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感言】 三個多星期前,meg留言說要找我合作電影帖。今天終於可以展現我們的作品了。對我來說,這三個星期合作間頻繁的QQH往來──意見的交換和不斷的修改,很讓我激動和享受這樣的合作與創作過程。光是她的文字版本,初稿完成後她又小修小改了不下7--8遍了。而我的圖片製作和排版,她也提了不少寶貴的意見。她是那種想做就要做得好的認真之人。跟認真的人合作,我也得十二分認真,為了一個共同的完美目標。這部電影我以前沒看過。但看第一遍時就迷上那極富油畫美的電影畫麵和男主人公散發出來的優雅高貴氣質。後來讀著meg的文本,每看一遍電影,又有了新的感動。我不多贅述了,請欣賞meg精心創作的、條理分明的透徹剖析和優美流暢的文字解評。Enjoy! 難道世人敬仰的莎士比亞,竟然是一個欺世盜名的騙子?──影片Anonymous 賞析 但是作為歐洲文藝複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的身世有許多不為世人所知的地方: 他本人未曾留下隻字片言,有關介紹莎士比亞生平事跡的材料奇缺。在莎士比亞去世時,居然沒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視,沒有一個人按照當時習俗為他的逝世寫一首哀詩。莎劇上至天文地理,外至異國他鄉,內涉皇朝宮闈,通達古今,精深博大,而出身卑微並且從未進過大學門檻的來自小鎮上的一個普通演員是很難寫作和完成一些這樣功力深厚的作品的。 其實自從十九世紀以來,人們對關於誰是莎士比亞著作的真正作者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認定是弗朗西斯•培根;有人認定是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本人;還有人認定是和莎士比亞同時期的知名劇作家克裏斯托弗•馬洛。Henry James 這樣說過: “I am haunted by the conviction that the divine William is the biggest and most successful fraud ever practiced on a patient world.” 在2011年,來自德國導演Roland Emmerich 一部叫 Anonymous 的影片把這一爭論又帶到一個新的高峰。在此影片中,十七世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成了莎士比亞著作的真正作者。這樣的推測絕不是空穴來風:實際上自從十九世紀以來,在所有被推測的莎士比亞著作真正的作者候選人當中,愛德華•德•維爾一直是最著名的一個。Orson Welles 曾這樣說過 “I think Oxford wrote Shakespeare. If you don’t agree, there are some awfully funny coincidences to explain away…” 除了Orson Welles,還有許多知名人士如Sigmund Freud, Sir John Gielgud, Leslie Howard 和最高法院的法官 John Paul Stevens 和 Harry Blackmun 等等都認為十七世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就是莎士比亞著作的真正作者。 讓我們聽聽影片導演和編劇還有其他劇組人員談談他們為什麽不相信來自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鎮的威廉•莎士比亞是莎士比亞著作的真正作者。 將曆來人們為什麽認為十七世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才是莎士比亞著作的真正作者的理由大致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幾條: • 他出生於1550年,是第16代牛津伯爵的兒子和繼承人,是一個富有的、地位很高的貴族。鑒於這樣的身份和背景,他才得以熟悉宮廷生活、洞悉宮廷陰謀,為日後寫作大量的宮廷曆史劇打下基礎。 評論界對這部古裝驚怵片毀譽參半。有的評論家認為它是一部有聲有色、引人入勝、讓人思考的好影片;有的評論家認為它是一部胡編亂造、荒誕不羈,為 Oxfordian theory of Shakespeare authorship (認定十七世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是莎士比亞著作的真正作者)搖旗呐喊助威的影片;我個人認為它是一部氣勢恢宏、極富想象力、生動大膽的探索影片。在許多觀眾的眼中,就像導演 Roland Emmerich所提到的,Anonymous其實是一部向莎士比亞著作致敬的精心之作。整部影片都在力圖追尋莎士比亞的戲劇的風格和特色: 華美的台詞, 宮廷深藏的陰謀,跨越時代的野心,利益通婚的苦果,亂倫的私密,悲壯的兵諫,對詩歌與美的向往和歌頌,無處不在的戲劇衝突,跌宕起伏的情節,典型的人物性格,信手拈來的氣氛營造,奇妙但又合理的情節設置,讓觀眾每時每刻都沉浸在莎士比亞式的劇作裏,分不清是在戲裏還是戲外。 下麵就具體結合莎士比亞劇作的魅力來談談對這部影片的欣賞: 第一, 體裁多樣。莎劇的作者是無以倫比的結構大師。他善於描寫幾條相互平行交錯的線索,來促進生動豐富的情節發展。寫作技巧上表現出一種奇妙的戲劇緊迫感。莎劇盡管多取材於傳說,曆史,異域的故事,但影射的是英國十六到十七世紀的現實。 電影 Anonymous 的結構使用了嵌套和多層敘事的手法,由現代劇場開始,向劇場中的觀眾聲明,“我們將要講一個更黑暗的故事,關於手中之筆,掌中之劍,戲劇的勝利和王位的遺失...” 而故事的開始則從著名的“環球劇院”燒毀開始倒敘,由本•瓊生的受拷打鏡頭,切入觀眾的哄笑場麵,順利過渡至威廉•莎士比亞作為一個喜劇演員的出場。在這 一場景中,英國民眾對戲劇的癡迷,上流社會對戲劇的鄙夷、厭惡和壓製,作為戲劇作者的本•瓊生,作為演員的威廉•莎士比亞和即將作為主角的愛德華•德•維爾紛紛出場;而且在輕巧轉接之後,轉向安內普頓和埃塞克斯伯爵關於宮廷鬥爭的討論,由此故事的畫卷已緩緩展開。在故事中,伊麗莎白女王的青春時期對詩歌的愛好,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的成長,兩人的愛情故事,都是在各自的章節以相似的鏡頭疊化回憶展現,故事始終保持著輕盈的速度和廣度,充滿豐滿的情節和感情。待到威廉•莎士比亞冒認作者並且敲詐伯爵,伯爵自己的身世揭穿,以及伯爵戲劇性的“陰謀”被更老謀深算的西塞爾所挫敗,故事的跌宕起伏程度越來越劇烈,直至愛德華的彌留之際,本•瓊生抱走愛德華的所有作品並且聲稱他為“時代的靈魂”,這一故事隨著主人公的離世落下帷幕,歸於平靜。 第二, 語言豐富。莎士比亞劇作中的語言完全是舞台化詩化的語言,優美而極富感染力。柔婉如淙淙流水,激蕩似驚濤拍岸,是絢麗多彩和質樸自然的巧妙結合,有著無與倫比的動人魅力。在這部電影中,由於穿插了大量的莎劇舞台表演如《第十二夜》、《亨利五世》、《麥克白》、《羅密歐與茱莉亞》、《王子複仇記》、《奧賽羅》 、《裘力斯•凱撒》、《理查三世》,人們得以重溫莎士比亞劇作中的精美絕倫的台詞。讓我們欣賞影片中的幾段精彩的戲中戲和話中詩(在第四個視屏中,年輕的愛德華吟誦的是克裏斯多夫•馬洛寫的詩)。 影片同時還借劇中人物之口,說出了大量具有莎士比亞台詞風格的對白。當愛德華麵對妻子安的責難“為什麽他又在不停地寫作時”,他這樣辯解道: The voices, Anne. The voices. I can’t stop them. They come when I sleep, when I wake, when I sup, when I walk down a hall! The sweet longings of a maiden, the surging ambitions of a courtier, the foul designs of a murderer, the wretched pleas of his victims. Only when I put their words—their voices—to parchment are they cast loose, freed. Only then is my mind quieted at peace. I would go mad if I didn’t write down the voices. (試譯:我無法停下手中的筆。對那些噴湧起伏的聲音,我無力抵擋。他們時時回響在我耳邊,無論是在我醒著還是睡著,吃飯還是走路!少女的春心萌動,朝臣的野心勃勃,凶手的縝密計劃,受害者的苦苦哀求。隻有當我把他們的話、他們的聲音躍然寫在紙上,我才會獲得自由,才能重返寧靜。如果不寫下這些聲音,我會瘋掉。) 第三, 人性飽滿。在莎劇裏,人性複雜多變的一麵總能被多層麵多角度地展示出來。善與惡,美與醜,真與偽紛繁交錯,人不再以簡單的好與壞加以區分。在他的戲劇中, 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都婆娑起舞,每個人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他擅長通過具有強大藝術感染力的形象,從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時又具有鮮明個性的主人公的複雜的關係中,從他們的行動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們的性格。 影片 Anonymous 將真正的主人公──莎士比亞戲劇的匿名者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對文字的無比熱愛,情感的糾葛通通展現給觀眾,讓人百感交集。縱觀愛德華的一生,宛若莎士比亞悲劇人物的寫照和縮影,總是身不由己。從他出生的那一刻,就被人安排到牛頓伯爵家成為繼承人。可惜好景不長,尚未成年養父就亡故。然後不由自主地被安排由威廉•西塞爾監護,成年後又被脅迫娶了西塞爾的女兒安。難得一次與伊麗莎白一世擦出愛情火花,結果被蒙蔽放逐。深愛寫作,卻不能發表,唯有借他人之名義將作品公諸於世。在陰謀和權術麵前,天真地以為用文字的號召力可以挽救國家、挽救他的孩子,結果功敗垂成,血流成河。在痛心疾首之際又獲悉令人錯愕的身世: 原來他自己也是女王伊麗莎白十六歲生的私生子,而他們之間又有亂倫之戀。多重打擊最終令他鬱鬱而終,雖然他從未停止寫作,因為那是他唯一能夠宣泄情感和才華的渠道。 愛德華死去了,可是他的戲劇永遠不會死去,它們在新王詹姆士的皇宮中熱熱鬧鬧的上演著;輝煌的戲劇演出給人們留下的刻骨銘心的記憶也永不會死去──就好似柔美陽光中的一瞥,宛若驚鴻;文字中貫穿始終的人性感染力,也永遠不會改變;而戲劇中放射出的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膽的藝術技巧,其意義和影響早已超越了他的時代和國家的範圍。 出演中年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的演員 Rhys Ifans沉穩內斂,有著一雙溫柔滄桑、悲天憫人的眼眸。他的言行舉止中的每一絲細節都透出哀傷和渴望,就像劇中手拈玫瑰般優雅華麗而憂鬱。出神入化的精湛表演令人叫絕,極具貴族氣派。讓人不難相信能夠寫出莎士比亞那些不朽的傳世佳作之人,就應該是具備這副尊容派頭和超凡脫俗的氣質。 影片的結尾,當愛德華在彌留之際將所有手中的劇本托付給本•瓊生時,本對他充滿愧疚地說他不配這樣的信任,因為(妒忌憎恨)愛德華把劇本交給了莎士比亞,他背叛出賣了他。愛德華這樣說到:I have made it my life to know the character of men, Jonson. I know you. You may have betrayed me, but you will never betray my words。聽到這樣的話,真是讓人無限慨歎。是本的妒忌讓愛德華用文字變革的夢想和實踐功虧一簣;又是本對愛德華的忠實和傾慕讓他的文字得以保存,日後名揚天下和留芳千古。 All the world is a stage 這部影片把來自斯特拉特福鎮的威廉•莎士比亞幹脆變成了配角。鼎鼎大名的莎士比亞被塑造成一個油滑的戲子、小醜、欺世盜名的騙子和殺人犯,情何以堪!迄今為止,這恐怕是對莎士比亞最大膽最神奇的演繹。這樣的想象和戲說令許多觀眾接受不了。與此同時編導又讓這個人物給影片帶來了許多輕鬆的喜劇元素,讓人忍俊不禁、啼笑皆非、愛恨交織。值得一提的是出演威廉•莎士比亞的演員 Rafe Spall 在影片中的表演收放自如、極為老練出色,雖是配角,也成為了影片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之一。 這部影片在2012年贏得過6項Lolas獎(被譽為德國的奧斯卡),包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剪輯、最佳攝影、 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音效剪輯。有著繪畫及雕刻功底的導演Roland Emmerich,總是能把每一個畫麵都製作得精致細膩且華麗眩目,讓人深深迷醉。讓我們先來欣賞影片的製作人是怎樣用震撼的CG特效重建英國16世紀波瀾壯闊的倫敦街景,宮廷的壯美景觀,洶湧的人潮;再隨著本•瓊生的目光瀏覽一下愛德華•德•維爾的書房(畫麵色彩濃鬱,極富層次感。房間的擺設力圖顯示這是一個興趣廣泛、博學多知的人的書房); 最後跟隨閩姑製作的MV去領略一下影片中一些精致的場景、華美的服裝和別致講究的道具。就讓我們在美的感受中結束對莎士比亞著作真正作者的探尋和對影片Anonymous的賞析。 請先關閉 Close Ad and Watch as Free User 後再點擊 Start Video Now觀看 |
也問好麗雅.嗯,聽你的,爭取多吃多睡少上網~~
Dear Julia, 見到你總是很高興,希望你不是太忙!
我現在很像一個juicer推銷員,可惜沒人給我回扣,哈哈哈哈,笑死了。到時跟閩姑合作一篇:The Fun of Juicing.
閔姑,謝謝你關心。你上貼挺勤奮的,也要注意勞逸結合。問好!
”才發現我們弄的最後一個playlist的第一個視頻被上傳者deleted了,所以鏈接斷了.挺好的一個視頻,可惜了.“——是嘛?很可惜!我也很喜歡它。
“看了那視頻,好像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更實用些,特別是榨綠葉蔬菜啊什麽的.Vertical型的Omega VRT 350外形比較漂亮,占地方較小.“——對,前者有很多用途。Omega VRT 350也很不錯(榨汁),但榨green 蔬菜時要切得很小一段一段的,要不然的話會堵得厲害。
”這個Breville Juice Fountain Multi-Speed挺漂亮.也不貴嗬.17個人都打了5星.哪一天我到店裏看看.“——美國是購物天堂,我這很貴。它非常漂亮好用,用於一家人榨很好,很高效。網上有很多演示,你自己看看。
才發現我們弄的最後一個playlist的第一個視頻被上傳者deleted了,所以鏈接斷了.挺好的一個視頻,可惜了.
看了那視頻,好像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更實用些,特別是榨綠葉蔬菜啊什麽的.Vertical型的Omega VRT 350外形比較漂亮,占地方較小.
這個Breville Juice Fountain Multi-Speed挺漂亮.也不貴嗬.17個人都打了5星.哪一天我到店裏看看.
在用Breville Juice Fountain Multi-Speed之前,我還用了一個叫Omega Mega Mouth BMJ390HD 的快速榨汁機,經曆蠻恐怖的。這個打汁機的設計有問題,很容易不平衡晃動,兩邊的把手很容易鬆。一鬆,就要重新裝過,要不然就不轉。我受夠了,退了貨(within 30days). 後來買了Breville Juice Fountain Multi-Speed,感覺像是在天堂裏一樣。你不要以為 Omega 這個品牌不好哈,它很好,隻是在快速juicer這一領域,Breville一直是最棒的最領先的。
我買了一本書Juicing and Smoothies For Dummies,寫書的人提到:如果是買了Breville Juice Fountain Multi-Speed,就不必買其它產品(Multi-Speed很重要)。他認為它榨出來的果汁與慢速的榨汁機沒有太大區別。我也愛極了這個快速的榨汁機。每天早上還是用它——快,方便,省時間。
閩姑,先前匆匆回了你一下,現在有點時間慢慢聊聊。
看來你的小女兒興趣很廣,有創造性。很喜歡這樣的孩子,將來會自娛自樂,會幸福。光會讀書,沒什麽意思。你放手讓她自由成長,將來她會感激你的。我現在倒回去想自己的父母,非常感激。他們盡可能地提供了最好的條件,但對我們的發展卻很放手。
你看我夠老了吧?——哈哈哈哈,怎麽會,心這麽年輕的:真誠善良,這就是年輕的標誌。
“這四個視頻我都看了.我喜歡這三位主講人的皮膚.就是89歲的Jay Kordich的皮膚也比同齡者的要好得多(皺紋少和光亮).這一點是最吸引我的,嗬嗬~~.但還有個問題,吃水果削皮也是因為擔心農藥殘留(當然一些營養素也丟失).現在把什麽都連皮擠出汁來,你是如何看待它的?”————是啊,他們的皮膚都很好,juice 應該是 立了很大的功。 就是為了美容,我們也要將juicing進行到底。蔬果上的皮是很有營養的,現在我盡量不到超市買蔬果,而到市場上去買農民種的蔬果,就把它們當成有機的吧(我這不像美國那樣要養活那麽多人,我這裏的人少,土地還沒有過度耕種)。有人說用醋和鹽水浸10分鍾,也能去除蔬果農藥。Sara 談到了這個問題,你可以看看連接:
Lesson # 6: How safe are fruit juices?
http://juicing-for-health.com/joy-of-juicing/juicing-lessons.html
“你覺得慢速的更好?是指taste還是nutrients?”——兩樣都要好過快速的。但我買的這個快速的也非常不錯,針對不同的蔬果有不同的檔可以調,什麽樣的蔬果都榨得很幹,是同類產品裏最好的一個吧,你說的williams sonoma裏也有賣,價格很好,比我這要便宜多了。如果為一家人make juice, 這個產品是很好的選擇,很快很爽,哈哈哈哈,當初我就是這樣想的,但是過了癮後,慢慢有了比較,才會珍惜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這類慢速的產品。慢速的juicer榨出來的juice氧化程度低,所以被認為營養物質(酶)保存得很好。
http://www.williams-sonoma.com/products/breville-juicer-fountain-multi-speed/
你看中的這個慢速的 juicer 比我向你介紹的 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 這類產品要先進,但原理相同,同屬慢速的榨汁機。我原先也想買這類產品,但它有一個缺點讓我忌諱:榨 green veggie 時會老堵住,轉不動,(Amazon 裏有很多顧客抱怨這個毛病)所以我沒有買。你就是要買,我也勸你買Omega 這一品牌的同類產品(Omega VRT 350),因為它是美國製造,聲譽也好過你看中的南韓這個品牌,價格也要便宜得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2GU-qNrlVk
(視屏裏的人當然希望大家買 Omega VRT 350,他沒提到它的缺點)。Amazon 裏有很多顧客退了Omega VRT 350而轉買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 我給你的網站裏的Sara 用的都是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 這一類的 juicers。比較保守,但成熟,信譽很好很耐用。
“我今天在自家草坪裏拔了不少的dandelions扔了.美國人買這個東東做沙拉吃.也許我買了juicer後,就絞一絞這個苦苦的野花野菜.我家草坪沒撒除蟲劑和除野草劑,算是有機的噢~~”——哈哈哈哈,榨green juice 要慢慢來,要不然會覺得太強,胃會受不了。你有自家草坪,大可種種有機的蔬果。
我今天在自家草坪裏拔了不少的dandelions扔了.美國人買這個東東做沙拉吃.也許我買了juicer後,就絞一絞這個苦苦的野花野菜.我家草坪沒撒除蟲劑和除野草劑,算是有機的噢~~
我也找了一個,我這附近的mall裏有williams sonoma專店.看起來挺不錯,就是有點貴:
http://www.williams-sonoma.com/products/hurom-slow-juicer/
有感覺你的小女兒很有健康飲食的意思,這很不錯啊!
