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話”變“現實”米諾斯遺址

(2008-11-03 05:08:05) 下一個


“神話”變“現實”米諾斯遺址

 幾千年來,克裏特島一直籠罩在神話傳說的神秘麵紗之下。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在這裏發掘出了米諾斯王宮,一個古老的文明伴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展現在世人麵前。從此,神話不再是神話,傳說也不再是傳說。

  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這樣一段關於克裏特島的描寫:在遠處暗藍色的大海上,有一個名叫克裏特的大島嶼。它富饒而秀美,四周都有海浪衝刷。那裏人口稠密,有90座城鎮……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克諾索斯,米諾斯國王就在那裏臨朝統治了9年,他享有萬能的眾神之長宙斯的關愛……

  克裏特島麵積8336平方公裏,是愛琴海上最大的島嶼。這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島嶼,也是一個充滿了神話傳說的島嶼。這裏是眾神之王宙斯的誕生地,傳說島上的迪克特山洞就是仙女們撫養宙斯的地方;這裏是宙斯和歐羅巴公主伊娥相親相愛的地方,正是在這裏他們生下了島上的第一批統治者米諾斯和他的兄弟們;這裏也是傳說中偉大的能工巧匠德達魯斯創造奇跡的地方,“迷宮”為他帶來了不朽的聲譽,也給他帶來了永遠的悲傷,他在迷宮建成後被米諾斯王囚禁,然而在他帶領愛子用羽翼飛越赫勒斯滂海峽時卻痛失愛子。而這裏關於牛首人身怪物米諾陶和忒修斯的故事,更是離奇:克裏特島的國王米諾斯自稱是宙斯的兒子,他在這裏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國。海神波賽冬送給他一頭美麗而強壯的公牛,希望米諾斯把它獻祭給他,但米諾斯卻私自留下了公牛。波賽冬大為生氣,暗中使計使米諾斯的妻子帕西淮瘋狂地愛上了這頭公牛,生下了一個牛首人身的怪物米諾陶。家醜不可外揚,米諾斯命令德達魯斯建了一座迷宮,把米諾陶囚禁在其中。這時,米諾斯的愛子安得洛勾斯在雅典參加奧運會時意外死去,米諾斯征服了雅典,命令雅典必須每隔9年向米諾斯進貢7個童男7個童女,供米諾陶食用。26年後,米諾斯又派人到雅典催索第三次貢品,雅典王子忒修斯挺身而出,決定到克裏特島除掉怪物。臨走之前,他和父親埃該斯約定,如果平安歸來,船上就揚起白帆,否則的話就掛黑帆。忒修斯到達克裏特後,美麗的米諾斯公主阿麗阿德涅對他一見鍾情,她送給忒修斯一柄魔劍和一個線團。忒修斯把線頭係於迷宮入口處,手提魔劍,一路放線團進入到迷宮深處,殺死了米諾陶,然後循線團走出迷宮,與阿麗阿德涅雙雙逃離克裏特島。由於神告訴忒修斯阿麗阿德涅命中注定是狄俄尼索斯的妻子,他不得不單獨留下她而自己回雅典。悲傷中的忒修斯忘了與父親的約定,沒有掛上白帆,埃該斯遠遠望見黑帆,絕望中跳海身亡。愛琴海的名字就是源於這個傳說。

  這些美麗動人的神話和傳說,長久以來被認為是杜撰出來的童話。米諾斯王是否真有其人?迷宮是否存在?一直是個難解之謎。考古史上的傳奇人物施裏曼在成功發掘特洛伊和邁錫尼之後,對荷馬史詩中多次描繪過的克裏特島很是神往,曾多次前往克裏特考察,企圖解開有關米諾斯和迷宮的謎團,但最終未能如願,抱憾辭世。數年後,英國考古學家阿瑟·伊文思彌補了施裏曼的這個遺憾。

