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腐敗與羅馬帝國的衰亡

(2008-11-02 16:55:45) 下一個



腐敗與羅馬帝國的衰亡

作者:王昌沛 


 
關鍵詞:腐敗/羅馬帝國/公德


  早期的基督教作家以及後來的曆史學家和道德主義者一直堅定的斷言:“羅馬帝國衰亡是人們性關係墮落、生活奢侈和揮霍放蕩的必然結果。”[1](P173)腐敗當然不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唯一原因,正如凱茨在《世界文明史中的爭論》中所指出的那樣,羅馬帝國的衰亡“關鍵是羅馬帝國的內部因素導致了羅馬的國力和抵抗力的衰落,這就是皇帝和貴族對帝國的控製、膨脹的官僚集團、強迫性的法律規範、對中產階級和自由民的過分的稅收、用大部分的國力去支撐漫長國境線的防禦、中央權威的不斷削弱、貧富差距的擴大”等等[2](P101),但透視導致羅馬衰亡的每一個因素,無不與腐敗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事實上,腐敗使後期羅馬帝國公德喪失、風化敗壞,政局不穩、行政乏力,賦稅日苛、經濟癱瘓,民怨沸騰、軍隊靡散。腐敗使昔日強大無比的羅馬帝國,成了一觸即碎的風化物。


      一、腐敗摧毀了羅馬人傳統、優良的道德精神


  許多論述羅馬文明史的現代著作中都有這樣一種觀點:認為早期的羅馬人“健康、純樸、高尚”,富有愛國心和榮譽感,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美德和榮譽是羅馬共和國的宗旨,有抱負的公民都竭盡努力以求無愧於一次勝利所帶來的莊嚴的榮譽。這種傳統美德和道德精神使人人爭先為國效力,這是羅馬之所以能夠曆經嚴峻考驗卻依然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以生活儉樸而著稱於世的羅馬人,是辛勤的農夫和堅強的戰士。即使是像西庇阿這樣的將軍,也親自耕作,居所簡陋:“這位令迦太基人聞風喪膽、把入侵者永遠趕出羅馬的人物,在田間幹活幹累了就來這麽一個角落洗澡。幹活對他來說就是鍛煉身體。古代的人都親自耕作,他也不例外。他住的房子屋頂簡陋,路麵低劣,凹凸不平。”[1](P176)然而,隨著羅馬帝國的建立和太平盛世的來臨,世風日壞,腐敗墮落的現象到處可見。正如尼采在他的《善惡之彼岸》一書中所說:“他們(羅馬人)終於獲得了幸福,排除了過度緊張。周邊大概沒有敵人了,而且生活資料豐富,從而可以享樂了。於是舊的行為準則所強加給人的鐐銬一下子被砸碎,因為那些行為準則看來不再是種群生存的必要條件,隻能作為奢侈品和老古董殘存下來……他們在力求得到榮耀和知識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從前的道德觀所具有的約束、限製和寬容……以前的那種道德觀正在迅速成為過時的東西。”道德精神的墮落彌漫了上至達官顯貴下至普通百姓的各個社會階層。羅馬貴族將伊壁鳩魯派的倫理學曲解為一種享樂主義道德,崇尚奢華、狂歡縱欲,並以此理論辯護他們窮奢極侈生活的正當性。僅就淋浴這件日常瑣事,就足以體現羅馬人的鋪張。“誰家室內的牆壁要是沒有金壁輝煌的飾板,沒有亞曆山大的大理石、襯以努米底亞的貼花飾物,沒有房屋挑簷下那一整圈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美如畫卷的飾帶,拱頂表麵沒有玻璃天花板,浴池四周砌的不是薩索斯石板,水龍頭不是白銀做的;汗流浹背精疲力竭時不能在這種豪華浴室享受一番,就會覺得自己寒酸……說到自由民的浴室,有多少尊雕像,多少根石柱啊!那些石柱什麽也不支撐,僅僅是一種奢華的裝飾。嘩嘩的流水奔瀉而下,何等壯觀!我們已經奢侈到地麵非裝飾不可的地步了。”[1](P176-177)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強盛,揮金如土的消遣娛樂活動規模越來越大、次數越來越多。羅馬全年假日公元1世紀時為66天,4世紀時竟達175天[3](P203),羅馬人以近半年的時間沉湎於觀看奴隸角鬥、鬥獸、海戰、戲劇等表演,其靡費之大極為驚人。

