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2008-11-25 14:06:42) 下一個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偉大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傑出代表。出身於薩爾茲堡宮廷樂師家庭,很小就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即興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歲即創作了一首小步舞曲,並在歐洲旅行演出獲得了成功,被譽為“神童”。1773年任薩爾斯堡大主教宮廷樂師,1781年不滿主教對他的嚴厲管束而憤然辭職,來到了維也納,走上了艱難的自由音樂家道路。

  莫紮特的全部作品中洋溢著他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並迸發出在巨大社會壓力下的明快、樂觀情緒。他廣泛采用各種樂曲形式,成功的把德、奧、意等國的民族音樂和歐洲的傳統音樂有機的聯係在一起,賦予它們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形式,為西方音樂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道路。其創作手法新穎,旋律純樸優美,織體幹淨細致,配器注重音色效果,發揮了複調音樂的積極作用,對後世音樂創作產生極大的影響。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共創作了七十五部作品,留下了《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後宮誘逃》、《魔笛》等著名歌劇,使歌劇成為具有市民特點的新體裁。並作有大量交響曲、協奏曲、鋼琴曲和室內樂重奏。

 莫紮特早期的創作主要是意大利風格,而他在歌劇創作領域中的最高成就,是在他一生中的最後十年(1782—1791)達到的,意大利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采用意大利文歌詞,但以奧地利民族文化傳統為基礎;莫紮特的早期歌劇序曲主要按照意大利序曲的傳統形式寫成,他的後期歌劇序曲則有許多大膽創新,多半運用奏鳴曲形式,為十九世紀的新型歌劇開辟了道路。

  莫紮特作於1785-1786年間的四幕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描寫了作為平民的費加羅,同垂涎於他未婚妻蘇珊娜的美貌的貴族主人之間的鬥爭,最後以他的機敏幽默而取得勝利。這部社會性喜劇對封建貴族的揭露和諷刺起了很大的作用。莫紮特在創作這部歌劇時保留了原作的基本思想,那愚蠢而又放蕩的貴族老爺同獲得勝利的聰明仆人形成鮮明的對照,並以此作為整個劇情發展和音樂描寫的基礎。

  《費加羅的婚禮》序曲采用交響樂的手法,言簡意賅地體現了這部喜劇所特有的輕鬆而無節製的歡樂,以及進展神速的節奏,這段充滿生活動力而且效果輝煌的音樂本身,具有相當完整而獨立的特點,因此它可以脫離歌劇而單獨演奏,成為音樂會上深受歡迎的傳統曲目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年青的巴筏洛提 , 多謝你的介紹 , 祝你願望成功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