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
2010 (28)
2015 (3)
2017 (51)
2019 (49)
2024 (1)
以《琵琶行》命名的琵琶協奏曲有多種版本。這裏介紹的是由王正平作曲,盧亮輝配器的版本。這原是王正平於1985年創作的一首琵琶獨奏曲;1997年6月,作曲家盧亮輝在原獨奏曲的基礎上配器成琵琶協奏曲,由中國民族樂隊協奏,作品於九十年代末在台北市立國樂團到中國大陸巡回演出期間首演,由王正平本人演奏琵琶,時任樂團指揮陳中申執棒。

王正平,琵琶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1948年生於浙江杭州,後移居香港,自幼學琵琶,師從呂培原;1967年移居台灣,1968年考取台大外文係,念書期間堅持琵琶演奏活動;1973年擔任中廣國樂團琵琶演奏員,稍後接任樂團指揮;1979年成為台北市立國樂團創團指揮;1985-1989年赴英攻讀,獲英國國家學術資格委員會音樂哲學博士;1991年起任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2005年自樂團退休後轉任中國文化大學專任教授。除琵琶演奏與樂團指揮外,還作有多首琵琶獨奏曲與協奏曲,並曾獲得多種獎勵。

盧亮輝,作曲家,1940年出生於印尼,祖籍中國福建省永定縣,1964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作曲係;1973年移居香港,並於1977年在香港中樂團擔任全職團員,並開始音樂創作,為香港中樂團創作了不少大型合奏作品;1986年移居台灣後,曾任台北市立國樂團演奏組副組長及副指揮,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係助理教授;受台北市立國樂團、台灣國樂團及高雄市國樂團等專業樂團邀約,創作大量的大型國樂作品。
王正平創作的《琵琶行》獨奏曲,是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同名長詩為曲意,全曲由十段組成,各段的速度和小標題如下:
1. 散板:潯陽江頭;
2. 慢板:水上琵琶;
3. 散板:未成曲調;
4. 小快板:大弦小弦;
5. 中板:五陵少年;
6. 散板:杜鵑啼血;
7. 中板:謫居臥病;
8. 快板:翻作琵琶行;
9. 散板:淒淒向前聲;
10. 散板:江州司馬情。
協奏曲《琵琶行》保持了原獨奏曲的曲意和結構。
下麵這個演出視頻,是2000年1月9日在台北舉行的“王正平琵琶創作樂展”專題音樂會上,由紀永濱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作曲家王正平本人指揮。全曲時長約25分鍾。
紀永濱,琵琶演奏家,曾在台北市立國樂團任琵琶首席;也曾在音樂院校從事琵琶教學;於2003年病故於非典,當年42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nBD4LPaHA
(感謝台北市立國樂團的琵琶首席演奏家鄭聞欣女士為本節提供珍貴信息。)
主要參考文獻:
陳相瑜的音樂世界: 憶琵琶大師王正平
https://hysylvia.blogspot.com/2017/03/blog-post_22.html
維基百科:盧亮輝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7%9B%A7%E4%BA%AE%E8%BC%9D
佘韋瑾:王正平琵琶作品之研究以《琵琶行》、《月牙泉之歌》、《童謠三章》為例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