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葉散人

以前寫過日記,給自己看。如今弄個博客,給自己也給大家看。世界真奇妙!
個人資料
正文

武鬥-----三線往事係列

(2016-02-20 05:18:09) 下一個

武鬥……三線往事係列

      文革期間鬧武鬥,貴州、安順、還有俺們大山溝裏的三線工 廠都卷入了。什麽“捍三紅”派,“117”派,“四一一”派,都說自己才是捍衛毛主席黨中央和無產階級大革命的鐵杆正宗真神“造反派”,別的都是反動派、走資派和地富反壞右派。幾個革命派之間彼此相互攻擊,文攻武衛,從早期的口誅筆伐大字報,迅速升級到製作冷兵器,直至奪取當地武裝部門甚至軍隊武器,肉體傷害甚至殺死對方的戰鬥,偶爾還打的挺凶。如果你看過某良心作家寫的傷痕文學《楓》,就會從中大體知道文革和武鬥是怎麽回事了。當然,從今天披露的史實記載看,貴州地區的武鬥激烈程度遠遠比不上四川的幾場著名戰役(注),其規模慘烈程度都驚動了京城皇宮裏的先帝。據說他老人家都激動地對人說:“武鬥全國都鬥不過四川,至於清華。北大,不算數。它那裏雙方都有一萬多人,有電台指揮,真槍真炮。”

       你今天還千萬別問我,文革當年人都瘋了嗎,咋幹出哪樣瘋狂不理智和愚蠢野蠻至極點的荒唐事兒?您得自個去翻看咱這東方古老華夏5000年文明史,慢慢體會吧。

       不過,盡管文革時期廠裏的武鬥規模不如《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電影裏那麽精彩,那些槍啊炮啊的,對我們這些正處在“七八九,煩死狗”淘氣淘到討狗嫌年齡的孩子們,已經是極大的好玩刺激了。

      一天清早,我跟平常一樣做毛主席的好孩子,背書包去學校上課。到學校,爬到三樓才發現早來的同學都聚攏在教室門外麵 ,卻不進去。我也擠扒到教室門口,探頭往裏一看,嚇了一跳:教室裏麵鋪的全是地鋪,門口架著一挺支著三角架子的重機槍, 紅纓槍和步槍等各種冷熱兵器靠在教室四圈牆上。原來是“捍三紅”造反派的隊伍不知去哪裏保衛毛主席革命路線,半夜“征戰”歸來,把我們學校教室給征用成“臨時軍營”了。正在穿衣裳的重機槍手居然是俺另一個大哥——我大伯女兒的丈夫,海軍複員軍人——我們東北人也叫大哥,估摸比叫姐夫親近些。

       嘿,以後的兩天裏,我吹牛皮的本錢大大的膨脹——哪想我不但親眼見到了《南征北戰》電影裏解放軍在摩天嶺上把蔣匪軍掃得屁滾尿流的重機槍,而且重機槍手還是我大哥。

       小孩子不懂事,覺得打仗好玩,大人可知道凶險。有幾次半夜,外麵武鬥槍聲響起,老爹不在家,因為是幹部到單位值班去了,家裏就剩俺娘和三小孩子。老娘嚇壞了,趕緊把我們從熱被窩裏揪起來,睡眼惺忪的就都給塞到床底下去了,說是怕流彈。

       形勢最緊張時期,為了自衛,老爹曾從廠裏拿回一支紅纓槍。兩米多長的鋼管,前麵接著一節尖槍頭,說是紅纓槍,其實沒有紅纓,準確地說應該叫鐵梭鏢。三線工廠都是重工業機械加工廠,造些比當年紅軍井岡山暴動時“兩把菜刀鬧革命”更強點的冷兵器是小菜。紅纓槍平時豎在門後,以防萬一,其實直到武鬥結束,社會秩序恢複正常也沒有用上,最後上繳公家了。

       記得造反派們還把幾塊大鋼板焊接到一輛汽車上,居然就成了一輛土坦克,開到大街上去了。幾個造反派在上麵揮舞著槍棍,耀武揚威。

       小孩子平時沒事,文革武鬥鬧得人心慌慌的,老師作業又不怎麽管,我們撒歡地玩,享受了一個貧窮卻快樂的少年兒童時代。廠裏一開批鬥大會、給走資派戴高帽、遊街,就到處都可以看到我們頑童圍觀嘻戲和在人群中擠進鑽出的影子。 