我晚些時候再慢慢跟你聊!
先簡單回答你一下。我做了很多研究和調查,買了一個與下麵連接裏的類式產品,覺得非常好用,清潔起來方便,juice 的質量很棒很棒(這是最重要的)。現在我都不願回到快速的了,不過忙的話,我還是會用快速的。你買的時候在店裏買比較好,因為它有20年馬達保證期和10年的parts保證期(youtube裏有很多演示,你看看吧):
Omega J8006 Nutrition Center Juicer
再給你一個網站的連接,裏麵有很多很好的信息(包括juicer的選擇),我也在慢慢學。
http://juicing-for-health.com/
另外也分享一下我小女兒做的4 beans burger的基礎食譜Recipe(單種bean):
http://www.wholefoodsmarket.com/recipe/homemade-black-bean-burgers
她自己都加到4種豆了.有一次我上班時匆忙,就帶上她做多的一半,挺不錯的.除了踢球跑步拉小提琴(拉琴是我很早就讓她學的,因為姐姐和哥哥用過的小號小提琴在家閑著呢.她也沒反抗,但是看得出來她不太enjoy.不過她能混在學校的chamber of orchestra裏"濫竽充數"一下,我們也很驕傲),她還修cooking and sewing classes.這一點我很支持她,很爽快地交了那些飲食和縫製才藝班的錢.不像我大女兒,扣子掉一顆,放假時就帶回來讓我縫或幹脆要把衣服捐了,說沒法穿了~~.
你看我夠老了吧?
謝謝meg,這四個視頻我都看了.我喜歡這三位主講人的皮膚.就是89歲的Jay Kordich的皮膚也比同齡者的要好得多(皺紋少和光亮).這一點是最吸引我的,嗬嗬~~.但還有個問題,吃水果削皮也是因為擔心農藥殘留(當然一些營養素也丟失).現在把什麽都連皮擠出汁來,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你覺得慢速的更好?是指taste還是nutrients?
哈哈,為了那種有彈性和年輕的皮膚,也許我也得買一個試一試.Juicers can range in price from around $50 to over $300+,哪一款最好評最實用呢?
閩姑,跟你分享一個視屏。
不能說我完全同意他的說法,但juicing 確實讓我們有 recharging 感覺,這是我們的親身感受。
Dr. Robert Young on the Importance of Juic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uJrfYG7oh8
小女兒都13歲了,羨慕!
“特喜歡用blender打碎水果胡蘿卜啊(叫Smoothie),我偶爾也會跟著嚐一嚐,但都是連渣也吃進去.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樣像baby一樣隻喝流質會不會便秘?”——用blender打出來的東西還是 wholefood, 隻是更好消化些,應該不會引起便秘。
“我也擔心她蛋白質不夠(不愛吃豬肉/雞肉和雞蛋),幸虧她還喜歡吃牛排和Pizza.”——蛋白質在植物食品裏也有很多,你應該不用擔心她的攝取量不夠,因為有的運動員吃全素都沒有問題。
我們家基本上吃素,有時會做點魚,蒸點蛋什麽的,但不多。外出吃飯的時候就什麽都吃點,不那麽講究。吃素在很多人眼裏會有營養不夠之嫌,其實不是,要看怎麽吃。其實吃素,食物多樣化,營養會很好。吃素對廚藝是更大的挑戰,所以我必須花些時間和多動些腦筋。這麽多年下來,每年我們都去驗血,各項指標都非常好。
Juicing 是最近這一兩月迷上的,現在全家都愛極了juice. 現在的 juicers 很棒,昨天我又買了個慢速的,哇,榨出的 juice 質量好過快速的juicer很多。因為我們平時的主食都是 wholefood (例如 brown rice 等等),所以不會擔心fiber 不夠,而且有的蔬果我們是不榨的(例如草莓,藍莓,彌猴桃等等),榨的最多的是蘋果和胡蘿卜(配在一起),橙子(隻削去外麵黃皮),黃瓜,紅薯,包菜(聽上去有點嚇人),beetroot。。。現在開始我在加 green veggie 了,這是我最終的目的。新鮮的 Juice 裏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酶,對身體很好。這是我親身體會,當小白鼠的室驗結果。我們的消化係統經過這麽多年的運作,應該讓它們有時間歇歇了,讓juicer 來幫幫忙吧。
“我想meg可能也像我小女兒這樣瘦,我猜的,逗著你玩~~”——哈哈哈哈,我很fit, 身上真是一點多餘的什麽都沒有,也不會精瘦。你的寶貝是還沒到時候,女大十八變。到時搖身一變,你都要妒忌了。
貼幾個有關juicing 的視屏,希望你感興趣。Juicing 絕不是像喝糖水那樣。它其實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大量的營養物質而不會加重腸胃的負擔。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pF9zL5BGU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9GZxsfZ0L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LadLL-2LHA
meg,看來你是經過一番研究和試驗了.我小女兒是學校足球隊(soccer)+長跑隊的隊員.精瘦精瘦,13歲了period還沒影兒.特喜歡用blender打碎水果胡蘿卜啊(叫Smoothie),我偶爾也會跟著嚐一嚐,但都是連渣也吃進去.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樣像baby一樣隻喝流質會不會便秘? 但我警告我女兒不要喝過量,它含糖量高,而且卡洛裏也不少.One 12-ounce glass of fresh-pressed apples, for instance, has close to 200 calories.我也怕她洗水果或上次用過的blender沒洗幹淨,會有細菌汙染.所以我上班不在家時,都會提醒她(我老公是那種馬大哈之人,不重視,而且沒概念~~剛結婚時我跟他說剩菜得放進冰箱裏,我們有冰箱了.放在室溫容易壞.人家回說他就是吃著放室溫的剩菜長大地.最雷回答~~).我也擔心她蛋白質不夠(不愛吃豬肉/雞肉和雞蛋),幸虧她還喜歡吃牛排和Pizza.
我想meg可能也像我小女兒這樣瘦,我猜的,逗著你玩~~
謝謝閩姑的關心!我其實一直是wholefoods堅定支持者,以前對juicing是不屑一顧的,但有一天讀到有人這樣解釋juicing的:我們的chewing過程就是一個juicing的過程,還沒有juicing做得有效和徹底(break the cells and 讓食物中的大量營養物釋放出來);並且,當身體用了大量的能量來消化食物,我們會容易感到疲憊。——聽過去很有道理哈,於是我就開始當小白鼠試試,開始是榨果汁(蘋果胡羅卜,橙汁),慢慢地加入各式各樣的疏菜。效果是驚人的,最大的感覺是energy level 上到了一個新台階,真覺得身輕氣爽。
現在每天看到打下來的一堆fiber,我會不由地感歎:如果吃下這麽多蔬果,胃怎麽受得了,消化得了?再一點,我以前吃的很多蔬菜大部分都是煮熟了的,維生素很多都已破壞。
結論:食物中的fiber是很重要的,但適量就行。Juicing可以補充身體所需的大量的營養物質而不會加重腸胃的負擔。
現在的juicer有很多種類,我嚐試的還不是最佳的(因為圖快省事),但已深深感到juice的威力巨大。
meg,你很會保養嘛.juicer很方便,什麽都可以投進去打出汁來.但是平時有空時還是多吃整個水果或蔬菜to keep the whole fiber.尤其是那種removes the pulp的juicer.除了失掉部分纖維外,維它命和礦物質等也跟著相應丟失和減去---比整個水果的少.
麗雅好!
決定不買juicer了,不願試試嗎?我現在都離不開它了,好棒啊!
"西門小弟的琴風和學院派南轅北轍。西門小弟拉琴時或作痛苦狀,或作激動狀,或作歡欣鼓舞狀。統統都是假的。眼睛在偷看觀眾。要是觀眾還是沒有反應,連忙作抽風狀。等觀眾被唬住,掌聲一起,立馬見好就收,鞠躬走人,以免夜長夢多。。。"---哈哈哈,笑死了.腦海裏馬上出現西門才子如此激情表演之畫麵,還有抽風狀。。。太強了~~
謝謝麗雅忙裏偷閑進城打招呼.工作要緊,掙銀第一.多喝水,注意休息.等著你和meg的精彩大作.
得點空進來溜一圈,問候一下大家!
我也以為閩姑是醫生呢~~
靜心,你是什麽滴幹活?~~
古塤,得空咱們接著聊舒伯特的歌啊~~
meg,juicer暫不買了,再想想。
我最近都不會有時間上網玩,更沒有時間寫博,有個大的presentation,要忙到五月初。大家回見!~~
古塤好!你的設想是很有可能的,真正的莎劇作者也許就是這樣創作的。
人們質疑斯特拉福鎮的莎世比亞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他沒有留下一點點作家在創作中很常見的足跡,例如:手稿,與同代作家的交流通信(也沒有哪個作家提起過他),他的遺囑(真跡)沒有提及任何他的作品發行版權的問題等等,這極不尋常。
我也知道一些出身卑微微的天才作家和詩人,例如詩人Arthur Rimbaud。但他自從少年起就有在作文比賽中的獲獎紀錄,成年後,就更不用說了:與著名詩人Paul Verlaine還鬧出了醜聞。斯特拉福鎮的莎世比亞沒有一點這樣的與同代劇作家或詩人的交流或social痕跡留下,對一個作品有這麽大的影響的作家來說,很難說得過去。
寫這篇博文時,我瀏覽了一個網站。你感興趣的話,也看看。我覺得裏麵的視屏提出的質疑理由很好;再看看有哪些人簽了名,很有意思。如果莎士還活著,不會像中國的韓寒這麽幸運哈。人都死了這麽多年,西方人還不放過他。
Video:http://doubtaboutwill.org/
Past doubters: http://doubtaboutwill.org/past_doubters
Siganatoris: https://doubtaboutwill.org/signatories
靜心前輩,很高興又見到了你!
“讓西門君陪著你們玩會兒,我得忙掙銀子,忙和老板打仗,”——笑死了,哈哈哈哈。閩姑答得好“回頭分享一下戰利品---軍刀啊鋼盔啊什麽地.”小兵打勝了才是繳獲軍刀啊鋼盔啊什麽的,將軍打勝仗了是瓜分領土簽什麽協議之類的。
很驚訝知道你也是“理工”底子,一直以為你是文科出身,佩服佩服!不過我自己一直是被放養的,沒偏過科,並沒特別強和特別弱的科目。身邊的一些人(親戚)有偏得蠻厲害的。
我感到你的想法很合邏輯,讚同。。。
西門小弟的琴風和學院派南轅北轍。西門小弟拉琴時或作痛苦狀,或作激動狀,或作歡欣鼓舞狀。統統都是假的。眼睛在偷看觀眾。要是觀眾還是沒有反應,連忙作抽風狀。等觀眾被唬住,掌聲一起,立馬見好就收,鞠躬走人,以免夜長夢多。。。
看來靜心前輩是理工科班出身了。前輩能有如此深厚的西方文學曆史造詣,和如此嚴謹的中文文字功力,真是大出西門小兒意外呢。雖說“我們這幾個鬧騰得歡的,好像都是一邱。”但細看紋理有不同呢。前輩和meg是先理工而文藝。西門小兒是先文藝而理工,最終能殊途同歸,也是一大樂事。我也想起來當年電腦係裏那些師哥師弟們常說的一句話:“東科技,西電腦,寫曲拉琴的也來湊熱鬧。”本來畫畫Flowchart,查查Syntax的簡單作業,變成一大堆出乎意料的圖表,論述。連老師也給搞得眼花繚亂,還說:Good Point!
說笑呢。。。對聯:靜心前輩忙得四腳朝天,西門小兒服得五體投地。橫批:meg閔姑看戲。
首先我覺得西門才子對牛津伯爵是龐大的莎翁全集背後推手的這一結論是符合邏輯推理的,但我突然想到一個有點荒唐但未必不可行的操作.
假如莎氏就是一個受教育程度低下但極具語言天賦和寫作才能的多產作家(似乎每隔幾百年上蒼就會造出這樣一個非人類的天才,名單可以有一串),而在當時陰雲密布險象環生的宮廷始終有一位深喉,出於某種政治利益不斷向莎氏爆料,使莎氏實際上成為一個遊離於宮廷生活的邊緣人而創作出大量的曆史劇,這不是不可能的.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這位深喉是不可能留下與之相關的文檔記錄的.
俺今天有點吃飽了撐的,不對請各位專家高手砸哈.哈,豁出去了.
"忙和老板打仗......"---打啥仗呢?回頭分享一下戰利品---軍刀啊鋼盔啊什麽地.下次也鼓起勇氣跟我的老板戰鬥.to quit,or not to quit很折磨人.
“西門才子還是職業violinist.”——WOW,真是多才多藝.他能用“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做開場白,不知他的琴風可是花哨的André Rieu風格還是嚴肅的學院派?
試了幾張新圖片當ID照,好像都沒有那張被幾位老網友一致否決的使"媚眼"照那麽能融入灰色的背景裏.
讓西門君陪著你們玩會兒,我得忙掙銀子,忙和老板打仗,LOL~~~~~~
這篇講解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的內容寫得好,正好給大家一些詳盡的解釋。讓我很有點跌眼鏡的,倒不是這個研究結果,卻是才知道西門君居然是“腳踏兩隻船的”的鋸匠。佩服佩服!也讓我一下子想起來當年戈壁文科樓裏那些研究級的師姐師妹們常說的一句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理科生來學文化。本來嘛,1+1可以等於任意數的思維方式,肯定是搞不過先要畫好坐標,定好方位的玩法了。好像看起來,我們這幾個鬧騰得歡的,好像都是一邱。哈哈哈哈~~~~~~
那個流程很歡喜,讓人眼前浮現一幅畫麵:上頭的背著雙手,四目朝天卻不聚焦,下頭的抱本稿子,點頭哈腰,喋喋不休地請示匯報。歡喜歡喜~~~~~~
這兩天忙得我四腳朝天,實在不能上來,見諒了,回頭緩一點再碼子吧。
“原來你是Software Architect.用計算機輔助風格矩陣做的風格對照研究很有趣,學習了.”——閩姑,不僅是這樣的。西門才子還是職業violinist.
喜歡你的新ID照。
“Deal with愁眉苦臉的甚至是無法挽救的病人是不輕鬆和有巨大責任的.越來越覺得不好玩.......”——嗬嗬嗬嗬,那就跟我們玩吧!
"閩姑是大醫師,又會做MV。了不地!!!"---哈哈,我不是大醫師.我現在最想做的職業是到Mall的 Department stores 去賣衣服或賣畫,可以最先看到新款式服裝或畫家的畫作,輕輕鬆鬆、無壓力地生活.Deal with愁眉苦臉的甚至是無法挽救的病人是不輕鬆和有巨大責任的.越來越覺得不好玩.......
謝謝西門大才子對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的詳細解說.原來你是Software Architect.用計算機輔助風格矩陣做的風格對照研究很有趣,學習了.謝謝你和靜心大師的分享.
你對國內團體創作新劇的流程分析我是讚同的.家父的高中同學曾是廈門話劇團的專業寫手.那年頭的確是集體寫作組(當然有主要的執筆者),初稿出來後就是討論,按領導的意圖(政治方向)修改.到後來終於可以自由寫稿了,卻因話劇團的蕭條與衰落而下海珠海經商.
也很讚同你回複meg的這段分析---"愛德華德維爾極可能是莎士比亞作品後麵的真正推手。非他的地位,閱曆,財力,經曆,和組織能力,無人能完成莎士比亞全集這麽偉大的巨作集。莎士比亞本人可能是個幌子。最後執筆人有可能是他,也有可能不是他。但他簡單的經曆正是愛德華德維爾最需找到的署名者,別人很難抓到把柄。"
電影中叫Producer(製片),劇團中叫劇務。主管行政工作。
愛德華德維爾極可能是莎士比亞作品後麵的真正推手。非他的地位,閱曆,財力,經曆,和組織能力,無人能完成莎士比亞全集這麽偉大的巨作集。莎士比亞本人可能是個幌子。最後執筆人有可能是他,也有可能不是他。但他簡單的經曆正是愛德華德維爾最需找到的署名者,別人很難抓到把柄。
不盡相同。Producer主要是負責影片攝製的進程,預算的使用,管得更多的是行政方麵的事務,有時很令導演演員頭疼。領導的作用則很難定義。可以光光以“黨”的身分進行Censor,也可以和編劇,導演研究劇情和演員的處理安排,也可以主題先行,指示編劇定向創作,也可以赤膊上陣,親自操刀,編劇作曲。就看是誰了。連周恩來都說過:那天我退休了,不搞政治了,我回去演話劇。可惜回不到戲劇舞台,死在政治舞台上了。
西門兄,在中國裏的劇團,領導的作用,是不是有點象西方劇院裏的監製Producer?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一點好玩的東西。希望大家不要對 Noel Coward 有什麽偏見,這人是個大才子,可能隻是他的文風不對我的口味而已。他的那本 The Letters of Noel Coward 有780頁,而我才讀了不到100頁,就再也不願勉強自己了。對著這麽本大厚書,實在有些沮喪,所以頗有微詞,哈哈哈。
Kennth Tynan 是才華橫溢,可他並不是我最喜歡的戲劇評論家。我本人最喜歡的戲劇評論家是美國的 Harold Clurman. 他被譽為: The best theatre critic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since 1895 was George Bernard Show. ——確實如此。我讀過,並常常翻閱他的一本著作集叫 The Collected Works of Harold Clurman, 覺得很棒很棒!