 
  在這種崇尚奢侈享受的世風中,樸實勤勉的羅馬人不見了,即使是作為中小生產者的羅馬自由平民也十分鄙視勞動,認為勞動是一種恥辱,競相追逐富裕和安逸,其中有不少敗家者成為流氓無產者。僅羅馬城的流氓無產者就多達80萬[4](P233)。他們終日遊手好閑,靠國家和社會施舍生存度日,成為寄生並毒害社會肌體的贅瘤。孟德斯鳩曾經說過:“既然精神的貧弱成了整個民族的特色,那麽在事業中也就不再有智慧了。”[5](P124)在羅馬,當奢侈之風銷蝕了羅馬人的傳統道德時,它也扼殺了自由、團結、愛心和創造力。安逸享樂磨滅了羅馬人的進取心,曾經鑄造了一個偉大羅馬的那些因素漸漸消失,精神文化的沒落成為羅馬帝國走向衰亡的起點。


      二、腐敗導致了羅馬經濟生活的癱瘓


  羅馬國家在生產類型上,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農業國。在羅馬立國早期,自由的自耕農占大多數。由於當時羅馬的國家機器還不發達,自耕奴沒有感到政府壓力的沉重。同時,在田間辛勤勞作的農民在當時備受推崇。一部羅馬文獻這樣寫道:“我們祖先,讚揚一個好人的時候,就稱頌他是一個好種田人,一個好農民。凡是受到這樣稱頌的人,認為是獲得了無上光榮。”[6](P34)但隨著羅馬國家的擴張、國家機器逐漸強化,官僚集團的勢力越來越大,人數越來越多。這個日漸龐大的官僚貴族集團帶給羅馬的是什麽哪?羅馬帝國後期,官僚貴族腐敗墮落、揮金如土,終日沉湎於聲色淫樂和紙醉金迷中。他們大興土木,建築別墅,不惜把大片肥美的良田改為獵場以供消遣。為了滿足其驕奢淫侈的生活,官僚貴族不斷加大對下層群眾的剝奪。羅馬官吏用貪汙、羅馬地主用地租達到其聚斂財富的目的,沒有一個力量能夠遏製羅馬貴族、官僚和地主要過奢侈生活的欲望,因此,也就沒有一個力量能夠遏止他們貪汙受賄和獲得更多剩餘產品的行為及衝動。羅斯托夫采夫論述羅馬帝國時說:“官僚體製權利至高至大,不受國家基本成員所施行的任何監督,從而變得十分腐化、不誠實……賄賂公行,非法魚奪習以為常,企圖采取一大套暗中偵察和官員彼此互相監督的製度來製止這種現象均屬徒勞無益。每一次增加官吏的名額、每一次擴大監督人員的隊伍,其結果都隻是增添了靠賄賂為生的人數。”[7](P698-699)這種現象對廣大農民和隸農產生的直接影響則是:貪汙越來越凶、地租越來越多、賦稅越來越重。羅馬帝國為供給龐大的官僚機構、軍隊和宮廷所需的巨大開支,隻能竭澤而漁,不斷增加稅收,國民越來越難以承受。“羅馬帝國從3世紀開始逐漸衰落,並接連不斷地衰落直至滅亡。這種情況使課稅問題,越來越被推到前台了。政府靠課新稅來彌補國家的經常虧損,同時,把舊稅更加推廣開來……稅率也在不斷地提高著”[6](P48)。麵對日漸難以承受的賦稅,富人們瘋狂地尋求免稅權,並千方百計地轉嫁賦稅,結果正如當時一位作家薩爾維所說的那樣:“現在很多富人,迫使窮人負擔他們的賦稅,同時富人又對窮人提出新的勒索,迫使他們交付。稅收的沉重負擔連續不斷地、令人無法忍受地落在農民頭上。到帝國末期,土地稅率超過共和國後期稅率大約3倍,國家收取的稅額,占全部農業產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8](P85)另外,為了安撫和供給向臣民勒索的工作人員,臣民的納稅費比官方稅率高出30%[8](P85)。這樣,羅馬帝國及統治階級上層為滿足其奢侈腐化的生活,對中下層群眾的剝削越來越重,使素來以生產為榮的小農感覺到生產的產品越多,被國家和富人榨取的也就越多,從而使他們對自己的工作失掉了一切興趣。加之崇尚奢華的世風的影響,作為中小生產者的羅馬平民也十分鄙視勞動,致使享樂者越來越多,生產者越來越少,羅馬帝國的經濟調弊也就成為必然。對缺乏熱情的勞動狀況,羅馬作家科路美拉在《論農業》中描述道:“他們(奴隸)把土地耕種得極壞,在播種時故意亂播,而浪費了極大數量的種子,他們不管田裏的穀物是否成熟,便收割了運到打穀場上去,他們甚至在打穀時把一部分穀物藏起來,或以故意的疏忽造成損失。”[4](P233)由此可見,生產者以對生產的破壞抵觸勞動,這樣,羅馬帝國最終陷入經濟危機乃至經濟崩潰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濟危機首先從西部農業衰落開始。農業是手工業和商業的基礎,農業衰落使城市糧食和手工業原料缺乏,工商業也隨之衰落下去。工商業衰落又導致城市蕭條、財政枯竭,引發了經濟危機和內亂外患,從而使羅馬帝國陷入政治危機,統一的帝國開始分裂,日趨解體。對此,學者曾有如下正確的分析:“皇親國戚,高官大員們的人數越來越多,無不沉湎於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之中。他們對供養者的需求越來越大,支出不斷增大而收入相對減少……百官貪汙腐化的現象日益嚴重。政府為了彌合財政逆差,隻好增加賦稅,結果往往使百姓們不堪重負。由於國庫空虛,導致水渠河堤年久失修,糧食歉收時節政府無力接濟災民,結果饑謹橫行,於是各地盜匪蜂起並最終爆發農民起義。由於無力發放軍餉,邊境防守亦開始崩潰。各地軍政大員紛紛擁兵自立,於是朝廷垮台了事。之後各方混戰一場,吐舊納新,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朝代循環。”[9](P84-85)


