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子孫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正文

長征(2)

(2009-02-07 04:47:39) 下一個

現在看我們十八歲時的照片,在那歧形歲月,個個穿得像男孩子,但已鍛煉出鐵打的意誌。我們的忍饑耐勞是天賜給我們中國人的本領。在那張照片,沒有一個人有笑容,但都挺著腰杆子。在家鄉在學校隻有悲傷和歧視,在大自然的風霜嚴寒中我們鼎立著不願倒下的青鬆。

在文革初期,人還很善良,我們處處碰到好人。而我們也要求很少,經過村莊或沿途,能到煮熟的地瓜就是一種驚喜和享受。我們之間確實團結像一個人,互相鼓勵和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事。

我們經過泉州,安海,跨過洛陽五裏橋。第四天我們來到惠安,第一次再見我父母在日本侵略中國時從廈門逃難到的地方。他們在這生活了九年。母親告訴我們許多惠安女的故事,她們的吃苦耐勞聞名於世,她們是堅強和刻苦的中國婦女的代表。

         

惠安還講閩南語,和我們能相通。惠安的男人大都出外打石子做建築工人,留在家裏的婦女是主要勞力。在田裏看到的都是女的在勞動,有名的惠女水庫是她們在1960年建成。3萬名惠安女披星戴月,花了1000多個日夜方才建成。在建設過程中,婦女們把家庭置之度外,長年堅守在庫區一線,掄大錘、推木獨輪載重車等繁重的體力勞動過了楓亭,就是講另一種我們全然聽不懂的莆田話了。在莆田我們還幫忙農民秋收,我們走過宏路,延著大路直奔福州。大約第七天我們到達福州。

在福州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在體育場的鬥爭葉飛省長和他的妻子當時的教育局長王的大會。我根本無法擠進會場,隻聽到驚天動地的“打倒葉飛”“葉飛不投降就砸爛他的狗頭”的口號聲。

在那兒我們都收到家信,有的還收到家裏寄來的錢,因是寄到省委接待站的。66年,11月初,文革剛到炮轟司令部的階段吧?但接待工作還是有條不紊,因司令部還沒垮台。我收到在山區工作的哥哥寄來的棉褲和錢。我身上穿的是父親的混色羊毛衣,是我親手織給父親的倒是我給穿上了。因出門在外,家裏是把最好的都支持我們了。那時的十八歲的姑娘全都是“國民黨胸”扁平的,穿了不少衣服,到了北方,還是瘦骨零丁的,誰也不相信我們是十八歲的大姑娘呀。但因是這樣,走起路來輕巧,過了福州,我們翻山越嶺,倒是都快得象小猴子一樣。閩北都是山,我們爬過一座又一座山。爬到了山上,是一片冬天的景象,到了山下又是秋天。在山上,可看到岩石上倒掛的冰柱。走過的步聲卡察卡察的聲響,原來是踩在結了的小冰片的聲音。山區的特長,地圖上看來不長的路途,以為一天可以走到的地方,常天黑了還走不到。有時天黑了還在大山裏轉。有一次,我們走到天黑了還找不到地方,天又開始下起小雨。我們幸好在山溝裏看到一戶人家。是一對年青夫婦。他們就讓我們在他們家過夜,馬上下鍋煮稀飯請我們吃。第二天離開時我們給夥費,他們硬不收錢,我們隻好學紅軍,離開時,把錢壓在床枕頭下。

在大山溝裏,也有接待站,在運動初期,全民是全心全意響應中央號召,把學生當親人似的照待。每到一地都有熱水燙腳,有安全地方睡覺,有地瓜稀飯下肚。有好幾次,公社還派出向導,引我們走出大山,到另一個落腳處。

有一天黃昏我們靜悄悄經過大山裏的福建的少數民族村。聽說他們的習俗不一樣,我們十個都是女孩子,還是避開為好。白天在路上相逢,他們穿著鮮豔的衣服,在爬山時看到他們肩上挑著貨物,手上還有根大木棍,休息時可用來起扁挑,讓肩膀休息。

剛開始長征時還經常會遇見其他長征隊,但進了閩北就越來越見不到長征隊了。但我們還是看著地圖,繼續前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海外流浪者99 回複 悄悄話 回複Midway8989的評論:Thanks, I hope we will write something for next generation. Please get in touch.My e-mail jiawan2008@gmail.com
Midway8989 回複 悄悄話 I believe we shared almost the same experinces at that time. But, I really dare not turn back to review those things, especially in details. It is too harsh to oneself to re-live that period, isn't it?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encouragement.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