西門大才子,剛讀到你在牛哥那的留言,笑死了。嗬嗬,你可真會安慰人。
“請記得西門小弟除鋸匠伎倆外,還有一伎倆曰Computer Scientist。。。在音樂和電腦的結合運用上,西門小弟若回國去幾家名校講台招搖撞騙,忽悠到一些人問題大概不會很大。”——真是多才多藝,佩服!
非常謝謝你對 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 所用的分析方法的詳細的解說,讓我們能大致了解了他們是怎樣做研究和得出結論的。
“但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斷定,愛德華的寫作風格和莎士比亞作品中的風格,截然不同,兩者有著‘光年’的距離。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獲得了全球的聲譽。世界各大媒體紛紛報道。很多人歡呼這是在高科技幫助下的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真想讀一讀愛得華的劇作,感受一下這“光年的距離“是怎樣的。Oxfordian的具體反駁又是怎樣的呢?你知道嗎?
“因西門小弟早年在國內某知名演劇團體工作過,還一度有幸參加過文化部展開的全國座談會,對戲劇的創作,排練,演出的流程,頗為了解。所以甚為讚同靜心前輩和meg的意見。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不過是證明莎士比亞作品不是愛德華親筆定稿,但是根本不能證明不是在愛德華的主持下集體創作,而最後由一人執筆完成。”——謝謝你分享在國內工作經驗,很值得讓我們借鑒,用它來推測一下愛得華有可能是怎樣參與創作的。
“雖說他自己也是著名的抒情詩人,劇作家,但像整套莎劇這樣汗牛充棟,包羅萬象,政治上又要承擔風險的巨作,難道真需要愛德華一筆一字的完成嗎?”——讀到這,我已被你說服:看來愛得華是不可能親自一筆一字的完成或修改這套巨著的。
“至於最後的執筆者,也可以是來自斯特拉特福鎮的威廉•莎士比亞。”——隻能說有這可能。我還是相信選擇斯特拉特福鎮的威廉•莎士比亞是有些原因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們發現他作為作家的背景比較單純(可能根本沒有),讓人們很難追蹤溯源、具體查到些什麽。
我在做研究時,讀到這樣一段書評(愛德華德維爾傳記),覺得很有說服力:“Here's a little preview: as a young lad, de Vere lived with a guardian after his father died, received a world-class education, and had access to a phenomenal library. This library included, at the time, the only extant copy of Beowulf. Beowulf, though well-known today, was almost lost to the ages, but for *that one copy.* De Vere's tutor, an old English scholar, signed his name in the copy (a common thing, back then, kind of like a check-out slip.) Consider, if you will, the obvious plot and character parallels between Hamlet and Beowulf. The author of Hamlet clearly had read Beowulf and understood deeply. (Any other explanation is like denying the liter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 of Darkness" and *Apocalypse Now.*) De Vere was one of very few people in England or elsewhere with access to Beowulf, let alone that his tutor signed it at the time he tutored de Vere.“——因為那時一些 sources of knowledge 確實是被極少數貴族所壟斷的。從種種事實來推測,愛德華德維爾即使不是真正的作者,也應該是參與了莎世比亞著作的寫作或編輯。
不是的,我不開跑車。好歹我(外表裝得)是文文靜靜的一個人,怎麽開得了跑車啊?
我當時是對騷客君那段話前麵的一句感言的。
西門大才子,先謝謝詳細的解說,晚些時候再回複你。
“meg:現在我知道誰喜歡玩跑車。。。”——對這句話,我有點迷糊。你不是早知道了嗎?哈哈哈哈。。。
現在我知道誰喜歡玩跑車。。。
談一下對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的看法:
Ward Elliott 和Robert J. Valenza 主持的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用的是所謂的stylometry(風格矩陣)的方法。風格矩陣分析法其實古以有之。早在1439年,意大利(又是意大利)的Lorenzo Valla已用四世紀原始拉丁文件的風格證明教皇Leo九世公布的羅馬皇帝Constantine一世的文件the Donation of Constantine (拉丁文:Donatio Constatini)是偽造的。1890年波蘭哲學家Wincenty Lutoslawski發表了風格矩陣分析原理(Principes de stylométrie)一書,確立了風格矩陣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政治科學家Ward Elliott找到計算機科學家Robert J. Valenza提出了用計算機對莎士比亞作品進行風格矩陣分析的設想。得到後者的響應,並爭取到Sloan基金會的支持,得以完成這項研究。
說到計算機輔助風格矩陣分析,對西門小弟並不陌生。請記得西門小弟除鋸匠伎倆外,還有一伎倆曰Computer Scientist。撈銀的幌子為Software Architect。當然碰到真的建築師meg難免變軟。但對計算機能做的工作知之頗詳。出國前曾在某知名大學為某知名教授設計過用計算機輔助風格矩陣分析對莫紮特,貝多芬等作曲風格研究的方案。來美後又曾專攻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Neural Network等課題。在音樂和電腦的結合運用上,西門小弟若回國去幾家名校講台招搖撞騙,忽悠到一些人問題大概不會很大。
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所用的方法,無非是對所謂作者不變量(writer invariant)的統計對照分析。
文字分析中用的作者不變量,有下列等等:
一. 功能詞(function word)出現的頻率。同一位作者運用功能詞的頻率往往統一。
二. 字行結束的風格和標點符號的運用。如在抑揚格五音步中,每行是否以標點符號結束或不加標點,直接轉入下行。據研究,莎士比亞在1590年前和大多數劇作家一樣,喜歡用標點符號結束每行台詞,給演員以喘息機會。1590年後,則多用連行台詞,和其他劇作家形成區別。
三. 詞法語法的統計。如對定語從句,狀語從句,主動語態,被動語態運用的使用頻率和個人喜好。
四. 用詞的搭配習慣,即所謂Rare Pairs出現的頻率。
五. 行文的氣質風格。如靜心前輩指出“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這種革命語言,和西門小弟多年浪跡江湖(殺人越貨?)的風格相符。要是經靜心前輩之口說出,馬上就被戳穿造假,哈哈。
用計算機進行分析,則可用傳統的Rule Based System。運用通用算法(Genetic Algorithm)設置幾級試驗。每級試驗運用幾十項標準,對目標文本進行檢測。每級試驗淘汰一批不合標準的作家。然後升級到更為苛刻的下一級試驗。也有用較新的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的方法,利用Back Propagation的方法,對計算機進行學習訓練,讓計算機自己設定檢測標準。
采樣:
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一開始從58位莎士比亞作品的可能作者已知作品中選500字作研究,後來發現至少要1500到3000字,重要的作者要幾部整劇,所作的研究才有意義。Oxford, Bacon, 和Marlowe是他們研究的重點對象,所以他們進行了最多的研究。尤其是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主持研究的Ward Elliott教授的父親,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學教授,身為六位美國總統顧問William Y. Elliott,是愛德華•德•維爾的全力支持者。但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斷定,愛德華的寫作風格和莎士比亞作品中的風格,截然不同,兩者有著‘光年’的距離。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獲得了全球的聲譽。世界各大媒體紛紛報道。很多人歡呼這是在高科技幫助下的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成果。
因西門小弟早年在國內某知名演劇團體工作過,還一度有幸參加過文化部展開的全國座談會,對戲劇的創作,排練,演出的流程,頗為了解。所以甚為讚同靜心前輩和meg的意見。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研究,不過是證明莎士比亞作品不是愛德華親筆定稿,但是根本不能證明不是在愛德華的主持下集體創作,而最後由一人執筆完成。
國內重要演劇團體創作新劇的流程:
領導定調(或根據編劇人員建議),和編劇人員討論
------->
編劇人員下放體驗生活
------->
編劇人員向領導匯報情節,人物構思
------->
領導批準編劇人員到北京西山集中寫作
------->
領導聽取編劇人員初稿
------->
領導組織主要演員和音樂創作人員(作曲,指揮)討論初稿
------->
編劇人員修改
------->
領導組織組織擴大討論:含一般演員,重要樂員,舞美人員(布景,道具,服裝,燈光,音響負責人)
------->
試排
------->
編劇人員聽取領導指示和群眾意見進行修改
------->
反複若幹次
------->
彩排
------->
文化係統上級首長審查
------->
編劇人員聽取上級首長指示進行修改
------->
上演
我們知道是愛德華•德•維爾是牛津伯爵,伊麗莎白女王的朝臣,戲劇藝術界的庇護人,藝術品收藏家。雖說他自己也是著名的抒情詩人,劇作家,但像整套莎劇這樣汗牛充棟,包羅萬象,政治上又要承擔風險的巨作,難道真需要愛德華一筆一字的完成嗎?
以上舉流程為例,所指的領導和文化係統上級首長,並非全是‘黨’的領導,很多本人也是很有造詣的劇作家,愛德華擔任的角色的難道就不和這些領導和文化係統上級首長擔任的角色不謀而合嗎。
至於最後的執筆者,也可以是來自斯特拉特福鎮的威廉•莎士比亞。我讚同靜心前輩的推測:我還認為莎士比亞本人的文筆,也該是非常不錯的。文學家藝術家都會有些瘋狂,但還不至於去指望“牛”能理解自己彈的“琴”,但卻難免不會對著某個雖比自己 水平低,卻還可以在某些局部或細節上理解和懂得自己作品的人大談特談,誤覺路遇知音。同時,我相信我們在座的諸位,可能很少有哪個是把莎士比亞三十幾部戲 劇,那麽些詩篇,都從頭讀到尾,從頭看到尾的,但莎翁自己卻一定是的。中國有句古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理推定,讀那麽多部戲劇, 看那麽多次,即使依葫蘆畫瓢地模仿,也都該是有模有樣的了。
領導主持,集體創作,一人執筆。用這種中國創作模式來解釋莎劇這樣深諳宮廷權謀,地域背景寬廣,人物層次眾多,而又文字風格統一的巨作,當是合情合理。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亦是證明其合理性的一個環節。嗬嗬。。。
謝謝,學習了.
在上班,匆匆進來窺探了一下,有問題還會請教.
這貼已不在首頁了,就跟大家聊點好玩的。
英國有個大明鼎鼎的具有傳奇色彩的戲劇評論家叫Kennth Tynan , 他活躍的年代是大概是從1944年到1962年。這人是老維克劇團的 勞倫斯奧利維爾都要巴結的人,他的theatre writings 是一絕,以dazzling wit and insigh著稱。不過我沒什麽出息,更喜歡讀他的日記,因為他從不在日記裏假模假樣的掩飾任何東西。也許是他自己從沒想過拿出來發表(人們是讀他的theatre writings 讀不過癮了,才讓他家人在他死後整理他的日記出來發表的),所以什麽都說。人們可以在他的日記裏讀到很多當時的社會名流(英美)的生活裏真實的一麵,很有意思。
我還買過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的書信(這樣說是我沒讀完這本書),這人叫 Noel Coward. 不知怎麽回事,讀他的日記,總感覺這人假假的,不是一般的假,是很假。你們可以查查 wiki, 這人非常有名,我就不多說了。可他的書信估計就是準備將來要發表的,反正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演戲一樣。那本書不便宜,即然買了,我就想讀完它。可每次讀不到幾頁,我就受不了裏麵的假惺惺,於是會把它扔到一邊去。慢慢,它成了我的痛,因為買了一本書,不想浪費,不喜歡它捐掉它之前好歹也要讀到三分之一或一半吧,這樣也對得起自己的銀子,是不是?
終於,有一天我興致勃勃地讀到了Kennth Tynan是怎樣描述 生活中的Noel Coward的。他應約去一個 hotel 見Noel Coward,而Noel在跟兩個男人鬼混(同性戀)。Kennth 的文筆很厲害,三演兩語就勾勒出了一個在人前有模有樣的君子名流,而私下是個無所顧忌風流成性肆無忌憚厚臉皮。哈哈哈,當時我差點笑得喘不氣來憋死了,不是誇張。Kennth筆下的Noel Coward就是我在他的書信中隱隱感到的一個地地道道的偽君子。
好了,如果你們有興趣碰到了Kennth Tynan 的theatre writings就去讀讀,因為我的親身閱讀經曆證明了他出色的才華果然是明不需傳: Tynan was unique in that he combined the soul of artist with the descriptive skill of a journalist. His style, blending voluptuous ease with verbal precision, was a constant instrument of pleasure.
靜心前輩對於你的話“這本來該是一個好的思路,但證明“風格統一”,推論說其出自一人之手,實際應該更準確地解釋為最終完稿於一人之手,但並不能說其原始版本,不能是由另一人創作,而由這人修改完善並最終定稿。我認為德·維爾可能是組織者和最終定稿人的理由,正是出於這一點。西方人作學問都很認真,但他們也很死板,腦子一點都不活絡。但總之我還是認為,莎翁整個作品,尤其是那些戲劇,可能是由很多人介入的創作結晶。”——不同人的文筆還是會不同的。修改了以後,風格能保持一致嗎?我想很可能會的。因為我幫人修改過一次簡曆,很驚奇地發現:修改以後,就像是自己寫的一樣。如果德維爾是修改定稿之人,那麽行文風格也應該與他公開的作品報持一致才對。還有一點,不知這樣的分析方法本身有沒有問題?
西門大才子,現在才知道閩姑是做什麽的哈。如果她是專業做Motion Picture, 天天操作電腦,我都找她拍電影了。哈哈哈哈,笑死了!
覺得你答複古塤答得挺好的(莎士部分)。我也認為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沒有此匿名者就會有彼匿名者。寫那麽多宮廷曆史劇還敢用真名發表,反倒會是件非常奇怪的事。而且沒有一個劇本的手稿留下,這確實極不尋常,也說明真正的作者絕對是有意而為之的。為什麽同時代的其他的劇作家能留下手稿,而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亞卻不能?這是Stratfordians的硬傷。
比莎士比亞出生早一百多年的文藝複興天才達芬奇都有6000多份手稿留下。
閩姑是大醫師,又會做MV。了不地!!!
西門小弟認為關漢卿和莎士比亞在作品署名權上的異議是由兩種完全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關漢卿的情況是由社會原因造成。盡管元代的雜劇成就很高,但是並沒有直接的元代文獻留存。今天根本無法了解當年元雜劇的表演手法和唱腔設計。現在我們看到的元曲,都是明代人加工過的文字劇本。明代人對於元曲,做了許多集佚和修改的工作,使元曲這一中華文化的瑰寶得以留存。但也正在這些工作中,難免有人為的失誤,臆斷或篡改的情況出現。所以《拜月亭》的作者,就有關漢卿說,施惠說,施惠,範居中,黃天澤,沈洪合作說,以及王實甫說等等。實在是因為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資料不全造成的。
莎士比亞的情況則是由政治原因造成的。請看前麵靜心前輩對薔薇戰爭以後英國政治背景的講解。當亨利家族建立都鐸王朝之後,宮廷政治鬥爭極其黑暗和殘酷。伊麗莎白女王的父親亨利八世為了有男性繼承人,可以廢掉第一任王後西班牙公主凱瑟琳,又可以將伊麗莎白女王的生母安妮王後以叛國通奸亂倫之類的罪名斬頭。伊麗莎白女王的姐姐血腥瑪麗上台,可以將反對自己嫁給西班牙菲利普王子的懷亞特,亨利格雷,簡格雷,吉爾福特,達德利統統殺掉,把自己的妹妹伊麗莎白關在倫敦塔兩個月,之後監禁在伍德斯托克宮,差點殺掉。貴族中任何不當的行動都可以是殺身之禍,可是掉腦袋的大事。這也是Oxfordians一致認為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為什麽要隱匿真實身份,以莎士比亞名義發表戲劇作品的原因。
不知講的對否,請靜心前輩,古塤1223和meg指正。
謝謝西門大才子的長篇宏論.嗬嗬,你的文字有沒有一萬字了?
“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每逢周末,是我等鋸匠急與撈銀的時機。。。。。。”---哈哈哈,這種開場白太逗人笑了.你的ID照標著 First Place Ugly Dog也讓人忍俊不禁.估計你渾身上下都充滿喜劇效果和幽默元素.
“寫到這裏,同時不得不佩服閔姑的視頻製作。閔姑是專業的吧?西門小弟有幾位哥們學習Motion Picture,天天操作電腦。工作量很大。閔姑辛苦了。有你的鼎力相助,你們的作品能這麽精彩。希望你們的強強組合能長期堅持下去,是我等FANS的福音。”---嗬嗬,我可不是專業的,前幾天跟一電腦大俠要了一個code來限定字的寬度使版麵美觀,結果因為不兼容沒法用上.我曾經套用過別人的一個code,不成功後反問人家.大俠發言了(估計他一定捧腹大笑),說此code非彼code.當時我自己也樂了,沒有我這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copy cat......
很喜歡讀你們幾位的評論.昨晚上班時非常忙,人手不夠,幾乎是連著上double shifts的班(3PM--5AM).醒來就讀到你和靜心大師的長篇宏論.醉了.
謝西門才子指出,現在反應過來啦。
暈了頭!
請教一下風流倜儻滿腹鬼才的西門大官人(俺也是一個業餘愛好者): 聽說關漢卿的雜劇有一些並非出自他本人之手,是由他人捉刀代筆的,比如[拜月亭],那為什麽隻署他一個人的名字呢.關漢卿在世界文學藝術史上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兩者都在署名權上大玩貓膩難道是一種偶然的巧合嗎?
