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句話幫您理解巴以衝突--近代爭端的源起:是英國人的遺毒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編撰:郭子鷹
地理上:巴以是盤子和豆子的關係
曆史上:巴以是鄰居的關係
經濟上:巴以是雇主和雇員的關係
近代爭端的源起:是英國人的遺毒
感情上:巴以雙方平民都是受害者
04年,我去以色列旅行,從那裏,我帶回了一本耶路撒冷印刷、出版的中文版《聖經》。在這本我用一隻手掌就能握住的小小的書中,混雜著被以色列人當作曆史的傳說,和像傳說一樣神奇的曆史,凝聚著數千年的紛爭和糾葛。
09年剛剛開始的時候,那片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共同生活了數千年的,小小的,狀如刀鋒的土地上又爆發了戰爭。無遠弗屆的網絡和電視把太多的血腥畫麵傳遍了世界的各個角落,太多朋友問了我太多個: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
這些個為什麽之中,好像沒有一個,是我們可以用哪怕整整一生的時間來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在《聖經(舊約全書)》《出埃及記》中有這樣兩段:“(神)說:‘我實在眷顧了你們……要將你們從埃及的困苦中領出來,往迦南人、赫人……的地去,就是到流奶與蜜之地。”“我(神)與他們堅定所立的約,要把他們寄居的迦南地賜給他們。”
這裏的迦南,這裏的“流奶與密之地”,就是那塊小小的狀如刀鋒的土地。恍然如隔世的4年以前,我在那裏沒有看到流出的奶與蜜,漫長如隔世的4年以後,我又看到那片土地上,流出的是血與淚。
1.地理上:巴以是盤子和豆子的關係
巴勒斯坦分為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兩部分。根據巴計劃與國際合作部1997年10月繪製的地圖,約旦河西岸分為8個省:傑寧、圖勒凱爾姆、納布盧斯、傑裏科、拉馬臘、耶路撒冷、伯利恒、希伯倫。加沙地帶分為5個省:北方省、加沙、代爾拜萊赫、漢尤尼斯、拉法省。(來自外交部網站)
以色列位於亞洲西部。東接約旦,東北部與敘利亞為鄰,南連亞喀巴灣,西南部與埃及為鄰,西瀕地中海,北與黎巴嫩接壤,是亞、非、歐三大洲結合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來自外交部網站)
地中海東岸,有一塊狀如刀鋒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之中,又有兩塊互不相連的土地,分別是約旦河西岸(west bank)和加沙(Gaza),那裏就是巴勒斯坦,包圍著這兩塊土地的,“刀鋒”的其餘的部分就是以色列,而以色列,則被黎巴嫩、敘利亞、約旦、埃及四個阿拉伯國家圍繞。
在以色列的公路上,一輛裝載著“梅卡瓦”坦克的拖車從我們身邊飛馳而過。這種坦克是以色列自主設計製造,性能優異,尤其適合進行城市交戰使用 攝影 郭子鷹
2.曆史上:巴以是鄰居的關係
(以色列的)猶太人遠祖是古代閃族的支脈希伯來人。起源於約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後因躲避自然災害遷徙至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東部。公元前13世紀末開始從埃及遷居巴勒斯坦。1917年英國占領巴勒斯坦,1922年7月24日國際聯盟通過了英國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訓令”,規定在巴建立“猶太民族之家”。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分別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1948年 5月14日,以色列國正式成立。(來自外交部網站)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加沙和約旦河西岸。曆史上,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過。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猶太人在此建立了希伯來王國。羅馬帝國征服巴勒斯坦後,多次鎮壓猶太人並將大部分幸存者趕出巴勒斯坦,流落世界各地。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戰勝羅馬帝國,接管巴勒斯坦。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英國占領巴勒斯坦後,將其分為兩部分:約旦河以東稱外約旦,即現今的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河以西,稱巴勒斯坦(即現在所稱的巴勒斯坦),包括現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約旦河西岸。
1947年11月29日,聯大通過第181號決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國和猶太國。猶太人同意該決議,並於1948年5月14日宣布建立“以色列國”。阿拉伯國家反對和拒絕該決議,於以建國的次日即5月15日向以宣戰,結果戰敗,以占領了上述決議規定的阿國地區大部分土地;另外,約旦占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裏土地;加沙地帶的258平方公裏則為埃及占領。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這次戰爭中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很多巴人被迫流落到周圍阿拉伯國家和世界各地,淪為難民。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接受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議,巴在加沙、傑裏科實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來,根據巴以簽署的各項協議,巴自治區逐漸擴大,目前巴控製著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約2500平方公裏的土地。(來自外交部網站)