      三、腐敗導致羅馬帝國政局動蕩,行政乏力


  費雷羅在《古代文明的衰落》一書中曾經寫道:“羅馬帝國的崩潰除了其它原因,千萬不要低估日益墮落的帝國政府機構及管理人員這一重要原因”。[1](P446)我們知道,在羅馬帝國建立之初,作為專製皇帝的奧古斯都,是備受人民推崇的。從表麵上看,是“由於奧古斯都結束了長期的內戰、不停的劫掠,因此受到了羅馬人民發自內心的崇敬。人們自覺自願的把他看成一個‘神’,這種對皇帝的崇敬一直持續下去,成為一種維係羅馬帝國強大的力量”[10](P137)。但實質上,人民對於帝國各級政府的愛戴源於羅馬帝國強盛時期高效而廉潔的行政力量。奧古斯都,這位統治著如此大的疆土、如此多的臣民的君主,在他的工作崗位上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他整頓原有的官僚機構,力圖讓那些有才能有經驗的人擔任各級官職,並對各行省的官員實行嚴密的監管。他的工作被他的繼承者們繼續著。約翰·麥克說:“羅馬政府自從奧古斯都以後在不斷完善著。其中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就是在克狄奧斯統治下,帝國的官僚機構迅速壯大。而隨後的皇帝哈德良則把這一套官僚體係建設得十分富有組織性……哈德良把文官係統和武官體係分開……上述皇帝的努力都提高了帝國運轉的效率和皇帝的權威。”[11](P175)湯普遜在他的《中世紀社會史》中也談到,在第二世紀,安敦族的開明皇帝時代,皇室國庫財產的管理是又廉潔,又有效能,而且又可得盈餘[6](P45)。在帝國盛世爭相擔任行政長官的富人,為官的動機也是為了榮譽而非貪汙。“原在帝國的盛世,有勢力的公民爭先恐後地競爭市政官位。這批人通常是巨富,他們能以自己的資財來維持這種官位的開支,來供給遊戲和競技場那樣的娛樂。法官雖然使他們對中央政府向城市所征稅款如有不足應負責任,但他們並不因此裹足不前。他們覺得,即使遭受可能的損失,這職業的體麵都已使自己夠光榮了。當時,光榮和官位是同義的名詞”[6](P55)。早期羅馬帝國的繁榮與興盛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歸結於帝王的賢明、統治機製的完善和官員的廉潔:“羅馬繁盛的原因之一是:它的國王都是偉大的人物。在曆史上除此之外,我們再也看不到不間斷的一連串這樣傑出的政治家和統帥”[5](P2),而“羅馬的政府也是十分完善的,因為自從它產生以來,它的製度就是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級官員的威望永遠能夠製裁任何濫用權力的事件”[5](P47)。這時,羅馬的法律也能合理地把國家的權力分配給許多高級官吏,使官吏之間既能相互協調,又能相互製約。