“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每逢周末,是我等鋸匠急與撈銀的時機。——哈哈哈哈,這個開場白就讓我笑得喘不過氣來。”——哈哈哈,也是差點把我給笑暈死過去,尤其是“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這句。這就是西門君的調調了,走哪兒都能認得出來。這話要是我說出來,那大家閉著眼睛都知道那準是我頂著皮。這就叫那啥......風格!其實這是常年養成下來,還和各自的性格相關的,很難改的。
“自一九八七年起,Ward Elliott 和Robert J. Valenza 主持了一項用計算機對照沙翁的作品集(Shakespeare Canon)的行文風格和三十七位疑似真正作者的風格相對照研究。至二零一零年春得出結論:莎翁的作品,風格統一,前後對應,是為一人作品,排除集體創作的可能性。所有三十七位疑似作者的風格,全和莎翁的作品風格相左,包括Oxford, Bacon, 和 Marlowe。這便是著名的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但Oxfordian反駁認為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思路不對,是“蘋果和橘子”的比較,不能作數。”——這本來該是一個好的思路,但證明“風格統一”,推論說其出自一人之手,實際應該更準確地解釋為最終完稿於一人之手,但並不能說其原始版本,不能是由另一人創作,而由這人修改完善並最終定稿。我認為德·維爾可能是組織者和最終定稿人的理由,正是出於這一點。西方人作學問都很認真,但他們也很死板,腦子一點都不活絡。但總之我還是認為,莎翁整個作品,尤其是那些戲劇,可能是由很多人介入的創作結晶。
茅斌騷客高論:“還有的是就算是天才也要努力,戲無益,是真的。如果不學習隻顧玩跑車而能夠變成文學的精神領袖和導師的話,盡管我戴十副眼鏡,也會全部掉下來。”——這話我要用來自勉,千萬不能讓你掉眼鏡,哈哈哈哈,笑死了,很有油墨嘛。
茅斌騷客是另有所指,meg不要對號入座,可是和你渾身不搭界。
西門大才子,很高興又見到了你!
“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每逢周末,是我等鋸匠急與撈銀的時機。——哈哈哈哈,這個開場白就讓我笑得喘不過氣來。這個周末,你一定又撈了不少銀子吧!
“這不,靜心前輩這篇關於莎翁所處的時代及其曆史劇的背景的分析的宏文出現,使西門後輩佩服得五體投地。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非常有同感,你說出了我的心裏話。我開始被都他嚇死了,要當小混混是逃不過他的火眼金心的。
“自一九八七年起,Ward Elliott 和Robert J. Valenza 主持了一項用計算機對照沙翁的作品集(Shakespeare Canon)的行文風格和三十七位疑似真正作者的風格相對照研究。至二零一零年春得出結論:莎翁的作品,風格統一,前後對應,是為一人作品,排除集體創作的可能性。所有三十七位疑似作者的風格,全和莎翁的作品風格相左,包括Oxford, Bacon, 和 Marlowe。這便是著名的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你的這段補充非常棒,謝謝。我也讀到了這一文獻,這是莎氏著作所有權問題研究的一大突破。
“但Oxfordian反駁認為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思路不對,是“蘋果和橘子”的比較,不能作數”————不知道Oxfordian 具體是怎麽反駁的。據說Oxfordian從莎士比亞的十四首詩中讀到了愛德華德維爾很巧妙的暗示他才是莎劇的真正作者,能從詩中拚得出他的名字。本瓊生也曾暗示過愛德華德維爾才是真正的作者。培根派的人發現培根寫過的一千多個句子與莎劇中的句子很相似。Oxfordian的殺首鐧是愛德華德維爾的生活中發生的許多事在莎劇中都能找到對應的故事情節。例如Romeo and Juliet 中兩大家族的世仇和決鬥,就發生在他身上。在影片中,中年的愛得華有點瘸,那是決鬥後留下的後遺症。 作為一個劇作家,是很有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寫到作品中去的。他具備這樣的才華,又身居顯赫,所以難免令人想人非非。我準備讀一本書叫:Shakespeare By Another Name: A Biography Of Edward De Vere, Earl Of Oxford, The Man Who Was Shakespeare,一定很有意思。
“這部《Anonymous》,腳本為美國著名電影劇作家John Orloff所作,主角為威爾士著名歌影兩棲明星Rhys Ifans所飾。情節複雜多變,人物豐滿生動,畫麵驚心動魄。尤其是Rhys Ifans那極具貴族氣質的表演,把我文武雙全的西門慶大哥都比得黯然失色,難怪贏得meg的憐愛呢(靜心前輩,你撐一下,後輩先開溜)。”————劇本是很棒,我下載了並且好好讀了。沒想到 Rhys Ifans 是著名歌影兩棲明星,我以前都不知道他。導演啟用他時,很多人也不看好他,說是大跌眼鏡,不敢相信。但他把愛得華塑造得感人至深,讓人看完電影後,難以忘懷這個人物。你最後一句又在耍嘴皮了,哈哈哈哈,笑死了。
謝謝你對我們這一貼的溢美之詞,謝謝你的欣賞!我有點受不住了(受之有愧),就簡單地回幾句吧!
一.本文整體的布局,結構的安排,充分體驗出meg作為專業建築師所特有的技術專家的嚴謹,洗煉,合理。——這可能是職業的習慣。建築師在設計的時候,整體的概念要強,方方麵麵都要想到。把這一套帶到生活中活得也累,哈哈哈哈,這是不好的地方。
二.文章中文字優美,感情豐富,讀後極富感染力,充分體驗出meg作為藝術家的內涵及氣質。——謝謝誇獎,有點不敢當!是因為有感而發,所以就感情充沛了。一直就很喜歡文藝青年和中年(老年對我來說還遙遠了點),盡管他們不會理財會破產,但有才華啊,迷死人了,哈哈哈哈,笑死了!
“如果不告訴你這是一位建築家寫出來的,你能猜得到嗎?我原來就一直以為meg是學歐洲文學專業的。我和幾位原來學英美文學後來改行的朋友談一些英美文學的Topic,屢屢聽到說:唉。這些我原來都學過,現在都忘了。。。meg,佩服。”——這段話很有意思。其實業餘愛好者才會有不同尋常的熱情,因為人們是基本上做哪行厭那行(藝術家可能例外)。我老爸是外科醫生,可是一直酷愛文學。跟他談醫,他不願搭理你,可是一談起文學來,就淘淘不絕,幸福之情溢於言表。他也愛電影愛美的東西,我就像他。
騷客君,很高興再次看到你!謝謝你的讚譽,也謝謝你認真的補充,讓我們大家知道你的感受,加倍珍惜你的欣賞。確實,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和欣賞是作者的一大幸事,有你這樣一位欣賞者,我感到非常幸運。
“Meg,我覺得你有很高的悟性和感性,又勤力。“——謝謝你這樣認為。坦白地講:悟性和感性是不錯,也很勤奮,可是精力太分散,喜歡的東西太多,所以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成不了大器。
“你所說的好色,其色,我想主要是以內涵所帶出來的外表體現。“——這話說得有道理。“好色”也是跟職業有關,因為在工作中要盡力給人設計實用又美的建築,所以會逼得自己追求完美。有些時候會有江郎才盡的感覺,所以才會喜歡不同的動西減減壓。再說藝術是有相通之處的,業餘的愛好也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點靈感。
“記得zW君提出要研究關漢卿,我知道zW君很是推崇中華文化,但有難度,我的感覺好象元朝文化所留下來的資料還比不上宋朝的,蒙古族人打打殺殺,其所建立的文化不多,影響有限,元曲的資料有多少留下,包括元朝蒙古文化?至今蒙古族悠然的牧歌與歡快的舞蹈可以欣賞,而且是中原文化的短板,除此之外是什麽?曆史與環境造成資料不齊,給後來的人尋找和研究帶來極大的難度。”——這段我就老老實實聽講了,插不上嘴,很慚愧,要補課。
“還有的是就算是天才也要努力,戲無益,是真的。如果不學習隻顧玩跑車而能夠變成文學的精神領袖和導師的話,盡管我戴十副眼鏡,也會全部掉下來。”——這話我要用來自勉,千萬不能讓你掉眼鏡,哈哈哈哈,笑死了,很有油墨嘛。
你ID照上的狗狗是不是你家養的 pet,很可愛啊,很 cute!
Dear Julia,
你是不是忙著用烤鴨和 baby carrots 招待客人了?我的那份你留了嗎?
睡個好覺!
“我自己覺得看影片就像是在欣賞莎翁的又一出新戲,至於這個莎翁在曆史的迷霧中究竟是誰或誰們,真的不太願意去沒心沒肺地想了.“——這也是我的感受,完全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氛圍裏了。所以當靜心放言說這篇博文要寫得有根有據時,我都嚇死了。不過,我臉皮厚,再說也沒有地洞可以鑽,就豁出去了。
“女王生活的淫亂在影片中也是著力渲染的一部分, 她似乎哪兒都會冒出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私生子,卻為了穩固自己的江山而終生未婚,單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看,也是令人悲歎的.“——伊利莎白是個大才女,身邊有那麽多好亂獻殷勤的美男,很難想象不會動心。看《另一個波林家的女孩》的時候曾深深為皇宮中的女人們感到悲哀。不管多麽貌美多麽才華橫溢,要做的是隻是為了取悅男人,為 king 生兒子。伊利莎白好歹不需要做這樣的事,相比深宮中的其他女人,她應該還是幸運的。
“曆史上許多女王統治的宮廷似乎總是和淫蕩奢糜亂倫相伴隨,像武則天,像葉卡捷琳娜大帝,等等.這些功業顯赫的女王們在私生活方麵總是被描寫成男寵麵首無數,風流荒淫成性的統治者.說到底深宮中的女王也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哪----“——權利能催生很多的東西,所以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敗,這對男女都是一樣。
前麵你提到了達芬奇,我曾讀過不少關於他的書,時間太長了,記得不是太清楚了。但有一點我是還記得的,昨天忘了提一下:他在米蘭的那個 patron 有個很著名的私人圖書館,達芬奇如饑似渴地在那讀了許多書。他很幸運:被這個貴族老爺好好供奉著,(偷偷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法國電影《黑鬱金香》裏有一句很好玩的台詞:讓貴族老爺見鬼去吧,共和國萬歲!——哈哈哈哈,笑死了!不過我們饒了愛得華德維爾吧,他的一生真是讓人百感交集。
歡迎你隨時回來接著聊!
“Meg,你看那時我說至少要一萬字,我剛才統計了一下,就隻是把這點曆史背景講清楚,我已經碼了一萬多字了。稍微做點研究,真的是很費功夫。
不過曆史講太多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喜歡,我是喜歡的了,就“強迫”你們大家都喜歡一把吧。LOL~~~~~~”
靜心前輩,怎麽會不喜歡?不僅很喜歡,還非常感動加感激,真是謝謝你!莎氏的曆史劇從亨利四世寫到亨利八世,你把這段曆史全都洋洋灑灑地串起來了,真是驚喜。我和西門君有同樣的感慨“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我會老老實實把莎氏的曆史劇都撿起來看吧,讀了你的文章,至少心裏麵會有一條主線。
“英國有另外一部拍得很不錯,也很重要的電影《另一個波林家的女孩》,就是講的這段故事”——我非常喜歡這部電影,裏麵的各色人物塑造也是很成功的。
“看到這裏,再去看電影《另一個波林家的女孩》,和《伊麗莎白》,就太輕鬆了。”——好,我會再去把這兩部電影都看看,應該能領悟得到更多的東西。
你對伊麗莎白一世的私生子的這部分的講述真是很有趣。剛看完Anonymous 時,我有點懷疑影片中的牛津伯爵的身世是不是太胡編亂造了,後來做了點研究,發現真有“他是伊利莎白的私生子這樣的傳聞”,甚為驚訝!所以再看這部影片時,能深深體會牛津伯爵的痛楚,覺得演員演得很好,非常感人。
“理解這段曆史,再回過頭來看莎士比亞的曆史劇,就不難發現,莎翁的那些宮廷劇中的所有故事和人物,實際上都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間,真真實實地發生在英國皇室中,存在於皇家人物中。問題是,作為一屆平民的莎士比亞,何以能夠知道這些不可能對外公開的宮廷秘聞。這是我之所以支持說,伊麗莎白本人都可能參與了劇本的編撰,或者審閱,或者提供了部分原始的素材的理由。——謝謝你進一步的闡述,確實如此。天才門的創作特別是文學創作也是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和熏陶的。這就是為什麽人們很難相信來自斯特拉福鎮的莎士世比亞會是莎劇的真正作者,因為他根本無法觸及到這些皇家的私密。
“諸如《哈姆雷特》這種,拿國王,皇後的私生活來開涮的故事,劇本沒有被封殺,作者沒有被砍頭,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這背後一定有通天的後台。更何況,伊麗莎白本人就都經曆過所有這些事情,目睹了所有類似的事情在自己家人中血腥上演,她的體驗,估摸深過其他任何人。懷疑論者提出莎翁作品可能的幕後作者包括弗蘭西斯•培根、克裏斯托夫•馬洛和愛德華•德•維爾,而他們都被史學家或多或少地證明與女王有染,尤其是愛德華•德•維爾。”——愛得華有很長一段時間從伊麗莎白那裏拿供奉,而且很高。加上他風度翩翩(據說是非常講究衣著打扮之人),才華橫溢,不難推測她會喜歡他。
“這麽漂亮的精誠合作,實屬典範,該分享來給大家學習的,指不定哪天我也想要合做點什麽呢。不過你和閩姑都已經把事情講得清清楚楚地了,我也就樂顛顛的了,嘿嘿。“_——再次謝謝你的誇獎!如靜心前輩要出貼,會是我們的一大幸事。如果你不怕透劇,我和閩姑會一起為你製貼。對這篇博文,我其實想了挺久該怎麽寫,真正開寫是在過完複活節後。在這之前跟閩姑不斷商量我們想要達到一種什麽樣的效果才會讓讀者有興趣讀完整篇博文並對這話題電影感興趣。恰好閩姑也覺得這部影片不錯。如果她不感興趣,我可能會換片。
下次跟閩姑的合作還是與電影有關,但題材會輕鬆很多,我已想好,大家應該會喜歡:會是很美很享受的一貼,做起來也會快。不是吊你們的胃口,因為我自己私下已編輯過,所以心裏有數。閩姑要花些時間把它們分別串起來就行(透劇:主要是聲音和畫麵的結合)。
多謝你的補充。
節選自百度百科:
元代的雜劇最發達,但是元朝並沒有文獻留存下來,如今我們看到的元曲,都是明代人加工過的本子。明代人對於元曲,做了許多集佚和改正的工作。在眾多明人的元曲選本中,《元曲選》是最流行、最為讀者接受的。《元曲選》的編者是臧懋循(1550-1620年)。《元曲選》為元人雜劇的總集。共10集,每集5卷,每卷一劇,共選錄100個劇本。元雜劇劇本,現存世150種左右,而《元曲選》所選就占其中2/3。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先刊前集,共50種,次年刊後集50種。《元曲選》之外,還有不少元雜劇劇本留存,現代學者隋樹森將近幾十年陸續發現的刻本和抄本62種收集在一起,編輯成《元曲選外編》一書。這樣,有了正編和外編,就意味著有了全部現存整本的元人雜劇。
正是因為沙翁的作品及其社會地位的Discrepancy,才引起了後人諸多的猜測及辯論。沸沸揚揚,好不熱鬧。為文學史壇增加了不少人氣,也為諸多利益集團的合縱連橫,提供了絕好的舞台。各路神仙,紛紛表演,有沉默是金的英國皇家,有固守陣地的Stratfordians,有困獸猶鬥的Baconian,有言之鑿鑿的Oxfordian。自一九八七年起,Ward Elliott 和Robert J. Valenza 主持了一項用計算機對照沙翁的作品集(Shakespeare Canon)的行文風格和三十七位疑似真正作者的風格相對照研究。至二零一零年春得出結論:莎翁的作品,風格統一,前後對應,是為一人作品,排除集體創作的可能性。所有三十七位疑似作者的風格,全和莎翁的作品風格相左,包括Oxford, Bacon, 和 Marlowe。這便是著名的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研究。但Oxfordian反駁認為Claremont Shakespeare Clinic的思路不對,是“蘋果和橘子”的比較,不能作數。眾說紛紜,若沙翁(或沙翁作品的真實作者)在世,不又給他提供了絕好的素材,描繪出一幅五彩繽紛的眾生相。
好在寫故事,未必要統統符合曆史的實際。羅貫中的《三國誌通俗演義》明顯比陳壽的更符合史實的《三國誌》更為深入人心。國內的電視連續劇《戲說XX》,播放之際,萬人空巷。細問一下觀眾,都會哈哈一笑,說:不就是取個樂子嗎?
德國著名導演Roland Emmerich的作品,視覺效果,極具張力。票房收益,不同凡響。雖說性取向不同,但唯美主義的表現,獲兩性觀眾的一致讚同。作品內容在評論界有所爭議,實屬正常。連《The Patriot》這樣在美國眾口交讚的片子,在英國還有不同意見呢。Emmerich的《Independence Day》,《The Day After Tomorrow》,《2012》都具有震撼性的視覺效果。這部《Anonymous》,腳本為美國著名電影劇作家John Orloff所作,主角為威爾士著名歌影兩棲明星Rhys Ifans所飾。情節複雜多變,人物豐滿生動,畫麵驚心動魄。尤其是Rhys Ifans那極具貴族氣質的表演,把我文武雙全的西門慶大哥都比得黯然失色,難怪贏得meg的憐愛呢(靜心前輩,你撐一下,後輩先開溜)。
言歸正傳,meg和閔姑的這篇大作,珠聯璧合,相得益彰。試分析如下:
一. 本文整體的布局,結構的安排,充分體驗出meg作為專業建築師所特有的技術專家的嚴謹,洗煉,合理。meg從對莎劇原作者的質疑,通過一段視頻,向讀者明確展開。其後,對電影的情節,語言和人物三方麵對本劇進行的剖析,甚為精到。從對情節的分析中畫出的對電影故事主題線索的Graph,更是直觀簡介。真可謂:one graph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把John Orloff精心設計的複雜情節,以及Roland Emmerich巧妙運用的意識流手法表現的曲折變化,揭示得清清楚楚。在對語言的分析中對電影中愛德華麵對妻子安的責難的辯解,更是引用得當,立馬使我聯想到那位神經科學家的話。愛德華大腦中有病灶?抑或愛德華強烈的責任感使然。在對人物的的分析中,幾段視頻,把愛德華的形象,表達得栩栩如生,極其唯美。把莎士比亞的心態,表達得惟妙惟肖,入骨三分。這樣的莎士比亞,怎麽能不成為史料上有據的成功的大商人呢?