巴勒斯坦國(the State of Palestine)首都:耶路撒冷(Jerusalem)。(來自外交部網站巴勒斯坦部分)
以色列國(THE STATE OF ISRAEL)首都:建國時在特拉維夫(TEL AVIV),1950年遷往耶路撒冷(JERUSALEM)。(來自外交部網站以色列部分)
耶路撒冷市人口約71.9萬(2006年統計),66%為猶太人,34%為阿拉伯人。(來自外交部網站以色列部分)
1947年11月聯大第181號決議規定耶路撒冷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以色列通過1948年和1967年兩次戰爭先後占領整個耶路撒冷地區,並於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為其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國首都。目前巴民族權力機構主要設在西岸城市拉馬拉。(來自外交部網站巴勒斯坦部分)
1980年7月30日,以議會通過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與不可分割的首都”。對於耶路撒冷的地位和歸屬,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一直有爭議,阿拉伯國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來它所占領的全部阿拉伯領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東耶路撒冷)”。絕大多數同以有外交關係的國家仍把使館設在特拉維夫。(來自外交部網站以色列部分)
在特拉維夫的拉賓遇害地點,樹立著他的雕像 攝影 郭子鷹
拉賓遇害地點 攝影 郭子鷹
這塊牌子上寫著:1995年11月4日,星期六,在這個地方,以色列總理,國防部長 伊薩克 拉賓 遭到謀殺,和平,應該是他的遺產 攝影 郭子鷹
拉賓遇害地點附近,一位來自俄羅斯的猶太移民拉著手風琴賣藝,我問他是否後悔移居以色列,他說:“這是我的夢想,現在,它實現了。”我問他是否能演奏拉賓遇害前最後唱過的《和平之歌》,手風琴聲悠揚地轉換了曲調,遺憾的是,我一句也聽不懂。攝影 郭子鷹
3.經濟上:巴以是雇主和雇員的關係
(巴勒斯坦經濟)以農業為主,其他有建築、加工、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等。由於巴以暴力衝突持續不斷,巴經濟遭受巨大損失,陷於困境。據巴國家信息中心統計,2000年至2006年,巴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160億美元。2005年平均失業率28%,2006年底已超過38%。
2006年主要經濟數字(資料來源:《Country Report》):
國內生產總值(GDP) 43.94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6.6%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1112美元
通貨膨脹率 3.7%
進出口總額 31.27億美元
進口額 27.12億美元
出口額 4.15億美元
(來自外交部網站巴勒斯坦部分)
(以色列經濟)為混合型,比較發達。農業、工業、科技及軍工等部門技術水平較高。私人企業比重較大,但政府對主要部門控製嚴格,許多大的企業都由國家控製或監管。合作經濟主要以農村中的基布茲(集體社)和莫沙夫(合作社)為主。1985年實行“經濟緊縮計劃”,1986年起政府開始通過出售政府控股企業的股票推行私有化政策。1987年開始經濟改革,私有化進程迅速發展,政府通過出售股票增加收入85億新謝克爾。經過幾年的經濟調整,1991年經濟開始出現良好的增長勢頭。近年來,以經濟一度增長乏力。伊拉克戰爭後,以經濟逐步得到恢複。以財政部估計,2006年的黎以衝突對以造成約230億謝克爾的經濟損失,拖累以經濟增長1%。以在2006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上位居第15位。以色列成為繼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加州地區之後的風險投資第三首選地。世界銀行報告顯示,以色列商務環境在全球排名第26位,是在中東地區開展商務活動的首選之地。
2006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 6257.4億新謝克爾(約合1403億美元)
GDP增長率 5%
人均GDP 87932新謝克爾(約合19716美元)
通貨膨脹率 2.1%
對外貿易總額 904.8億美元
進口總額 472.2億美元
出口總額 432.6億美元
(來自外交部網站以色列部分)
在特拉維夫,拉賓遇害的國王廣場旁邊,有一塊猶太名人牆,遊人可以在上麵找到拉賓的同事佩雷斯和沙龍,還有愛因斯坦 攝影 郭子鷹
世界銀行2007年5月發表報告,指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實施的封鎖和設置檢查站等限製性政策阻礙了巴經濟的發展,使巴勒斯坦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受到極大限製。報告認為,以方采取的措施已超過其安全的需要,如果再繼續下去,巴經濟將更加糟糕。
