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
2010 (28)
2015 (3)
2017 (51)
2019 (49)
2024 (1)
秦鵬章、羅忠鎔編曲的琵琶與樂隊 《春江花月夜》 用中國民族樂隊,產生在1998年或以前(有中央民族樂團1998年演出此曲的錄像)。

秦鵬章,指揮家、作曲家、琵琶演奏家;江蘇無錫人,1919年生於上海,8歲開始學二胡,15歲隨衛仲樂學琵琶、古琴,還向外籍教師學單簧管,後在上海國立音專隨黃自學作曲,隨汪昱庭學琵琶;曾任大同樂會等樂團的指揮,國立音專副教授;自五十年代初,曆任中央歌舞團、中央民族樂團指揮、作曲及琵琶獨奏,指揮過舞蹈《荷花舞》、《孔雀舞》、電影《王更寒》、《紅旗譜》的音樂,及多部民族管弦樂作品;編配、創作了民樂《十麵埋伏》、《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等;還曾表演琵琶獨奏《十麵埋伏》等。

羅忠鎔,作曲家,音樂理論家,1924年生於四川省三台縣;1942年在成都四川省立藝術專科學校(今四川音樂學院)開始學器樂、作曲,主修小提琴;1944年轉入國立上海音專繼續學小提琴、作曲;1951年到北京中央樂團創作組;1960年起在中央音樂學院兼授作曲;1985年起擔任中國音樂學院作曲係教授;其作品包括管弦樂、室內樂、民族器樂、聲樂、舞蹈音樂、電影音樂等多種體裁,獲得過多種獎勵;還有作曲方麵的譯著多部。
秦鵬章、羅忠鎔編曲的琵琶與樂隊《春江花月夜》改編的依據,民族器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根據傳統琵琶曲“夕陽簫鼓”改編的。“夕陽簫鼓”的曲名在清代姚燮(1805-1864)所寫《今樂考證》中已有提及,在1842年張兼山編的的手抄本琵琶譜《檀槽集》中有此曲曲譜(名為“夕陽簫歌”)。以後在其它幾部傳統琵琶譜中也有收錄,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李芳園於1895年編輯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的此曲,名為“潯陽琵琶” 。1925年上海大同樂會會員柳堯章先生根據琵琶曲“潯陽琵琶”改編成國樂合奏曲,1926年鄭覲文先生取古代名人詩歌的標題,為此曲定名為“春江花月夜”。樂曲由以下帶有標題的多段組成:一、夕陽簫鼓;二、花蕊散回風;三、關山臨卻月;四、臨水斜陽;五、楓荻秋聲;六、巫峽千尋;七、簫聲紅樹裏;八、臨江晚眺;九、漁舟唱晚;十、夕陽影裏一歸舟。
琵琶與樂隊 《春江花月夜》基本保持了原民樂合奏曲的結構及主要旋律。下麵是由董曉琳演奏琵琶,中央民族樂團協奏,卞祖善指揮,在北京的演出實況,年代是2020年或以前,全曲用時約10分半鍾。
董曉琳,琵琶演奏家,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碩士,師承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教授;中央民族樂團琵琶首席;多次出國到其它國家演出,獲得過多種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PCdze_7nkE
主要參考文獻:
中音在線:[音樂人物] 指揮家秦鵬章
http://www.musiceol.com/news/html/2010-1/2010151636763003212.html
百度百科:羅忠鎔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D%97%E5%BF%A0%E9%95%95/6590754
百度百科:董曉琳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1%A3%E6%99%93%E7%90%B3/5396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