二.文章中文字優美,感情豐富,讀後極富感染力,充分體驗出meg作為藝術家的內涵及氣質。試看下麵的文字:
影片 Anonymous 將真正的主人公──莎士比亞戲劇的匿名者牛津伯爵愛德華•德•維爾對文字的無比熱愛,情感的糾葛通通展現給觀眾,讓人百感交集。。。。。。深愛寫作,卻不能發表,唯有借他人之 名義將作品公諸於世。在陰謀和權術麵前,天真地以為用文字的號召力可以挽救國家、挽救他的孩子,結果功敗垂成,血流成河。在痛心疾首之際又獲悉令人錯愕的身世:原來他自己也是女王伊麗莎白十六歲生的私生子,而他們之間又有亂倫之戀。多重打擊最終令他鬱鬱而終,雖然他從未停止寫作,因為那是他唯一能夠宣泄情感和才華的渠道。
愛德華死去了,可是他的戲劇永遠不會死去,它們在新王詹姆士的皇宮中熱熱鬧鬧的上演著;輝煌的戲劇演出給人們留下的刻骨銘心的記憶也永不會死去──就好似 柔美陽光中的一瞥,宛若驚鴻;文字中貫穿始終的人性感染力,也永遠不會改變;而戲劇中放射出的強烈的人文主義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膽的藝術技巧,其意義 和影響早已超越了他的時代和國家的範圍。
如果不告訴你這是一位建築家寫出來的,你能猜得到嗎?我原來就一直以為meg是學歐洲文學專業的。我和幾位原來學英美文學後來改行的朋友談一些英美文學的Topic,屢屢聽到說:唉。這些我原來都學過,現在都忘了。。。meg,佩服。
寫到這裏,同時不得不佩服閔姑的視頻製作。閔姑是專業的吧?西門小弟有幾位哥們學習Motion Picture,天天操作電腦。工作量很大。閔姑辛苦了。有你的鼎力相助,你們的作品能這麽精彩。希望你們的強強組合能長期堅持下去,是我等FANS的福音。
接著對zWiserman網友建議的聯想。其實對中國戲劇界偉大人物的發掘,我認為明代的魏良輔非常合適(以下引自百度百科)
魏良輔(1489-1566),字師召,號此齋,晚年號尚泉、上泉,又號玉峰,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三年後致仕,流寓於江蘇太倉。為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音樂家、戲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對昆山腔的藝術發展有突出貢獻,被後人奉為“昆曲之祖”、在曲藝界更有“曲聖”之稱。古老的昆曲有著中國戲曲“活化石”之譽,它繼承了宋元以來的中華戲曲遺產,創造了中國古代最完整的民族戲曲表演體係,對京劇、川劇、湘劇、晉劇、贛劇、桂 劇、閩劇、越劇等許多劇種的形成和發展都有過直接的影響,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戲曲之母”。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昆曲命 名為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魏良輔為了研究創立昆曲,曾經整整十年沒有下樓,聽參觀過他太倉故居的朋友說,魏良輔故居樓上的立案邊上有幾寸深的凹痕,那是魏良輔在設計唱腔和戲劇情節時敲打出來的。昆曲現在還在演出。很多劇目情節引人入勝,劇本文人氣息深厚,唱詞講究字正腔圓。隻是現在的年輕人離它遠了。要寫成電影劇本,魏良輔的作品又不存在作者的真偽問題,大約爭議比劉春華的油畫《XXX去安源》或晉劇《三上桃峰》(署集體創作)的著作權的爭議還要小,就沒有評論家太多的事可幹了。嗬嗬。。。
看見Meg為這篇文章那麽緊張,就可想象到她是多麽認真之人。緊張程度有點象生第一個孩子的女士,我是不是誇張了?想起來就好笑,我看著這個題目進來,猜想可能是麗雅的文章,因為我很久沒有去她的BLOG,誰知是Meg寫,閩姑編輯。快讀一遍,就興奮,感覺到這是一篇出手高的文章,第二次進來,讀到silencehrt同西門祝的那些跟貼,也感到是厲害。的確是精通英國文化的人,才能寫寫出這種水平的文章。昨天我寫了跟貼,誰知失手,幾大段的文字給replaced掉了。沒辦法,今天隻能強迫自己靜下來,把昨天要說的話盡量補回來。
Meg,我覺得你有很高的悟性和感性,又勤力。其實讀書的人很多都知道,寫一篇文章要把自己平時累計分類,梳理擺給讀者看,就好象似高山流水覓知音,引起共鳴,HIGH FIVE的感覺。雙方的互動會更激起一個創作的欲望。你所說的好色,其色,我想主要是以內涵所帶出來的外表體現。要達到這個水平,哈哈,是才財並存缺一不可啊!
記得zW君提出要研究關漢卿,我知道zW君很是推崇中華文化,但有難度,我的感覺好象元朝文化所留下來的資料還比不上宋朝的,蒙古族人打打殺殺,其所建立的文化不多,影響有限,元曲的資料有多少留下,包括元朝蒙古文化?至今蒙古族悠然的牧歌與歡快的舞蹈可以欣賞,而且是中原文化的短板,除此之外是什麽?曆史與環境造成資料不齊,給後來的人尋找和研究帶來極大的難度。
Meg與閩姑的合作,好象是文人相親,而非相輕,從這篇文章看出來,Meg的功底深厚,且是嚴謹認真之人。
還有的是就算是天才也要努力,戲無益,是真的。如果不學習隻顧玩跑車而能夠變成文學的精神領袖和導師的話,盡管我戴十副眼鏡,也會全部掉下來。
你們玩好,我呼呼去了。~~
"牛津伯爵在court裏不得誌,當時的court就是西塞爾父子的天下"----這和史料的記載是吻合的.老西塞爾是伊麗莎白女王的首輔大臣,實際控製著朝政,也理所當然地處置並掩護了宮廷內所有亂倫的後果.等老西塞爾翹了辮子,小西塞爾就順理成章接了班,但他的才能比起老爸來是差了一大截.
"官方把伊麗莎白一世稱為virgin queen,其實即使是官方記錄也有很多"她"連續消失幾個月的記錄,所以人們懷疑她實際上去生孩子去了".----女王生活的淫亂在影片中也是著力渲染的一部分,她似乎哪兒都會冒出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私生子,卻為了穩固自己的江山而終生未婚,單從一個女人的角度來看,也是令人悲歎的.
伊麗莎白一世是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在她統治英格蘭王國的四十多年時間裏,重商主義國策和殖民擴張思想的推行,使得英國除了向北美殖民之外,開始尋找向東方擴張的海上航線.伊麗莎白一世讓英國從君主專製的時代走出,迎來了第一屢日不落帝國的曙光.
Meg,閩姑,曆史上許多女王統治的宮廷似乎總是和淫蕩奢糜亂倫相伴隨,像武則天,像葉卡捷琳娜大帝,等等.這些功業顯赫的女王們在私生活方麵總是被描寫成男寵麵首無數,風流荒淫成性的統治者.說到底深宮中的女王也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哪----
有時間再回來和你們瞎聊聊.晚安!
Meg,你看那時我說至少要一萬字,我剛才統計了一下,就隻是把這點曆史背景講清楚,我已經碼了一萬多字了。稍微做點研究,真的是很費功夫。
不過曆史講太多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喜歡,我是喜歡的了,就“強迫”你們大家都喜歡一把吧。LOL~~~~~~
“閩姑,你不要透露太多”——霍霍霍,這是否太欺負人了點呀?這麽漂亮的精誠合作,實屬典範,該分享來給大家學習的,指不定哪天我也想要合做點什麽呢。不過你和閩姑都已經把事情講得清清楚楚地了,我也就樂顛顛的了,嘿嘿。
本來我是想避免涉及到具體的莎翁劇目,涉及到某一出中的人物原型,或者故事的事件背景,因為那要說起來,就一定會是個無底洞。但古塤提到的看法,和Meg所作的回答與解釋,基於《哈姆雷特》等莎翁曆史劇,又實在是個太大的誘惑,讓人垂言欲滴,忍不住想多說幾句。
《哈姆雷特》這出戲基於一個皇家陰謀的故事,公開的說法是個虛擬故事。大多數學者認為,這個故事是基於“基督代人贖罪”的宗教思想。但也有另外一些學者認為,這出戲中那些對皇家中涉及男女道德問題的批評,不能不說是直接隱射到當時的英國皇室的,隱射到女皇:伊麗莎白一世的。社會和曆史都是這樣,不可能空穴來風,因此不能不涉及到伊麗莎白時代的男女關係。
正規的曆史,認定伊麗莎白一世是“貞節女王 (The Virgin Queen)”,但她一生有過多個情人,這在她在世的時候就是個公開的秘密。史學家們的爭論實際上集中在兩個問題上:第一是她有沒有私生子,第二是這個私生子是誰。到目前為止,第一個問題的爭論不太激烈,因為大多數人認為是有。但英國王室是永遠不會,也不能承認的,即使有文檔,也永遠不會公開。第二個問題的爭論很激烈,說法也很多。但除非作DNA測試,否則不可能有確定的證明,而這在英國王室來說,也是不可能的。
薔薇戰爭到亨利家族繼位
伊麗莎白的父親是亨利八世,母親是安妮波林,而這段關係是相當複雜的,要從亨利八世說起。英國有另外一部拍得很不錯,也很重要的電影《另一個波林家的女孩》,就是講的這段故事。
亨利八世是亨利七世的次子,從小不怎麽受父親的待見。在電影《另一個波林家的女孩》中,他曾對作理解狀講說:“我知道,第二個孩子總是不受重視的,生活在長子的陰影下”,實則是他自己的深刻體會。他的母親是約克的伊麗莎白,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的女兒。
十四世紀,英國有兩大家族,以紅薔薇為家徽的蘭開斯特家族,和白薔薇為家徽的約克家族。這兩大家族為爭奪英格蘭王位,在1455年至1485年間進行了長達30年的戰爭,這就是英國曆史上著名的薔薇戰爭。約克家族的愛德華四世於1471年即位時,薔薇戰爭已基本上以蘭開斯特家族戰敗,約克家族成功繼承王位而暫告一段落,這使得愛德華四世得以有了十年的和平統治。1483年,愛德華突然去世,他的兒子愛德華五世繼承了王位。但四世的弟弟理查德發動政變,推翻了愛德華五世,自立為理查德三世。愛德華五世,和他唯一的弟弟約克公爵理查從此神秘失蹤。(這是英國曆史上的一個謎,有很多的猜測和由此衍生出來的電影,小說,繪畫之類的作品。1674年,在傳說埋葬他們倆的西敏寺,甚至還找到一個裝有兩具小骸骨的盒子,使得曆史學家直到今天都還在想辦法確定他們的身份是否就是愛德華五世和他的弟弟。但曆史學家普遍推論,亨利七世有很大可能性是背後的元凶。)
約克家族的內部不和,使得一直想反攻的蘭開斯特家族有了機會。1485年,蘭開斯特家族寄予厚望的亨利·都鐸,帶領自己的軍隊在Bosworth Field之戰擊敗理查德的軍隊,殺死了理查德三世,重新奪回英國王位,成為國王亨利七世。然後亨利通過娶愛德華四世的長女,約克家族最佳的繼承人約克的伊麗莎白為妻,來鞏固他的統治。到此,他重新統一了兩個王族,把紅玫瑰和白玫瑰這兩個對立的符號合併到紅白都鐸玫瑰的徽章中。亨利七世繼位在曆史上被認為是薔薇戰爭結束的標誌,也是都鐸王朝的開始。
亨利七世有七個孩子,存活四個:長兄亞瑟(封威爾斯親王),亨利,姐妹瑪格麗特和瑪麗。1502年,亨利11歲時,兄長亞瑟突然去世,亨利繼任威爾斯親王,成為王儲,並順利地在1509年繼位,成為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與伊麗莎白一世
亨利八世曾經有六次婚姻,其中有兩個妻子被其下令斬首,這故事就比較複雜了。
他的第一位王後,是西班牙公主凱瑟琳。凱瑟琳先嫁給亨利八世的哥哥亞瑟。亞瑟病死後,亨利八世的母親伊麗莎白出於維係英國和西班牙關係的考慮,讓凱瑟琳繼續跟自己的小兒子,亨利八世結婚。所以凱瑟琳比亨利八世整整大六歲。凱瑟琳宣稱自己第一次婚姻沒有圓房,又取得了教皇的手令,才得以順利成婚。這位皇後應該說大方得體,深受國王的尊敬和人民的愛戴。但比較倒黴的是,她除了有一位公主,其餘六個孩子全部夭折。凱瑟琳因此失寵,亨利八世的心不再在她身上,他需要到處獵豔,生出自己的繼承人。
亨利八世有一位很有名的情婦:瑪麗波林。這個女人很小的時候就作為亨利八世的妹妹瑪麗公主的侍女,遠走法國。在法國,與國王傳有緋聞,因此被遣送回國。回到英國,她故伎重演,又成了亨利八世的情婦。這段關係在她與國王的私生子出生前結束。原因主要是她妹妹安妮波林的介入。(後來瑪麗波林的第一任丈夫患熱病而死,而第二任丈夫是個平民,這導致她被驅逐出了家族,窮困潦倒,這是後話。)
安妮波林成功地把國王亨利八世迷得神魂顛倒,可以讓國王不僅僅把她當做情婦,而是要正式休妻迎娶。電影《另一個波林家的女孩》中,甚至誇張地描寫國王對安妮承諾,說與安妮結婚前,再也不碰自己的王後,再也不與其他女人眉來眼去,對於剛給他生下私生子(後來的血腥瑪麗)的瑪麗波林也再不搭理雲雲。但總之,亨利開始了休妻的行動。
亨利休妻的理由,就是老調重提,說凱瑟琳王後第一段婚姻就圓房了,與他結婚的時候已經不是處女了。既然她曾經嫁給過自己的哥哥,那麽他再與凱瑟琳有夫妻關係,即是亂倫,要求宣布婚姻無效。不得不說,這招數太毒,太不厚道,但有正義感的人還是在的。國王離婚要得到教會批準,可無論國王怎麽斡旋,甚至威脅英國不再給教會交稅,教皇就是不準。一怒之下,亨利八世跟天主教庭決裂,改信奉了英國新教,也從此重新樹立了國王的權威。(可見這亨利八世開始了英國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其實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那席卷歐洲的宗教改革浪潮衝擊,隻不過是外部因素而已。)亨利八世由自己扶植的傀儡主教宣布了自己與凱瑟琳王後婚姻的無效。
可憐他們的長女瑪麗一夜之間從英國的長公主變成了私生子。日後還遭受了繼母的不少蹂躪。心理學家普遍認為,這段童年陰影造成的心理變態,促使她上台後又大力推行天主教,屠殺新教教徒,成為了“血腥瑪麗”。
亨利八世迫不及待的迎娶了安妮波林,加冕後三個月,著名的伊麗莎白公主出生。多驚險啊,伊麗莎白差點就是個私生女了。可惜安妮除了伊麗莎白,也是一無所出。三年後,安妮王後被以叛國通奸亂倫之類的罪名,斬了頭。電影《伊麗莎白》中,瑪麗曾經痛罵伊麗莎白是“那個婊子生的”,可能就正是因為安妮的身份,和她介入亨利八世的手段。
曆史總是相同的,安妮波林當初是凱瑟琳王後的女官,這次,她的繼任者,亨利八世的第三任皇後又是她的女官。相對安妮,她還算善終,給亨利生下了唯一的男嗣愛德華王子後,她就去世了。
亨利的第四次婚姻是政治聯姻,他娶的是德國可裏維斯公爵的姐姐。為的是他們同樣支持新教。出於謹慎,亨利派出了一位畫師去畫了這位公爵小姐的畫像。可誰知畫像裏貌若天仙的,娶回來卻多了一臉的痘痘!婚歸婚了,但亨利對這位王後卻完全沒了性趣。後來因為可裏維斯公爵與羅馬教廷有糾紛,亨利也就順勢宣稱他與王後沒有圓房,將這位王後改嫁了他人。值得一提的是推薦這位天仙的克倫威爾伯爵被牽連斬首,而當年正是他,給安妮波林捏造了種種罪名,處死了這位皇後。
他第五個皇後跟安妮波林有關,是安妮的表妹,凱瑟琳霍華德。令人驚愕的,是這位小姐是亨利第四任皇後,那個德國醜妞的女官。(看來女人不放心家裏的小保姆,這是有理由和淵源的。)她婚後,50歲的老亨利對她以及她的家族都無比寵愛,但凱瑟琳剛值17,8,對亨利提不起興趣也屬正常。當她與她的情人:曾與她有過婚約的卡爾佩珀,被告發的時候,亨利曾長時間不能相信,直到他們的情書擺在亨利的麵前。她與卡爾佩珀一起被斬首,不過凱瑟琳很有骨氣,在被斬首前,她說“我以王後的身份赴死,但我更希望能作為卡爾佩珀的妻子而死。”凱瑟琳與自己的表姐安妮波林葬在同一個地方。
亨利的第六位妻子是個老寡婦,但很明顯,她對亨利是很有影響力的,而且她的作為改變了整個英國曆史,乃至歐洲曆史。在她的推動下,第三部《王位繼承法》通過實施,這部繼承法規定了私生子也有繼承權,所以血腥瑪麗以及著名的伊麗莎白一世,雖然由於母親的婚姻被宣布無效而成為了私生子,但同樣擁有了在正位的愛德華王子以後的繼承權。沒有她的作用,就沒有了之後的伊麗莎白一世,整個歐洲史也都需要重寫了。
亨利死後,與自己的第三任妻子珍合葬,相信他是很珍視自己這位短命的妻子,一來她給他生下了唯一的男孩,二來她也沒做什麽對不起他的事情。珍被亨利稱為自己唯一承認的合法妻子。亨利死後,他的兒子愛德華繼承了王位。他沒有後代。他死後,是凱瑟琳王後所生的瑪麗繼承了王位。然後,便是伊麗莎白一世。由於他們都沒有後代,所以都鐸王朝在伊麗莎白一世辭世的時候終結。
看到這裏,再去看電影《另一個波林家的女孩》,和《伊麗莎白》,就太輕鬆了。
伊麗莎白一世的私生子
