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漢字在韓國日趨走俏 犯人學漢字或獲得減刑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與中國人一樣,今天也是韓國人團圓的日子。受中華文明的影響,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也隨著漢文化的傳播早就傳到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等地。其實,在韓國等周邊國家很容易就找到中國文化的影子,而漢字就是一個重要見證。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各國傳統文化保護意識的增強,當年的漢字文化圈也開始出現了新一輪漢語熱。一百年前,韓國官方文字還僅限於漢字,但在日本占領朝鮮半島以及韓國有意推行“去漢字化”運動後,漢字在韓國的地位一度衰落。


韓國古代很多書籍大多用漢字撰寫,年輕一代卻視其為外文。

  但如今,漢字開始在韓國成為時尚,許多企業在招聘時甚至明確要求必須懂漢字。針對漢字缺失導致的韓國文化危機,韓國曆屆國務總理近日聯合簽署建議書,敦促韓國總統李明博實施漢字教育。

  專家認為,漢字的複興,既是曆史和現實的要求,也是韓國對原先推行的民族主義的一種反思。

  政企漢語熱

  2000年,韓國政府就宣布了恢複漢字教育和使用漢字,主要內容是:在公務文件和城市路標中恢複使用消失多年的漢字。

  近幾年,隨著中韓關係向縱深發展,韓國掀起“漢風”,學習漢語和使用漢字成為時尚。

  韓國各界人士喜歡使用言簡意賅的漢字成語顯示學問。韓國五大經濟團體2003年底決定,從2004年起,積極建議所屬會員19萬家公司在招聘新職員時進行漢字考試。

  預測大勢:

  流行用漢語成語

  韓國各界人士喜歡使用言簡意賅的漢字成語顯示學問。

  2008年12月30日,韓國總統府宣布用“扶危定傾”(《周書》:“太祖,扶危定傾,威權震主。”)概括韓國新一年的發展方向。李明博當選總統時,用“時和年豐”寄語新年。

  現任大國家黨主席新年獻詞中用“多難興邦”描述當前的危機局麵,同時用“石田耕牛”展望己醜新年,民主黨則選了個“上蒼難欺”來批評和諷刺當前政局。韓國金融監督院長則用“改弦更張”來告誡國民要用新的態度看待新年的經濟。

  韓國學界主辦的《教授新聞》選擇了“和而不同”作為對2009年的期盼,該報還用“諱疾忌醫”作為對2008年韓國社會的總結。三星證券用“卷土重來”、“轉禍為福”、“千軍萬馬”、“乘勝長驅”和“毛遂自薦”等成語來分類預測2009年各大主題股票的走勢。上班族們選擇了“隱忍自重”,求職者選擇了“難中之難”來表達承受金融危機的痛苦。除此以外,龍虎相搏、臥薪嚐膽、粉身碎骨、虎視眈眈、好事多磨、與時俱進、磨斧為針、風雲之會等成語也都是年末、年初韓國媒體上常見的詞匯。

  大型企業:

  招聘要求懂漢字

  中國內地、中國台灣、新加坡和日本占韓國出口市場的40%以上,中國是韓國最大投資國,到韓國旅遊的70%的遊客屬漢字文化圈。

  2001年,韓國全國經濟聯合會曾組織“中國經濟考察團”,對中國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他們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極為震撼,並認識到,擴大與中國的經濟交往將“攸關韓國的生死”,必須要更多更快地了解中國,培養“中國通”。

  韓國五大經濟團體2003年底決定,從2004年起,積極建議所屬會員19萬家公司在招聘新職員時進行漢字考試,即以政府指定的1800個常用漢字為準,把《全國漢字能力驗證考試》3級資格(指能認1817個漢字,能寫1000個漢字)作為應聘條件,並根據資格證書的級別擇優錄取。

  客觀地說,國際化程度高的大企業推廣漢字、倡導中文的活動措施更得力。這些大企業的掌門人多在五六十歲,甚至70多歲,幼時都學過漢字,對漢字有親切感。

  排名在前10位以內的錦湖集團與SK集團,上世紀90年代初中韓建交後,即開始錄用新職員時,引進漢字考試。

  企業規定:

  鼓勵用標有漢字名片

  它們還規定,如果漢字達不到一定水平,就不能升職。五大經濟團體發出企業錄用新員工和員工升職應該增加漢字考試建議後,響應的大企業不斷增多。連三星、現代汽車、現代重工、大宇綜合機器等韓國主要大企業從2004年起都陸續引入了漢字考試。

  韓國企業還積極展開鼓勵使用標有漢字名片的“運動”。具體來說,很多韓國企業要求職員通過學習漢字,能理解對方名片上的相關信息。這對一個中斷漢字教育達20多年的韓國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位企業界權威人士說“漢字是將東北亞三國帶入同一文化圈的唯一交流手段,漢字水平也是確保韓國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學校漢語熱