       其實,文革、武鬥是國家民族的一場大災難。數百上千年積累下來的曆朝曆代無數珍貴的曆史文物和文化遺產或被砸爛毀滅,或被付之一炬,以致於有文化名人說出“還不如當初讓八國聯軍鬼子搶了去,放到外國博物館裏,這樣至少東西還在,如今的我們和後代還能看到”這樣悲憤至極的氣話來。更有無數的人精神肉體受到衝擊和迫害,許多人落得個死於非命。(見《文革時期被毀滅的文物》http://bbs.tianya.cn/post-no05-194234-1.shtml)

       記得一天清早,廠裏架設在一棟高樓上的高音大喇叭開始廣播,說反革命分子某某某跳樓自殺,自絕於黨、自絕於人民。那棟樓離我們家很近,又正好是在上學的路上,於是我們幾個一起結伴上學的小夥伴決定順路去看看。

       清晨涼爽的空氣中彌漫著自然界的清香,畢竟這大山溝裏工廠和家屬區周圍都是田野,剛剛冒出山窪的太陽,讓大片的稻田地裏升起淡淡的白霧。

       自殺的人是從一棟單身職工居住的四層紅色磚樓樓頂跳下來的。我們走到離現場不遠,就看到前方地上有片薄席蓋在地上。清晨時分,邊上隻有一、二個過路人草草看一眼,也就默默地走開了。

       我們幾個小孩小心翼翼地走近前去。到了跟前,能看出舊涼席下蓋著的屍體把涼席支撐著的樣子,看不到下麵的人,從涼席和地麵接觸的縫隙下,滲出來的一灘已經發黑的血汙,估計那該是人腦袋部位。

       七八歲的男孩子,無憂無慮的年齡,似乎對涼席蓋個死人沒太多的思考。當時看過也就過去了。後來上大學期間開始出現了反映文革的“傷痕文學” ,在讀到小說《楓》中那段“丹楓躍出了最後的一步…… 一片死寂。樓下傳來一聲沉悶的聲響,象是一麻袋糧食摔到地上。”我立即聯想到自己小時候看到的那個舊涼席下蓋著的屍體,把涼席支撐著的樣子,和從涼席和地麵接觸的縫隙下,滲出來的一灘已經發黑的血汙……

       如今的我,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變化,又或許終於明白了生老病死的涵義,心底十分的敏感和脆弱起來,聽到鄰居家貓狗的不幸遭遇都會跟著難受半天。

       人啊,得給逼到什麽樣的絕望境地,居然就把自己給從四樓頂上扔下去,讓凜冽的寒風撕打自己的麵龐,掀翻自己的衣裳,讓堅實的地麵把自己砸成血肉模糊的一團,全不顧親人朋友愛人的傷心難過、養育之恩父母悲慟欲絕和永遠的心碎心痛,再也見不到太陽的升起,月亮的落下,再聞不到鮮花的芬芳,小草的清新,再聽不到小鳥的叫聲,孩子的歡笑 ... ...

       慘啊。

       讓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真正的成熟起來吧!

       願野蠻,愚昧和落後不再如惡魔一樣地糾纏我們的靈魂!

       願天佑華夏子孫!

     (完)

——注:全國最大一場武鬥是1967年7-8月間在重慶發生的楊家坪武鬥。出動軍艦、大炮、坦克等重武器,死亡1170人,失蹤600餘人,共受傷3000餘人,重慶市九龍坡區楊家坪、謝家灣地區作為主戰場,大受破壞。 後經林彪、周恩來直接幹預才停止。

重慶武鬥中甚至使用了軍艦,涪陵地區武鬥因為當地駐軍介入炮艦轟擊城區,完全是正規戰爭的打法。幾萬貿派紅衛兵退入川東名寨栗子寨,對抗正規軍的打擊,最後全部宣布繳械撤走。

重慶市沙坪壩區現有全國已知保存最為完好的紅衛兵墓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