對伊麗莎白來說,母親因通奸被處死,這將永遠是個恐怖的記憶。但曆史學家卻發現,伊麗莎白從少女開始,就有很多情人,其中最殷勤的就是托馬斯·西摩。大多數史學家都證實伊麗莎白確實與西摩有過一段浪漫感情,但無果而終。有公開的官方記載表明,宮廷侍衛曾看見西摩衣冠不整地從伊麗莎白閨房中出來。官方記載同時顯示,伊麗莎白公主1548年去看望懷有身孕的繼母期間,生了一場病,並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而曆史資料中沒有任何關於伊麗莎白就醫的記載。有很多曆史學家相信,伊麗莎白在那時生下了個私生子,並托付給當時的貴族十六世牛津伯爵。這個孩子14歲便進入宮廷,由女王派專人照料負責教育,後來成為十七世牛津伯爵,並做了女王的重臣。托馬斯·西摩在亨利八世去世後,娶了他的最後一位王後。
在這個故事中,還有幾個不合常理和宮廷規範的事情。一是十六世牛津伯爵被迫迎娶了一名與伊麗莎白一世關係密切,但卻與自己身份不配的女性,以保證他死後,爵位可以傳給愛德華·德·維爾。二是公開史料記載,女王曾在一封信中提及有關這一“下流行為”的傳言,並予以嚴詞痛斥。但她並沒有直接駁斥傳言的虛假,而隻是說傳言“損害了王室聲譽”。三是在老牛津伯爵去世後,女王原本可以按照慣例將小伯爵的監護權出售給他自己,但她卻沒有這樣做,這證明愛德華·德·維爾顯然深受伊麗莎白女王的喜愛。
另一個版本的故事,是說伊麗莎白曾和情人羅伯特•杜德利生有一子。這個說法被英國第五頻道拍成了紀錄片《伊麗莎白一世的秘密生活》。
25歲的伊麗莎白一世登上王位後幾周,就向臣民承諾:“我發誓,我已經嫁給了英格蘭。”但事實上伊麗莎白和自己的堂兄弟萊斯特伯爵羅伯特•杜德利一直是情人關係。1561年底,伊麗莎白一世突然臥床不起,據目擊者稱,女王患上了水腫病,症狀是腹部積水,導致異常腫脹。然而英國曆史學家保羅•多赫蒂卻認為,伊麗莎白一世宣稱患了“水腫病”,隻不過是為了掩蓋自己懷孕的事實而已。據當時的文件顯示,1561年底的一天深夜,女王生下兒子後,王室家庭女教師凱瑟琳•阿什莉的一個仆人羅伯特•薩仁立即被召進宮中。王室仆人要薩仁為新生嬰兒找一名護士,並稱,這個嬰兒是一名王室雇員的孩子,必須在女王發現之前趕快送走。於是薩仁帶走了這個嬰兒,並為他起名亞瑟,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將他撫養長大。直到1583年薩仁臨死前,他才向亞瑟吐露了他的身份秘密。
1587年6月的一天,一名英國年輕水手的船隻在西班牙比斯開灣擱淺,當時正是英國和西班牙關係最緊張的時刻,這名英國人立即被西班牙人當做間諜抓了起來。當對這名年輕男子進行審判時,這名年輕水手說:“我是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和她的情人羅伯特•杜德利的私生子,名叫亞瑟•杜德利。”當時,英國女王“私生子”在西班牙被捕的傳聞遭到了英國王室的強烈否認,英國王室譴責這是西班牙法庭審訊者,英國流亡爵士弗朗西斯•英格菲爾德試圖推翻伊麗莎白一世而炮製的陰謀。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也擔心向公眾公開這個“童貞女王私生子”的故事會引發不可預知的後果,也選擇了低調處理。
紀錄片還展示了三份其他證據,對亞瑟的女王私生子身份提供了旁證。第一個證據是一名英國間諜在1588年5月28日向倫敦上司寫去的一封信。信中稱,正在西班牙法庭受審的亞瑟•杜德利和女王緋聞情人羅伯特•杜德利外貌非常相似。第二個證據是羅伯特•薩仁的遺囑,證明薩仁此人的確存在。第三個證據,是西班牙國家檔案館中的一封亞瑟的信,亞瑟在信中懇求西班牙政府確保他的安全。而英國曆史學家保羅•多赫蒂最近研究發現,還有眾多證據都證明這個在西班牙被捕的英國年輕人是伊麗莎白一世真正的私生子。
莎士比亞曆史劇的背景
理解這段曆史,再回過頭來看莎士比亞的曆史劇,就不難發現,莎翁的那些宮廷劇中的所有故事和人物,實際上都在這短短的幾十年間,真真實實地發生在英國皇室中,存在於皇家人物中。問題是,作為一屆平民的莎士比亞,何以能夠知道這些不可能對外公開的宮廷秘聞。這是我之所以支持說,伊麗莎白本人都可能參與了劇本的編撰,或者審閱,或者提供了部分原始的素材的理由。
諸如《哈姆雷特》這種,拿國王,皇後的私生活來開涮的故事,劇本沒有被封殺,作者沒有被砍頭,想都不用想就知道這背後一定有通天的後台。更何況,伊麗莎白本人就都經曆過所有這些事情,目睹了所有類似的事情在自己家人中血腥上演,她的體驗,估摸深過其他任何人。懷疑論者提出莎翁作品可能的幕後作者包括弗蘭西斯·培根、克裏斯托夫·馬洛和愛德華·德·維爾,而他們都被史學家或多或少地證明與女王有染,尤其是愛德華·德·維爾。
好了,曆史講太多了,我自己都暈了,不知道我要說什麽了。哈哈~~~~~~
“事實上,在我們的合作帖出來前我已經刪掉了不少自己的垃圾帖.你想繼續合作,好啊,我今天就為你開一個新欄目---網友meg的影評或你給起個你滿意的,然後你就不能偷懶了,得繼續寫啊....”——閩姑,謝謝你的真誠和熱情。好,碰到什麽好電影了有什麽靈感了我就接著寫。我們繼續合作!
"閩姑為此貼付出了很多,幾乎每做一個成品,她都提供很多選擇。你說這樣的合作者好不好?不過將來找她合作時,會更懂得怎麽讓雙方省點力氣了。我還想找她合作一兩部電影,還有關於電影的一些娛樂貼子(如果她也樂意的話)。"---哈哈,meg,其實我的部分比較輕鬆,有你整套的版本在那裏,不需要做任何變動.你忘了我一開始就說過這樣的話:"隻要你想寫,我會刪掉一些沒用的帖,空出版麵,為你開辟一新欄目,專門收集你精彩的影評或書評......"事實上,在我們的合作帖出來前我已經刪掉了不少自己的垃圾帖.你想繼續合作,好啊,我今天就為你開一個新欄目---網友meg的影評或你給起個你滿意的,然後你就不能偷懶了,得繼續寫啊......如果你想寫寫中國的四大名著裏的人物也行,比如紅樓夢裏的妙玉,曹雪芹著墨不多的一位.但每一次她的出場,短短的幾句話或幾小段落,就勾勒出她的鮮明個性,讓人幻想著這樣的人物該是怎樣的一位素衣淨食的脫俗淨雅女尼.比起她的(品)茶道來,我整天一大杯一大杯的綠茶灌下肚,完全是劉姥姥式的牛飲,嗬嗬......
樓下哪位大師如若願意交稿合作,更是不勝榮幸.
謝謝茅斌騷客到訪.看著你的ID名,就知道是有學問的人和一定有講究的.周末愉快!
古塤的評論總是那麽特別.我很喜歡你的這段分享:
"我個人傾向龐大而輝宏的莎士比亞時代的文學創作實際上是許多個人行為的總和,牛津伯爵會是他們的領路者嗎? 嗯---這個問題還是留給那些爭論不休的曆史學家去解答吧!曆史不就是為征服者們所選取的文字記錄嗎.隻要能看到真真實實的莎翁作品,管他究竟是誰或不是誰呢."
趁著孩子們結束春假又回到學校時,看看這部影片喔.我太喜歡那些精美的電影畫麵了.我和meg一樣,喜歡視覺上的效果.我在健康壇裏還貼過這樣的一個醫學圖片帖:http://bbs.wenxuecity.com/health/349813.html.連我們血管裏流動著的血細胞圖都可以拍攝得這麽好.而巴西插畫藝術家 Walmor Correa更是把單調的解剖圖藝術化了.
謝謝麗雅的誇獎.其實meg是集劇作/導演/編排於一身的.交給我的版本裏連插圖和視頻的位置都標定的好好的.所以我的部分是很輕鬆的.彩排時她自己都發現了一處錯別字和一個多出來的字.我期待著你和meg的合作大帖.文字上強強聯手,該會是多麽精彩!can't wait這樣的佳帖美作.你們快點出帖啊,嗬嗬~~
謝謝西門到訪!很享受你們的精彩評論.你下麵的這段話很有意思.是從醫學生理學的角度去分析藝術大師的靈感傑作.很大膽的假說.但很可能也已經做過一些測試實驗,記錄過現代藝術家的腦電波變化.哈哈,看來我是太正常的人啦...
"記得當年和一位神經科學專家討論過多產藝術創作大師的產生。這位神經科學專家給出了讓我丟掉下巴的觀點。說:人的大腦,不同的區域負責不同感官的功能。平時井井有條。有人的大腦中,會有小的病灶,發出些幹擾電流的信號。病灶發生在一些地方,會引起癲間等病,如果發生在負責美術創作,音樂創作,文學創作的區域,則會極其痛苦,靈感不斷,所以佳作連連。所以我們有莫紮特,舒曼,凡高。。。愛德華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我認為這位神經科學專家的話是對大師們的褻瀆。不管怎麽說,藝術大師的痛苦是我等凡夫俗子的幸事。我們才有了那麽多的藝術精品可以欣賞。反過來說,自己也有個好借口當不了藝術大師啊,因為西門小弟是一個正常人。嗬嗬。。。"
"回複閩姑的評論:
感謝你和Meg這麽精彩的合作結晶,讓我們大家能有如此盛宴,和如此的享受。相信在行文的過程中,你們一定是有過好多深入細致的探討和研究,現在忙過了,就也分享給我們大家聽聽吧。"——謝謝靜心大師的誇獎.說實話,文字部分我一個字兒也沒動過,嗬嗬~~我隻加了一標點符號,把一個長句斷開.那是meg不小心忘了加的或傳給我時漏掉的.我讀了meg的初稿後就很著迷,知道她的再修改再潤色版會更好.再說我是輕重量級的,不是同一級的,無力對拳~~
還有我在合作前就跟meg說過:"......我盼的是一份藝術美餐,但絕不催不逼.我會說說我的觀後感, 但絕不修改你的文字,會讓它原汁原味,因為那是你的創作.我的責任是幫助上貼,增加點音畫或帖的視覺效果.這樣的合作協議如何?" 嗬嗬,我不能言而無信啊.
很高興在這裏認識你們幾位淵博之士.你們的留言評論非常精彩.你們繼續啊,讓我享受其中.我的博客因著這些而蓬蓽生輝.謝謝!
古塤,前麵有兩句話我沒講清楚:
電影 Anonymous 說他與伊利莎白一世有私情,這是當時的所謂的rumours, 其實很可能是事實。————裏麵的“他“指的是牛津伯爵。後來人們發現他很可能是伊利莎白一世的私生子,所以才有Hamlet 痛斥他母親的那段話。
牛津伯爵在 court 裏不得誌,當時的 court 就是西塞爾父子的天下。
“還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莎氏的曆史劇真實性很強的話,那麽寫這些劇的人一定是離 court 很近的人。就這點看來得話,斯特拉福鎮的莎士比亞就不是真正的作者。”——我說的“莎氏的曆史劇真實性很強的話”是指它含沙射影的程度很高,所以可以被當作了解當時(16世紀)court 的重要作品來讀。
古塤,先前我太累了,所以去迷糊了一下。
在前麵我對靜心前輩的回複中,我寫下了這樣一句話:莎劇的曆史劇在英國人的心目中分量是很重的。在英國,任何研究莎劇的文獻,曆史劇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細說展開,現在我就隨便說說:英國人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發現莎劇其實是很真實反映了當時宮廷生活。當時的英國是個極權的封建國家, censorship 是很厲害的,所以所有關於宮廷一切官方紀錄被人們認為是小心 tailored. 例如官方把伊利莎白一世稱為 virgin queen, 其實既使是官方紀錄也有很多“她“連續消失幾個月的記錄,所以人們懷疑她實際上去生孩子去了。電影 Anonymous 說他與伊利莎白一世有私情,這是當時的所謂的 rumour, 其實很可能是事實。
我不是牛津伯爵就是莎劇的真正作者的堅定想信者,因為對他還了解不是很深。如果他就是真正的作者,人們發現其實 Hamlet 就是他的自傳。
還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莎氏的曆史劇真實性很強的話,那麽寫這些曆史劇的人一定是離 court 很近的人。就從這點來看的話,斯特拉福鎮的莎士比亞就不是真正的作者。
終於等到你了!你的問題相信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問題,提得很好。
“莎劇上至天文地理,外至異國他鄉----通達古今,精深博大,而出身卑微並且從未進過大學門檻的來自小鎮上的一個演員是很難寫作和完成一些這樣功力深厚的作品的".這是一個無懈可擊的理由嗎?不,不是的.我的心中很快冒出了好些無師自通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曠世奇才.”
達芬奇其實是一個貴族的私生子。意大利是一個什麽樣的天主教國家,我就不贅述。限於這樣的身份,達芬奇沒有受到很好的正規教育,可是他少年從師的人(至少我知道的繪畫老師)是當時數一數二的畫家。由於他天賦極高和好奇心極強,他家鄉的條件很難滿足他的發展,於是來到米蘭。在米蘭,他的 patron 是當地有權有勢的首富,提供了大量的經費供他創作。而達芬奇實際上隻用了很少的時間為這個貴族工作,大部分時間花在自己的興趣上。所以成為了我們現在所知的達芬奇。
莎氏所處的時代的英國是等級森嚴的封建時期,普通的人受教育和發展還是受到很多條件限製的,並不是說貴族就是高貴,隻能說他們有特權,占據更多的資源。
莎氏上學的記錄不祥,就是如人所猜測:讀書讀到了13,14歲,那麽他怎麽能在莎劇中直接引用希臘語,法語,西波萊語,意大利語,拉丁語等等講述的故事(那時還沒有譯文),說明寫劇本的人至少要懂這些語言,這樣類似的疑點還有很多很多,所以對莎氏的著作所有權最重要的焦點之一在於:他怎麽得到這些 learning 的?因為沒有任何記錄能顯示和證明。就是音樂天才莫紮特也是從小受過很好的音樂教育的(他的父親對他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心血,一家人的生活都圍著他轉)。
暫時就聊到這,有時間的話,我會再接著寫點。
Meg,閩姑珠聯碧合,給WXC奉獻出了一場文藝複興時期的藝術盛宴,內容豐富多彩,主題具有挑戰性,還真不知道從何聊起.嗯---天馬行空一下,想到什麽就說什麽吧.
這部影片一直沒有時間完整地看一看(閩姑姐,辜負了),最初得知"假莎士比亞"這一顛覆性的學術爭論時,確實讓我震驚不小!他在三個不同時期所創作的十部曆史劇四大悲劇和諸多喜劇傳奇劇,記得周全的和一鱗半爪的都翻江倒海一股腦兒飄過. "莎劇上至天文地理,外至異國他鄉----通達古今,精深博大,而出身卑微並且從未進過大學門檻的來自小鎮上的一個演員是很難寫作和完成一些這樣功力深厚的作品的".這是一個無懈可擊的理由嗎?不,不是的.我的心中很快冒出了好些無師自通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曠世奇才.
比如和莎翁同處文藝複興時期的達.芬奇.這位神童出生於佛羅倫薩一個海濱小鎮的普通人家,從小就表現出了繪畫方麵的天賦.他是畫家雕刻家哲學家音樂家,在藝術創作和理論研究上收獲豐盛,他還是一位科學家,在光學數學生物學醫學等自然科學領域都有建樹.上天有時就是將諸多才能集於一人之身,使其超群絕倫.
再說一個我最最崇拜的科學巨匠,18世紀的羅蒙諾索夫,又被稱作"俄國科學史上的彼得大帝".羅蒙諾索夫出生在一個目不識丁的漁夫之家,他從俄羅斯北方的一個小漁村曆盡艱辛一步步走進科學的神聖殿堂,在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質學哲學語言學諸多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並為世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還是一個詩人,他曾在一首詩中寫道: 俄羅斯大地能夠/誕生自己的柏拉圖/和智力靈敏的牛頓. 他創辦了俄羅斯第一所大學,莫斯科大學.普希金說:"他自己就是俄羅斯的第一所大學".
出身低下似乎並不能理直氣壯成為指責莎翁欺世盜名的理由,但Meg告訴我們:"他本人未曾留下隻字片言,有關介紹莎士比亞生平事跡的材料奇缺"這樣一個事實卻是非常有悖常理的,一代文豪沒有或刻意隱瞞人生軌跡,使自己看起來像是一個隱身人或幹脆就是一個隱身人.在莎劇的十部曆史劇中寫得最晚的是[亨利八世],有明確的記載這部劇作是和戲劇家弗萊契合寫的.
我個人傾向龐大而輝宏的莎士比亞時代的文學創作實際上是許多個人行為的總和,牛津伯爵會是他們的領路者嗎? 嗯---這個問題還是留給那些爭論不休的曆史學家去解答吧!曆史不就是為征服者們所選取的文字記錄嗎.隻要能看到真真實實的莎翁作品,管他究竟是誰或不是誰呢.
