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中國經濟重慶模式勝廣東引起震動,薄熙來重新抬頭
(2009-03-07 09:18:55)
下一個
日期: 2009/03/05 20:18 閱讀: 4980 評分: 7.22/23
多維月刊
在這場金融危機的攻防戰中,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拯救措施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危機中要“騰籠換烏”相比,贏了意想不到的開場,令薄熙來可以在中南海重新抬起頭來。
《亞洲周刊》資深記者紀碩鳴不久前的一組專題報導,提出金融危機下“重慶模式創中國經濟反攻新路徑”,在中國引起強烈反響,包括中新社、參考消息、新華網等中央媒體以及各主要網絡相繼轉載,新華社更以“內部清樣”上報中南海。中共中央主要常委批示,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大篇幅報導,肯定“重慶模式”。
重慶經濟連年雙位數字增長。
有北京政界人士表示,《亞洲周刊》總結重慶在金融危機中的突出表現,引起中南海重視,不僅是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濃妝豔抹的政績,還極有可能移動中南海的政治板塊。
重慶模式受到中央重視
金融危機從美國席卷全球,中國沿海地區受國際市場萎縮影響,外向型企業哀鴻遍野,各地經濟增長滯緩,雖然北京推出啟動經濟的措施,可以一時刺激經濟,但卻沒有未來持續發展的方向。《亞洲周刊》的報導指,重慶從2003年開始發力,經濟連年雙位數字增長,2008年GDP增長更以高出全國4個百分點的14.3%的亮麗成績示人,成為中國經濟低迷時期的興奮劑,極有可能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新模式。
報導指,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沿海地區的廣東模式、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及上海浦東發展模式,促進了中國騰飛。那麽,今天的重慶,改變改革開放前期以投資及出口拉動經濟的粗放模式,其特點包括:城鄉統籌,加快城鎮化,實施農村居民低保製度等;照顧民生,繼續實施低稅率政策,首創購房退個人所得稅政策等;兼顧眼前利益和長遠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以內需促經濟增長,內銷市場占工業產值9成;既汲取了沿海地區的經驗,又回避了風險。中國沿海地區遭受金融危機影響令出口受挫、經濟下滑,重慶卻能逆市而起。今年全國經濟要保八,重慶提出了GDP保持12%的增長率,超過全國4個百分點。重慶的創新思維既汲取沿海經驗,又回避風險,成為中國抗擊金融危機的新路徑。
“重慶模式”,令沿海失利的中國經濟重新看到了可以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新模式、新希望。有中共主要領導看了新華社轉刊《亞洲周刊》報導的內參後批示,由中央電視台在重要的新聞聯播時段播出重慶在抵禦危機中取得的成績,並認同和肯定“重慶模式”。各地媒體亦聞風而動,要求記者關注重慶。
洞察機先搶前一步
去年年初中國南方特大雪災後,中國一些經濟專家及企業家,對美國可能爆發金融危機並波及中國估計不足。還在強調防過熱時,重慶在一次學術討論活動中,了解到美國金融業的壞帳是上萬億,而非千多億,作出了將麵臨世界性、極嚴重金融危機的判斷。
去年3月份,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和市長王鴻舉分別帶隊到廣東、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區取經學習。在考察中,重慶領導對金融危機的衝擊就有了較充分的認識。
回到重慶後,領導層決策,在4月份就推出6條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包括對流動資金的貼息貸款;對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擔保;對出口創匯進行一定的補助;對煤炭、電力市場的調控;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對一些要素市場的扶持措施。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強調:“這些措施,對刺激經濟有作用,使得經濟危機對重慶的負麵影響,被這些措施對衝。”配合中央拯救經濟的政策,重慶又出台了12條措施。黃奇帆認為,這12條措施配合中央措施的落實,能推動刺激重慶市09年經濟可持續穩定的發展。
《亞洲周刊》的報導影響重大,中央電視台在重要時段用好幾分鍾的時間播出“重慶模式”的新聞,背後的新聞遠遠超出經濟意義。雖然,黃奇帆強調,在國際經濟低迷、中國經濟增幅放緩的大背景下,重慶經濟能夠再現出這樣好態勢,國家對重慶新的戰略定位的導向起了重要作用。但很明顯,在這場金融危機的攻防戰中,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的拯救措施和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危機中要“騰籠換鳥”相比,贏了意想不到的開場。
薄熙來重新抬起頭來
薄熙來到重慶大學,參加萬名師生“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紅歌演唱會”。
北京早就盛傳,從遼寧調任商務部長,薄熙來靠的是當時仍在世的父親,他本人在太子黨的眾高官中並非受歡迎。雖然薄熙來在在各部委及地方高官中的知名度遠大於張德江,又有中央部委工作的經驗,但在政府換屆時,上屆國務院有影響力的領導人,並不支持他留任國務院出任要職,而被委任為西南重鎮的市委書記。官場有人更認為,薄熙來比較“花巧”沒有實跡。在重慶大搞唱“紅歌”比賽、政府官員辯論會等,都被看作是作秀,即使在處理重慶“的士風潮”獲好評,也並不被中央重視。
但抵禦金融危機的“重慶模式”,有實實在在的業績支持,在金融危機中,薄熙來將重慶的劣勢變為優勢,演繹出重慶經濟的獨好風景,擊碎了官場的傳言和對他的輕視,令薄熙來可以在中南海重新抬起頭來。北京的政治評論家認為,重慶在中國經濟的危難關頭創下的亮麗,使薄熙來儲足了重新踏足京城的豐厚資本。
去年12月,在實施4萬億拯救經濟的措施中,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程到重慶考察,對重慶的發展給予肯定並有指示。這次,《亞洲周刊》總結“重慶模式”得到中央的肯定,成為中國盡快走出金融危機的希望,也是對總理溫家寶經濟工作的實質支持和肯定,讓施政倍受質疑的總理溫家寶能以此實績坦然麵對。有北京政界人士很肯定地說,“中南海的政治格局將因此會有變化”。
(特約記者李子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