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幾篇談論中國女人嫁洋人的文章,有的把中國女人寫得不堪入耳,我很不能苟同。我認為無論你嫁給中國人或洋人,婚姻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錯綜複雜的事。婚姻幸福不幸福在於男女搭對還是搭錯以外還有必須辛苦耕耘的事。我來到美國留學和工作十年後才遇到現在這個洋丈夫,互相談得來結了婚。在此之前是非常想找個中國人,但我愛上的,人家不愛我,人家要我的,我看不上。所以姻緣可以說是很奇妙的事,好像是互相前世欠了債,今世來相還一樣。
在美國,我的周圍不同種族同婚的很多,很和目,幸福的確實是不少。有一對是美國白人娶越南人的,這一對是親戚,他們是很令人羨慕的一對,男的是白人,某跨國公司的CEO,妻子跟著享福不說,她把她在越南的兄弟兩家都申請來,男方毫無意見,她還幫其兄弟兩家在這兒的生活直到他門自立。現兩家都有自己的生意,很興旺。她的祖先是中國人會講中國話。這對夫妻沒有生孩子,這白人老公也一點沒意見。後來我才知道,她老公在讀碩士時,她在超市當收銀員,是一對同甘苦共患難出來的夫婦。
當然不幸福的也有,原因很多,就像托爾斯泰所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幸福的家庭是和諧的,夫妻互補互愛。不同種族的人來自不同的背景和文化,要做到和諧更需雙方努力。但來到了異國他鄉,和在這兒土生土長的結姻緣也有好處,可更快融入本地文化,如果能心胸開放,願意接受新思想,學習他人長處,常常可看到眼前的新天地。
我剛結婚時是後悔,主要是因我們性格各方麵很不一樣,但我也看到他有很多長處,我下了決心不再固執,願意接受新方式,就簡單多了。例如他上超市絕不看價錢或on sale, 買東西就看外麵寫著含鹽,含糖多少,不合標準再便宜也不買。我剛開始就不習慣,認為他不精打細算,白多花錢。後來再想一想,他是對的,他很注意身體健康是好事,辛苦賺錢就是為了身體健康,生活快樂,還省錢這點錢幹嘛呀,我必須學習他才對。現在我甚至就讓他專幹這活兒,買吃的全由他去幹,我負責煮,他負責飯後整理。我們現在就很婦唱夫隨了。
你說的很對”結婚前寧可多花點時間多了解. 雙方的愛好,溝通方式,處理危機的方式都要很重要,因為生活中總有新問題要解決“.
我說你要學中國的東西如果我們要長久...我不會為了愛而放棄和改變自己的做人原則和中國文化裏好的東西.
沒錯,青菜蘿卜,各有所好。
嫁誰是你的自由,但是千萬別由此而貶低別人。
記得上學時,我是每天都要自己做中餐。可是我的一個同學就是買了食堂的包飯,和美國學生三頓吃食堂。在我看來簡直無法容忍天天吃西餐,可是她卻覺得挺好的。這個至少說明人和人的差異還是非常大的。
你怎麽就說得那麽好呢?
說實話,跨國婚姻,真算得上是“如魚飲水”,如果真的能夠適應良好,水乳交融,大概也不會用母國語言寫那麽多文章了,“拿“洋”字做噱頭,以為自己高內嫁的一等,一會批國男,一會兒批中國文化,在對洋人的崇拜中迷失了自己”了。
自己是不是快樂,有時候自己都不一定清楚,何況別人。
至於幸福的程度,那你還可以說他們幸福過了很多美國同齡人的婚姻,幸福過了很多跨種族婚姻。這樣說有什麽意思呢?
好像你已經認定了樓主的快樂是心理暗示的結果,她隻是勉強自己適應現在的生活。請問你認識樓主嗎?世上所有的婚姻都會有差異和妥協,我看樓主的婚姻已經幸福過很多同齡的中國夫妻了。
外國人的家庭聚會方式和飲食習慣,大家都知道,如果你覺得沒問題,很快樂,那當然是最好。
大多數中國人還是喜歡中國式的家庭聚會,中國式的食品(哪怕是不同菜係),中國式的養老方式(因為你提到已經61了,說老實話,外國人度過晚年的方式讓我不寒而栗,當然,你有自己的生活,你覺得快樂就好)
很多時候,所謂的快樂也就是個心理暗示。
是不是阿Q自己知道,羅卜青菜,各有所愛。我今年也61了,他跟我從加州搬來B,又和我去中國當外教三年,我們有酸也有甜。現在我們是三代同堂,女婿是ABC,也是老外,今天晚上很熱鬧,是孫女的生日。來的有中國人也有其他種族:日本,泰國,各種本地人,有的是同事,更多是親家,我們很快樂。
你放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如果是因為你個人的成熟,那很好,如果是因為不得不妥協,那多半是痛苦的過程,很多情況下是終身的痛苦,一種軟折磨。很多夫妻表明上和睦,其實一輩子都在忍受痛苦。 當然,大多數人選擇阿q的方法,不承認那些痛苦和折磨,就說自己看開了什麽的,其實也很正常。自欺欺人雖然也是否定自己,但是起碼有個麻醉作用。
其實找一個和自己類似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人並不那麽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