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次貸危機是一場價值觀危機?

(2009-02-06 00:09:44) 下一個

無論2008年發生過多少轟轟烈烈的盛世之舉或者國際大事件,慘淡、蕭條、慵懶、陰冷、悲觀的氛圍還是像空氣一樣彌漫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裏——由美國為震中,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已蔓延到全球,先是出現在金融領域中,然後慢慢波及實業,最終落實為我們的生活狀態與此時心情。

我們總是習慣用西方經濟學原理分析這一波金融危機的產生以及對策,用數字、模型、金融、經濟術語甚至巫術來分析經濟現象,然而我們卻始終沒有從人的角度,從價值觀的角度反思金融危機的起源。

至於科學的方法,我想除了隔靴搔癢地在描寫火場的壯觀之外,對於救火本身於事無補——該燒得還是在燒,燒完了,下一次繼續重來。這就是所謂“經濟危機的周期率”吧。

我認為,如果拋開專家們的見解,這一次金融危機發生的內因是多年來日趨沒落的西方消費觀以及價值觀。金融危機隻是對這種價值觀及生活方式的一次小清算。
其實這種價值觀一開始就有相當的誘惑力。比如,十多年前,我們一直視那些積攢一輩子錢,最後買了房子卻壽終正寢的老人們為勤儉持家,並以之為榮;可短短十幾年後,卻不知有多少人成為房奴,用一輩子的努力償還提前的消費;各大銀行信用卡業務競爭激烈,以至於銀行發卡中心的推銷員搖身一變,走街串巷幾乎和練攤的貨郎沒什麽兩樣;各種商品推出分期付款服務,從手機、電腦、汽車、奢侈品一直到住房……而這一代的年輕人正是在這樣物質的泛濫中,自覺於這種不符合自身消費能力的超前的消費,並以之為生活的時尚,樂此不疲。

我們將西方追求物質、崇尚享樂、金錢至上,超前消費的文化理念奉為生活的準繩,卻從來不曾懷疑過其合理性。消費主義、拜金主義成為時代的價值觀。然而恰恰是此觀念,釀成了今日西方經濟的蕭條與沒落——

西方發達國家的銀行經驗更足、更狡猾、更老道,他們早就練就了極富煽動性的演講術和推銷術,讓那些對生活失去希望的窮人在信貸與提前消費的糖衣下,實現了富足之夢;他們會讓老太太用一生勞作償還房子貸款,而非蓄力等待;他們更會製造一種迷霧,讓那些做一百以內加減法都困難的美國老百姓,感覺自己成了投資理財高手,而華爾街之夢成為美國人乃至整個世界年輕人的財富夢想。無節製的消費、提前消費、崇拜財富、權利、名望就是社會的主流風向標。

然後就會有了銀行、債主、貸款方、國家、房產開發者、股票持有人、企業、證券公司之間千頭萬緒的瓜葛,以至於天才的華爾街首席經濟學家麵對這樣亂糟糟的殘局也深感束手無策。

可惜的是,我們在總結教訓的時候,往往過於理性地分析客觀的外在條件,總是強調“周期率”的宿命論,卻很少對自己的原因進行檢討。

我們真的需要很大的房子麽?我們如果沒有房子就沒有愛情,不能結婚麽?汽車在擁堵的城市裏真的比汽車還要實用麽?我們的手機一定需要不斷的升級,需要越來越多令人目眩的影音功能和上網功能麽?我們一定要用貸款的錢去買鑽戒和出國旅行,否則愛情就要崩潰麽?我們一定需要華而不實的東西來讓我們的人生過得更加精彩麽?
信用卡、分期付款、貸款合同,隻是一張張魔鬼的契約——魔鬼微笑著溫和地用金子和蜂蜜換走了人的靈魂,同時也為我們社會的金融、經濟體係埋藏了危險的定時炸彈。雖然一時間看上去很繁榮,但是有一天魔鬼終於會過來向我們清算。

那麽如何防範危機呢?哪怕是消極也比不作為好,我的建議如下:

1、對於美國而言:檢討消費價值觀,鼓勵節製消費和適當禁欲,遏製消費崇拜和提前消費;

2、對於中國而言:防範為主,前車之鑒,限製銀行透支業務,部分複興傳統消費觀念;

3、在全球範圍:提倡理性消費,回歸自然生活,對泛濫的物欲進行反思並提升藝術及哲學生活。

有人說,中國的信貸業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在中國是消費還不夠,而不是過度消費,而次貸危機隻是美國人在造孽。其實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因為盡管金融業發展水平是不同的,而此刻我們的共享的價值觀基因卻是相同,如果再不懸崖勒馬,下一次的危機又將進入輪回。

金融時報讀者稿:殳倉 2008-11-03

長矛點評:這是典型的理想主義看法。如果靠人的自我控製加上政府管製就能解決經濟危機周期,那馬克思也犯不上花一輩子功夫寫資本論了。人追求名利金錢如同動物追求食物,人為地管製欲望是不可行的,正所謂欲壑難填。

人一方麵追求財富,一方麵又不喜歡風險,一方麵討厭一成不變,一方麵討厭競爭。人的投資行為在興奮與沮喪之間大幅度徘徊。牛市時個個以為自己是股神,熊市時,個個埋怨別人,埋怨政府。人的情緒化和貪婪就是造成經濟周期的本質。殳倉觀點有美麗的,自然的的核心,但那是靠禁欲,是克己複禮,終極表現可以是供給製。這並不是壞事,隻是也行不通,因為他違反了人的動物性,即非理性的那一部分天性。

我們到了今天高度文明社會,但是世界上沒有一天是和平的。大的有伊拉克戰爭,為了爭奪能源,小的到每天的燒殺搶掠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發生,為了一點眼前的利益。

在社會主義製度下,有毒奶,毒蛋,毒品,假藥,有衝擊警察局,有貪官汙吏。。。。。,在資本主義製度下,有毒垃圾(CED和CDS),毒品,有槍支泛濫,有貪官汙吏。。。。

管理學的沿革也反映了對人性的無力。最早是X理論,即認為人之出性本惡,要靠皮鞭,靠懲罰來提高生產力。後來,有了Y理論,即要認為人之初性本善,要靠獎勵,鼓勵。這兩個理論都不怎麽管用,最後就來了Z理論,即賞罰分明,也就是胡蘿卜加大棒理論。這幾乎是和馬戲團訓練動物演員沒有本質區別。

人管的了自己嗎? 克己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爭食搶地依如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