機械、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築、電機工程7係18專業的“多科性高等工業學校”,納入培養“專才”的軌道。
1952年任清華大學教務長、1956年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的錢偉長親曆了這一過程,他堅持通才教育、教授治校的傳統,成為對大學的學術性、精英性價值最後的維護者,與蔣南翔在辦學方針上發生尖銳衝突。他反對按照蘇聯模式培養現成工程師的目標,認為必然導致課時過多,專業過細,負擔過重,以及基礎不牢,能力不強,就業不易,效率不高的弊端。在通才教育已經被批判否定之後,在整風運動中,他支援學生要求理工合校的簽名。他批評院係調整、教師工作量等一係列的改革,無非就是“行政辦法”。“學校領導不以學術來講話,而以某個人是否有群眾基礎來講話;我們應該找有學術水平的人講話,不要找不學無術的人哇哇地叫,今後如不再嚴格地處理學術水平問題,教學工作無法提高……從群眾基礎上、能說會道上來提級是不對的。助教開課起過一定作用,但不足以作為經驗”。他批評“外行領導”、不尊重老教授、政治化和行政化等問題,反對通過蘇聯專家培養年輕教師來代替老教授,認為“清華對老教授總是抱著懷疑的態度。清華大多數係和教研組主任沒有真正地當家作主,最多也隻是陷在事務工作裏。建築係主任梁思成教授這幾年來就是掛個空名,從未過問係的教學。”“有人說,現在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樣是很危險的。”
結果眾所周知,在反右運動中,錢偉長成為清華大學最著名的大右派,被撤銷一切職務,停止一切工作,教授職務從一級降為三級,其罪名是反對學習蘇聯,反對院係調整。當年的批判文章稱“1949年和1952年期間,他曾經以種種手法抗拒院係調整,使清華大學的院係調整工作推遲;1952年到1956年間,他表麵上擁護教學改革,但背後卻散佈不滿意的言論。”1956年後,以“反教條主義”為口實,公開反對學習蘇聯“否定我們教學改革的成績,企圖拔掉我們的社會主義教育旗幟”。
劃為右派之後,錢偉長被強製勞動改造,先做實驗室助理,掃地勞動,後下放至農村、工廠,其子女被禁止上大學。在此後不斷升級的階級鬥爭中,清華大學成為越來越耀眼的政治明星,而梅貽琦、錢偉長等的名字則銷聲匿跡。
值得認識和關注的是1979年夏天,在中共中央宣佈對包括錢偉長在內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的55名黨外人士一律予以改正之後,清華大學卻拒不落實這一政策,居然拖延、阻撓達三年之久,直到1983年1月,才給予錢偉長一紙“改正書”。
當我們紀念緬懷學術大師時,正視這一段清華之恥,或許會領悟學統的回歸和重建會是一個多麽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引文見《高等工業學校的培養目標》,《人民日報》,1957年1月31日。《錢偉長語重心長談矛盾》,《人民日報》,1957年5月17日。《錢偉長的反動言論摘要》,載於《北京市高等學校反右派鬥爭的巨大勝利》,北京出版社,1957年10月。)
[1] 李酉山:《錢偉長要把高等教育拉回殖民地教育的老路》,《北京日報》,1957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