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熱愛自然,尊重自然,有一種自然之心。
這也許令人們意外。這恐怕是我的獨家解讀。姑且費時詳解之。
孔子學說流傳了幾千年,一定出乎孔子自己的意料之外。孔子的做為並沒有接受過誰的旨意,雖有些報負,卻時有碰壁。孔子自己說過,實在不行,就乘舟海上漂流而去,不跟你玩了。
從《論語》看,孔子不主動說教,學生有問才答。似乎學生不問,孔子不開口。
此外,孔子述而不作,不輕易寫什麽,怕寫不好,打擾大眾的思路,誤導人家。所以,人們對孔子解《易》經,《易傳》的文字普遍存疑。
有鑒於孔子,我等應將自己的文字當成自言自語,或純屬笑談。勸別人也別太拿當回事,也許滿紙荒唐之言,權當東北人說的 “ 膽兒大不害臊 ” 而已。
孔說及儒學被人們推廣,接受幾千年算是奇跡。
以往,人們認為,曆代統治者們為統治而強力推動,才使孔子深植民心的。這隻是問題的小側麵。
一代統治者死去,可能再無人相信,而孔子卻一直有人相信。
我想,由於孔子易深入普通民眾之心,所以統治者才會倍加利用。
這也沒啥不好。
孔子為何容易被民眾接受?自有其道理。可能與孔子具有的兩個特質有關。
一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的土地原產中國特有種(特有種是現代動,植物學術語)。而這特有的生命必含有與這土地相類的天然生命元素。
孔子,何方神聖?實出於泰山腳下,近於曲阜城邊。中國山東人氏。
孔子生於中國,長於中國,遊曆於中國。出於百姓,根植於百姓,沒離開百姓。
相對於老子之說,孔子之說更為庸俗,更為下裏巴人,更土。
自有與民同感,同聲,同氣的天然特色!故而深入國人之心。 我們的先人,父輩接受孔子的一些理念,常常口耳相傳,身體力行,並非都是出於故意和勉強,多屬自然而然。
當今,人們愛喝天然礦泉水,啥叫天然?自己去想。
天然就是沒滋味。沒有滋味本平常!
世代在變,人們在不同時代經常將孔子的話加以演繹,這是大人們和哲人們喜歡做的事。
普通百姓並非十分熱衷。但百姓們會按照即定的生活節奏,去實踐著孔子。從來沒有因為誰說孔子不好,就把孔子當成壞蛋。也從來沒有因為孔子被追捧,就認為孔子高入雲端。
—— 百姓們才是真正的孔子傳人。億萬人們的日常生活,才是孔學的用武之地。有時,不必多說。
孔子本沒有死。億萬中國人就是活著的孔子。其道理鮮為人知。
聽我娓娓道來。
孔學,不過是經孔子之口講出的道理。大多,也不過是一些最普通的自然之理而已。如同說 “ 辣椒辣,大醬鹹 ” 一樣。
孔子時代的先人,或現代的中國人,可能十有七八,是如同孔子那樣去說、去做的。
孔子的話可能表明了土著中國人的總體活法。
沒有孔子,也會有論語。因為會有張子,李子,趙子 --- 。他們也會說出這樣的論語。意思肯定差不多。
這沒甚麽奇怪。從前,人們都用肩膀挑水吃,因為人是直立的,這樣做既省時,又省力,不用教都會。人當初若是爬行,一定有另外的取水法。孔學如喝水,做起並不難。
國人熟知孔子,道理相類似。
我想,人們在推廣自己的政治理念時,應以論語現象為借鑒;讓自己的好主意被百姓喜聞、樂見、風行,事情才成功。
生意人更要言行論語化,才能使自己的商品普遍深入人心,適合大眾口味,自然占有市場,買賣雙贏。不過我即不從政,又不會經商,表達點感覺而已。
還是說孔子。
拿孔子與老子比,孔子更接近民眾。而老子卻有些玄。其實,我也喜歡老子。但道德經五千言,都是警句。老子的話有道理,很多卻莫愣兩可,或話說半句,或玄而又玄。連老子自己也不否認。普通民眾讀老子,一定記不住 “ 執大象,天下往 ” , “ 恍兮,忽兮 ” 之類,更易記住 “ 知足常樂 ” 之類。
所以,如果讓老百姓從孔子與老子之間選議員,我猜,還是孔子會當選。因為孔子一生到處走,接近百姓,廣結人脈。老子整天坐圖書館裏,一臉嚴肅。孔子的選戰一路走下來,百姓能記住他說啥,又上口,又容易做。老子的主意也不錯,可一上電視,老百姓看著艱澀難懂,手指一按遙控器就給你滅了。老子廣告詞不行,還是人家孔子自然直白些。且看: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 。(謙虛好學,說給誰聽都愛聽)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 。(熱情好客,說給全人類聽,全人類都高興,不樂都樂。咋樣才能樂乎?還不整倆菜,還不整幾盅?誰沒事請我去他哪兒喝點兒,我老高興了,能不樂?)
“ 仁者愛人 ” 。(就四個字,是全人類的普世價值觀,不喜歡也難。誰說人類價值觀不同? “ 愛人 ” 就是價值觀,是人都一樣。愛!多好聽!多神聖!誰要說愛我,我即驚又喜!半天都找不到北。這話該多有魅力!自己終其大半生也在愛著:愛國,愛民,愛家,愛父,愛母,愛妻,愛子,愛單位,愛院長,愛同事,愛老師,愛同學,愛朋友。總之,愛人,愛別人,就別愛自己。我都快成孔子了。) 這樣一比,你就知道,孔子的直白,為孔說的流傳加分不少。老子不及。當然,孔,老二子說的道理卻也相同。孔子的聽眾更多些。
孔子喜愛大自然,是一個強烈的自然保護主義者。應獲諾貝爾和平獎。 2007 年,獎給了美國的高爾,我有些不服氣!
