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很苦也很香,用心去品嚐

一塊方糖掉進了咖啡,是甜了咖啡還是苦了方糖?
個人資料
正文

走出國門:上海人移民美國 30 年,她們講的故事你熟悉嗎?

(2020-06-14 21:49:24) 下一個

“上海人在一起,總是說上海話,吃上海菜”

曉秋還記得1991年的冬天,上海市南浦大橋合龍的時候,她和同事站在現場,看著眼前第一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終於建起來,感慨萬千。

也是在那一年,她離開家鄉上海,陪先生來美國讀書,成為一個持 F2簽證的陪讀太太。

一晃近30年過去,曉秋一家人早已在美國安頓落地生根,住在新澤西,過著她自己笑稱“鄉下人”的生活。但和30年前比起來不變的是,曉秋身邊仍然有一大群老鄉,可以和她說上海話,吃上海菜。

“上海人在一起,總是說上海話,吃上海菜,我們的party都是這樣的。”鳴爭說。

鳴爭當年也是為了陪先生讀書來美國的,本來已經在上海交大教聲樂的她放棄了事業,到美國從做學生開始,進入電腦公司後,成為一個銷售來,從一竅不通的生手,到時常用悅耳的歌聲談價格的銷售,一幹就是18年。

但被問起當年有沒有後悔來美國的時候,她說:“來了就是奮鬥,在哪裏奮鬥都一樣。”不過她也從來沒有臥薪嚐膽、“一定要留下來”的迫切感,學曆高工作好,條件優渥,她自有一股子也許是來自上海人骨子裏的自信:“我也沒覺得就是要留下來,不喜歡的話哪天也就回去了。隻是後來正好也有機會,順利拿了綠卡,就在這裏安頓了。”

和曉秋、鳴爭不太一樣,立春的“走出國門”比較複雜。有著醫學十年的學習和工作背景;又完全改行,選擇自己喜歡的新聞專業;就是年代初,進入跨國外企當上高管,多年外派和出差遊走在世界各地。在那個平均月薪不到600元的上海,成為有房、有車的高級白領。

40歲結婚後,成為很早就想把孩子生在國外的“潮媽”。作為在華外企員工在美國,沒有申請過留學生身份、也沒有找工作和經濟壓力。那時隻是想著,最多半年,孩子辦完護照和簽證手續後,很快會回到上海,回到職場,但計劃沒有變化快。

或許因為高齡,也或許還有諸多外在因素,孕期38周檢查,胎兒被診斷患有先天性法樂氏四聯症,被醫生告示:先天性肺動脈閉鎖、室間隔缺損等等一係列相關校長發育不良的先天性疾病。兒子從出生5天開始手術,不斷的檢查、從每15分鍾的體液記錄開始,每天循環往複。每半小時、一小時、3小時,後來,檢查一個接一個,頻繁到每六個月要做超聲心動圖,同時醫生告知,孩子長到18歲左右,會有很多次手術。還要做很多次全麻的心導管檢查,手術一個接一個,無奈之下,立春隻好選擇當一個照顧兒子的家庭主婦,延期B1簽證,留在美國。

 

用自己的醫學背景照顧兒子,同時以自己的第二專業,選擇自己最得心應手的職業,成為一個鍵盤手,成為美國記者協會成員,開始用文字記錄北美生活的衣食住行,為此做起了在美國長住的計劃。不過立春認為,在美國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地域區別,生活很方便,剛開始,還有一些中國食品買不到,會從中國帶來,在後來,新澤西的華人不斷增加,中國超市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完全沒有異國他鄉的不便。”

和部分更早移民來美、艱辛度日的華裔不一樣,像立春、鳴爭、曉秋這樣來自上海大城市的新移民,往往本來家裏和自己的條件都不錯,對於中國人一度豔羨的“留洋”,她們反倒覺得來了美國以後心理落差很大,“什麽都沒有中國的好,吃的喝的用的玩的,沒一樣比得上上海。” 他們幾個都這樣開玩笑說,但是為了家人、為了孩子,還是留下了。

曉秋剛到美國的時候先在明尼蘇達住了一個月,天寒地凍的中部郊區,比起在上海大城市的日子,她當時對先生抱怨:“怎麽感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了?” 立春也在密西根住了三年,那是“鳥不拉屎”的地方,“一年有一半時間都冰天雪地,工作穩定後,趕快搬到新澤西了”不過,當年的怨言都早成了往事,現在她們都在美國安居樂業。當初為了家庭放棄事業的鳴爭,還在來美國18年後又撿起了鍾愛的聲樂事業,這些年教了不少學生,還去“水立方杯”等賽事參賽,拿到了最好的名次。

一切都很美滿,但她們心裏卻有一塊缺失的東西,這是永遠補不回來的。“2010年我去上海世博會,在中國館看球幕電影,講中國的發展。我發現,這一塊對我來說完全是空缺的,我當時真的很難受。中國那麽一大段曆史變化,我都沒有看到,那時我就哭了。”上海世博會都過去7年多了,曉秋昨晚跟我說到這件事,表情還是很難過。立春也有同感:“就在那10到15年,中國發展最快的那段時間,我們卻是不在的。即使現在每次回去,總有那種說不出的陌生。”

