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蘭原創

天生夜遊神,小半生從事中文。敝姓王,但從未登基,隻是沾了些先祖靈氣而已;生於午夜,著歌而來……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文地理】最後的井鹽(之五)

(2005-08-01 11:19:13) 下一個

 

     最後的井鹽

 

                                              撰文/惠蘭  攝影/餘銘源 陽公田   供圖/自貢市鹽業曆史博物館

 

之五:因鹽設市

 

 

清末的自貢鹽業,因太平天國的失敗而淮鹽複銷湘鄂,致使市場縮小,但由於生產力的提高和近代技術的采用,仍保持較為穩定的狀態。









 

 

自明代嘉靖年間至清代雍正時期的兩百餘年間,隨著自流井的開鑿,逐步實現了鹽業生產中心從富順、鄧井關一帶西移並向貢井地區靠近。自流井與貢井僅距10裏,相隔一河,生產與經營極易融匯交流,自明末以來便出現了建置分隸於富順、榮縣,而鹽務各卻歸屬於富義廠的局麵。至清雍正七年(1729),因自流井、貢井兩地鹽業的興盛,自流井縣丞署和貢井縣丞署應運而生,自流井、貢井分別成為富順、榮縣的分縣。清代末年,以自流井、貢井為中心的富榮鹽場,已形成了一個鹽業經濟區,從而為自流井、貢井合組而成"自貢"的格局奠定了基礎。19111230日,自貢地區的鹽商在宣布脫離清廷獨立後,為"方興自貢""張大民權",在自流井井神祠召開會議,成立自貢地方議事會。此時的四川,"成渝與自貢皆蜀省重要之區,成都握樞密,渝城得形勢,自貢占餉源,合治則雄,分治則弱,鼎足之形,缺一不可。"自貢地方議事會成立後,便開始爭取在自貢地區建立新和縣的活動。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籌備,193991日正式宣告成立自貢市,直隸省政府管轄,為除成渝之外四川省的第三個省轄市。建市之初,由富順、榮縣分別劃出自流井和貢井地域內五鄉鎮組成自貢市。至此,這一地區在長達近1500年的時間內,終於從因鹽設鎮、因鹽設縣達到了因鹽設市。而自貢鹽業無疑成了自貢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基礎與動力。

 

(作者郵址:ruomu0320@yahoo.com.cn )   注:未經作者本人同意,請勿轉載。

 

    鳴謝: 本文采訪期間,曾得到自貢市久大鹽業集團公司、自貢市鹽業曆史博物館、自貢日報、自貢鹽業曆史編撰辦公室、自貢市新聞出版局等單位和各界人士特別是自貢老鹽工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並致謝。

 

  1928年和1931年,自貢地方各界人士曾兩次提出設立自貢市。雖未獲準,但冠以自貢之名的政治機構、商會和同業公會相繼成立。抗戰時期自貢鹽業實行增產加運以來,使長期以來以經濟上實已融為一體的自流井和貢井,建立統一的、獨立的行政建置的需要日益迫切,條件也完全成熟。19386月,四川省政府"爰經本府省務會議議決,仿照各省市先例,先行成立自貢市政籌備處。
  
  
  自貢鹽業在抗戰時期的發展,帶來了生產技術的改進。1938年,久大鹽業遷川創立久大製鹽廠之後,陸續采用了枝條架、塔爐灶和平鍋製鹽等新工藝。與此同時,自貢鹽廠於1941年開始從製鹽母液中提煉化工產品,至抗戰結束,已能生產氯化鉀、硼酸、碳酸鎂、碳酸鈣等8種產品。
  抗戰時期,自貢鹽稅急劇上升,其速度超過了鹽產量的增長。1938年自貢鹽稅比1937年增長96%,鹽產量增長40%1938年到1941年鹽稅增長7.5倍,而鹽產量隻增長15%。抗戰期間,自貢鹽稅占川鹽稅收80%以上。故稱之曰"市雖狹,以產鹽雄於西南,而貢獻於國家與地方者舉國驚甚宏偉。"
  作為四川中心產場的自貢鹽區,在抗戰時期的增產加運中首當其衝,迎來了自貢鹽業發展史上第二個黃金時代。戰前的自貢鹽產量在四川鹽產總數中的比重已下降至45%,到1939年即上升到54%,而1945年已占全川鹽產量的60%
  19377月,抗日戰爭爆發,沿海一帶相繼淪陷,海鹽生產備遭破壞,運輸受阻。湖南、湖北等省海鹽銷區民苦淡食,需靠川鹽濟銷,形成曆史上的第二次川鹽濟楚。1938年春,國民政府下令川鹽增產加運,濟銷楚鄂。並通過川康鹽備管理局,對川鹽主要產場采取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給予鹽商適量補貼,以及開淘鹽井、添置鍋灶、統製原然材料、開發資源、趕運濟銷等措施,進一步促進了四川鹽業的發展。
  自民國初年至1935年的四川軍閥統治時期,兵連禍結,戰亂不已。各路軍閥逐鹿鹽場,均為劫奪鹽稅,獲取餉源,擴充勢力。進駐自貢鹽場的各派係軍閥,均隨意截留鹽稅,強行征收附加稅。其稅種由軍閥自立名目,任意征收在所謂的附加稅中,僅附加稅一項,每年即達132萬元。
  1913426日,袁世凱同英、法、德、日、俄五國銀行簽訂《善後借款合同》,以鹽稅、海關稅作抵押。旋即成立了鹽務稽核所至1935年撤銷。在此期間,鹽務稽核所不僅在自貢鹽場征解鹽稅抵償外債而且控製了鹽場的產、運、銷大權。僅1914年至1926年,稽核所從以自貢鹽場為主的川南地區征繳解往五國銀行團的鹽稅即達一億四百零三萬元。
  民國初至抗日戰爭前,自貢鹽場的井鹽生產技術有一定發展。這一時期的鹽業生產,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商品經濟十分活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惠蘭 回複 悄悄話
忘了說一句,本文著重寫鹽。但關於自貢的三大特色:井鹽、燈會和恐龍,將會在《最後的井鹽之一:自貢詩情》裏有些簡單描述,到時請讀。
惠蘭 回複 悄悄話
自貢最有名的三樣東西是:井鹽、燈會和恐龍。恐龍館建在發掘現場,十分壯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