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

宇宙無邊,有生命。人是動物,也是狼。來自遠方的狼,在想啥呢?
個人資料
大江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同1律羅素

(2019-02-27 11:23:13) 下一個

上述的原則隻不過是若幹自明的邏輯原則之一,這些原則之中至少有一些是在可能有任何論證或者證明之前,就應該加以承認的。當其中某些原則被承認之後,另一些原則也便得到了證明,雖然這些另外的原則隻要是很簡單,就也會像那些被公認為理所當然的原則一樣地昭然若揭。傳統上--雖然並沒有很好的理由--曾提出過其中三條原則名之為"思維律"。
這三條原則如下:
(1)同一律:"是就是是。"
(2)矛盾律:"任何東西不能既是又不是。"
(3)排中律:"任何東西必須或者是或者不是。"
這三條定律都是邏輯上自明原則的範例,其實比起其他類似的原則來,例如我們剛才所考慮的原則,--一切隨真前提而得出來的都是真的,--它們並不見得就是更根本的或者是更自明的。"思維律"這個名稱也容易使人誤解,因為最重要的事實並非是我們按照這三條定律去思維,而是事物是按照它們在進行;換句話說,重要的事實是我們如依照思維律去思維,就會想得真確了。但這卻是一個大問題,以後我們還要再談到它的。
除了這些邏輯原則對以使我們從特定的前提證明某種事物必然真確而外,還有一些別的邏輯原則能使我們從特定的前提證明某事物之為真,有著或大或小的或然性。這類原則的一個範例,--也許是最重要的一個範例,--就是我們在上章中研究過的歸納法原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大江川 回複 悄悄話 羅素自傳--(序) 我為什麽而活著 此博文包含圖片 (2011-01-15 17:04:40)轉載▼
標簽: 羅素 西方哲學史 文化 分類: 愛上、文字
已經是第一篇
下一篇:我愛你是以悲劇形...
羅素自傳--(序) 我為什麽而活著 [圖片]
狼族天火之音羽 2011年01月15日 16:30 閱讀(0) 評論(0) 分類:藝術 權限: 公開
----家父在我入學前曾經訓話“學你這個專業,必須學哲學,光有基礎還不夠,先從黑格爾起步”。哲學課是二年級才開設的文化類必修課,老師是畢業於北大的美女,在眾多政治類課程裏麵,唯獨她的講課最為精彩,因此對哲學的好感倍增,後來在僅有的年份裏,選修了幾乎全部她的哲學類課程。下了課,我走到講台前,請她推薦給我一些哲學書籍,她當時就推薦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但是很難買到,我們學校是專業性極強的院校,這類書沒有收錄在圖書館,我隻好跑遍各個書店買了這位大作家的其他小作品,當時市麵上他的著作很難買到。直到最近,購書方便了好多,而又能有機會重新再來閱讀。生活需要思考和知識的必要補充。這篇文章不長,但極為精彩。也充分證明了羅素作為哲學家的睿智的觀察力和深厚的寫作功力。看得出他對於自己畢業於英國的劍橋,相當自豪。
而我也逐漸明白,在過去念書時得益於導師那些簡短而極為有力且實用的指導觀點,而這些觀點,其實很多來自於這位哲學家的名言。~很給力

我為什麽而活著?
[英]伯特侖·羅素


三種單純然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於愛情的渴望,對於知識的追求,以及對於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這些激情猶如狂風,把我伸展到絕望邊緣的深深的苦海上東拋西擲,使我的生活沒有定向。

我追求愛情,首先因為它叫我消魂。愛情使人消魂的魅力使我常常樂意為了幾小時這樣的快樂而犧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我追求愛情,又因為它減輕孤獨感--那種一個顫抖的靈魂望著世界邊緣之外冰冷而無生命的無底深淵時所感到的可怕的孤獨。
  我追求愛情,還因為愛的結合使我在一種神秘的縮影中提前看到了聖者和詩人曾經想像過的天堂。這就是我所追求的,盡管人的生活似乎還不配享有它,但它畢竟是我終於找到的東西。

我以同樣的熱情追求知識,我想理解人類的心靈,我想了解星辰為何燦爛,我還試圖弄懂畢達哥拉斯學說的力量,是這種力量使我在無常之上高踞主宰地位。我在這方麵略有成就,但不多。

愛情和知識隻要存在,總是向上導往天堂。但是,憐憫又總是把我帶回人間。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響回蕩,孩子們受饑荒煎熬,無辜者被壓迫者折磨,孤弱無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兒子眼中變成可惡的累贅,以及世上觸目皆是的孤獨、貧困和癰苦--這些都是對人類應該過的生活的嘲弄。我渴望能減少罪惡,可我做不到,於是我感到痛苦。

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將欣然再重活—次。

What I have lived for?
Bertrand Russell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These passions, like great winds, have blown me hither and thither, in a wayward course, over a great ocean of anguish, reaching to the very verge of despair.

I have sought love, first, because it brings ecstasy - ecstasy so great that I would often have sacrificed all the rest of life for a few hours of this joy. I have sought it, next, because it relieves loneliness--that terrible loneliness in which one shivering consciousness looks over the rim of the world into the cold unfathomable lifeless abyss. I have sought it finally, because in the union of love I have seen, in a mystic miniature, the prefiguring vision of the heaven that saints and poets have imagined. This is what I sought, and though it might seem too good for human life, this is what--at last--I have found.

With equal passion I have sought knowledge. I have wished to understand the hearts of men. I have wished to know why the stars shine. And I have tried to apprehend the Pythagorean power by which number holds sway above the flux. A little of this, but not much, I have achieved.

Love and knowledge, so far as they were possible, led upward toward the heavens. But always pity brought me back to earth. Echoes of cries of pain reverberate in my heart. Children in famine, victims tortured by oppressors, helpless old people a burden to their son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loneliness, poverty, and pain make a mockery of what human life should be. I long to alleviate this evil, but I cannot, and I too suffer.

This has been my life. I have found it worth living, and would gladly live it again if the chance were offered me.
插播一條他的【愛情語錄】Many people when they fall in love look for a little haven of refuge from the world, where they can be sure of being admired when they are not admirable, and praised when they are not praiseworthy.
很多人陷入愛情是為了尋找一個遁世的避難所。在這個避難所裏,當他們不值得愛慕的時候,依然有人愛慕他們,當他們不值得讚揚的時候,依然有人讚揚他們。
伯特蘭·羅素: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曆史學家,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也被認為是與弗雷格、維特根斯坦和懷特海一同創建了分析哲學。他與懷特海合著的《數學原理》對邏輯學、數學、集合論、語言學和分析哲學有著巨大影響。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不斷的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
中文名: 伯特蘭·阿瑟·威廉·羅素
外文名: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
國籍: 英國
出生地: 英國,威爾士
出生日期: 1872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 1970年2月2日
職業: 作家,哲學家,數學家


圖片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信仰: 無神論或不可知論
主要成就: 創立分析哲學
195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發表《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代表作品: 《幸福之路》,《西方哲學史》,《數學原理》,《物的分析》
主要領域: 邏輯學,宗教學,倫理學,認識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