這人們有所不知,卻是我這篇文字最想說的。且看:
《論語 - 述而篇》記載: “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 。
捕魚與打獵,是遠古人類的主要生存之道。
活著就要吃東西,人類當初最主要的食物源是動物,而非植物 —— 人是肉食 “ 動物 ” ,相當凶猛。這一學說,是我的重要學術貢獻!可一解許多千古之謎。
想必張網捕魚,射箭獵殺鳥獸,也是孔子時代中國人的生活主題。當然,孔子時代也耕種。
釣,是指垂釣;綱,是收攏魚網的粗繩索,也可將許多垂釣的魚鉤拴係在上麵。 “ 不綱 ” ,就是不使用魚網捕魚。釣魚,一次僅能釣到一條或幾條魚,比起用網捕撈,顯然是一種苯重落後的生產方式。 人家用魚網,一下子就可以捕上幾十條,上百條,成千上萬條 ------ 一次裝滿一船。這是先進的生產力!代表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誌與能力!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孔子卻公然反對這種方式,依然沿襲那種古老的,傳統的,腐朽的,落後的生產方式,本質上是反動的,代表的是沒落奴隸主的利益 —— 我的這種文字,放在 1970 年代,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章《人民日報》上,也算時髦的很。卻沒有一點兒用處!如今,純屬戲言耳!
如果以平常心,自然心去看孔子這句話,你會另有體悟。
我翻檢了一些關於孔子這句話的名家闡釋,大多認為:這表明了孔子的仁愛之心。孔子講仁愛,對於有生命之物,殺了,捕了,吃了於心不忍!(但還是吃了)
我以為不是這樣。我有另外的解讀,試述一二。
因為孔子提倡過 “ 殺身成仁 ” ,即然為 “ 仁 ” 去死,連人的性命都不足惜,那豬貓狗,馬牛羊,雞鴨魚們的性命又該如何 ? 何況,魚與熊掌,聖人們都照吃不誤。孔子在美食當前,還是很眼饞的。所以,孔子這句話與仁愛之心並無關係。當然,與我胡謅的守舊,反動之類也沒一絲瓜葛。但是,卻恰好反映了孔子做人做事所秉持的自然之心!
我猜,孔子是為了節省自然資源,確保資源永不枯竭,才發出此種呼籲的。人們隻有這樣,才不致於將野生動物趕盡殺絕,不至於徹底失去人類賴以維生的自然資源。人們才能天天有魚有肉吃。有鳳凰看,有麒麟騎,有真正的,活著的巨龍為我們呼風喚雨!(這些動物可能真在地球上存在過,卻被人們當作盤中餐給吃盡了)
這表明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偉大理念!
是一種超乎尋常的自然之心。
同理,弋,是一種帶繩索的古箭頭,用於射獵鳥獸,方便將獵物找回來,而不必費力去取。宿,是指傍晚回巢的鳥兒們與鳥巢,或回家的動物們,現代人有宿舍,晚上大家睡覺用的。歸巢的動物,更易於人類集體捕獲,也包括雛鳥與幼獸,這與張網捕魚的道理相同。孔子不願意見到這些,所以主張,不要射殺已經歸巢的鳥獸,就是漁獵不要連窩端。雖然,孔子是一個貪吃的人,講吃的人,也很會吃。這句話卻有孔子的另些想法在裏邊。我猜,就是心疼自然資源的快速消失。
現代社會,有許多自然保護主義者,動物保護主義者,環境保護主義者。他們以單薄的力量麵對龐大的利益集團,或強有力的政府,努力奮爭著。
在當今的電視畫麵上,經常會看到,一群人乘一支小舟 , 飄蕩在波濤洶湧的海麵上 , 麵對一艘如山一樣壓過來的巨輪 , 揮舞著旗子 , 高聲叫喊著。為的是阻止人類用最現代化的魚網捕滅僅存的那些鯨,鯊們。
因為在當今時代,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沒有人類自己更嗜血,嗜殺!
中國人素以儒家思想為依托。似乎儒家的一套縛住了國人手腳,令中國在強烈竟爭的自然界麵前不堪一擊。你看,依孔子的生存之道,連條魚都舍不得多捕,那末容易到手的盤中餐,伸手即得,連窩都可端掉,卻說甚莫不,簡直愚蠢之極,愚腐之至!這與如此激烈竟爭,弱肉強食的世界如此格格不入,不是自討苦吃嗎?其實世人想錯了。
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按道理,孔說在這裏才更是愚腐之至,百無一用的。但美國人也有在實踐著孔子。也是 “ 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 的。美國法律,捕魚捉蟹,首先要申請執照,捕大不捕小,數量有限定。有一次,我與朋友去加州海岸遊玩,見礁石之下有些小蟹,就捉了幾隻把玩,回程就被人家客氣地給沒收了,沒罰錢,算幸運。
須知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是一整體,諾大地球隻不過等同一村落,唇亡齒寒,東半球打噴嚏,西半球感冒。一時得計,總難持久。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和諧相處,大家才能共生。當然,這絕對不是我等一介書生能管得了的事。 但對孔子的做為,還是要深思一下。
( 2007—9—24 ,時全球變暖,冰山融解,海麵升高,物種滅絕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