  權力可以用來造福於民,但不受製約的權力則是腐敗的根源。“凡是一種官僚體製,如果不受人民所掌握的充分權力的製裁,它都注定了會腐化無能”[7](P698-699)。專製滋生腐敗,而腐敗又會釀成政治混亂和分裂,腐蝕羅馬帝國的政治支柱。在羅馬帝國後期,實行絕對專製的君主製,形成了毫無製約力的皇帝獨裁,致使最高統治集團荒淫奢侈,吏治更是腐敗之極。如在君王坦丁統治的後期,“在馬克森提烏斯和李錫尼宮中多年積累下來的財富全部被他揮霍一空……而對人民的壓榨卻是能維持這位君王的揮霍的唯一的資金來源。他的一些品德低下的親信依靠他們的主子的無限的慷慨全都十分富有,更肆無忌憚地掠奪和貪汙受賄。一種隱藏的但普遍存在的腐敗現象在政府公開的行政機構各個部門中已完全可以覺察到了,而皇帝本人盡管仍然能夠得到臣民的順從,卻已漸漸失去了他們的敬愛”[12](P410-411)。而當一位皇帝將自己的權利視為一種特權而非一種職責、生活由克勤克儉走向驕奢淫侈的時候,他所招致的不僅是廣大平民百姓的反對和唾棄,而且是官僚集團內部的紛爭與動蕩以及整個國家行政效率的降低。

      帝王的昏庸腐敗引起了一係列連鎖反應,使後期羅馬形成“大官大貪,小官小貪”的局麵。帝國的“行省政府於是變成了元老院議員階級一個發財致富的新源泉”[7](P34)。“公家官吏,無論地位高低,都靠貪汙行賄發了財”[7](P721-722)。國民賦稅負擔越來越重,國家政治日益腐敗,政局也日益動蕩不穩,爭奪帝位的激烈混戰頻繁發生。從238年至253年,羅馬帝國如同走馬燈式的一連更換了十位皇帝。後期羅馬皇帝雖然名義上仍是國家最高元首,但實際上已經癱瘓無力,統一的帝國開始分裂。總之,腐敗即是行政乏力的誘因,也是政府行政效能降低的必然結果。正是由於羅馬帝國的“荒淫豪奢,腐化之極;官吏貪汙成風、吏治敗壞;大奴隸主揮金如土、醉生夢死,使整個羅馬帝國患上了重度‘政治肌無力’症,致使近衛軍可以隨意殺舊帝、立新帝,軍隊將領頻頻篡位奪權,內戰不斷爆發,帝國政治經常處於癱瘓、動亂狀態。”“政治腐敗確實是羅馬帝國滅亡、羅馬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曆代執政者足可引以為戒”[3](P203)。


      四、腐敗銷蝕了羅馬軍隊的鬥誌


  縱觀世界發展曆史,朝代循環往複的原因主要是和賦稅、管理效率及軍事力量有關。對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凱茨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的爭論》一書中曾經指出:“我不認為羅馬帝國的衰亡源自野蠻人的入侵。羅馬帝國在5世紀以前,成功地抵禦了野蠻人的多次進攻。因此,關鍵是羅馬帝國的內部因素導致了羅馬的國力和抵抗力的衰落。”[2](P101)而羅馬軍隊抵抗力的下降,又和腐敗有著內在的聯係。