  伊文思1851年出生於英國的一個鄉村,父親是一個成功的造紙商,家境優裕。受家庭環境影響,伊文思從小對古物情有獨鍾,尤其喜歡收集和研究古代錢幣。他曾就讀於牛津大學和德國的哥廷根大學,畢業後去東歐旅行,寫了一些有關東歐的這個地區的著作,並在那裏結婚、安家。後來伊文思在牛津大學的阿西莫林博物館擔任館長一職,在他的努力下,阿西莫林博物館大為改觀,從一個堆滿灰塵、被人遺忘的角落轉變為一個生機勃勃的高水準的博物館。與此同時,伊文思則利用大量的空閑時間,繼續在各地旅遊,並開展自己的研究工作。

  1882年,伊文思和愛妻瑪格麗特前往希臘旅遊,他們拜訪了當時已名滿歐洲的施裏曼。施裏曼興致勃勃地拿出許多他在邁錫尼發現的文物給伊文思夫婦看,其中有一些小小的印章引起了伊文思的注意。這些印章呈環狀塊狀,有許多符號和圖案嵌印在粘土或蠟表麵,印章上雕刻的符號和圖案很古怪,其中有些符號有點像埃及的象形文字,而圖案則大多是一些海洋生物的形象。這些符號和圖案似乎不像是邁錫尼文化或希臘文化中所能見到的那一種。伊文思以前曾聽一些學者指出,邁錫尼出土文物有一些設計及其他特征與典型的“邁錫尼風格”格格不入。那些學者曾暗示,這些特征是某個未知文化的遺跡,該文化對邁錫尼人有過重大影響或彼此之間相互有過影響。麵對這些神秘的印章,伊文思推測,它們可能是這個未知文化的線索。他甚至進一步推測,這些印章也許是歐洲文字的源頭,愛琴地區曾存在過一種比邁錫尼文明和特洛伊文明更加古老的文明。

  此後數年間,伊文思在地中海東部的一些遺址中搜集了大量類似的印章,人們告訴他,這些印章來自克裏特島。伊文思知道該島北邊海岸附近的克菲那有一個大型遺址,傳說這個遺址就是克諾索斯,即米諾斯王宮的所在地。1894年春,伊文思第一次踏上了傳說之島克裏特的土地,他走遍了島上的山山水水,進行詳細的考察。他吃驚地發現,島上商店裏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古代雕刻印石,甚至連當地農民脖子上掛著的裝飾品也是這種印石。當地人把它們當作護身咒符,視如珍寶。伊文思還在這裏發現了一些宮廷與市鎮的遺跡和遺物,他越來越堅信,克裏特的地下埋藏著考古學上的重大秘密。

伊文思比施裏曼幸運得多。施裏曼在世時克裏特島處於土耳其的控製之下,施裏曼未能得到發掘許可;而到1899年克裏特已擺脫土耳其的統治,歸於希臘統治下,申請發掘許可相對容易。1900年3月,正是春寒料峭的季節,伊文思從雅典來到克裏特島,他在資金雄厚的“克裏特考查基金會”的資助下,終於得到了期盼已久的發掘機會。此時伊文思年已48歲,愛妻去世已有多年,他無牽無掛,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克裏特考古工作中。

  克裏特沒有讓伊文思失望。第一天他就挖到了建築物的牆和一些藝術品;第二天,發現了一堵有壁畫的牆和畫有圖案的石膏作品,它們雖已褪色,但仍可辨認。廢墟似乎埋得很淺,幾乎每挖一鋤都會挖出幾件古物,不幾天,掘出的文物就堆積如山。出土的文物主要有形狀各異的雕刻印石,精致的花瓶,真人大小的陶罐(主要用來裝穀物、酒和油)以及數以百計的泥板。泥板上刻著兩種由直線構成的未知文字,伊文思稱之為“線形文字A”和“線形文字B”,其中“線形文字 B”曾在邁錫尼考古發掘中發現過。伊文思清楚地意識到,這裏存在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古老的文明,他在書中寫道:“這是一種異乎尋常的現象,不像古希臘,也不像古羅馬……也許,它的全盛時期可以追溯到邁錫尼時期之前”。

  伊文思向全世界宣告了他的發現,引起了轟動。英國倫敦的《泰晤士報》評論道:“克諾索斯的發掘,在重要性上若不能說是超過,也至少不遜於施裏曼的發現。”考古學家們意識到,伊文思發現的是一個全新的文明,他們匆匆趕赴克裏特島,寧靜的島嶼頓時熱鬧起來,克裏特的傳奇故事再一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伊文思發現的克諾索斯宮殿

