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

宇宙無邊,有生命。人是動物,也是狼。來自遠方的狼,在想啥呢?
個人資料
大江川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論與治是兩回事

(2014-01-22 19:38:24) 下一個
論,是理論,是推理,是判斷。。。
論,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同時,論之後,要命名,名可名,非常名,有名,天地之始,無名,萬物之母。
論道之時,必先正名。
正名,就是盡量地,不可質疑地,賦予名字以特定的含義,再用符號所標定,不可以混亂,也不可以有名無實,無實,也可是名的含義。名,是文字,是符號,比如主席,總理,總統,司令之類,比如中正之官,決瀆之官。。。之類,比如5髒6腑之類,及其具體所主。。。比如3角形的內角之和=180度。。。ABC各代表1個角或1個點之類。。。比如三角涵數的正弦定理。。。之類,比如(a+b)^ =a^+2ab+b^  符號字庫可疑。。。?再改)。。。。

中國人對感冒的專業認知曆程

還要經過時空的實證,生命所實證。
實證的過程,對於醫理而言,就是治。
治,就是醫學舉措。
刺法,以針刺入機體,或刺出血。。。
灸法,用火熏烤,用冰敷,用熱熨。。。
治,還可用藥,葉天士所謂,用草根樹皮。
草根樹皮及金石等物,甚至人體所出。。。皆為物,注入機體,或被人主動攝入,皆為藥物。水,也是藥物。
用藥,是治。
所以,討論某病,也首先明曉病名,病名所指特有病,但是,同1個病,或許有多個名,因此首先還要正名。
這些名,是由於萬千的曆史時空演變延續而來的。。。不同的時代,對感冒有不同命名,現代人以感冒命名某病毒所引發的病,此病毒被現代人類命名為。。。則再由WHO確認,全球醫師同此名,便於確認與討論,也便於認識此物——即H1N1這種病毒,當然,H1N1表達的是特定1種病毒,在電子顯微下,還要被看到某特定形,在實驗室檢測還要在血樣中發現某特定現象,撿此現象還要用同樣試劑與程序,或工具。。。又體現係統同1性。
關於理論與病名:
1)內經素問。
2)傷寒論。
3)王叔和。
4)孫思邈。
5)金元4家。
6)明末清初溫病家,吳葉吳王孟揚栗山。。。
7)張錫純。
8)嶽美中。
9)蒲輔周。
10)當代。

關於治法與用藥:

1)內經有論,用針刺,刺熱,無藥方流傳,或許方在外經之中。
但是,針法刺熱,太值得發揚。或許在古代內經時代,是與要並存的大法,或許針刺即可應對感冒及流感,刺熱論專論此術應對感冒之類,而刺瘧論專論此術應對瘧疾,而瘧疾至今還是大殺器,生物武器,生物大殺器?或可正名之,嗬嗬。
2)內經應對熱病,即感冒,或另外以發熱為主的瘧疾之類,已經自熱病,或傷於寒邪的熱病分離出來了,所以,並非所有的熱病都是傷於寒,或傷寒之類,比如,瘧疾,就不屬於傷寒,而後來的傷寒論也沒有專篇討論瘧疾,如果討論,不能不直用瘧疾之名,而專篇討論了霍亂。。。瘧疾與霍亂,其病名延用至今。。。傷寒病名同此,但是,傷寒病的含意,古今有定名,也有變名,需要正名。
3)素問所記載的熱病,極為可能就是主指感冒,感冒分為流感與普感,我專述過此病名所涵蓋。
按熱論所指,傷寒之類,是以寒為病因,環境低溫,而現代H1N1等流感,或普感,皆與環境低溫關係密切,其病毒特性,總體也是喜低溫,引述此類流感病毒的基本特性參數,0度,10度,-10度,-20度。。。可見,其低溫下可活躍,可永久保存活性,高溫則相反。。。
4)傷寒論時代,提及傷寒,中風,溫病,裏邊密集記載了發熱。。。與惡寒,下利,汗出等同密集互見。
對比素問熱論與傷寒論2書對熱病,或傷寒/中風(傷寒病)的記載,則可見都將病分6個層級,但是,熱論的熱病6層其樣貌,即臨床表現更與現代的流感,H1N1之類相似,而傷寒論所載的傷寒/中風(傷寒病)臨床表現更接近現代的腸傷寒病。
所列表對照如下:

素問熱病病程(層次/天)           傷寒論傷寒/中風病程(層次/天)