  在韓國,政府已經規定中小學推行“1800個常用漢字必修教育”。

  目前,韓國小學的漢字課已成為準必修科目,兒童學習漢字的熱情最高漲。

  走在韓國的大街小巷,漢字隨處可見。地鐵站的名字、書名、名片、廣告牌、商標……用漢字寫出的名字似乎增加了幾分學識和典雅。

  甚至連監獄也掀起了學習漢字風潮,那些成績優秀的服刑者可被減少刑期。

  華僑學校

  人氣水漲船高

  目前,在韓國小學,漢字課已成為準必修科目。兒童學習漢字的熱情最高漲。

  韓國從2000年開始,開設全國性的“漢字檢定能力考試”,想取得1級的話,至少需會寫2000個、會讀1500個漢字。2002年的“漢字能力考試”有40萬人參加,一半是小學生。到2004年,同樣的考試,參加人數飆升為104萬,其中有71萬名(68%)是小學以下的兒童。可見漢字熱的源頭是小學。

  韓國共有華僑學校近20所,前些年部分學校一度因生源不足而麵臨停辦危機。然而近兩年來,隨著漢語熱在韓國的升溫,越來越多的韓國學生要求進入華僑學校上學,華僑學校人氣日漸高漲。

  2003年,韓國某華僑小學當時還隻有18名學生,都很難湊成一個班,就將1、2年級的學生集中在一起上課,然而從去年開始,這裏湧入了很多韓國學生。在該校學生中,父母雙方或有一方是華僑的還不到10%~20%,而父母全都是韓國人的達80%~90%。在學生人數突然增長後,學校又新招聘教師,班級也按各年級重新分開。在韓國學生增多之後,教室的走廊上貼出了“用中文對話”的標語。

  犯人學漢字

  甚至還可獲減刑

  在韓國,甚至連監獄也掀起了學習漢字風潮,那些成績優秀的服刑者可被減少刑期。

  隨著學漢字浪潮的高漲,與漢字有關的習題集、參考書銷路大開。最近三四年,其銷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高中教學

  漢語正在緊追日語

  在韓國高中教學中,英語仍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外語。但第二外語學習中,漢語有緊追日語之勢。

  2004年,韓國教育部對全國3100多所高中進行調查,2002年至2004年三年選日語作第二外語的學校數分別是:1397、1599、1715所。而學習漢語的學校數分別是:351、523、631所。據報道,近兩年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的高中數目增加更快。而傳統高人氣第二外語語種——德語和法語變成了“非人氣專業”。

  2005年初,韓國最具影響力的《朝鮮日報》曾報道稱,不少德、法語中學教師不得不半路出家,到中國進修,惡補漢語後,回到韓國改教漢語。

  韓國高校

  中文係深受歡迎

  大學中文係的受歡迎程度近幾年也不斷增長。2005年底,韓國對113所四年製大學中語言學專業的15619名學生所學語種進行了調查。結果是,113所大學中,有88所大學(占77.8%)開設英語係,學生占36.5%。有45所大學(占39.8%)開設中文係或漢語係,學生占13%。而在上世紀70年代,偌大一個韓國,隻有3所大學開設中文係。近年來,韓國最著名的首爾大學,其外國語學院中文係的招生人數、錄取分數都超過該院的英語係。

  2005年,中國共有外國留學生11萬人,其中韓國留學生人數最多,5萬多人,占40%。每年參加中國主辦的“外國人漢語能力考試”(HSK)的也以韓國人居多,2005年全世界共有88000人參加考試,其中有55000人(62%)是韓國考生。

  專家看法

  韓國漢字複蘇背後兩大因素:

  中國實力與中韓交流

  本報訊(記者趙海建)漢字在韓國的複興早已引起一些學者重視。為此,我們采訪了曾經在韓國生活過的北京大學韓國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沈定昌教授和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政治係的王生教授。

  沈定昌教授認為,漢字在韓國複興的深層原因,與中國實力的增強並無直接聯係。

  早在1446年,中國的實力也很強,但李氏王朝第四代君主世宗還是頒布了朝鮮半島最早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一心想擁有自己的文字。而漢字真正開始走下坡路,是朝鮮淪落為日本殖民地之後。

  當然,中國實力的衰落或複蘇,對漢字教育有一定的影響。漢字近年來在韓國複興,其關鍵原因在於兩國交流增強。作為中國近鄰,隨著兩國交流越來越廣泛,韓國人學習漢語的熱情自然越來越高漲。比如,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當中,韓國人是最多的。

