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台灣前立法委員看中國海軍遠征索馬裏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作者:營誌宏,法學博士,前新黨立法委員,國民大會代表,現於洛杉磯任美國聯邦及加州律師

大約七,八年前,我在台灣擔任立委。一天路過台北鴻霖畫廊,看見那裏掛著「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年展覽」的招示,便高興地進去參觀。主事者是一位與我有同名之雅的「王誌宏」先生,我對他們舉辦這樣一個有意義的活動,與為它所下的數年工夫,深深的敬佩。

我站在一幅「鄭和艦隊航海圖」的巨畫前,震驚而又激動。那是一個兩百多艘各式船艦,承載兩萬七千多人,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龐大艦隊,卻又井然有序羅列於大海之中,在金黃色的陽光之下,昂首前行。它滿載著中國探索海洋的希望,像大鵬鳥似的航向遠方;它準備載囘中國人的榮耀與驕傲,為我國曆史寫下壯偉的海洋史詩。我站在那裏,眼角泛著淚光,久久不願離去。

中國的挫敗,在於航海事業不如西方。當歐洲人越過海洋,佔領了美洲與澳洲,割據了非洲與亞洲時,中國正在沉沉大睡。中國有太好的機會比歐洲人先一步到達各地,隻要十五世紀鄭和的海洋事業能被繼續下去。但繼之而起的卻是橫跨明,清兩代的「海禁」政策,讓中國失去了海上動力,依舊是一個封閉而停滯不前的大陸國家。

我們都知道,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的地方,是非洲東岸的「竹步」。這個「竹步」,就位在最近國際上大大有名,屢次閙出海盜劫船事件的索馬利亞。當地還有土著自稱是中國人後裔,至今仍可找到發音近似「林」、「黃」等中國姓氏的索馬利亞人。

六百年過去了,這塊海域上不再見到中國艦隊鼓浪而過。那在金黃色的陽光下昂首前行的龐大艦隊,你到哪裏去了?印度洋上風雲仍舊,但是找不到一麵漢家旌旗。

我們聽到了春雷乍動。中國決定接受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桉的呼籲,派遣艦隊到亞丁灣護航,避免國際商船受到索馬利亞海盜的劫掠。六百年後,中國人又要來了。

這個行動,正當而應該,艦隊護航是履行身為國際社會成員的義務,何況它有聯合國的授權。列強的官方聲明中對此都有正麵的回應,但骨子裏卻有不安和疑懼。尤其是曾與清朝作過海上決戰的日本,右翼分子不斷地咆哮或者哀鳴。

六百年後的中國,已經覺醒而認識到海洋的重要。雖然晚了,但已開始整建遠洋海軍,把目光投射到四大緣海之外的海洋。

美國太平洋軍區司令最近透漏,在與中國海軍交流的過程中,曾有一中方將領建議,中美何不以夏威夷群島為中界,平分太平洋?

美國將領當然震驚而不悅,其中更有嗤之以鼻認爲中國不自量力者。但是且莫把這件事當作笑話看,中美平分太平洋的事必定成真,隻是時間遲早而已。

中國作爲「三洋大國」將海軍佈局全世界的時日,或者還遠;但成爲「兩洋國家」,左倚太平洋,右傍印度洋的日子,就在明天。中國必須讓它的力量到達兩洋,才能保障東起巴拿馬運河,西至波斯灣,紅海,與好望角,這塊水域的貿易與資源運輸路線的暢通無阻。

我們往東看去,中國要出太平洋必須經過琉球群島與台灣。二戰之後,蔣介石政府錯誤地不去爭取琉球群島由中國托管,乃至東大門被人堵住了大半。所幸台灣仍在。台灣要作怎樣的戰略取向? 究竟是作中華民族東出太平洋的絆腳石,還是作麵向太平洋的一艘偉大的航空母艦?

中國要作太平洋西半邊的主人,就要與日本化敵為友,並聯好在南太平洋的澳洲。「甲午海戰」的失利,隻能用來激勵我們向海上發展的雄心,卻不宜成爲阻礙中日兩國結成聯盟感情上的糾結。

「鄭和下西洋」,開啓了中國向東南亞的移民。現在中國在這一帶已頗有實力,因此西經麻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應該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如果以鐵路連接昆明與仰光,則南臨安達曼海西接孟加拉灣的緬甸,更可以成爲中國迅速通往印度洋的基地。

西方國家不必疑慮。鄭和下西洋,並沒有用火砲去兼併土地劫掠資源,它的目的僅在於宣揚國威與認識世界。它基本上,隻是一支促進貿易與文化交流的親善訪問艦隊。當中國再度成爲海上的主人,西方國家將會見識到,那與十七世紀歐洲殖民主義截然不同的東方王道文化。

沉睡了六百年之後,中國終於醒來,現在要循著鄭和的蹤跡前進。這次進駐亞丁灣,並不是去打幾艘海盜船,捉幾個赤腳海賊而已;那是一個開始,它將揭開中國遠洋海權時代的序幕。

我們欣喜地看著中國自己研發製造的「武漢號」,「海口號」導彈驅逐艦,與「微山湖號」綜合補給艦,在三亞港升火待發,準備去完成國家及曆史交付的使命。我依稀看見那在大洋之上鼓風前進由鯤魚化成的大鵬,它不僅僅是鄭和的艦隊,還是我夢裏的中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