  克諾索斯的發掘工作,在伊文思的領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物出土,廢墟的形狀也一天天清晰起來。經過長時期的艱苦挖掘後,終於,一座規模宏大、結構複雜的遺址出現在人們麵前。整個建築物依山而建,麵積約16000平方米,擁有大小房間1700多間。其入口位於西南部,進門之後是一條寬闊的用石板鋪成的通道,通道的盡頭,是一個麵積達1400平方米的中心庭院,庭院東西長南北短。庭院的東部,穿過一個大階梯,就是米諾斯王室成員的居住地。整個建築像一座小型的城鎮,它有街,有貯藏糧食和貨物的倉庫,有藝術家的工作室,有住房、禮儀廳和商店等,所有這些,都從中心庭院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另外,從發掘現場來看,王宮的建築物也不是一次修成的,這些房屋並不是整齊地上下交迭,而是雜亂地混在一起,它們是在漫長的歲月中利用原有部分建築不斷地改建、擴建,逐漸變得龐大起來的。這些數以千計的房屋,彼此之間用長廊、門廳、通道、階梯等連通起來,千門百廊、曲巷暗堂,撲朔迷離,仿佛是一個沒有出路的大陷阱,稍不留神,就會迷路。看來“迷宮”傳說不無根據。

  1906年,伊文思在遺址附近修建了自己的住所,從此在這裏定居下來,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對克諾索斯的發掘、修複和研究工作當中。1911 年,由於他在考古學上的重大貢獻,英國政府授予他爵士爵位。1921~1935年,《米諾斯王宮》一書陸續出版,這本書總結了他在克諾索斯數十年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米諾斯研究的基礎。盡管現在看來伊文思的有些結論並不正確,但後人正是在他研究的基礎上,才對米諾索斯文明有了比較詳細的了解。

  “迷宮”中的謎團米諾斯文明之謎

  米諾斯王宮遺址的發掘,將歐洲文明的起源整整提前了1000年。但是,米諾斯文明如同傳說中的迷宮一樣,神秘莫測。它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什麽突然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待於進一步作出闡釋。

  克裏特島很早就有人類居住,伊文思把最早有人定居的時間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最新的研究表明,克裏特最古老的居民隻能追溯到公元前6000 年。被認為是米諾斯時期的文化約在公元前2500年出現。在這期間,克裏特人居住在山洞或小村落中,考古發現了很多這個時期的村落遺址和石斧、石刀等工具。從已有的考古資料看,克裏特最早的居民來自於島外,他們來之前,已經掌握了比較先進的磨製石器技術和製陶技術。至於他們來自何處,至今沒有定論。大多數學者認為,從克裏特所處的地理位置看,小亞細亞西南部和敘利亞一帶最有可能是克裏特居民的老家。在這一帶發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遺物,與克裏特同一時代的遺物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另一些學者指出,克裏特考古發現的一些器物如雙麵斧、鴿子等,與北部非洲文明尤其是埃及文明驚人地相似,也許是美尼斯征服下埃及時一部分避難者來到了克裏特島。

  不管克裏特最早的居民來自何方,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克裏特人口不斷增加,並開始聚居到比較大的地方。公元前2000年前後,沿海一帶建立了很多城市,其中克諾索斯是比較大的一個。由於地理上的優勢,克裏特人與西亞、北非的交流逐漸頻繁。這個時期克裏特文化中最有特色的遺物就是呈環狀塊狀、上麵雕刻著許多古怪符號和圖案的小印章。

  約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克裏特進入“舊王宮時期”。在此期間,克諾索斯建造了大型的宮殿,另外在馬裏亞和菲斯托斯也出現了王宮建築。這些王宮都建有堅固的城牆,說明當時島上還沒有統一,相互之間常發生戰爭。從出土的舊王宮遺址來看,克諾索斯的王宮規模最大,大概那時它最有實力。“線形文字 A”產生於這個時期,它是從象形文字發展而來的,是一種線形音節文字。考古學家共發現了220件“線形文字A”泥板,但這種文字至今未釋讀成功,仍然是個謎。有朝一日學者們若能成功破譯“線形文字A”,許多遺留問題則可望得到圓滿解答。