Dear Julia, 謝謝你的誇獎,是過獎了。城中很多高手,每個人的表現手法不同,各有所長。我是視覺比腦袋發達的人,所以會用頻繁穿插用視屏幫忙寫影評,在這點上好像是與其他的影評人有點不同。跟你合作的那篇也應該是視覺的盛宴哈。我這人好色,電影畫麵不好看就會根本沒興趣。
祝你過個好周末!有空我們再接著聊。
“回複閩姑的評論:
感謝你和Meg這麽精彩的合作結晶,讓我們大家能有如此盛宴,和如此的享受。相信在行文的過程中,你們一定是有過好多深入細致的探討和研究,現在忙過了,就也分享給我們大家聽聽吧。 ”——閩姑,你不要透露太多,哈哈哈哈。
我簡單說說吧,是這樣的。我要先給閩姑看我的稿子,讓她知道我要表達什麽,然後閩姑製作的時候會做到心中有數。先給我們自己定了一個大致的目標,然後一步一步實現的。在排版上,有我很固執愚蠢的地方(沒有聽閩姑的建議),到後來反應過來時,修改已來不及了,所以心中留了個遺憾。
閩姑為此貼付出了很多,幾乎每做一個成品,她都提供很多選擇。你說這樣的合作者好不好?不過將來找她合作時,會更懂得怎麽讓雙方省點力氣了。我還想找她合作一兩部電影,還有關於電影的一些娛樂貼子(如果她也樂意的話)。
“你這叫不鳴則以,一鳴驚人!你知道我昨天是圍著這主題繞了好半天,才敢下筆的。你的研究做得那麽好,文章寫得那麽漂亮,很讓人激動。同時這主題也的確是太大了,這你知道的。
我現在嚴重好奇你的下一篇,因為你說那篇更難,而事實上這篇都已經是夠難的了。
——上篇留言忘了說說你提到的問題。對這篇博文,對於怎麽寫我是想了很久。因為我不想簡單地寫一篇影評而已,也不願糾纏太多的曆史細節的考據。所以就先認定影片中所假定的事實:愛德華即是莎劇的真正的作者,這樣的話,由於目的很明確,就不花很多時間做研究了。其實對這部分,我不是太在意的。我想要寫得是這部影片怎樣巧妙地用莎劇表現手法來講一個關於莎氏的故事。曆史上,已有很多電影人用莎劇的手法講故事,要一一羅列話會是一篇論文了,以後有機會,我會談談。用莎劇表現手法來講一個關於莎氏的故事,也有過:Shakespear In Love, 我對這部電影感覺平平,沒有覺得特別。看這部電影,不如就去看莎劇好了。
Anonymous 其實也有很多毛病,我隻是沒提。但這個故事視野很寬(與Shakespear In Love比起來),故事本身也很有顛覆性,這點深得我意。講一個故事嗎,就要講得與眾不同,生動,吸引人。在這點上Anonymous 做得很好。我看這部電影時,看第一遍是很迷糊的,前半小時出場的人物太多了,插敘太過頻繁,有點暈。看到第二遍,才完全看清主線。所以寫著片博文時,我請閩姑做了個圖表。
“我現在嚴重好奇你的下一篇,因為你說那篇更難,而事實上這篇都已經是夠難的了“——不要太好奇,要不然你會失望的,哈哈。跟麗雅合作的這篇影評,會有兩個很大的難度:藝術性和思想性。藝術性部分因該是你很拿手的那類。我說它是電影中的電影,表現手法是標新立異的。思想性是我想借這部電影中的主人公(也是個作家)來表達我所欣賞的東西。由於要做到這兩樣的完美結合(還要雅俗共賞,人們願讀)會很難。這部電影的文學性很強,真實的人物也是套在電影中的重要一部分:書套書,人物套人物,你說會難嗎?我覺得很難,所以遲遲沒有下筆,到時需要麗雅的幫助。寫好了,會是很漂亮的一篇博文。
靜心前輩,你對莎士比亞的推測很有意思!
“因為換位思考來說,一個貴族,一個文人,一個戲劇作家,要把自己的作品讓另一個人去冒名,那他一定會考慮在公眾麵前,這個冒名者至少要看起來像那麽回事,不至於有太多破綻,讓人生疑。另一方麵來說,和貴族打交道,即使是作為仆人,那都是有嚴格的行為規範和禮儀要求的。所以我們可以相信,莎士比亞本人應該具備這些素質,而且他可能還挺英俊,能得到很多人的好感。”——應該是這樣的。跟其他西歐各國相比(德國除外),英國其實曾是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其實現在也還是有很強的這樣的遺風,這種樣感覺要人們在歐洲各國生活過一斷時間,有些對比,才能深有體會。如果做遊客,就不算。
“而英國人卻是擅長於保留文檔的,官方文檔,甚至書信,幾百年的,都保存得好好的,可他們卻找不到與莎翁創作有關的任何東西。而通常那些作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曾有大量的書信往來,涉及到創作的內容或自己的想法之類。”——這點太對了,英國人保留文檔之完好令人驚訝。從很多紀錄片就可以看出來:說什麽都有根有據,翻開文檔展示給你看。對於保存書信,不僅英國人,好像整個歐洲國家在這點上做的都很不錯。因為我是喜歡找藝術家(不光是作家)書信讀的人,所以知道些。
“我還認為莎士比亞本人的文筆,也該是非常不錯的。文學家藝術家都會有些瘋狂,但還不至於去指望“牛”能理解自己彈的“琴”,但卻難免不會對著某個雖比自己水平低,卻還可以在某些局部或細節上理解和懂得自己作品的人大談特談,誤覺路遇知音。同時,我相信我們在座的諸位,可能很少有哪個是把莎士比亞三十幾部戲劇,那麽些詩篇,都從頭讀到尾,從頭看到尾的,但莎翁自己卻一定是的。中國有句古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理推定,讀那麽多部戲劇,看那麽多次,即使依葫蘆畫瓢地模仿,也都該是有模有樣的了。你覺得是嗎?”——是這樣的,哈哈哈,笑死了。我收了不少莎劇(中英文),但愛讀的就是那麽幾部,心是很貪的,可力不從心。莎劇的曆史劇在英國人的心目中分量是很重的。在英國,任何研究莎劇的文獻,曆史劇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可我僅愛讀他的一些悲喜劇而已,還好稱莎劇迷,其實是不夠格的。
騷客兄,
非常高興你喜歡我與閩姑合作的這一帖,謝謝你的欣賞!其實一路走來,就得到過不少你的賞識和鼓勵,我深感榮幸。
我不是出手高,是職業病:我是幫人設計房子的,在沒做得像點樣子的時候,是不敢拿給顧客看的。這個貼子文章的部分其實沒有非常特別,因為結合了閩姑辛苦找來的視屏和精心製作的圖表(她送了10個不同的版本讓我選,所以很認真的是她),整個貼就生動明了起來,給了人們不同的感覺。所以好的創意還要有好的製作人,才會有好的作品。因為覺得要講清楚這個故事並不容易,所以就瞄準了一個製作高手,請她來幫忙。
感謝你和Meg這麽精彩的合作結晶,讓我們大家能有如此盛宴,和如此的享受。相信在行文的過程中,你們一定是有過好多深入細致的探討和研究,現在忙過了,就也分享給我們大家聽聽吧。
你這叫不鳴則以,一鳴驚人!你知道我昨天是圍著這主題繞了好半天,才敢下筆的。你的研究做得那麽好,文章寫得那麽漂亮,很讓人激動。同時這主題也的確是太大了,這你知道的。
我現在嚴重好奇你的下一篇,因為你說那篇更難,而事實上這篇都已經是夠難的了。
“靜心前輩,忘了調侃你一句哈。你曾說過:德意誌民族嚴謹有餘而浪漫不足。影片 Anonymous 的導演 Roland Emmerich 就來自德國,他都把“莎士比亞”浪漫成這樣了,哈哈哈哈,笑死了。事實上,看到影片中莎士的出場,我就忍不住在笑。演員 Rafe Spall 本身就是個莎劇演員,渾身充滿喜劇元素。”——坦白說,我也有那種笑噴的感覺。哈哈哈哈。但這估摸也是刺痛那些莎翁愛家的地方。
我比較偏向於說,曆史上真正的莎士比亞,應該是一個看起來比較儒雅,有點風流倜儻的年輕人。而且這個人的禮儀和修養應該是不錯的,同時這個人應該是個懂得在貴人們麵前如何做得謙恭和聽話的人。
因為換位思考來說,一個貴族,一個文人,一個戲劇作家,要把自己的作品讓另一個人去冒名,那他一定會考慮在公眾麵前,這個冒名者至少要看起來像那麽回事,不至於有太多破綻,讓人生疑。另一方麵來說,和貴族打交道,即使是作為仆人,那都是有嚴格的行為規範和禮儀要求的。所以我們可以相信,莎士比亞本人應該具備這些素質,而且他可能還挺英俊,能得到很多人的好感。
但我認為莎士比亞不太可能接觸到愛德華背後的其他執筆人,可能那些是由愛德華去代理的。因為一個人的保密工作好做,人多了就難說。但目前為止的事實,是研究學者沒能找到任何的隻言片語,來證明莎士比亞和其他任何人的往來。而英國人卻是擅長於保留文檔的,官方文檔,甚至書信,幾百年的,都保存得好好的,可他們卻找不到與莎翁創作有關的任何東西。而通常那些作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都曾有大量的書信往來,涉及到創作的內容或自己的想法之類。
我還認為莎士比亞本人的文筆,也該是非常不錯的。文學家藝術家都會有些瘋狂,但還不至於去指望“牛”能理解自己彈的“琴”,但卻難免不會對著某個雖比自己水平低,卻還可以在某些局部或細節上理解和懂得自己作品的人大談特談,誤覺路遇知音。同時,我相信我們在座的諸位,可能很少有哪個是把莎士比亞三十幾部戲劇,那麽些詩篇,都從頭讀到尾,從頭看到尾的,但莎翁自己卻一定是的。中國有句古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理推定,讀那麽多部戲劇,看那麽多次,即使依葫蘆畫瓢地模仿,也都該是有模有樣的了。你覺得是嗎?
“讚成zWiserman的評論:希望有識之士 能夠把關漢卿的戲劇整理出來!但是莎翁和關漢卿孰優孰劣,西門小弟才疏學淺,不敢置喙。因中國的元代和英國的伊麗莎白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等背景截然不同。可是很難比較呢。”——對呀,若能把關漢卿的戲劇整理出來,那才好看呢。中國古代和歐洲在文化方麵的交流實在有限,其中社會體製和人文背景的差異,不能不說是個巨大的阻礙。事實上,西方的文化藝術,也是在一戰之後,才逐步由那些早年出國留學的,和來華傳教的人,一點點介紹給中國的。相對來說,中國和日本在文化方麵的交流,要早很多。
那個“腦袋裏要長了包”才有可能成大器的說法很精辟,很有意思,笑死了。
我今天事多,一會兒要出門了,深夜才會回來,過來問聲好。也向這裏的朋友們問好!靜心君的評論綜合曆史政治與宗教,一幅既往地有見地,甚為佩服。騷客,好久不見哦!
對了,這部電影可以在netflix看到,但order DVD 要等兩天。
meg的文章流金溢彩,閩姑的帖子盡善盡美,給城裏的影評設立了高標準啊~~
這個周末我要上班,一會兒就得出門.也祝到訪的各位朋友們周末愉快!
Meg同閩姑的合作很成功。Meg出手高,閩姑講其認真我相信,我們之間的間接交流亦感覺到其修養好好。Meg自謙地說業餘的,簡直是笑話,誰信啊,這麽好的文章!看了文章題目就進來,驚訝。為何?特別是在第二次進來,發現幾位高手的跟貼,自歎不如,但享受其中。好激動有這麽好的文章。
Meg,閩姑,你們真行。
靜心前輩,忘了調侃你一句哈。你曾說過:德意誌民族嚴謹有餘而浪漫不足。影片 Anonymous 的導演 Roland Emmerich 就來自德國,他都把“莎士比亞”浪漫成這樣了,哈哈哈哈,笑死了。事實上,看到影片中莎士的出場,我就忍不住在笑。演員 Rafe Spall 本身就是個莎劇演員,渾身充滿喜劇元素。
英國盛產功力深厚的電影演員無疑與他們受過良好的戲劇演出的薰陶和訓練有關的。
“讚成靜心前輩的說法:如果從評價這些作品的成就這個角度上說的話,這種爭論意義不太大(靜心前輩請原諒,有篡改),因為它的價值和文學成就是不可否認的。中國一句古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王羲之當年寫蘭亭序,乘著酒興,一揮而就。等酒醒來,再寫若幹遍,都寫不出那種氣勢。莎翁的作品,是人類文化的瑰寶。在世界戲劇史上,是一座巍峨的豐碑。是英國人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舉雙手雙足讚成這句話
西門大才子,讀你的留言真是種享受:旁征博引,文采翩翩。我這拙筆來評你說過的話真是畫蛇添足。
“英國文學史家稱莎翁為世界戲劇作家第一人,我們很可以把關漢卿抬出來。元曲的四大名劇《荊劉拜殺》(元代南戲《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的合稱)和湯顯祖的《牡丹亭》,皆是精心的名作,拿到世界文壇,並不遜色。小弟可以肯定,如果關漢卿能遇到莎翁(或莎翁作品的真正作者),惺惺相惜,說不定會成為文筆至交。。。”——可惜我對中國古典戲劇領域涉獵甚少。對莎劇的了解完全是受家父(一個文學愛好者)的影響,他能背出很多莎劇作中的台詞。那時很小的我,雖聽得似懂非懂,但能覺得出那是不同凡響的文字:優美的韻律真是猶如潺潺的流水。後來看到孫道臨配音的《王子複仇記》,感到無比的振撼,完全拜倒在莎劇魅力腳下:無與倫比的故事,優美流暢的語言深深刻在心靈中了。出國的時候,隨身攜帶了兩種不同莎劇譯本。在英國的時候,到過劇場,親臨過莎劇的演出,傾慕之情有增無減。這次寫此篇博文,也是對自己多年追逐莎劇的一個交代吧。
“記得當年和一位神經科學專家討論過多產藝術創作大師的產生。這位神經科學專家給出了讓我丟掉下巴的觀點。說:人的大腦,不同的區域負責不同感官的功能。平時井井有條。有人的大腦中,會有小的病灶,發出些幹擾電流的信號。病灶發生在一些地方,會引起癲間等病,如果發生在負責美術創作,音樂創作,文學創作的區域,則會極其痛苦,靈感不斷,所以佳作連連。所以我們有莫紮特,舒曼,凡高。。。愛德華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我認為這位神經科學專家的話是對大師們的褻瀆。不管怎麽說,藝術大師的痛苦是我等凡夫俗子的幸事。我們才有了那麽多的藝術精品可以欣賞。反過來說,自己也有個好借口當不了藝術大師啊,因為西門小弟是一個正常人。嗬嗬。。。”——我舍不得取舍這段話中的任何一句。這也許可能是天才為什麽看過去是如此不同的原因吧。
靜心前輩(因為不讓叫大師),
很高興這篇影評能得到你的認可。昨天我非常緊張,以為要躲到50M下的防空洞裏才能避免被你從遙遠的美國發來的威力巨大的導彈擊中,哈哈哈哈,看你的回複,這樣的緊張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哪是交作業,這是在聽高手講課。你的發言補充了這篇博文的嚴重不足:莎劇創作的社會曆史文化背景。對你的分享表示深深謝意,辛苦你了!
“伊麗莎白統治期間,一直很小心地平衡著兩方的勢力和衝突。研究證明,她一生未嫁,也未指定繼承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因為她的任何選擇,都可能導致另一方的反對,而可能使得宗教矛盾激化,甚至導致內戰。”——我在一本講謀略的書上讀到過這樣的話,伊麗莎白是一個極具智慧的女人。
“除了電影中,博主列出的,和麗雅列出的那些理由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史學理由,那就是迄今未能發現任何莎士比亞的原件,或者簽名。區區五百年,在文獻保存非常完善的英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時代的著名人物,或重要文獻的原件,幾乎都找得到,唯獨沒有莎士比亞的,這不可能是合理的。”——謝謝你的補充!這是來自斯特拉福鎮的莎士比亞的致命傷。
“從曆史的角度上說,因為莎翁作品,尤其是他的戲劇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諷刺,抨擊貴族和政府的,因而為保全名譽而避免承認作者身份,或者為避免激化政敵和宗教反對方而隱藏自己,都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要知道,這種對貴族和政府的批判,在那個時代,是完全有可能在首演之後就招致殺身之禍的事情。”——是這樣的,所以莎劇真正的作者如果不是此匿名者就會是彼匿名者。在影片Anonymous中出現的本•瓊生在曆史上就有過三次因為創作“不合時宜的劇作”而被捕的記錄。著明劇作家克裏斯托夫•馬洛的不明真像的死亡據說也是與創作有關。在影片中,編導幹脆把這“贓”栽到斯特拉福鎮的莎士比亞的身上,讓很多觀眾不滿。
“如果從評價這些作品的成就這個角度上說的話,這種爭論實際沒有意義,因為它的價值和文學成就是不可否認的。我同時認為,英國人可能永遠都不會承認這一點,因為這涉及到民族感情問題。如果承認了,那整個英國文學史,英國曆史都要改寫,甚至連對於伊麗莎白一世的評價,都要改寫,因為我覺得伊麗莎白一世自己也參與了,至少是提供了素材,或者參與了審閱。”——這話說得太好了!不僅英國文學的曆史要改寫,而且現在很多賴“莎士比亞”為生的人也要失業。這些人被 Anonymous 劇組的人諷刺道:以莎士為名而形成的一係列產業的工作人員。
關於莎翁的作品另有作者這一說法,西門小弟也是早有所聞。可是在學英國文學史時,見史家對莎翁評價極高。所以西門小弟對英國文學早期的喬叟,莎翁,彌爾頓,後期的狄更斯,哈代等人隻剩欽佩之意,也就不作其他想法。這次看到Meg所評點的影片Anonymous,知道很多文學史家和愛好者孜孜不倦,要想找出事實真相,還原作者應得的名譽。這種認真嚴肅的態度,也令人感動。
莎翁的作品牽涉社會背景之廣,對上層貴族勾心鬥角之了解,真難令人相信是一個社會下層的人物所能寫出來的。這使我想起近來對人氣明星韓寒的爭論。韓寒要辟謠,極其簡單,隻要在公共場合眾目睽睽之下寫出事先不知命題的一篇傑作,麥田,方舟子的責疑立馬不攻自破。可惜韓寒沒有做。莎翁的作品鑒定真偽要難些,眾人已逝,死無對證。後人隻能做Detective的工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成就一樁曆史之謎。
讚成靜心前輩的說法:從曆史的角度上說,因為莎翁作品,尤其是他的戲劇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諷刺,抨擊貴族和政府的,因而為保全名譽而避免承認作者身份,或者為避免激化政敵和 宗教反對方而隱藏自己,都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要知道,這種對貴族和政府的批判,在那個時代,是完全有可能在首演之後就招致殺身之禍的事情。
這種情況豈但存在於十六世紀的英國,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屢屢出現。就連描寫我西門慶大哥和潘金蓮大嫂而著名的小說《金瓶梅》,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究竟作者是誰,中國文學史界也是爭論不休。有說王世貞的,有說屠隆的,有說徐渭的,有說李開先的。山東學者王夕河耗時24年,耗資100萬元研究出的作者是丁惟寧,他認為“蘭陵笑笑生”就是山東方言“蓮廬修修生”,正是丁惟寧的自稱。《金瓶梅》不過是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白話世情章回小說,不像莎翁的戲劇作品直接諷刺,抨擊貴族和政府的,作者沒有殺身之禍,尚且不敢署真名,何況莎翁那些針對性極強的諷刺戲劇呢。
讚成zWiserman的評論:希望有識之士 能夠把關漢卿的戲劇整理出來!但是莎翁和關漢卿孰優孰劣,西門小弟才疏學淺,不敢置喙。因中國的元代和英國的伊麗莎白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等背景截然不同。可是很難比較呢。中國文學史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曾達到輝煌的頂點。英國文學史家稱莎翁為世界戲劇作家第一人,我們很可以把關漢卿抬出來。元曲的四大名劇《荊劉拜殺》(元代南戲《荊釵記》、《劉知遠白兔記》、《拜月亭》、《殺狗記》的合稱)和湯顯祖的《牡丹亭》,皆是精心的名作,拿到世界文壇,並不遜色。小弟可以肯定,如果關漢卿能遇到莎翁(或莎翁作品的真正作者),惺惺相惜,說不定會成為文筆至交。。。
讚成靜心前輩的說法:如果從評價這些作品的成就這個角度上說的話,這種爭論意義不太大(靜心前輩請原諒,有篡改),因為它的價值和文學成就是不可否認的。中國一句古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王羲之當年寫蘭亭序,乘著酒興,一揮而就。等酒醒來,再寫若幹遍,都寫不出那種氣勢。莎翁的作品,是人類文化的瑰寶。在世界戲劇史上,是一座巍峨的豐碑。是英國人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很喜歡Meg引用電影中的對白和翻譯:當愛德華麵對妻子安的責難“為什麽他又在不停地寫作時”,他這樣辯解道:
The voices, Anne. The voices. I can’t stop them. They come when I sleep, when I wake, when I sup, when I walk down a hall! The sweet longings of a maiden, the surging ambitions of a courtier, the foul designs of a murderer, the wretched pleas of his victims. Only when I put their words—their voices—to parchment are they cast loose, freed. Only then is my mind quieted at peace. I would go mad if I didn’t write down the voices.
