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辛辛苦苦八十年,一夜回到二戰前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美國三大汽車企業麵臨破產 內部運作致巨人倒下

2008年11月19日12:04

  小心巨人症

  
  統治世界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美國三大汽車企業陷入破產境地,是什麽擊潰了這些龐然大物

  當五年前瑞銀華寶汽車行業分析師Saul Rubin表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將在5~10年內破產時,這個驚人之論當時被很多人一笑置之。

當時,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在美國本土的市場占有率超過60%,在全球市場上也與德係和日係車分庭抗禮,三足鼎立。然而這三個龐然大物如今卻泥足深陷在破產危機之中。

  按照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通用該季度又虧損了42億美元,福特則虧損了29.8億美元。此外,比經營虧損更為嚴重的是,兩大汽車商資金流正麵臨枯竭。據華爾街分析師估計,若按照今年第三季度每月支出20億美元的速度計算,通用汽車公司在得不到政府救助的情況下,到明年2月份就會陷入困境。

  預言成真了。美國“三大”的危機最直接的原因應該是金融風暴對實體經濟的波及,但當年Saul Rubin並未將金融危機的因素考慮在內,他堅定地認為,是這三個企業內部運作的規律,使其必然走向死亡。現在看來,金融危機隻不過是加速了這一進程。

  長久以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都是美國工業的榮耀和象征,同時也是企業模式的標榜。龐大的規模、驚人的產量、遍布世界的工廠和銷售網絡??這些無一不是形容企業成功的證明。但如今,這些因素卻恰恰成為了導致“三大”瀕臨死亡的致命因素。

  普遍的分析認為,過度擴張和高昂的勞工成本,是導致“三大”如今難以為繼的原因。以通用汽車為例,為了保持世界第一的壟斷地位,通用汽車在全球擴張,因為擴張規模太快,現金流出現了一定問題。再加上通用汽車曆年來均為股東支付較高的紅利,通用汽車稅後利潤並不多。長此下去,通用汽車陷入了兩難境地:既無足夠資金彌補現金流缺口,又無足夠資金滿足大規模研發投入。同時,類似社會主義的福利製度,也讓這些企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三大”每年僅花在退休員工身上的錢就達數十億美元之巨。有人甚至調侃說:就算被通用汽車公司解雇,也比被大多數公司雇用要強。

  這些的確是導致“三大”陷入危機的原因,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這三家企業曆史上都是美國最傑出的公司,他們能做到今天的規模絕非僥幸,但為什麽在其長達百年的發展曆程中他們能曆盡劫波而屹立不倒,卻在如今看似統治了半個世界的時候轟然倒塌呢?

  英國《金融時報》管理專欄作家西蒙·倫敦在梳理、總結了10餘年來的有關優秀商業著作後,這樣總結道:“企業持續成功屬於例外。一旦喪失了推動其達到巔峰的動力,很少有企業能重新恢複增長。”

  西蒙的觀點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答這個疑問——當企業做大到一定程度後,推動其發展的後續力量將會消失。這可以說是大企業的“癌症”:大部分企業做大後都容易出現動力缺乏、官僚氣息嚴重、運作成本加大等問題,而企業的規模很容易放大這些消極因素帶來的不良影響,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個“不治之症”。

  管理大師哈默爾在評論通用前總裁斯隆的自傳《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時說,你能夠不僅龐大而且靈活嗎?這個今天依然困擾我們的問題,盡管斯隆發明了事業部製和分權,但通用汽車最終還是淪為其龐大規模的犧牲品。

  實際上,無論通用、福特還是克萊斯勒,在近幾年都認識到了自身的問題,並試圖加以改進。例如他們已經認識到低油耗的汽車是潮流所在(他們曾在這個問題上吃了大虧),並轉而在該類產品上加大研發力度,他們把發展新能源汽車看成是一個翻身的賭注而不遺餘力地投入,福特在今年改變了針對不同市場設計不同產品的模式,轉而像日本公司一樣尋求全球統一的設計平台??但他們的複興計劃沒來得及展開,便被金融風暴當頭一棒打得昏天黑地。實際上,轉身慢正是這些超級企業的大問題,由於官僚氣息嚴重,他們對市場的嗅覺本來就遲鈍,但當他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而試圖改變時,市場又不給他們時間了。

  對於許多正在力爭做大的中國公司來說,美國“三大”的教訓足以為鑒。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把公司做大的機會正在增加,然而在這個充滿快感的過程中,我們的企業家是不是該認真思考一下,做大之後,怎麽辦?

新世紀周刊 記者/張邦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