1
2
3
4
5
6

所以,傷寒論所創立的理法方藥,所應對的已知最烈最普遍的幾大急烈傳殺病,應以腸傷寒為應對對象,而將霍亂另偏專述,我所認為的幾種古今最烈的傳殺病,是指1流感,2天花,3瘧疾,4腸傷寒,5霍亂,6其它,諸如麻疹,腦炎,肝炎之類。。。
也因此,大致可判:
1)內經時代,應對流感,主要是用刺法,應對瘧疾也主用刺法。這是重要的。。。需要深入談討。
2)內經時代,也存在腸傷寒與天花,或麻風等其他熱病,沒有流傳專論,但是,風論之中記載了厲風,所記臨床表現就是麻風病,傷寒病字樣未見諸素問,冬傷於寒,春必病溫,民病溫病,可證內經時代尚未將腸傷寒以傷寒命名。但是,不排除內經時代早已存在腸傷寒杆菌,並造成引發腸傷寒,或副傷寒的流行。。。而溫病,是傷寒之類的傷寒病所不同的另外1類急烈傳殺病,應包含天花,我所謂傷寒病之說法,並為見諸內經原文,內經原文寒字曆曆,頻繁出現,但是,傷寒2字共組1詞出現頻度並不高,傷於寒,傷寒之類。。。等組詞,並不是為某病命名,用來表達腸傷寒這中著名的現代病,缺少正名依據。而傷寒病3字內經未見出現,人們常常提及傷寒病,其實,在傷寒論中也沒有出現過,但是,傷寒論所為論的病,應當酒是當代的腸傷寒,這是我考證,並通讀傷寒論六病原創原文所歸納出的。
傷寒論主論腸傷寒,所原創113方也主要是為應對腸傷寒所用。
傷寒論時代,肯定也會流行流感,天花,瘧疾,霍亂,甚至麻疹,麻風,痢疾,病毒性腦炎,病毒性肝炎之類的急烈傳殺病,但是,沒被傷寒論所詳述,估計在傷寒論時代,還有更多的專們著述或醫書,可惜未能流傳於世。。。因為傷寒論自序提及了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藥錄等早期或當時代的更多醫書,現隻可見素問。。。而素問之中還提及另外的上經等書名,也不見流傳,漢書藝文誌所記載的醫經7家,貌似僅存1部內經,己素問與靈樞,素問被隋唐醫家所注釋,可確認,靈樞隻能確認是經過高麗返宋,王冰見過竹簡本的素問,可確定,而靈樞紙本可證,竹簡本至今無可考證誰讀見過。
3)合理的解答是,傷寒論主論腸傷寒,並順便設專篇另論霍亂等病,而霍亂與腸傷寒同屬腸道傳染病,或許有必要多加鑒別之,傷寒論作者特意將霍亂專篇列於論中。而當時應另有專論專方用於應對流感,天花,瘧疾等,傷寒論論中提及了溫病,或許當時已將流感等熱病已經歸於溫病名下。
4)可以確定的是傷寒論所記載的諸多臨床表現可為今人讀懂,所述病貌,多與腸傷寒極其吻合,病程演變,症狀,體征,特有表現與合並症等,少許缺如,沒被記載。如玫瑰疹。。。
5)如果說1部傷寒論,主要是用於應對腸傷寒,則如果用於應對流感及其合並症,則存在問題,因為按係統論,專有的係統程序應對專有的係統病,則傷寒論113方及其程序應對流感,或溫病,或素問熱病,是有問題的。
這個問題,也被人們發現與關注到了。
最先提及的應是晉代醫家,後來隋唐也感覺到了。
到了宋金元時代,金元4家更深切感到古方不能盡愈今病,古方就是傷寒論的理法方藥,113方,當首推6病初期,即解表法,或辛溫解表法之用,遭遇到困惑。。。汗法,本來就是很嚴謹的治法,麻桂辛溫發汗,太陽表證,先以解表,則可解,可劫住大批的傷寒病初期者。。。但是,流感初期,辛溫汗法卻難盡效,這讓醫家困惑,引述。。。
以我愚見,1,是細菌與原蟲感染的應對較易,而病毒感染則更難,至今未有良策完美之策。2,病毒在變異。
於是,當時的醫家們開始痛苦地再試,他們並未舍傷寒論古方,而是舍棄辛溫解表法,即麻桂之類的汗法,直接用清=法,即將白虎湯之類的寒涼直折直清其初起之熱,此法大多奏效,救活了諸多病人,因此,劉完素說。。。
6)傷寒病與溫病,或腸傷寒與流感H1N1的古今應對,其病也慘烈,其理認知也跌宕,其用藥也革命化,醫師們都經曆了洗腦,被自然,被疾病,被現實,被生命的實證所洗腦。。。人們苦思良策,中國人,中國的醫師們在頑強地搏鬥著。
7)總體而言,舉世地球人類都是從自然界原始態1路走出,經曆過同樣的傷寒病與溫病,再浴火重生的。。。東西方人類以中國人口最密集,即使流行條件,也是搏擊最烈的條件,更是實證的條件,現實促使思考,洗腦,現實與實證,也驗證了草根樹皮的神奇藥效。。。如果說,西方人類應對感冒之類的熱病,向自然界尋找到了柳樹枝,並以此樹枝樹皮煮水口服用於醫治諸如感冒發熱,或風濕發熱,最後提取了阿斯。。。則中國人向自然界尋找到了桂枝麻黃苦杏仁們來煮水口服用於發汗解表以清熱,也是殊途同歸也。
而現存最偉大,最經典的人類醫藥,多是取之於自然界的草木與金石,而無論中西。
8)中國的醫師們痛苦,執著,不舍生命,不屈探索。。。他們成功了,他們有成,這種成功,並不僅僅是中醫人,中國人的成功,它表達了某種真正的精神,人類精神·!中醫學屬於中國,也同屬於世界,中國人的發明,對生命的理解,超乎尋常,與西方人士相比也是另類的,這沒有神馬錯,這個世界就應當如此,民族的,就是獨特的,獨特,是世界,是民族,即是文化的某存在,也是某存在的終極價值。
9)中國的醫師們向自然界尋求救助,天注定,自然界中也設定了這些草木。。。最著名的應當是稻與麥。。。及其它。麻黃平喘,黃連治利,青蒿抗瘧,人參補虛,澤瀉利水,大黃通便,而藍草籃實也可治病,治熱病,治溫病,熱病,溫病也包括現代的流感與天花,腦炎等凶險的重疾。。。