(試譯:我無法停下手中的筆。對那些噴湧起伏的聲音,我無力抵擋。他們時時回響在我耳邊,無論是在我醒著還是睡著,吃飯還是走路!少女的春心萌動,朝臣的野心 勃勃,凶手的縝密計劃,受害者的苦苦哀求。隻有當我把他們的話、他們的聲音躍然寫在紙上,我才會獲得自由,才能重返寧靜。如果不寫下這些聲音,我會瘋掉。)
記得當年和一位神經科學專家討論過多產藝術創作大師的產生。這位神經科學專家給出了讓我丟掉下巴的觀點。說:人的大腦,不同的區域負責不同感官的功能。平時井井有條。有人的大腦中,會有小的病灶,發出些幹擾電流的信號。病灶發生在一些地方,會引起癲間等病,如果發生在負責美術創作,音樂創作,文學創作的區域,則會極其痛苦,靈感不斷,所以佳作連連。所以我們有莫紮特,舒曼,凡高。。。愛德華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我認為這位神經科學專家的話是對大師們的褻瀆。不管怎麽說,藝術大師的痛苦是我等凡夫俗子的幸事。我們才有了那麽多的藝術精品可以欣賞。反過來說,自己也有個好借口當不了藝術大師啊,因為西門小弟是一個正常人。嗬嗬。。。
交卷了!累死了。~~~~~~
十五世紀席卷整個歐洲的宗教改革
歐洲,自古以來,都是教權高於君權的。十三世紀歐洲進入中世紀,天主教的羅馬教廷開始逐漸變得越來越黑暗和腐敗,到了十四世紀的末葉,這種腐敗已經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主要的矛盾和體現,就在於教廷為了收斂錢財,而篡改教義,出賣贖罪券。當時羅馬教廷的宣張,是說上帝的賜福,必定是通過教廷和教士來給予的。其結果是神話了教廷和教士,在信眾和上帝之間構成了一道由教堂和教士組成的屏障。1517年10月31日,馬丁·路德將他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釘到維騰貝格宮殿教堂的大門上,公開質疑天主教廷對於教義的解釋,從而拉開了歐洲曆史上最著名的宗教改革。馬丁·路德主張:神的永久正義完全是一個憐憫的贈禮,隻要人相信耶穌基督,他就可以獲得這份贈禮。人不論做什麽都無法強迫神贈與他這份禮物。相信他獲得了這份禮物本身也不是人所能達到的。被稱作新教的這一主張直接擊破了教廷和教士的代言身份,實質上是還教於民,因而必然遭到教廷的反對,但卻得到廣大貧民階層的擁護,並且迅速席卷了歐洲各國。也因此導致了歐洲曆史上幾十年的戰爭。當時的英國,也是一個天主教國家,不可避免地受此影響。
都鐸王朝從宗教改革到伊麗莎白繼位
虔誠的天主教徒,血腥瑪麗一世於1558年無子而亡,信奉新教的伊麗莎白繼承王位。從宗教改革開始到伊麗莎白繼位之間的幾十年間,英國的宗教分歧之間的鬥爭其實異常激烈。1530年亨利八世與羅馬天主教決裂,創建英國聖公會,立為國教。而繼位的愛德華六世在其短暫統治期間使聖公會得以完善。但信奉天主教的血腥瑪麗一世卻徹底剝奪了聖公會的統治地位,使羅馬天主教在英國複辟。所以伊麗莎白登基,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立法否定羅馬天主教,恢複聖公會的國教地位,但她同時也規定,國王同時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導人。這一決策在事實上激化了貧民和貴族中,羅馬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的宗教分歧和鬥爭。
為維護王位,伊麗莎白在其統治的初期,不得不對自己的政敵和宗教敵人進行了血腥的鎮壓。而在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就是英國曆史上那位著名的弗蘭西斯·華興漢爵士。他在整個歐洲建立了一個間諜網,以保證所有對女王的陰謀都被他預知。他是間諜這個特殊行業的最初創立者。
電影《伊麗莎白》講述的就是這一段故事,但電影並沒有講述她繼位前期的這段複雜曆史。
伊麗莎白時代的矛盾平衡,文化開明,和貴族風尚
伊麗莎白統治期間,一直很小心地平衡著兩方的勢力和衝突。研究證明,她一生未嫁,也未指定繼承人,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因為她的任何選擇,都可能導致另一方的反對,而可能使得宗教矛盾激化,甚至導致內戰。她做到了,在她將近半個世紀的統治期間,她成功地使即位時因宗教分裂而處於混亂狀態的英格蘭保持了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她統治期間,對意識形態和文化采取了相對寬鬆的政策,從而使得英國的文化在這一時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造就了英國文學藝術史上的黃金時代。
伊麗莎白本人受過良好的教育,並且深受文藝複興時期的人文思想影響。她受到古典、曆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她可以說、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她本人也從事寫作和翻譯,她親自翻譯了霍勒斯的《詩歌藝術》,一些她生前的演說和翻譯作品一直流傳至今。在她那個時代的英國,作為貴族,接受良好的教育,崇尚文學,詩歌,戲劇等的創作和實踐,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狀況和時尚。
值得指出的是,那個時期,誠實並非是貴族們普遍遵守的最高道德規範之一。宮廷生活的糜亂是一個證明,還可以列出另一個證明,是英國著名的散文作家、法學家、哲學家、政治家弗蘭西斯·培根。培根這個人的人品非常差,這在曆史上有據可查,但他卻是伊麗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一生都受到貴族們的尊重和女王的重用。曆史學家嘲笑說,他所寫的勸誡人們規範和修煉品行的著名作品《論說文集》,幾乎可以是批判他的最好依據,因為幾乎每一條他都沒有做到。
莎士比亞作品的背後
誰是真正的作者?這個問題自從三百年前被提出來到現在,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息過。正反兩方麵的意見和說法,在整個英國,乃至世界範圍內莎士比亞的研究學者中,幾乎是一半一半的比例。但我覺得今後可能更多地,會偏向於認同愛德華·德·維爾,第十七代牛津伯爵,是真正作者。
除了電影中,博主列出的,和麗雅列出的那些理由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史學理由,那就是迄今未能發現任何莎士比亞的原件,或者簽名。區區五百年,在文獻保存非常完善的英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時代的著名人物,或重要文獻的原件,幾乎都找得到,唯獨沒有莎士比亞的,這不可能是合理的。
我個人比較支持這是一個團隊創作的說法,不是說他們是一個合作團隊,而是說這之中有不同的作品出自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作品中的不同部分出自不同的人。理由主要是因為作品的跨度太大了,從皇家宮廷生活,到政客,法官,到下層平民生活,從國內到國外的不同場景,涵蓋了那麽大的詞匯量,引用的精確的法律條文和規範,使用各階層人的俚語術語,......這沒太大可能在一個人的知識覆蓋麵中。我認為愛德華·德·維爾可能是主要的作者,也是最後的修改者,這是的所有作品的風格有可能保持統一。
從曆史的角度上說,因為莎翁作品,尤其是他的戲劇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諷刺,抨擊貴族和政府的,因而為保全名譽而避免承認作者身份,或者為避免激化政敵和宗教反對方而隱藏自己,都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要知道,這種對貴族和政府的批判,在那個時代,是完全有可能在首演之後就招致殺身之禍的事情。
如果從評價這些作品的成就這個角度上說的話,這種爭論實際沒有意義,因為它的價值和文學成就是不可否認的。我同時認為,英國人可能永遠都不會承認這一點,因為這涉及到民族感情問題。如果承認了,那整個英國文學史,英國曆史都要改寫,甚至連對於伊麗莎白一世的評價,都要改寫,因為我覺得伊麗莎白一世自己也參與了,至少是提供了素材,或者參與了審閱。
個人看法,供大家娛樂。
我沒讀過這本書,非常謝謝你的分享!
“所以,我對這部電影挺感興趣的,很想看一看,但是網上哪裏能夠看到這部完整的電影呢?”——我自己是在影院看的,後來買了DVD,幫不了你。真心希望有位網絡高手能幫大家找一個好的影片的連接。
所以,我對這部電影挺感興趣的,很想看一看,但是網上哪裏能夠看到這部完整的電影呢?
謝謝到訪,希望你喜歡!
“我們中國的 關漢卿 比 英國的 莎士比亞 優越多了!
他們兩人的程度是不在一個層次上的!
希望有識之士 能夠把關漢卿的戲劇整理出來!”
——先生的願望很好!我也在想:莎劇在世界範圍的影響是不是一定程度上與英語在世界的主導地位有關呢?
不過莎劇能得到世界各國眾人們的喜愛,還與它對人性的了解和對人物性格的深刻畫有關:人們很容易對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產生共鳴。
Dear Julia, 先前一直沒更新版麵,所以才讀到你的留言。謝謝你的肯定和鼓勵,這就是你說的 baby carrots 嗎?哈哈哈哈,笑死了。因為喜歡這部電影,才投入地寫一回。未來跟你的合作會是更大的挑戰,希望能出佳作。不過有你在身邊,我會踏實些會願去挑戰自己。
我知道你對這部電影還有很多話要說,請你暢所欲言!這樣我們大家可以分享到不同視角的評論,對這部電影會有更全麵的賞析。
“我來做個大膽的設想,會不會是父女倆的合作呢?或是一個貴族寫作班子呢?”——很有可能,因為莎劇實在是通古博今,包羅萬象。一個人窮其畢生精力和心血,很難達到這樣高的成就。
這部電影的很多台詞都非常精彩,謝謝你的分享。好像怎麽也讀不夠!
因為這部電影很新,網上可用的視屏不多。在這貼裏的視屏幾乎都是閩姑找到的,每找到一些,我就來修改文字去配合一下,很有意思。就是靠點點滴滴,構成了現在的成品。這樣做為的是讓大家對這個話題和對這部影片有更多的了解,有興趣和好奇,想知道、探尋、深入得更多。
歡迎Wiserman來訪.也謝謝你提到關漢卿的戲劇.記載的劇目有60多部,而流傳上演的代表作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竇娥冤》一劇.真心歡迎您的更多分享.周末愉快!
謝謝麗雅大師的來訪和誇獎.的確,meg的文本改了又改,是她的精心之作(very well done).我們的版麵在出帖時出了點小問題,我用的火狐和文學城的博客WYSIWYG編輯器不兼容,限製了圖片大小和自動吃掉iframe後的文字,調了好幾次.就是前幾分鍾前我還改了一空格.是meg眼尖發現的~~
哈哈,當你看到我的MV(最後一個MV)時,就說明你是把整個playlist都看過了,謝謝你對整個帖的完整欣賞.
你提到的這句台詞我也很被感動.
“You, your family, even Queen Elizabeth herself will be remembered for having had the honor to live whilst your husband put ink to paper.”
還有一段是當小西塞爾毒打了本後,決定放走本時的對話:
小西塞爾:"Wipe his memory for all time."
本答:"I'm afraid that is not possible, my Lord."
就像meg提到的"又是本對愛德華的忠實和傾慕讓他的文字得以保存,日後名揚天下和留芳千古。"
他們兩人的程度是不在一個層次上的!
希望有識之士 能夠把關漢卿的戲劇整理出來!
來晚了,來晚了,我上午還進過城啊,幾點鍾發的帖子?要不是靜心通知我,還不知道你們已經出帖了。先恭喜大作出爐!
當我大約30年前第一次讀到人們對莎士比亞作品的作者身份的懷疑,我就覺得相當make sense。的確,這樣幾十個有關歐洲封建時代諸國的風雲變幻、宮廷政治、貴族情仇、商家恩怨等宏大視野、充滿人文主義理想、人物個性鮮明的劇本,還有一百五十多首詩作,用詞高達兩萬個以上,還有外來詞匯,很難想象一個隻讀過幾年書的人有這樣的見識和文采。
哈哈,還記得幾年前美最高法院判決竟判決,莎士比亞另有其人。真正的作者身份真是讓人如霧裏看花啊,除了牛津伯爵,也有人猜是同時期的戲劇家Christopher Marlowe(片中他竟被描寫成莎士比亞手下的冤魂,哈哈!), 也有人認為真正的作者不是一位男性,而是愛德華的女兒,她有寫出這些著作的條件。Hm,我來做個大膽的設想,會不會是父女倆的合作呢?或是一個貴族寫作班子呢?
讀Meg激情澎拜的文字,不管能不能接受牛津伯爵一人為真正的莎士比亞著作的作者,都會被你的熱情所感染,好文采!你quoted的那一段愛德華對妻子Ann的表白,還有Ben在片尾離開伯爵府時對嗬斥自己的伯爵夫人說一番話,都是非常精彩的:
“You, your family, even Queen Elizabeth herself will be remembered for having had the honor to live whilst your husband put ink to paper.”
閩姑的MV真棒,高水平的製作!辛苦了。先寫到這,感謝你們的辛勤勞動,謝謝分享!~~
閩姑,看到一切正常了,我就開溜了一會而。沒想到最後出貼還有著這樣的小插曲。
“你說我們就這麽一篇文章和製貼都這麽費功夫.那一部電影的工作量該有多大.創作一部藝術作品真不容易啊.”——我們都是業餘選手,所以費勁,哈哈哈哈。確實如你所說,創作一部電影是真不容易,所以每次看到最後,顯示的是長長的演職人員的名單。很多幕後英雄。前台得獎的風光的人必竟是少數,也難怪這些人總要感謝一長串的同仁。
古塤,見到你很高興。我們初次策劃合作這部電影時,你在其中喝彩,希望沒讓你失望。
“幾百年的曆史就像人類社會發展長河中一個轉瞬即逝的波紋,這樣一個無聲無息的波紋往往來自一個秘密的深處.”——一直就很喜歡你詩意的文筆。
試圖解開莎氏之謎早在他死後一百年就開始了。誰是這些傳世之作的真正作者一直困擾著許多曆史學家,文學家。
古塤,我忙著編輯版麵,都沒顧得上通知你.哈哈,你自己進來啦.有空再回頭仔細消化meg獻上的這份藝術大餐.內容是比較多.
歡迎silencehrt來訪.等待大師精彩的評論~~
我空了再回來,今天還真忙.
meg,high five.現在恢複正常了.但還是沒有我們昨天在論壇頁麵上彩排時好看.那一小段落的文字還是沒對齊.大俠poiuyt給的code我用了,但效果在博客裏•出不來,被自動吃掉.所以隻好回到我最初的版本(我的笨方法).有點小遺憾~~
謝謝meg的傾心寫作,辛苦你了!你說我們就這麽一篇文章和製貼都這麽費功夫.那一部電影的工作量該有多大.創作一部藝術作品真不容易啊.
閩姑,現在正常了。虛驚一場!
謝謝你感人的《合作感言》,沒有想到你對我的吹毛求癡不但不反感,還在美言。對你,我隻有深深的謝意,沒有你的傾力相助和 a lot of great ideas for editing, 我是沒有信心寫好這篇影評的。
謝謝前輩捧場,等著你的高見!
博主還在忙著調試版麵。
這個被爭論了三百年的問題,是不可能在這裏,或在今天有解的。但坦白地說,我個人認為是一個團隊合作的結晶,而莎士比亞本人最多隻是其中的一員,也很可能僅僅是個代筆,難聽點說,一個傀儡。
我現在正忙,回頭繼續說了。
閩姑,版麵還是有點問題,慢慢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