眼下,巴勒斯坦的失業率為25%,加沙地區的失業率更高達36%。2006年巴勒斯坦人均GDP比前一年下降了8%以上。
造成巴政府財政危機和經濟困難的原因首先是外援驟減。自哈馬斯上台以來,國際上援建的發展項目大多下馬,援助金額嚴重縮水,2005年的援助總額為10億美元,2006年僅為7億美元。
其次是稅收減少。按規定,以色列每月應向巴方移交代為征收的大約5000萬美元稅款,這筆錢是巴方維持正常財政運作的關鍵。以色列把這筆錢截留後,巴國庫虧空。為此,世界銀行呼籲以交還其扣押的巴方稅款,放寬對巴人員和貨物的進出限製。
另一個原因是巴公務員和安全部隊人員太多,致使財政收入和公共支出嚴重失衡。世界銀行報告認為,巴政府必須每月減少1000萬美元的公共財政開支,才能稍稍緩解財政狀況捉襟見肘的局麵。
2007年5月8日,巴勒斯坦財政部長薩拉姆·法耶德在訪問埃及時,呼籲阿拉伯國家盡快向陷入財政困境的巴勒斯坦提供援助。法耶德警告說,西方和以色列的經濟封鎖使巴政治和經濟生活受到嚴重影響,並可能導致巴聯合政府的四分五裂,應立即結束這種狀況。
目前,有大約4000戶巴勒斯坦家庭依靠其家人在以色列打工的收入維持生計。據悉,除了關閉以巴之間的通道以及禁止巴方人員入境之外,以色列還準備采取更加嚴厲的經濟製裁措施,包括限製巴勒斯坦的產品出口。目前,以色列不僅是加沙這個經濟落後的狹長地帶最大的市場,也是巴勒斯坦的出口通道,絕大多數巴方的出口貨物必須借道以色列的港口。針對以色列的決定,哈馬斯已經作出了強烈反應。新當選的巴立法委員會委員穆希爾·艾爾·馬斯裏說:“這是對巴勒斯坦人民的集體懲罰。他們必須認識到,他們施加的壓力越大,雙方的關係隻會越緊張,到頭來隻會是兩敗俱傷。”(來自2006年2月8日《北京青年報》)
4.近代爭端的源起:是英國人的遺毒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為打敗德國,瓦解奧斯曼帝國,稱霸中東,以承認和支持奧斯曼帝國境內阿拉伯人在戰後建立一個包括巴勒斯坦在內的獨立國家為條件,取得了阿拉伯人的支持。但英國又背著阿拉伯人同法國簽定了處理戰後奧斯曼領土的《塞克斯——皮科爾協定》。協定除劃分兩國的勢力範圍之外,規定巴勒斯坦由“國際共管”。爾後,在1917年11月,英國發表了支持猶太複國主義的《貝福爾宣言》,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
1917年11月6日,英國軍隊入侵巴勒斯坦,1918年9月占領全境。1920年國際聯盟給予英國以管轄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權”。1921年,英國政府以執行《貝福爾宣言》為由,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約旦河為界,將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扶植了一個傀儡政權;西部仍為巴勒斯坦,由英國委任總督直接統治。
在英國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大規模遷入巴勒斯坦,特別是在《貝福爾宣言》發表和英國委任統治之後,巴勒斯坦猶太移民成倍增長。據統計,1917年4月,《貝福爾宣言》發表時,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不超過5萬,1939年猛增到44.5萬多人,已占巴勒斯坦居民總數的三分之一。
猶太移民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和技術,以及英國委任統治當局的庇護,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許多城市和工業,使阿拉伯人的工商業受到很大的打擊。猶太人還建立了“哈加納”、“伊爾貢”、“斯特恩集團”等秘密武裝組織。從而使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矛盾和衝突日益加劇。
美國有幾百萬猶太人,它從一開始就支持猶太複國主義。早在1917年10月,美國總統威爾遜就向英國政府表示他對《貝福爾宣言》草稿的支持。1919年1月21日,美國在巴黎和會是提出“關於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家的建議”,“猶太國一旦成為事實,國聯就立刻承認巴勒斯坦為猶太人的國家”。1922年6月30日,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一項支持《貝福爾宣言》的決議。同時,在經濟是開始滲入巴勒斯坦。
為擴大美國在中東的勢力範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大力扶持猶太複國主義,排擠英國。1943——1945年間,美國國會通過了讚成在巴勒斯坦無限製移民和建立猶太國家的決議和宣言,但同時,也加深了阿猶矛盾。(來自《巴勒斯坦問題的曆史背景和中東戰爭的起因》百靈網德偉)
5.感情上:巴以雙方平民都是受害者
以色列的猶太大屠殺紀念館 攝影 郭子鷹
猶太大屠殺受難兒童紀念館外,有一排被攔腰截斷的石柱,象征著早夭的猶太棟梁 攝影 郭子鷹
耶路撒冷老城區的阿拉伯兒童,膽怯地窺視著門外的街道,他們看到來自東方的旅行者,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攝影 郭子鷹
帶槍的以色列士兵,臉上是調皮的表情和勃勃生氣 攝影 郭子鷹
耶路撒冷橄欖山上的以色列士兵,挎著步槍,挽著手臂 攝影 郭子鷹
聖殿山博物館門外,一群年輕人的笑容 攝影 郭子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