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與安全:亞洲理財新時尚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在2008年漸進尾聲之際,亞洲私人銀行家和財富經理顯得落魄、有點謙卑和謹慎,盡管他們對於前景並不全是灰心喪氣。
瑞士私人銀行嘉盛萊寶(Sarasin)首席投資官布克哈德8226;瓦恩霍爾特(Burkhard Varnholt)表示:“接下來的兩個月將會非常痛苦。(但是)如果你把精力集中在品質上,在市場上行時,你將會大有斬獲。”
過去幾個月特別令人沮喪。股票市場一落千丈。一位財富經理表示:“一個客戶的資產組合縮水10%,堪稱新的盈虧平衡點。”
在累計期權和雷曼(Lehman)迷你債券等結構化產品上虧損的投資者,在香港街頭抗議,指銀行在風險方麵誤導了他們。
許多財富經理私下裏會告訴你,他們正麵臨惱怒的客戶提起的訴訟,但不知何故,受到訴訟的總是他們的競爭對手,而不是他們自己。大家似乎都在審視業務程序,同時,據說客戶現在對閱讀詳盡條款有了興趣。
私人銀行表示,隨著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在今年上半年暴漲,許多客戶都在擔心通脹。6個月後,通縮成了主要的擔心。
當你現在向私人銀行家詢問他們的熱點新投資產品時,他們會顯得有點尷尬:他們似乎沒有什麽新產品。他們給的建議常常集中於債券和黃金,尤其是實物黃金,而不是基於黃金的結構化產品。
JP摩根亞洲私人銀行(JPMorgan Private Bank)首席投資策略師Ivan Leung表示:“我不認為,1年之內會出現‘新產品'。”
風險過時了,資本保護成了時尚。債券看上去有點意思。人們重新強調多元化投資。簡單又重新流行了起來。安全也是如此。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也許沒有私人銀行部門,但它在9月份的倒閉,使私人銀行家和他們的客戶都受到驚嚇。
連金融巨擘花旗集團(Citigroup)也需要3000億美元政府救助和擔保才能生存。如果這還不夠可怕,美國政府起訴了瑞銀(UBS)財富管理的全球主管,作為對美國富人離岸銀行活動調查的一部分。
香港JP摩根亞洲私人銀行首席執行官保羅8226;希貝塔(Paul Scibetta)表示:“市場將會繼續動蕩,這是我們無法控製的事情。我們需要關注那些我們可以控製的事情。客戶想知道的是,我們將隨時為他們服務。”
“較之景氣好的時候,景氣差的時候,客戶更容易記住你。每家私人銀行都有實現差異化的機會。當你參加越野比賽時,你最能脫穎而出的時候就是上坡時。”
大型全能銀行的問題,可能有助於那些更為專業化的較小的私人銀行,它們沒有投行部門或次貸敞口。
世界金融巨頭之一——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亞太區私人銀行業務主管馬賽爾8226;克賴斯(Marcel Kreis)表示:“我不認為它們(小型私人銀行)是威脅,因為我們的商業模式非常不一樣,但我從來不會低估它們。它們主要關注資產管理。而我們在亞洲的側重點是充分利用投行關係。”他還可以加上一句:支持投資銀行家。
瑞士信貸的投行業務在第三季度損失了32億瑞郎,為了彌補杠杆型融資和結構化產品的損失,它做了24億瑞郎的資產減記。其私人銀行部門的全球稅前利潤為7.89億瑞郎。
一個較大型組織內部的私人銀行仍然具有吸引力。龐大的零售分行網絡和知名品牌是一個非常好的起點。
例如,擁有逾1萬家分行的中國銀行(BoC)正在與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合作擴展私人銀行服務。
在亞洲已有近160年曆史的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相對較晚才有了專門的私人銀行,但它追趕得很快。去年,它在5周時間內開了11間辦事處。
渣打私人銀行業務主管費乃威(Peter Flavel)表示:“沒有私人銀行部門,就像說你沒有抵押貸款業務一樣。我們在2006年年中起步時有3個人,現在我們在全球已經有1500人。”
去年的業績本來就是很難再現的。在中國,股市的暴漲讓許多人覺得自己很富裕。上證綜指在9個月內上漲了133%。許多亞洲企業家利用這次機會讓企業上市。去年,亞太區首次公開發行(IPO)募資1470億美元。對於私人銀行來說,這是新客戶的主要來源。亞洲經濟增長的勢頭似乎不可阻擋。這種觀感本身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嘉盛萊寶銀行亞洲業務首席執行官葉英麗(Enid Yip)表示:“財富激增的預期,加劇了亞洲某些私人銀行正在麵臨的問題。我們看見了非理性繁榮,因為亞洲如此吸引人。它是一個容易賣的題材,也是一個容易買的題材,因此,我們看見人們蜂擁擠入市場,而那些老牌機構也進行了擴張。但許多人都不會把市場下滑考慮在成本內,因為他們從來都不曾有過可信的長期策略。”
繁榮的破裂著實觸目驚心。據湯姆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報道,今年IPO的募資總額隻比去年創記錄的總額的四分之一多一點。自2007年10月達到最高點以來,中國內地的股票市值已經蒸發了近四分之三。在這種環境下,賺錢變得很難。即便是對衝基金——無論市場上漲或下跌,它們理應都有回報——日子也很艱難。
瑞士小型私人銀行瑞士寶盛(Julius Baer)北亞區首席執行官安德裏亞8226;貝內納蒂(Andrea Benenati)表示,寶盛給自己設置了一個測驗,目的是為了看看自己能否給客戶提供更好的建議。測試的結果是一個“完美預測”(perfect foresight)資產組合,隻有預測技能與上帝相仿的經理才可能推薦出這個組合。回溯測試表明,該組合可以安然度過近年來的所有風暴:高科技泡沫的破裂、美國9/11恐怖襲擊後的影響、亞洲非典(Sars)的爆發。它本可以帶來約10%的年回報率。但在10月份期間,它還是會產生虧損。
貝內納蒂表示:“即使有這種知識和後知之明,你也無法設計出今年不會下跌的產品。現在的問題在於:你是想虧損,還是想失去一個機會。人們寧願失去機會。”
JP摩根的Ivan Leung表示,市場已經開始恢複。“現在比兩個月前要簡單了許多,當時最壞的設想是‘大蕭條'。不過該設想已經被阻止了。將來的情況感覺上會更像美國上世紀80年代的環境。”另一位私人銀行家對有些客戶是否得到了教訓持懷疑態度。他說:“眼下,他們想要的是能保護資本的產品。不久,他們就會想要更好的回報,他們將會再一次忘記以前發生過的事。”
一位老練的富人客戶想討論他的資產組合為何表現得如此糟糕。“他抱怨了1個小時,因此,我們建議他作多樣化的投資,並采取非常保守的方法。我們為他設計了一個非常保守的投資策略,接著他說:‘那麽,這個組合能讓我進行多大比率的杠杆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