  王生教授認為,漢字在韓國複蘇的趨勢,當然與中國實力的增強有關。

  建國後,韓國曾經一味追隨美國。但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韓國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這種趨勢在金融危機爆發後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學習漢語使用漢字自然有利於提升與中國交往的親和力。

  此外,漢字複興也有曆史的原因,漢字曾是韓國曆史的承載體,由於不懂漢字,許多年輕人對韓國曆史也缺乏了解,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高句麗王朝。其實,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割裂與曆史,以及與周邊國家的聯係。比如日本,即使在非常強大的時期,也沒有推行去漢字化運動。可以說,漢字複興有其現實和曆史的雙重原因。

  由於韓文曾經被視為民族主義的象征,漢字複興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韓國對過去推行的民族主義政策的一種反思。韓國在曆史上長期在大國的夾縫中生存,在對待國家利益問題上一直很理性,自然會根據形勢的變化對政策作出相應的調整。

  背景知識

  韓四大傳統節日來自中國

  因為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很早就傳到朝鮮半島。

  辭舊迎新的春節

  韓國人從新羅時代就開始過春節,但韓國稱之為元旦。韓國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要準備很多糯米打糕,分贈鄰居和親友。在韓國也和中國一樣,有回家過年的風俗,韓國人稱春節回家探親為“歸省”。

  寄托期望的元宵節

  韓國人將正月十五稱為元夕節或上元節,也有人稱元宵節,但並沒有吃元宵的習慣。正月十五是新年伊始迎來的第一個月圓日,像中國人一樣,韓國人過節是祈求一年的豐裕和平安。

  美輪美奐的端午節

  中國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而韓國則是男人摔跤,女人用菖浦葉洗頭,還吃用艾葉做的像車輪一樣的車輪餅——艾糕。因此,韓國又將端午節稱為車輪節。

  闔家團圓的中秋節

  中秋節也是韓國、日本的傳統節日。韓國人又稱中秋節為“秋夕”或“感恩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韓國秉承了漢字文化圈的傳統,中秋節成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全國放五天假。

  越南與日本:

  重新“擁抱”漢字

  本報綜合報道在西漢末年,漢字開始傳入越南。此後,越南人一直使用漢字,其曆史也全部用漢字進行記載。即便在1945年最終停止使用之後,漢字在越南當代社會和民俗中仍占重要地位。

  同樣,漢字對於日本人來說並不陌生,日本人不僅喜歡讀漢詩,還喜歡寫漢字。

  越南:

  民俗難消漢字

  19世紀以前,越南一直使用漢字,越南上層社會把漢語文字視為高貴的語言文字。1945年以後,漢字才在越南退出曆史舞台,代之以完全的拉丁化文字。越南知名學者範維義曾有這樣的感歎:“自從以拚音文字取代漢字後,越南人似乎也自我築起了一道將後人與先輩隔離開來的語言和文化的圍牆。一些詞匯如律、例、契約、判官等等,現在隻在書本上才偶爾見到,現代的越南人大多數已很少能感受到其背後所隱含的文化哲理和精神價值。”

  即便如此,漢字在越南當代社會和民俗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迎親車隊、婚禮告示牌和婚宴大廳正麵的牆上都貼著雙“喜”字,它已經成為越南婚慶活動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標誌。越南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家家戶戶都有神龕敬奉祖先與神靈,與祭祀有關的幾乎都用漢字。

  實行革新開放後,近年來越南新一輪“漢語熱”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而且學習人數和漢語教學規模都空前擴大,漢語在越南已成為英語之後的第二大外語。

  日本:

  學漢語的人增多

  漢字對於日本人來說並不陌生,日本人不僅喜歡讀漢詩,還喜歡寫漢字。

  在日本曆史上,漢字曾占據過重要的地位。由於日本戰後采取輕視漢字的政策,日本現代年輕人對漢字確實越來越疏遠,更多的漢字詞匯和日語詞匯正逐漸被英語音譯的假名所代替。但漢字在日本人的生活中還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日本社會現在掀起了漢字學習熱潮,以漢字猜謎活動為主要內容的電視節目奪得高收視率,日本首相麻生頻頻讀錯漢字出洋相,輿論指其漢字實力不及藝人。

  為推廣漢字,日本設有專門的“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每年這個協會都要通過民眾投票,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漢字。2008年12月12日,“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在京都清水寺宣布,“變”字被選為最能象征2008年世態的漢字。

  據悉,2005年有240萬人接受了漢字檢定考試,2007年參加考試的人數提高到了270萬。而且,這一數字還有上升之勢。通過了漢字檢定,不僅對考大學有利,對考高中也有一定的好處。在日本,將漢字能力當作錄取依據的大學和高中越來越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