“舊王宮時期”一直延續到公元前1700年,此時一場大地震毀壞了島上所有的宮殿。後來米諾斯人重建了宮殿,進入“新王宮時期”。新王宮時期從公元前 1700年延續到公元前1470年左右,當時的米諾斯文明在政治、經濟、藝術等方麵都達到了頂峰。考古學家在島上發現了許多米諾斯人居住的宮殿、城鎮和村落,克諾索斯的米諾斯王宮就是最大的一個。雖然至今有關米諾斯統治者的情況仍鮮為人知,學者們甚至不知道米諾斯指的是具體的一個國王還是伊文思認為的那樣代表了一個朝代的統治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即米諾斯社會是高度組織化的社會,正是在這樣一個統一協調的社會下,才創造出了神奇輝煌的米諾斯文明。

  米諾斯此時的影響已遠遠超出了克裏特島本身。由於擅長航海,米諾斯人擁有高效率的船隊。“新王宮時期”的船隻長達100英尺,橫渡地中海輕而易舉。米諾斯的經濟主要靠貿易,海外貿易非常發達,與希臘大陸、埃及、西亞甚至兩河流域等地都建立了貿易關係,主要出口橄欖油、葡萄酒、木材、羊毛絨、陶器、珠寶、刀具等物品。米諾斯的工藝品在整個地中海東部都有所發現,而在米諾斯的遺址上也發現了許多來自西亞、北非地區的金屬製品。為確保海上運輸的安全,米諾斯還建立了一支所向披靡的艦隊,稱霸地中海地區。古希臘神話傳說中提到米諾斯有一支無敵艦隊,愛琴海地區紛紛向其俯首稱臣,甚至連雅典也一度臣服於它。米諾斯人稱霸地中海的盛況在米諾斯的繪畫和雕刻上也有所反映,許多藝術品都以海洋生物為裝飾,表示了米諾斯人與海洋的密切關係。曆史上也把這時期的米諾斯稱為米諾斯霸國。

  米諾斯霸國在建築上成就卓著,對後來的希臘建築影響巨大。米諾斯王宮有“迷宮”之稱,古代的人們認為隻有神話中的巧匠德達魯斯才能設計和建造這樣的傑作。王宮建築的房屋大都很寬敞,房屋內外往往隻用幾根柱子隔開,這與克裏特溫暖的氣候有關。它的采光係統安排得很巧妙,房屋之間安置了一個個采光和通風的天井,光線和空氣可進入室內。每一組圍著采光天井的房屋中,都有一個長方形的主要房間,稱為“麥加倫”,意即“正廳”,在以後的希臘神廟建築(如雅典衛城)中常有這種建築形式。王宮建築也廣泛采用了圓柱,圓柱設計得上粗下細,看上去非常協調,說明當時的建築師已充分考慮到了人的視覺差異。最令人叫絕的是王宮的供水和排水係統,水從外麵引入,水管用經久耐用的陶土製成,設計成兩頭小中間大,可利用水的衝力充分排汙。王宮中有浴室,有廁所,衛生狀況好得驚人。無論從整體布局,還是細微之處,到處都閃現著米諾斯人的智慧之光。

  米諾斯迷宮圖

  發掘出來的王宮建築中,最有名的是“禦座之室”和“大階梯”。“禦座之室”位於中心庭院西麵,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室麵向中心庭院,內有一個長方形地穴;後室較大,裏麵放著一個石製的寶座。寶座高高的靠背用雪花石膏製成,放在一個正方形的基腳上,座位下有奇異的卷葉式凸雕。地板染成紅色,一麵牆上畫著兩隻躺著的鷹頭獅身蛇尾的怪獸。伊文思剛開始認為這是一個浴室,但沒有找到排水的地方。後來他又認為這裏是3000多年前米諾斯王的議事廳,最後又從其濃厚的宗教意味聯想到它是“地下世界的恐怖法庭”(米諾斯是傳說中的冥王)。它的真正用途是什麽,恐怕無人得知也無從得知。