但是中國的發展她們還是看得到的。這些年,她們每年都要回去一兩次,上海每年都在變,她們感受最直觀的是基礎建設。“光說機場,JFK、哪怕是紐瓦克,和浦東機場都沒法比。”

人在美國,家也在美國,但中國的變化和不足,她們都一直很關注,用王曉秋的話說,“祖國越來越好,我們也覺得很榮耀的”。不過作為母親,對她們來講最重要的還是下一代如何認知。

“像我兒子,中文很流利很標準,但不認中國字。他覺得自己是美國人,偶爾看著電視還說“你看中國人怎樣怎樣”,這時候我就跟他說,‘別忘了,你爹媽可都是中國人’。”立春說。

來了美國二三十年,在這三個上海人眼裏看來,美國的家鄉味還是挺濃的,去超市能買到薺菜餛飩,去餐館能吃到小籠湯包,平日有老鄉做伴,偶爾還有像上海文化周這樣的場合,在美國展示讓她們自傲的家鄉。“雖然是美國公民了,但我心裏想的還是中國人,國籍在哪裏無所謂,心還是中國心,胃也還是上海胃,很多東西是改不了的。”

(此文2014年發表於《僑網》文字略有修改和調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COFFEE1995 回複 悄悄話 很久沒有登錄了,首先說明:
1、博主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出生在上海新華醫院、打虎山路第一小學、楊浦高級中學,身份證310。
2、博文中提到的三位都是出生在上海的上海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如今都超過60歲了,孩子們也長大了,時在上海餐廳小聚,時而結伴周遊世界,也經常回到上海。
3、加入美國籍不等於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正式的稱呼應該是:華裔美國人。
4、謝謝關心先天性心髒病的孩子,如今他已經大學畢業了,在加州工作。
5、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每年國慶都有幾天的晚宴,邀請東岸的華裔代表,從來沒有收費的。
6、喜歡的讀者可以關注,後續《走出國門》係列
COFFEE199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尋歡留香' 的評論 : 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不回去的隻是日常生活地點的不同,無關乎你在哪個國家生活。每年回國走一走的,是一份鄉愁。
COFFEE199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路人2017' 的評論 : 這三個上海人算不上有多成功,但在把自己的生活過得非常精彩,時常一起喝茶、一起去曼哈頓酒吧喝酒,一起去上海餐館吃大餅油條豆腐漿。
COFFEE199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老姐' 的評論 : 博主是正宗的上海人,生在虹口區,長在盧灣區,讀書在楊浦區,出國前又變成了浦東人。
COFFEE1995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尋歡留香' 的評論 : 確定,這幾個都是正宗的上海人,還是出生在浦西的。
whitefang 回複 悄悄話 這幾位都是人生事業成功的人士。 上海女性的聰明睿智是出類拔萃的。 可惜文章沒有更多表現她們閃光的一麵。 人的每個決定在當時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沒有必要患得患失。
嘉嘉媽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看來你認識她:)
路人2017 回複 悄悄話 哇啦哇啦半天拐彎抹角欲言又止,其實都聽明白了,來美國腸子悔青了唄,咋整繼續,熬到老熬到死
江南一素子 回複 悄悄話 就不要牽扯到小孩子醫藥費的事了。估計是為了完成中領館選邊站的任務。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入籍宣誓, 是應該認真對待的, 不是"講講白相相", 騙騙外國人的啊!
每天一講 回複 悄悄話 雖然是美國公民了,但我心裏想的還是中國人,國籍在哪裏無所謂,心還是中國心。
===============

讀了博文,阿拉曉得儂人蠻好,就是有點拎不清。

這種閑話拿能可以寫出來,關起門講還可以,城裏頭覺悟高,講信用,又門檻精的阿拉們跑出來講儂幾句,也是為了儂好,叫儂以後拎得清些。

哈哈哈,內容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LOL



胡同巷 回複 悄悄話 想在美國找到上海身份的那種優越感,不太可能。而且錯過了國內的發展大躍進。

精神上物質上的失落感,是這篇文章的主題。好在還有一批相似的人一起同命相憐。
尋歡留香 回複 悄悄話 博主可否透露一下這些身在美營心在華的人為什麽不回中國而一定要留在美國?那位兒子生病的春秋把當年的醫院賬單都付清了吧還是申請了美國福利?確定她們都是上海人而不是當年在上海讀大學的外地人?
Peterlu8688 回複 悄悄話 Blue-Crab :支持您的觀點。
小徐徐 回複 悄悄話 09年中國政府生日大壽時,紐約的中領館吃的飯是要付費的,$40/每人。應該慶幸辛虧來到了海外,否則喝上幾十年的有毒食物,上海的免費豬骨湯,在不在人間還都難說。
Blue-Crab 回複 悄悄話 我不關心政治,但很注重誠信。你說國籍在哪裏無所謂心是中國心,我想請問一下你加入美國國籍時的誓言怎麽算?都說阿拉上海人門檻太精,但背信棄義還不至於吧。 另外,你是怎麽和你的孩子解釋人生的誓言和承諾的。
老姐 回複 悄悄話 博主不是上海人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