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悶是現代人的通病,可以說我們這代人有著超出前輩人的壓力,相對發達的物質社會,各種物質誘惑,欲望的膨脹,機會與競爭共存,在理想與現實的天平失衡的情況下,鬱悶就時時會出現。人的煩惱就在於把自我的欲望淩駕於自然規律之上。當我們無法達到目的的同時,各種不良情緒諸如悲觀,嫉妒,惱怒,失落就會向我們襲來,使我們的內心產生亞健康狀態。在品味人生百味之後,該思考那些引起我們煩惱的根源,同時怎樣才能擺脫它們以擁有一個完美快樂的人生。
《瑜伽師地論》講人有三大基本煩惱貪,嗔,癡。
貪是人們對於可愛事物,即世間妙五欲--財,色,名,食,睡的貪著不舍。“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就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而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人們貪戀美食,貪戀美色,貪求錢財,貪圖安逸,還有名望,人的一生就在追逐妙五欲的過程中沉浮,虛度時光。
嗔是人們對於不可愛事物包括人和事(即逆境)的憎惡不能忍受。也許有人自認為自己很豁達大度,隨遇而安。可仔細想想難道不曾對某人產生過憎恨厭惡,或處逆境中心懷怨恨。這些都叫嗔。
癡是人們不明事理,是非不分。即人對於自然規律不了解,造成做一些違反自然規律的事。
這三種煩惱往往讓人無法棄舍,讓人越陷越深。貪心者經常是從貪圖小利發展到產生更大的貪婪,嗔心一旦生起更是難以釋懷。愚癡常是連鎖反應,一事不明,事事不明。從佛教的角度講由於這些煩惱,讓我們造作罪惡,以至形成習性,使煩惱相續不斷,即不斷造作業和產生業果,以至生死流轉不息。經中把貪欲比喻為淤泥,貪心者猶如深陷不淨腥臭淤泥中不能自拔。嗔心被喻為鬼魅,嗔心者被忿恚所持不得自在猶如被鬼魅纏身。愚癡被喻為羅網,愚癡者如入羅網造作諸業,流轉生死不得自在。
佛陀講這三大煩惱是人的根本煩惱,是三毒,是人生苦惱的根源。隻有擺脫這三大煩惱,才能得到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