感冒的治法紛爭
 
感冒之論,貌似簡單,其實討論的空間巨大,中西今古之人,中西醫學家,所見所論,至今紛紜,因此分爭。但是,感冒,做為1種重要的人類疾病,它就在那裏,如何應對?則需今人跨越人類之思的崮疾,而登頂控治此病的學術高端,以完美地控製此病,即是所有醫師的責任,也是可能的。
現代人類,70餘年沒有世界大戰,高科發達,人命至貴,超乎金錢,應對此疾,可臻完美,豈能不探其理至哉?
老子所謂,智慧出有大偽,國家昏亂有忠臣。。。
然感冒分為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1年4季皆可發生,流感又遵特定規律,且屬大疫1旦發生,而每有感冒,每年不同臨床表現,病毒學至今未能全麵準確揭露此病的原因,至於應對,1國家免疫體係,2醫學應急體係,31般醫學關照,而人體免疫力與自然是陰陽,很多普感流感之初若疏於關注,則1可合並重症,2克反複發作,3顆遷延成痼疾,嚴重削弱人體免疫力,精力體力。。。很多另外的內科病等,也與感冒連係,哮喘,敏感等疾。。。
對於中醫學術係統而言,感冒,屬於外感病,是1大類原於自然之變的古老經典人類疾病總成,因此,外感病,主要指感冒而言,外感病再分類,可以分為兩類,1是傷寒病,2是溫病,總觀中醫學經典之作,對外感病的記載,感冒(普感,流感)應屬溫病範疇。
關於我此論,即感冒屬溫病範疇,是1個很新的論點,我有此說,是因為確認此說,可能顛覆以往的經典之論,但是,此說立論可史上諸家學說之爭 至今可結也。請事斯語。
 
