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這幫家夥到底能掙多少錢?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2008-11-13
當法國Tradition Securities & Futures公司駐倫敦頭牌交易員亞曆山大•穆拉迪安(Alexandre Mouradian)將自己的雇主告上法庭,指稱公司沒有向其支付全額獎金時,我們得以一窺不透明的投資銀行薪酬內幕。
穆拉迪安本月向上訴法庭提交的數據,將決定他的案件將以何種方式審理。數據顯示,2006年下半年,除了30萬英鎊的工資以外,穆拉迪安還獲得了132萬英鎊的獎金。公司為8名成員組成的交易所買賣期權團隊準備的獎金池中,穆拉迪安一人獨占了92%,但他仍堅稱自己還應得9.2571萬英鎊的傭金。
這家Compagnie Financière Tradition旗下的交易商間經紀公司正進行反擊,因此,該案件提供了一扇罕見的窗戶,讓我們得以了解金融集團的員工們如何在年終獎金池中奮力爭奪屬於自己的一份。以投資銀行業的標準衡量,穆拉迪安的獎金額度遠遠沒到高得異乎尋常的水平,但比工資高出四倍的獎金,是他整體薪酬中決定性的部分。如今,這種高度依賴公司收益、延期支付的薪酬體係正麵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幾代人以來,投資銀行家或交易員的薪酬與績效掛鉤,一直是一道美國固有的風景,而且在1986年金融大變革(Big Bang)導致對股票經紀業務的監管放鬆之後,這種情況還蔓延到了倫敦金融城。容易獲得的流動性推高了銀行利潤,對衝基金和私人股本公司的出現使得對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此類薪資的規模也隨之迅速增長。
頂尖員工開始習慣於在年底拿到數倍於固定工資的獎金。減扣稅款之後的獎金都用於消費,因此從遊艇生產商、豪華酒店運營商到保姆代理機構都從中獲利,政府從中獲得的稅收也毫不遜色。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 Research)與紐約州審計署(New York State Comptroller)的數據顯示,2006年倫敦市支付的年薪總額達到88億英鎊的峰值,而紐約市2007年則達到了332億美元。
全球金融危機讓這場盛筵瞬間曲終人散,這種薪酬體係目前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攻擊。人們將一切問題都歸咎於高額獎金:從房產泡沫,債務抵押債券(CDO)市場的內爆,到英美資本主義的衰落。
戈登•布朗(Gordon Brown)最近提醒道:“高額獎金的時代已經過去。”這位首相表示,英國政府將通過對銀行執行部分國有化來打擊“導致不負責任態度或承擔過度風險的動機,則讓我們這些人為此付出了代價”。保守黨方麵,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同樣表示譴責,稱:“納稅人不希望他們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被用來給失敗支付獎金。”
曾鼓吹放鬆監管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約翰•麥凱恩(John McCain)也已經偃旗息鼓。他宣布,“接受美國政府紓困、被美國納稅人的錢拯救的公司或商業領域,其首席執行官都不得享受超過聯邦政府最高工資的薪酬”,也就是不得超過40萬美元。
甚至為銀行業遊說的機構國際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也承認銀行業薪酬未與長期業績充分關聯。該組織出具的意見書指出,“市場演變致使一些企業采取薪酬激勵機製,這加劇了那些可能導致市場動蕩的弱點”。現在監管機構開始提出變革要求。英國金融服務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最近致函其監管下的28家大型銀行,要求他們“立刻采取行動”,將薪酬方案與長期風險管理掛鉤。
來自金融服務局首席執行官赫克托•桑特(Hector Sants)的信件中,列舉了一係列希望銀行加以避免的不良做法,包括完全以現金支付獎金,或者獎金與當期收益掛鉤、但沒有考慮到風險或長期結果。各大銀行還受到警告,要求它們更謹慎地處理利益衝突,避免將合規及風險部門負責人的薪酬控製權過多地交給業務部門。
在大西洋的另一邊,銀行高管的薪酬方案引起了公眾極大的憤怒。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人亨利•韋克斯曼(Henry Waxman)向9大投資銀行發出信函,質問為什麽在接受1250億美元政府救助後,他們還留出了總計1080億美元的工資和獎金費用。“我質疑的是,將納稅人剛剛向銀行注入的資金耗費在支付數十億美元的獎金上,這種做法是否恰當,”這位國會議員寫道。
美國財政部(Treasury)已頒布規定,要求接受紓困的銀行確保高管的獎金額度“不會引發不必要和過度的風險”,並禁止向接受紓困的銀行高管支付高額解職補償,即所謂“金色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s)。雖然規定沒有標明金額上限,但這的確是美國政府首次采取行動,對此類薪酬加以限製。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