  另一個重要的建築是“大階梯”,它不僅是通向東麵王室居所的唯一通道,而且在建築群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與附近好幾堵牆相聯,牆上繪有壁畫。階梯的另一麵安置有低矮的欄杆,欄杆上豎著上粗下細的柱子,支撐階梯上的數個平台。伊文思為了不讓“大階梯”塌垮,用鋼筋水泥予以加固,雖然這種“複原”遭到批評,但使“大階梯”得以保存至今。

  對於這個富麗堂皇的大建築,德國學者沃德利克卻持異議。他在1972年出版的一本書中提出,這個建築絕非王宮,而是王陵或貴族墳墓。在他看來,那些被大多數考古學家認為是貯糧、油、酒的大陶罐其實是盛體的葬具,裏麵注滿蜜糖以防腐;壁畫象征靈魂轉入來世,並且把死者在幽冥世界所需物品也畫在上麵;王宮中精細複雜的管道也是應防腐所需而鋪設。這位德國學者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理由:首先,從建築物的位置看,此地很開敞,易於四麵受敵而無從防守;其次,此地缺少泉水,要從外麵引入,居民不夠飲用;再次,那些所謂的禦用房屋,大都潮濕、陰暗,講究生活情趣的米諾斯王族竟會選擇這樣的地方作居所嗎?另外,若真是王宮,為什麽在王宮範圍內卻沒有廚房、馬廄之類的房舍?難道這裏的居民不需要食物和交通工具嗎?沃德利克的觀點與伊文思的截然相反,且所描繪的畫麵令人毛骨悚然,但是,近百年的考古發掘又表明,這裏從未發現過墓葬之類的遺跡或體。這一點又該作何解釋呢?

  米諾斯的建築令人驚歎迷惑,而米諾斯的壁畫則令人心曠神怡。那些生氣勃勃、充滿現代情趣的壁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富裕、安閑、友善、文雅的米諾斯社會。米諾斯壁畫的顏料未幹時塗抹上去,色彩滲入牆壁,所以至今依然鮮豔如初。壁畫題材多樣,其中有一些是裝飾性壁畫,多以花草、海洋生物為內容,風格嫵媚。在一間被稱作“王後寢宮”的牆壁上,畫了藍色的海豚和五顏六色的魚和珊瑚,色彩鮮豔,姿態生動,極為精彩。

伊文思發掘出來的克諾索斯青銅時期壁畫,描繪運動員在牛背上跳躍之情景。

  另外有許多壁畫表現了米諾斯人的生活情景。中心庭院南側宮牆上有一幅名為《戴百合花的國王》的壁畫,畫中的國王如真人大小,頭戴百合花和孔雀羽毛的王冠,過肩的頭發向外飄拂,脖掛金色百合串成的項鏈,身著短裙,腰束皮帶,風度翩翩地向前走去。一幅名為《纖細壁畫》的壁畫,則在畫中央畫了幾個坐著的宮女,她們神態從容,穿著各色服裝,頭發迷人地披在肩上,佩戴著項鏈和頭飾,華麗嫵媚。最動人心弦的是被稱作《鬥牛》的壁畫,圖上的那頭牛正向前猛衝,牛的前方站有一個少年,正用力按住牛角;牛身後的少年則雙腳離地,雙手揚起,把一名紅裝少女彈向空中,少女則穩穩倒立在牛背之上。這是雜技表演還是一種宗教儀式?其中的含義至今不明。

  另外,米諾斯人的宗教問題也是米諾斯社會令人費解的地方之一。許多考古學家認為,米諾斯許多壁畫和雕塑表現的是女神或女祭司,他們相信,米諾斯人心中的上帝是女神,女人在米諾斯的宗教禮儀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米諾斯的女神或女祭司,常常手握毒蛇或雙葉斧,這種雙葉斧在米諾斯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另外,米諾斯的宗教似乎與牛也有不解之緣。米諾斯王宮出土了許多有關牛的圖畫和物品,如前麵提到的《鬥牛》圖,牛頭形的酒杯、公牛塑像、牛角裝飾的大門和壇罐等。牛與米諾斯的宗教有什麽聯係?米諾斯人為什麽要供奉手握毒蛇的女神?他們信仰、畏懼的是什麽?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米諾斯的宗教也可能有其陰暗的一麵。米諾斯人原來一直被看成是有文化教養、熱愛和平的民族,但最近的考古發現卻使這種形象蒙上了淡淡的陰影。1979年,考古學家在一座小建築物裏發現了四具體,其中三具在地震中被震得粉碎,剩下的一具是一個18歲的男子,像是被捆綁著做獻祭儀式,禮儀刀具橫放在他身上。4年後,考古學家在克諾索斯西北的一個地窖裏又發現了兩具兒童骷髏,一個8歲,一個11歲。這兩個兒童是在祭禮上被殺的,而且肉還用刀子從骨上剔下。這些新的發現,迫使人們對米諾斯文化重新進行審視。

