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實注行

專家解讀“麻醉痛症專科”(亦稱“疼痛科”)及"麻醉科"專業知識及應用問題 - pain management
個人資料
正文

疼痛治療方法:服藥?打針?手術?

(2011-01-09 17:48:14) 下一個
有言道:"三十歲前人找病,沒門;三十歲後病找人,難逃。" 也就是說,年齡的增加使得不少人身體出現病痛。初期各種病痛多經一段時間後自行緩解,繼後可反複發生,轉為慢性疼痛,影響工作、生活、甚至睡眠,不得不求醫尋治。

當人們身體出現疼痛時,如果是首次發生,而且是中度以上疼痛,則應去看醫生。首次發生的嚴重疼痛,並持續加重或伴有疼痛部的紅腫發熱,或全身發熱,或有惡心嘔吐等,就應前往急診就診。

多數情況下的疼痛是輕度或中度可忍耐的痛,不少人根據自己的直間接經驗而處理,先服用藥店非處方止痛藥(俗稱消炎止痛片)。部分疼痛患者服藥後也未見好轉,就進一步尋求醫師幫助。當醫師檢查和診斷後,如果排除了某些特殊治療,如抗菌素抗感染,治療心絞痛的心血管治療。多數情況是對疼痛本身的症狀性治療。同時,醫師會進一步做一些特殊檢查,如X光,MRI(核磁共振)等。

如果隻是對症治療,那麽一般是以口服藥開始。原則上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先用 Tylenol,再加用抗炎劑,如 Ibuprofen, naproxen, Celebrex 等,但抗炎劑的副作用使得美國老年專業醫師協會建議勿將抗炎劑用於慢性疼痛,因為抗炎劑會導致消化道潰瘍,出血,重者危及生命;抗炎劑增加中風及心肌梗死的危險性。為避免抗炎劑的副作用、美國老年專業醫師協會建議使用嗎啡類鎮痛藥,考慮到後者潛在危險,許多醫師盡量不使用它。

當口服藥不能有效控製疼痛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采用微介入方法,其中包括局部注射、神經阻滯、脊椎神經電極置入及脊椎腔內藥泵置入。後者對癌腫性疼痛控製極為有效。現代麻醉痛症學利用先進的方法基本上可以控製任何疼痛,從常見的慢性疼痛,如關節炎,盆腔疼,到各種術後長期疼痛,如腰椎術後,關節置換術後長期疼痛,以至各種惡性腫瘤疼痛。今天,你可能不需要這些信息,但明天,你的親友,朋友中可能有人需要。

有些疼痛容易控製,有的則較難控製;有些僅需要服用三至五天的藥物既可解除疼痛,有的則要求微介入局部藥物治療,簡稱"打針治療"。在整個疼痛控製治療中,物理理療和功能康複均可做為輔助治療手段,但應記住,隻有在疼痛控製後,康複理療才能達到功能恢複的目的。

有關徵介入之一的局部藥物治療- "打針治療",往往被許多人,包括一些從事醫務服務的專業人事所誤解,其主要原因是由於麻醉痛症科專業醫師甚少,而且他們大多數僅工作在醫院內,甚至許多人從未聽說過這個專科,中國大陸民眾就更不知道這個專科了,因為中國衛生部於2007年才正式發文成立該專科,亦稱"疼痛科",而且該專科也隻在大型醫院設立。由於以上原因,眾多病人把"打針治療"誤認為"打封閉",其實痛症專科醫師也不很明確人們所指的"打封閉"是什麽含意,猜想可能是痛點注射。而痛症專科的打針治療是非痛症專科醫師們完全不進行的,例如,硬膜外注射,頸交感神經阻滯,選擇性神經解離注射等等。

當你了解了以上信息後,你可能還是不知道怎樣尋找痛症科醫師,因為你見到處處都是治療疼痛的醫師,原則上,他們應是麻醉師,而且有博士後痛症醫學培訓的醫師( Pain fellowship )。你隻要看他們是否麻醉師?問他們是否治療癌症疼痛?如果是,他們多是痛症專科醫師,否則非也。如果他們說他們是痛症專科,但不治療癌症疼痛,也就相當於心髒專科醫師講他們專治心髒病,而不治療嚴重者。你也絕不認同這位心髒專科醫師吧?!

麵對痛症的"打針治療",不少病人擔心所用藥物中是否含有類固醇?其實痛症專科的"打針治療"藥物不含類固醇。一般用於診斷性注射的藥物僅是長效麻藥,用於治療性注射藥物除麻藥以外,可能包括局部抗炎激素,後者的特性是隻能用於局部注射,而禁用於全身;後者的化學成分與人體內自身產生的同類抗炎激素相同,但用量很少,因為僅集中於局部。

關於治療次數,不僅病人,而且不少醫師也有不同程度的誤解,認為一般一年不超過三至四次。其實,診斷注射隻是麻藥,與次數絕對無關。治療注射依據診斷而定,例如,病人感覺上都是腰部注射,可能對醫師而言就大不相同了,該注射可能是硬膜外,也可能是椎旁選擇神經,或椎間關節,或內側神經束阻滯,或者完全是胝關節注射。另外值得指出的是,如果某種注射治療三次後都無效,痛症醫師也不會再繼續實施,正如內科醫師應用抗生素後病人感染仍未控製,他們一定會找原因或更換治療方法。(大家都不想在一顆樹上吊死)。由此可見,談論打針治療次數並無真實意義,如果醫師談論此數目,也就說明該醫師對痛症專科尚不了解。其實,如果同一種打針治療超過三、四次後,保險公司也會要求醫師提供證據或原因,即使如此,也未必繼續支付醫師的治療服務費。

有關疼痛的手術治療。首先應明確:除急診手術或癌腫手術外,所有選擇性手術都是在非手術無效後的最後方法。由於美國醫療係統的特色,美國手術數量遠多於歐洲,例如在美國由於腰頸痛而進行的腰、頸椎手術為歐洲的十五倍。<商業周刊>曾研究報道:美國有75%的心血管手術都是不必要的。

因此,當你由於疼痛而麵臨手術考慮時,你應該考慮兩個主要問題。首先問手術醫生手術對解除疼痛的成功率?可能的並發症是什麽?如果手術醫師的答案是50-60%成功率,半年到一年後疼痛即可減輕。那麽你的回答最好是:不。第二個問題你應讓手術醫生寫下可能的手術名稱,問為什麽?有無其他治療方法,包括非手術方法,如果不手術,可能的後果是什麽?然後將手術醫生寫下的術式拿去你的家庭醫師或你最相信的醫師,並且尋求另一專科醫師的第二意見。這樣你就可以為自己的身體做出更正確選擇。因為有些醫生非常熱衷於手術(對不起,某些同行們),他們常忘記了有個專業診斷謂:"腰背手術失敗綜合征"。霍普金斯醫學院曾進行了約一千病人的對比研究發現,對椎間盤突出的治療,手術與非手術治療,兩年觀察的結果基本相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