  我們知道,羅馬靠軍事起家,到公元一世紀,羅馬已經發展成為囊括地中海的龐大帝國。其軍事力量的勃興與強大是與早期羅馬人的忠勇尚武精神和榮譽感分不開的。同時,以平民士兵為主要戰鬥力的公民兵是軍隊的支柱,而穩定的自耕農集團是公民兵的基石,它保障了公民兵的堅強的戰鬥力。因為公民內部的團結和軍事力量的增強換來了更大的軍事勝利,接連不斷的征服戰爭的勝利所獲得的土地、財富和奴隸使平民的土地和債務問題大部分獲得解決,在戰爭以前,貴族妥協,向平民開放各種官職,減輕平民的債務負擔。這樣,在羅馬帝國盛期,羅馬人的愛國心、榮譽感、民族精神、尚武精神,加之經濟利益的驅動和政治地位提高的誘惑,造就了羅馬軍隊強大的戰鬥力。但是,繁榮盛世成為腐敗的溫床,當沒有敵人可以征服時,安逸的生活、崇尚奢華的世風磨滅了羅馬人的進取心,也銷蝕了羅馬軍人的鬥誌、愛國心和榮譽感。“在一片安居樂業的景象中觀察到暗藏著的衰敗腐化因素……人的頭腦都降到了同一水平,天才的火花漸次熄滅,甚至連尚武精神也煙消雲散了……他們過去那些最勇敢的領導人的後代,全部安心於作一個普通子民和公民。最有抱負的人都往皇帝的宮廷或衛隊裏擠,被拋棄的一些省份,逐漸失去了政治力量或凝聚力,不知不覺中變得人人隻顧自己過著懶散閑適的生活”[12](P55)。當沒有敵人可以征服,羅馬各地出現了安寧、繁榮的景象時,羅馬強大的軍事力量被用於個人目的。尤其是在羅馬帝國後期,腐敗導致帝王對軍隊的倚重和驕寵,對軍隊的過分驕寵又加劇了官兵的腐敗,從而大大銷蝕了羅馬軍隊的戰鬥力。


  帝國後期,許多帝王荒淫豪奢、腐化至極,貴族地主揮金如土,醉生夢死,致使民不聊生、政局動蕩。腐敗無能的皇帝隻有靠軍隊維持其統治。塞維魯皇帝曾說:“讓士兵發財,其餘的人皆可不管”,“他讓那些士兵都戴上金戒指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讓他們帶著妻子安閑的住在軍營中,盡量讓他們過著舒適生活。他把他們的軍餉加到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多,並且先是告訴他們等著,遇有任何危險事務或喜慶節日可能會有額外的犒賞,後來則更變成了公開討要。漸漸一個個養尊處優,自高自大並由於享有危險的特權而顯得比一般人民位高一等,很快已完全無能進行艱苦的軍事行動,卻隻會欺壓人民,而且也完全不能接受正當的管束了”[12](P104)。一味放縱軍隊的結果是造成了軍隊坐大並主宰政權的混亂局麵。當賞賜不能滿足其貪欲時,近衛軍往往發生嘩變,廢立篡殺之事屢屢發生。過多的月薪和額外的賞賜使國家財政支絀,而軍人個個富有,這樣,“軍隊的戰鬥力不是通過嚴酷的軍營訓練和忠勇無畏的尚武精神日益加強,卻是在城市的奢侈生活中全部消磨殆盡”[12](P119)。耽於享樂的腐敗使羅馬軍隊軍紀鬆弛、戰鬥力下降,徹底失去了昔日的風采,當羅馬帝國喪失了可為祖國一戰、並時刻準備奔赴戰場的士兵的時候,其滅亡也就為時不遠了。


  腐敗與羅馬帝國之間的關係發人深省,撫今追昔,反腐倡廉的意義不言而喻。

參考文獻:
  [1][德]奧托·基弗.古羅馬風化史[M].薑瑞璋譯.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2]Joseph R.Mitchell/Helen Buss Mitchell/William Klingaman/R.K.Mccaslin,Taking Side Clashing View on Controversial Issue in World Civilizations,Volume 1,Dushkin/McGraw-Hill A Division of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1998.
  [3]汝信.西歐文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4]張定河,張漢東.世界曆史啟示錄[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5][法]孟德斯鳩.羅馬盛衰原因論[M].婉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6][美]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上冊[M].耿淡如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7][美]羅斯托夫采夫.羅馬帝國社會經濟史[M].馬雍,厲以寧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8][英]佩裏·安德森.從古代到封建主義的過渡(Passages from Antiquity to Feudalism)[M].郭方,劉健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9][美]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M].張沛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2.
  [10]Kent Foster,Man and Civilization,Lyons and Carnahan,Inc,1965.
  [11]John P.Mckay,A History of Western society,Third Edition,Houghton.Company,1987.
  [12][英]愛德華·吉本.羅馬帝國衰亡史:上冊[M].黃宜思,黃雨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文章來源: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