  正當米諾斯霸國如日中天之際,公元前1470年,破壞和毀滅突然降臨,克裏特島上的城市幾乎同時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不久,這個稱雄一時的海上霸國消失在海濤和風聲中,隻留下一些悠遠神秘的傳奇故事。是誰毀滅了米諾斯文明?對此,曆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認為,米諾斯霸國的毀滅與米諾斯遠征西西裏有關。傳說米諾斯為尋找德達魯斯而來到西西裏,被年輕美麗的西西裏公主燙死在浴缸中,米諾斯霸國群龍無首,從此湮滅無聞。伊文思則認為,米諾斯文明毀於地震。1926年的一次克裏特大地震,給伊文思以強烈印象,他寫道:“一陣沉悶的吼聲從地下迸發出來,像一頭激怒的公牛被蒙住掙紮時發出的那種吼叫。”他認為此解釋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克裏特島和其他愛琴海島嶼經常有地震發生,是地震使米諾斯文明走到了盡頭。此外,這個原因也有助於解釋地下迷宮中牛首人身怪物的傳奇故事。

  20世紀中期以後,更多的自然災害證據被發現,一些考古學家提出,是桑托林火山爆發導致了米諾斯文明的毀滅,桑托林火山距克裏特島約130公裏。1967年,美國考古學家在該島60多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了一個古代商業城市,該城市遺跡表明它與米諾斯人有密切的貿易和文化聯係。經研究表明,桑托林火山曾在古代有過一次猛烈的爆發。這次火山爆發不僅給克裏特島帶來了致命的塵埃雨,極大地損害了島上的農業和畜牧業,而且火山噴發引起了巨大的海嘯,滔天巨浪毀壞了海港城市,也摧毀了克裏特人統治海洋的命脈——船隊,克裏特陷入了一片荒蕪之中。然而最新研究表明,桑托林火山爆發約在公元前1645年,另外桑托林火山的爆發似乎也不可能達到毀滅克裏特島的能力。

  考古學家更傾向於認為,是人為原因而不是單純的大自然毀滅了米諾斯文明。從考古發掘來看,米諾斯文明是人類暴行的犧牲品,並且是越海而來的異族入侵毀滅了它。但誰是入侵者呢?很多考古學家認為,米諾斯文明毀於希臘大陸上的阿該亞人之手。阿該亞人是剽悍好鬥的民族,他們在邁錫尼、梯倫斯修築了堅固的城堡,統治著周圍的民族,他們逐漸成為米諾斯人最危險的對手。約在公元前1470年到公元前1380年,阿該亞人大舉入侵克裏特島,統治了克諾索斯,在此期間,邁錫尼占領者用“線形文字B”取代了“線形文字A”。而從考古發掘來看,米諾斯人似乎並不是一個好鬥的民族,也許正是這一點導致了他們最終的覆亡。不過,這裏仍然存在疑問:即使阿該亞人再驍勇善戰,但他們要征服此時號稱海上霸國的米諾斯又談何容易?他們是如何征服米諾斯的?也許,米諾斯文明的毀滅另有隱情。

  米諾斯文明毀滅了,這個曆史悠久、強盛一時的海上霸國消失在蔚藍色的地中海中。但是它所創造的文明並沒有終結,希臘大陸上的邁錫尼繼承了它的文化傳統,成為愛琴文明新的中心,歐洲文明又開始了新的進程。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暮色蒼茫中,米諾斯古文明的迷宮神秘莫測,相信有一天我們能真正發現打開迷宮的鑰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