感冒的程序化應對
說明,與辨證論治的關係。。。
1)最初程序,素問熱論的陰陽六層次。
其中兩感於寒是嚴重合並症。
感冒之初,最重要,應對之關鍵點,時空特點。
2)傷寒論六經(病)程序。
3)三焦程序。
4)衛氣營血程序。
感冒是經典的溫病之1.。
因此,以素問熱論為發端,以溫病3焦,或衛氣營血辨證程序為成熟,中間曆經傷寒論6經辨證,宋金元諸醫家的探索,我特別要指出的是:
1)我此說,並不否定傷寒論經方對感冒及其廣義溫病的應對,也極具價值,何況,傷寒論是現存最經典的臨床學專著,開啟了理發方藥之先河。
2)傷寒論不僅是1部經典醫書,還是1部經典藥書與方書,裏邊所載方與藥,都是是迄今所知最完備的,是迄今為止的方藥之源頭,是今日醫學研究者必知的,當然更是中醫人臨床學所必尊循,意義無法超越。晉唐以降,宋金元,明,清。。。醫家不舍傷寒論,並創新論,再證傷寒經方,做了很多努力,傷寒論經方也被大量納入抗溫病的程序。。。但是,傷寒與溫病大不同,最大不同另述。
3)雖然傷寒學主要應對的是傷寒病,即腸傷寒,其致病原是細菌,這與感冒是不同的,感冒的致病原是病毒,而應對細菌感染,及應對病毒感染,至今還是當代醫學的主題,也貌似永恒的主題,而由於抗生素的發明百年來,1920.。人類應對感染長足進步,但是,人類至今尚未找到某物質,如同抗生素應對細菌,也來較完美地抗病毒,病毒致病與抗病毒,這是醫學研究的方向,也是醫學的1種未知。。。
4)我相信在傷寒論時代,當時代的醫師不僅能夠應對傷寒病,也能夠應對溫病,極有可能另外存在1本溫病論,或傷熱論——我相信傷寒學與溫病學是同時並存的,但是,溫病學未能流傳下來,以致於晉唐,宋金元醫師還要不斷地區分傷寒與溫病兩大類感染性急烈傳殺病,常常發生困惑。。。也因此,啟發了他們的新思考,並屢有建樹,其實,也是與時俱進著。。。而傷寒論中在開篇太陽病中即已經論及溫病,並顯著地提及了溫病與傷寒病的不同,是為鑒別要點,及6,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風溫為病。。。
若以三焦辨證為程序,則感冒的應對就會更為簡潔恰當。
這要追索傷寒病與溫病的時空特點,即最初的臨床表現,這也決定了對於感冒的最初辨別與應對,決定了是以辛溫解表法,還是以辛涼解表發,是發汗,還是不發汗。。。
而三焦辨證,是將溫病程序化,分三層級,上焦是初期,中焦與下焦是加重與延伸,病初是關鍵,因為病初的醫學舉措決定病情的走向。。。與三焦將溫病分為三層相比,衛氣營學辨正,程序分為4層,但是,應以分為三層為佳,而細觀溫病的演變程序,衛分與上焦同,氣分與中焦同,則營分與血分之間難以細分,可合為1個層級。
如此,則上焦急是溫病初起,討論感冒的應對,或抗感冒,抗流感,抗H1N1,H7N9..。。。或SARS之類則必須高度關注初期,而普感與流感,病程傳播速度與發病,病情演變延伸到速度也是極快的,常以半天,或小時計。。。
而病情很快可進入中焦層級,氣分證。。。從此等同出現合並證,肺心腦的病變,需要IR急救。
當病進入下焦時,則出現呼衰心衰及休克,出血等重證,需要ICU。。。搶救。
對於普感或流感這類最普遍,或最常見的急烈傳殺病而言,醫學的責任就是及時發現,識別,高度關注,及是應對,必須的。
而所有的現代化應對,都不是針對致病原的應對,也因此,都不是根本的應對,或並非治本之道,這是醫學的撼事。
但是,中醫學的應對,可能更接近對病因的應對,值得深入省思,而主動抗感冒,更是醫學的任務,因為感冒之重,常常不可自愈,而引發重證。
常用的應對程序
簡化應對法則:
1
2
3
4
主方品類
追索
1藍類。大青葉,板藍根,青黛
2桑類。桑也,菊花,金銀花,連翹。
3石類。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4地黃類。生地黃
5麻桂類。
所謂辛涼解表,不發汗。
總觀同1年感冒,或流感,或SARS,或腦炎。。。
同1種病毒,但是,中國可分5河流域自南到北,珠江,長江,黃河,遼河,鬆花江,此五條河流大致可分5大地理與人文區域。。。因為多點共建論,所以,同1種H1N1在中國這5大區域可獲不同臨床表現,即中醫四診所得不同的病與證。病=1組證。證,是單獨到1病象,如發熱,口渴,鼻塞,咽癢,咽痛,頭痛。。。脈浮,舌紅,苔黃,尿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